《中國禮儀文化》

《中國禮儀文化》

中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為了讓更多的讀者領略傳統禮儀文化的魅力,接受其潤澤,我們特編撰此書,以饗讀者。《中國禮儀文化》主要內容簡介:溯禮儀之邦精神源流,看世間風俗千姿百態,品一番獨特滋昧;游中華文化最初聖殿,贊禮儀文化俊美丰姿,落幾聲衷心感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禮儀文化》以禮儀概述為引子,進而從禮儀發展史講起,一一介紹了中國宮廷禮儀、婚慶禮儀、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喪葬禮儀等內容,從古及今、分門別類地將中國禮儀文化的具體內容及其演變過程娓娓道來,並列專章描述了部分少數民族的禮儀文化,以期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民族的禮儀文化風情,不失為一本洋盡介紹中國禮儀文化及其發展的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

尋文明古國禮儀精髓,嘆人情世態冷暖變幻,掩幾段傷懷心事;賞各族禮儀風情迥異,感中華大地人傑地靈,述華夏兒女情懷。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僅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禮儀思想和禮儀規範,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進而內化為中華民族的自覺意識並貫穿於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這個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就構成了一種文化,即禮儀文化。

目錄

第一章禮儀概述
第一節追尋禮儀
一、什麼是禮儀
二、禮儀的起源
三、禮儀的演變
四、我國各時期的禮儀
第二節禮儀的分類
一、古代禮儀
二、現代禮儀
第三節禮儀的特徵
一、規範性
二、差異性
三、傳承性
四、發展性
五、等級性
六、認同性
七、文明性
八、自律性
第四節禮儀的社會功能
一、溝通的功能
二、協調的功能
三、維護的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第五節禮貌、禮節及與禮儀的關係
一、禮貌
二、禮節
三、禮儀與禮貌、禮節的關係
第六節禮儀與修養
一、思想品德修養
二、文化藝術修養
第二章中國禮儀發展史
第一節商代時期
第二節周代時期
第三節漢代時期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時期
一、耕籍(藉)禮
二、成年禮
三、儺儀
四、身份內婚制
五、喪葬禮俗
第五節隋唐時期
第六節宋代時期
第七節遼金時期
第八節元代時期
第九節明代時期
一、婚禮
二、喪禮
三、冠禮
四、壽禮
五、社交禮儀
第十節清代時期
一、跪拜禮儀
二、服飾禮節
三、皇宮禮儀
第三章中國宮廷禮儀
第一節宮廷禮儀概述
第二節皇家祭祀
一、祭天大典
二、祭地大典
三、宗廟祭祀
四、封禪儀式
五、其他重要祭祀
第三節帝王典
一、登基大典
二、冊封太子大典
三、皇帝婚儀
四、皇帝生日慶
五、上尊號和徽號儀
六、皇家節日典禮
七、皇家禮儀名詞
第四節宮廷政治禮儀
一、朝會禮儀
二、燕見國君
第五節明清宮廷的生活禮儀
一、皇帝起居
二、喜得龍子
三、宮廷沐浴
四、謚冊禮儀
五、內急禮儀
六、板著禮儀
七、皇帝對岳母之禮
第六節君臣父子之儀
第七節明清服飾之禮
一、明代皇帝服飾
二、明代後宮服飾
三、清代皇帝服飾
四、清代後宮服飾
第八節御膳禮儀
一、吃
二、喝
三、製作
第四章婚慶禮儀
第一節婚慶禮儀概述
第二節古代婚禮
一、古代特色婚姻制度
二、三書六禮
三、古代婚禮儀式
四、成婚的個人禮節
五、古代婚俗
第三節歷代婚禮
一、先秦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唐代時期
四、宋代時期
五、元代時期
六、明代時期
七、清代時期
第四節中國婚禮服的發展
第五節中國近代婚禮
第六節現代婚慶禮儀
一、訂婚
二、結婚登記
三、現代婚禮的變遷
四、多樣化的現代婚禮
五、婚禮致詞
六、結婚周年紀念
七、離婚禮儀
第七節鬧洞房禮
第五章個人禮儀
第一節個人禮儀概述
一、概念與特徵
二、個人禮儀的意義
三、個人禮儀的培養與形成
第二節古代個人禮儀
一、冠禮
二、笄禮
三、坐立行走
四、古代衣著與服飾
五、古代儀容禮儀
六、誕生禮儀習俗
第三節古代個人禮儀常識
一、古代的姓氏名號
二、古代對年齡的描述
三、古代禮貌用語
第四節近代個人禮儀
一、剪辮
二、男女平等
三、男女服飾
第五節現代個人禮儀
一、儀態禮儀
二、說話禮儀
三、個人衛生
四、見面禮儀
第六章社交禮儀
第一節社交禮儀概述
一、簡介
二、特徵
三、社交禮儀的原則
四、社交禮儀的種類及作用
第二節稱謂禮儀
一、稱謂禮儀概述
二、稱謂禮儀的種類
三、古代常見的敬辭
第三節常見的古代社交禮儀
一、行禮方式
二、相見禮
三、拜賀慶弔
四、宴請禮儀
五、鄉飲酒禮
六、燕禮
第四節書信禮儀
一、書信簡介
二、書信別稱
三、書信傳遞
四、書寫禮儀
第五節近現代社交
一、稱呼
二、介紹
三、社交名片
四、常見禮節
五、邀請信
六、社交進餐禮儀
七、告別禮儀
八、送客禮儀
九、避免不雅儀態
第七章喪葬禮儀
第一節殯葬起源
第二節殯葬禮儀演變
第三節傳統喪葬禮儀
一、停屍
二、初死
三、報喪
四、弔唁
五、入殮
六、喪服
七、擇日
八、哭喪
九、做“七”
十、下葬
第四節葬後習俗
一、葬後祭祀
二、守孝習俗
三、清明祭掃
第五節現代殯葬概況
一、殯葬改革
二、設施建設
三、殯葬管理
第六節現代殯葬儀式
一、報喪條與訃告
二、送至殯儀館
三、殯儀館事宜
四、靈堂的布置
五、訃聞的刊發
六、收禮與簽名處
七、死者裝容
八、出殯儀式
第八章部分少數民族禮儀文化
第一節阿昌族
第二節白族
第三節保全族
第四節布朗族
第五節布依族
第六節朝鮮族
第七節達斡爾族
第八節傣族
第九節德昂族
第十節東鄉族
第十一節侗族
第十二節獨龍族
第十三節鄂倫春族
第十四節俄羅斯族
第十五節鄂溫克族
第十六節高山族
第十七節哈尼族
第十八節哈薩克族
第十九節赫哲族
第二十節基諾族
第二十一節京族
第二十二節景頗族
第二十三節柯爾克孜族
第二十四節拉祜族
第二十五節黎族
第二十六節傈僳族
第二十七節珞巴族
第二十八節滿族
第二十九節毛南族
第三十節門巴族
第三十一節蒙古族
第三十二節苗族
第三十三節仫佬族
第三十四節納西族
第三十五節怒族
第三十六節普米族
第三十七節羌族
第三十八節撒拉族
第三十九節畲(she)族
第四十節水族
第四十一節塔吉克族
第四十二節塔塔爾族
第四十三節土族
第四十四節土家族
第四十五節佤族
第四十六節烏孜別克族
第四十七節錫伯族
第四十八節瑤族
第四十九節彝族
第五十節仡佬族
第五十一節裕固族
第五十二節壯族

前言

禮儀文化對整箇中國社會歷史的影響深遠而廣泛,中國古代社會也因此成為禮制的社會,被稱為“禮儀之邦”,享譽海外。相傳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後經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後,《儀禮》、《周禮》、《禮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成為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所以,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
我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發展的初期,當人們對火山、地震、電閃雷鳴等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認為(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想像)這是因為天地間存在一種神奇的力量,即鬼神的存在。在那個愚昧無知的年代裡,人們出於對神的敬仰和對鬼的懼怕,就用物品來祭拜,而祭拜自然要講究各種儀式,由此禮開始萌芽了,如北京的“天壇”、“地壇”就是古代國君用來祭天祭地的建築。
中國古代禮儀形成於“三皇五帝”時代。據記載,在堯舜時期,“五禮”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等一套較為完整的禮儀制度,已經形成。唐堯、虞舜、夏禹他們本身都是講究禮儀的典範,在《二十四孝圖說》中有一篇《大舜耕田》,講的就是舜躬耕歷山、任勞任怨,供養父親、繼母和同父異母之弟的故事。
古代禮儀制度在堯舜禹時期初步形成的基礎之上,後又經過夏、商、周三個奴隸制社會共1000餘年的發展而日趨完善。在周朝時期,代表人物周公旦,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制禮作樂。所謂制禮作樂,是指周公整個執政期間在有關各種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諸方面的建樹。例如,他在朝廷設定禮官,專門掌管天下禮儀,把我國古代禮儀制度推向了更為完備的階段。《左傳》記載“先君周公制周禮”,說明周公的制禮工作在歷史上很有名。

精彩書摘

一、登基大典
登基也稱登極、即位,指獲得或繼承最高統治權力。古代天子在建國或繼承王位時,通常都要舉行十分莊嚴隆重的禮儀,用以表明其權力是本於天地祖宗之命,顯示君主至高無上的尊嚴和威儀,這就是所謂的登基大典。俗語曰:“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縱觀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登基禮儀,雖然儀式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登基大典越發展越隆重了。我國歷史文獻中關於皇帝登基最早的記載就是周成王死後,康王告殯宮而即位的典禮。說到即位就不得不介紹一下“紀元”。“紀元”,即紀一君之始終,新君改元,自有肇興代終之義,第一年稱為元年。我國歷史上有可靠紀元記載的是西周共和元年,即相當於公元前841年。
秦王贏政滅六國,統一天下,自認為功過三皇五帝,只有更名號才可以稱成功,以傳後世。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日皇帝,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但是,秦始皇即位的具體儀式卻不見記載。經秦短暫的統一後,在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漢初年,劉邦滅項羽,諸侯將相們擁立劉邦為皇帝,其在汜水之陽建即位壇,即皇帝之位,其禮儀也不見相關記載,實屬遺憾,但據專家判斷當時應該有祭告天地等儀式。據記載,劉邦因為不喜儒學,所以認為儒家禮經中的禮儀無足輕重,後來直到一個名叫叔孫通的親臣幫他制定了一套朝儀後,他才終於體會到當天子的尊貴。可見在此以前,君臣之間的行為還少有約束,相當隨便。
後來,到了光武帝即位時,登基大典才有一些儀式的記載,如建壇場,燔燎告天,湮於六宗(水、火、雷、風、山、澤),望於群神,祝辭而祭,改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即位告天禮,是天地合祭的。此後,開國之君多舉行燔燎告天之禮,如三國時期的劉備、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等。
據《明史·禮志》記載:“漢高帝即位汜水之陽,其時綿蕞之禮未備。魏晉以降,多以受禪改號。元世祖履尊既久,一統後,但舉朝賀。”可見明代以前歷代帝王登基尚無儀式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