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古代至晚清辛亥革命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無論是盛世百年,歌舞昇平,抑或是江山易主,改朝換代,都在作者彈指間一一輕鬆演繹出來,既不失歷史的本來面貌,又避免了單純讀史的乏味枯燥。去粉飾的道貌岸然,現真性情的嬉笑怒罵,作者以現代人的眼光賦予了歷史新的解讀:從正史中還原歷史,在八卦中拓寬歷史。目錄
第一卷第一章遠古究竟有多遠 第二章夏朝只是傳說 第三章奴隸在商朝 第四章殷商終結者
第五章由盛至衰的周朝 第六章周王室失控 第七章齊國首稱霸 第八章晉文公登場
第九章楚國問鼎中原 第十章諸侯弭兵休戰 第十一章三家分晉亂周禮
中國歷史不過如此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儒家與道家 第十三章合縱連橫抗秦 第十四章統一中原 第十五章嬴政之死
第十六章秦帝國末日(1) 第十六章秦帝國末日(2) 第十七章楚漢相爭 第十八章劉邦稱帝
第十九章諸呂之亂 第二十章文帝治國 第二十一章霍去病對抗匈奴(1) 第二十一章霍去病對抗匈奴(2)
第二十二章漢代第一男寵(1) 第二十二章漢代第一男寵(2) 第二十三章王莽的作秀人生(1) 第二十三章王莽的作秀人生(2)
中國歷史不過如此第三部分
第二十四章劉秀“柔道”治國 第二十五章東漢之亂 第二十六章群雄涿鹿 第二十七章血戰官渡
第二十八章三國鼎立 第二十九章蜀漢滅亡 第三十章司馬建西晉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1)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2)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3)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4)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5)
第三十一章竹林七賢(6)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中國歷史不過如此第四部分
第三十二章決戰(1) 第三十二章決戰(2) 第三十二章決戰(3) 第三十二章決戰(4)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1)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2)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3)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4)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5)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6) 第三十三章隋煬帝登基(7) 第三十四章女皇時代(1)
第三十四章女皇時代(2) 第三十四章女皇時代(3) 第三十四章女皇時代(4) 第三十五章肅宗平叛(1)
第三十五章肅宗平叛(2) 第三十五章肅宗平叛(3) 第三十五章肅宗平叛(4)
中國歷史不過如此第五部分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1)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2)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3)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4)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5)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6)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7) 第三十六章後漢與後周(8)
第三十七章烏台詩案(1) 第三十七章烏台詩案(2) 第三十七章烏台詩案(3) 第三十七章烏台詩案(4)
第三十七章烏台詩案(5)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1)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2)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3)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4)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5)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6)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7)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8)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9)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10) 第三十八章統一蒙古(11)
中國歷史不過如此第六部分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1)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2)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3)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4)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5)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6) 第三十九章劉瑾亂政(7) 第四十章輔政四大臣(1)
第四十章輔政四大臣(2) 第四十章輔政四大臣(3) 第四十章輔政四大臣(4) 第四十一章康熙(1)
第四十一章康熙(2) 第四十二章乾隆的文治武功(1) 第四十二章乾隆的文治武功(2) 第四十二章乾隆的文治武功(3)
第四十二章乾隆的文治武功(4)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1)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2)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3)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4)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5)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6) 第四十三章第一次鴉片戰爭(7)
第四十四章六君子變法(1) 第四十四章六君子變法(2) 第四十四章六君子變法(3) 第四十四章六君子變法(4)
試閱
第一章遠古究竟有多遠遠古究竟有多遠?確切地說,遠古時期分為兩個漫長的階段。前一個階段,從距今約170萬年前到18萬年前;後一個階段,從18萬年前到4000多年前。
遠古的前一個階段,人類剛由猿猴進化而來,剛會使用木棒、石器等簡陋的工具。他們茹毛飲血,身披獸皮、樹葉禦寒。為了捕殺更多的獵物,原始人有時會聚集在一起,合作打獵。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便沒有固定的聯繫。
當他們獲得獵物,也會在一起分享,吃飽之後便各自散去,誰也不會把剩餘的食物占為己有。
這時的人群被稱為原始群,生命保障來源於獵物和果實,如果沒有這些,就會餓死。因此,原始人群的壽命都不長,人類在這個時期的進步也相當緩慢。
進入後一個階段,原始人開始按照血緣的關係組合起來,形成了氏族社會。按母系血緣組合,叫母系氏族;按父系血緣組合,叫父系氏族。
氏族社會時期,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的進步隨之加快。食物越來越多,吃不完就歸氏族公有,到需要時,再進行分配,彼此之間沒有剝削,也沒有壓迫。
這個時期,很純淨,但生產力水平也很低,更談不上科學知識。原始部族的人們,對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只能靠主觀想像,編出神話故事,來解釋天地和人類。
這一類的神話故事都很著名,傳至今天已是婦孺皆知。譬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大戰蚩尤”等等。
“盤古開天”,說的是一個叫盤古氏的人,用自己製造的一把巨斧,開天闢地。天和地就是這么來的。儘管荒誕,卻反映出原始時期人類的一個思想,那就是勞動創造了世界。這是中華民族的傳說。西方民族的傳說,則是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
“女媧補天”,講述了女媧創造人類,並在自然災害中挽救了人類的故事。這個故事包含了母系氏族的內容。在當時的母系氏族裡,男人負責打獵,終日遊蕩;女人負責燒制陶器,贍養老人,養育孩子。當時,並非一夫一妻制,因此,孩子只認得母親,不認得父親。女媧氏保護人類的傳說,無疑是母系氏族的一個反映。
除了女媧氏,在神話傳說中,還有栽培植物的神農氏、觀天象的伏羲氏以及燧人氏和巢氏。其中,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歷史稱為“三皇”。
“三皇”之後,還有“五帝”。這些神話中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個象徵性的人物,說明原始人類在不斷的探索中,解決飲食起居以及生活中面臨的諸多困難問題。
而“黃帝大戰蚩尤”,則是原始部族之間爭奪地盤的戰爭傳說。黃帝與蚩尤之間決定最終勝負的一場戰爭,被稱為“涿鹿之戰”。
中華民族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以及部族與部族之間的鬥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原始人群艱苦探索,積累經驗,頑強地生存下來。最初,他們遵循氏族公社的制度。然而,到了晚期,這種制度被破壞,破壞這個制度的人叫夏啟,他的父親叫夏禹。
提到夏禹,人們就會想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沒有文字記載,也只是傳說。但是,堯舜禪讓的傳說,讓我們知道,當時的聯盟領袖,是推選產生的,而當時已經出現了一部分私有財產,這說明,私有制正在形成。
夏禹治水的傳說,則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已經很了解洪水的規律,並能利用工具,變水害為水利。夏禹完成治水後,被舜定為繼承人。舜去世後,夏禹正式擔任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這就是夏朝的開始。
涿鹿之戰:原始部族的戰爭傳說,是歷史傳說中,最初運用“誘敵深入”戰術的輝煌戰例,以黃炎華夏部落的勝利而告終。戰敗的蚩尤則在凶黎之谷被砍頭示眾。九黎部落群龍無首,他們的地盤歸屬了黃帝的管轄範圍,他們的部落納入了黃帝的部落。而戰神蚩尤的顯赫威名並沒有因失敗而消亡,在周朝和秦朝,人們都會利用田獵進行軍事訓練的時候祭拜蚩尤。
第二章夏朝只是傳說
夏朝沒有文字記錄,沒有歷史典籍,也沒有文物。不像商朝,有甲骨文。因此,無法確定夏朝的真實存在。嚴謹地說,夏朝只能叫傳說中的夏朝。
傳說中的夏朝,國君叫夏禹。此時的國君,實際上是部落聯盟首領。夏禹作為部落聯盟首領,到了晚年的時候,也想像堯舜一樣,找一個賢能的人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最初,人們推薦了一個叫伯益的人。可是,夏禹的兒子夏啟不乾。他認為,天下是他父親辛苦奮鬥來的。父親死了,天下自然應當傳給兒子。他的意思很明確,天下不是大家的天下,而是他們家的私產。
於是,夏啟動用武力,把伯益趕走,然後舉行宴會,公開宣布自己為夏朝的第二代王。從此以後,選賢任能的公天下制度,變為了家天下制度。簡單地說,就是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
夏啟開創了世襲制度,卻沒想到,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幾個兒子都想繼承王位,在家庭內部爭奪起來。
最終,他的長子太康繼承了王位。但他毫無憂患意識,成天打獵遊玩。就在這個時期,夏東邊的窮式部落迅速強大起來,部落的首領叫后羿,是個勇猛善戰的神箭手。后羿看到夏王太康昏聵無能,民心怨憤,諸侯離心,便下決心要取而代之。
趁太康外出打獵,后羿見夏都空虛,派出兩路重兵,一路奪取了夏都,另一路阻擋太康返回都城。太康想殺回都城,可人馬稀少,諸侯也不聽指揮,根本無法和后羿抗衡,只得逃到洛水南岸,幾年之後,鬱鬱寡歡地死去。
后羿占領了夏都,當了國王。很快,他也過起了荒淫無忌的生活,國家的大事都交給一個叫寒浞的大臣處理。寒浞生性狡詐,用獻媚的方式贏得后羿的信任,暗中卻收羅黨羽,收買了后羿的家奴,趁后羿外出打獵歸來,用酒把后羿灌醉,將他殺死,並且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全部家產。
再說太康失國以後,他的弟弟仲康繼承了王位,卻一直流亡在外,不能回國。眼見復國無望,抑鬱的仲康身染重病很快死去。他的兒子相便繼承了有名無實的夏朝王位。
寒浞當上國王后,派他的大兒子寒澆和小兒子寒殪帶兵,對夏王室斬草除根。在帝丘,相被殺死,他的妻子緡懷有身孕,在亂軍廝殺中,緡從城裡逃回娘家仍氏的部落。躲過一場劫難後,緡生下了相的遺腹子,取名少康。
不久,寒浞的兒子寒澆殺死了寒浞,自己當上了國王。寒澆得知夏王朝還有後人,便派兵進攻仍氏部落。
少康得到訊息,趕緊逃到虞氏部落,虞氏部落的首領思,收留了少康,並把自己的一雙女兒嫁給了少康,還分給少康土地和500名部眾,讓他自己管理。
少康在憂患中長大,他總結父輩不恤民事、只求享樂的教訓,勵精圖治,率領斟尋氏和斟灌氏的遺族以及逃亡多年投奔而來的夏人,組成復國大軍,前去征討寒澆和寒殪。
此時的寒澆和寒殪只顧享樂,大失民心。兩軍剛一交鋒,寒澆、寒殪的部隊便潰不成軍,少康一鼓作氣收復了夏的故都。寒澆、寒殪拚命抵抗,最終被少康消滅。
各地的諸侯看到夏王朝復興,並且更為強大,便紛紛前來朝賀。少康親自主持祭祖和祭天的大典,宣布恢復夏王朝的統治。
這就是太康失國,少康復國的故事。《左傳》中雖有記載,但時間已遠隔1500多年,所以歷史學家不相信它的真實性。儘管如此,夏朝的傳說,也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原始社會晚期,氏族公社制度已被徹底破壞,私有制正式確立,階級開始出現,奴隸制度和國家的雛形也開始出現;二是在遠古時代,夏族和夷族通過戰爭,逐步實現了民族的融合。
夏朝概況:時間約從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這個時期,已確立了王位世襲制,有了軍隊、刑法、監獄等國家機器,有了利用溝洫灌溉的農業,有了與農業生產十分密切的曆法,已經能鑄造鼎、爵、刀、鑽、鑿等青銅器。但至今未發現成篇的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