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心與文化》

《中國的人心與文化》

《中國的人心與文化》的作者是朱建軍,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出版。該書心理學的眼光來解讀傳統文化、以人心利弊來檢閱傳統文化的收穫之作,中國傳統文化被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解剖開來。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國的人心與文化定價:¥28.00
作者:朱建軍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08-4-1
中國的人心與文化中國的人心與文化

開本:16開
ISBN:9787203060512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的人心與文化》是朱建軍教授以心理學的眼光來解讀傳統文化、以人心利弊來檢閱傳統文化的收穫之作,中國傳統文化被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解剖開來,“心理學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書中提出了很多新穎乃至顛覆性的發現,作者從諸如孟姜女哭長城、牛魔王和鐵扇公主這樣的神話傳說入手,從諸如柳下惠坐懷不亂、六月飛雪竇娥冤這樣的經典故事入手,從電影《天下無賊》《太極張三豐》《墨攻》等入手,對塑造中國人性格、影響中國社會人心的傳統文化,深入地作了清理與甄別,分出來哪些是毒、哪些是藥。

作者簡介

朱建軍,教授,在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享有盛譽,擅長使用多種心理諮詢與治療技術,並創立了影響最大的中國心理諮詢與冶療方法——意象對話心理療法。
朱教授於文史哲藝術也多所涉獵,博採眾長而自成一家。他的心愿不僅僅是醫人,而更是醫國,故用心理學方法研究文化問題,立志找到一條道路,有助於這個民族能擺脫精神的誤區。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上也初步有一些成果,提出了中國文化於秦始皇時期開始出現了基本心理症狀的觀點。
著述有《意象對話心理治療》《心靈的年輪:中國文化的心理分析與救贖》等10餘部著作,另有合著著作10餘部。曾作為特邀心理專家,參加過《心理訪談》《歷程》《實話實說》等數百次電視節目,曾在各種雜誌發表過數以百萬字計的科普文章。

目錄

自序:老古董店裡的清理
輯一法家是支興奮劑
青出於藍而殺死藍:賊老師的兩難處境
法與道:《太極張三豐》中的文化衝突
在巔峰時崩潰:法家式人物和事業的宿命
不擇手段要成功:嬴政文化的流毒
壓迫與拯救:孟姜女為什麼哭長城
培養一個愛女人的傳統
人定勝天:二十億老鼠闖洞庭的故事
輯二都是仁愛惹的禍
“從一而終”對誰有好處
無私奉獻:吃人肉的故事
貪官:都是仁愛惹的禍
六月飛雪又如何
後世有千千萬萬人對你……

部分章節

青出於藍而殺死藍:賊老師的兩難處境

看電影《天下無賊》,感慨起當賊老師的格外不容易!
那是看到一個情節,賊頭教自己的女徒弟:人都是為自己的,不要輕易信任別人。而他那頗有悟性的女徒弟即學即用,馬上把師父銬起來交給了警察,從而保全了她自己。
賊頭忘了,按照他的理論,他自己和女徒弟也是人,他們也都是自私而不可以信任的。徒弟的做法並不錯,她當然要保護自己,她怎么可能相信她的師父能為她著想呢。因此,這裡出現了一個邏輯錯誤:在師父把自私、不信任的秘訣傳授給弟子的時候,實際上是有一點信任這個弟子了,而且這個行為也多少有些不自私的意味。
如果堅守自己的理論,這個師父就應該即使對自己的徒弟也不說實話,相反要對她說,徒弟最重要的是忠於師父,這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是最偉大的精神等。告訴她不應該信任其他所有人,但是只有一個人是絕對可以信任的,那就是師父自己。當然,前提是他的女徒弟智力並非十分高。否則,他的下場還會是被自己的學生出賣。
賊老師面臨的這個邏輯衝突,我們可以叫做“賊老師的兩難”。
相反,仁愛的人當老師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邏輯衝突,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觀點傾囊相授,告訴徒弟自己認為人性的本質是善的,人可以信任別人而更重要的是愛別人,而其結果是徒弟會愛別人,包括愛自己的老師。仁愛的人做老師,不需要說假話以自保。韓非教帝王們法家的思想,就遇到了類似賊當老師的麻煩,那就是,如果他準確完整地表達他的思想,那他的學生就會用他教的法術來對付老師。如果他不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作為老師他又是失敗了。其原因,就是韓非的思想是教帝王在不信任別人的前提下進行統治的法術。因此,越是好的學生,越會連他這個老師一起不信任,越是會威脅到這個老師自己的安全。

韓非是戰國後期韓國的貴族,關於他的個人生活,歷史上並無詳盡記載,所以我也不能分析他童年的經驗,不能明確地推論他的性格。但是正如其他法家人物一樣,他也有他自卑的可能理由。就個人而言,一個理由是,他口吃,不善於言談。當時正是遊說之風最盛行的時代,一個口吃的人,在那個時代人生髮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美國國會的議員如果口吃會怎么樣,在國會辯論的時候,別人侃侃而談,而他只能結結巴巴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另外一個自卑的理由是,他的國家當時比較弱,受到了外國勢力的威脅。而韓非上書給韓王提出的種種改革建議,也沒有被韓王採納。因此,他頗有懷才不遇的痛苦。
自卑需要補償,韓非採用的補償方法就是著書。他寫出了《孤憤》、《說難》、《五蠹》、《內外儲》、《說林》等大量文章,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家理論。這些理論的前提當然是:人性是自私和惡的,而非仁義道德。這卻也不僅僅是韓非個人的原因,而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道德墮落,人性的自私和惡的確顯示得更多。
秦王贏政讀到了韓非的文章,非常讚賞。但是以為韓非已經作古了,感嘆說,“如果我能夠見到這個人一次,那真是沒有白活”。口吻之熱切簡直如同今天追星的那些“冬粉”。而手下人告訴他,韓非並非古人,現在還好好地活在韓國呢。贏政居然發兵攻韓,想要奪這個韓非。由此可見贏政到底是事業心強,發兵打仗只是為了一個人才,而不是為了爭奪土地、財富和美女。也可以想見,贏政讀韓非的書的時候,一定是感到“深得我心”。
韓王為了避免戰爭,把韓非送給了秦國。
韓非到秦國給贏政當老師,講解自己的法家學說,他的學問自然是使贏政大加讚賞了。但是,他的成功引起了他的學弟、秦國丞相李斯的嫉妒。李斯是韓非的同門師弟,但是水平比韓非要差一點。他發現韓非有可能篡奪自己的地位,按照法家所尊尚的保護自己權勢的原則,決定消滅掉韓非,於是李斯在贏政那裡說韓非的壞話,使得贏政對韓非產生了疑心,把韓非投入獄中。不久,韓非就在獄中被李斯派人毒死了。

如果我們把這個事件只當作李斯嫉妒的結果,那是不全面的。應該說,這個結果的產生是韓非所面臨的“賊老師的兩難”的一個必然結果。如果韓非不按照他的理論來教學生,或者有所保留,那么,那個智力超常的贏政同學根本就會看不上這個老師,或者看穿了他故意不說實話,而更懷疑這個老師,更不信任這個老師。
如果韓非完全按照他的理論去教贏政,那他就要告訴贏政:國王不要信任任何一個臣子,因為這些臣子都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來,如果損害你國王的利益對大臣有利,則任何一個大臣都可能危害國王。“上下一日百戰”,也就是說,國王和大臣之問的利害衝突是每天上百次地出現的。他就要告訴贏政如何對付這個臣子,而在覺得某些大臣太難對付,是一個威脅時,按照韓非的理論,殺死這個大臣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這樣,實際上韓非忽略了一點:他自己就是一個最讓贏政感到威脅的人物。因為,贏政知道韓非關心的是韓非自己的利害,贏政還看到了韓非的實力,韓非是一個如此懂得法、術、勢的使用的天才,除了缺少他贏政所具備的“勢”之外,樣樣不比他差,且比他贏政強。所以按照韓非教導的邏輯,贏政應該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殺掉韓非。
所以說,韓非之死,不要以為僅僅是因為李斯的讒言。要知道贏政不是一個蠢人,不會因為一點讒言,就殺死自己如此推崇的、如此嚮往的、又花了那么大的力氣才得到的一個人才。實際上,李斯的讒言只是一個贏政剛好需要的藉口。按照贏政的思路,韓非就是一隻教老虎本事的貓,既然他不小心連上樹都教給老虎了,老虎自然就要先吃了這個老師。吃了老師,也符合老師的教導,可以說是交給老師的一個好答卷,也是對老師教學有方的一個獎賞。

法有的代表人物,大多都沒有好下場。韓非被毒死在獄中,商鞅也按照他自己定的法律被五馬分屍。這似乎是偶然,實際卻都是“賊老師的兩難”所帶來的後果。後代學聰明的那些人,往往避免說韓非這樣的實話,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是法家人物,外表上把自己偽裝成仁義道德的儒家。但是,他們畢竟騙不了高手,政治高手依然知道他們的真相,所以他們還是擺脫不了這個下場。要想避免這個下場,除非不教人做賊。
法與道:《太極張三豐》中的文化衝突

《太極張三豐》是個老電影了,那時的李連杰頭上還沒有長出白髮。作為武打片,這個片子中最吸引人的應該是那些精彩的打鬥場面。但是,我們這些有心理分析職業病的心理學家,更關注的是箇中的人性,而我這個對文化心理分析情有獨鐘的心理學家,則更關注的是文化心理。在我看來,這個電影反映的是道家和法家的文化與心理,而且反映得非常準確,幾乎可以看作是道家和法家的文化思想鬥爭史的形象化教材。
故事梗概是這樣:天寶和君寶是少林寺中兩個從小很要好的夥伴,他們的師父雖然為人很好,但是在寺廟中的地位不高。因此,他們有時會受到其他和尚的欺負。一次比武,武功高強的天寶打傷了其他和尚,甚至打敗了長輩的大師,只好和君寶一起逃離少林寺,在外賣藝為生。一次遇到橫行霸道的官軍,天寶為了出人頭地,巴結一個軍官並投了軍。君寶則和反腐敗政府的義士結交。後來,天寶為了升官,欺騙君寶說可以協助他們,把君寶以及其他義士包圍劫殺,只有君寶和另外兩人逃出。君寶自恨誤害兄弟,一度發瘋,後來終於恢復理智並領悟到了武功之至理,從此改名為張三豐,他發展出太極拳,打敗並最後殺死了天寶。
在這個案例中,天寶的思想和作為,幾乎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法家。
法家的核心精神,重實效而輕道德,把成功當作唯一的目標,可以說是不惜一切去追求成功。在手段上,靠的無非是獎勵和懲罰這兩種基本方法。不僅如此,法家在影響成功與否的因素上,所重視的是法、術、勢三者,也就是獎懲之法、欺詐之權術,以及地位權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