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我經華原來,不復見平陸。北上唯土山,連山走窮谷。
火雲無時出,飛電常在目。自多窮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氣黃,群流會空曲。清晨望高浪,忽謂陰崖踣。
恐泥竄蛟龍,登危聚麋鹿。枯查卷拔樹,礧磈共充塞。
聲吹鬼神下,勢閱人代速。不有萬穴歸,何以尊四瀆。
及觀泉源漲,反懼江海覆。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禿。
乘陵破山門,回斡裂地軸。交洛赴洪河,及關豈信宿。
應沈數州沒,如聽萬室哭。穢濁殊未清,風濤怒猶蓄。
何時通舟車,陰氣不黲黷。浮生有盪汩,吾道正羈束。
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足。雲雷此不已,艱險路更跼。
普天無川梁,欲濟願水縮。因悲中林士,未脫眾魚腹。
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

注釋

1、三川:唐縣名,屬鄜州,在今陝西洛川縣西。
2、華原:唐縣名,屬京兆府,在今陝西耀縣。
3、平陸:平原。
4、窮:全詩校:“一作彎。”
5、火雲:夏季熾熱的赤雲。無時出:全詩校:“一作出無時。”
6、飛電:雷電。
7、窮岫:荒山野嶺。
8、行潦:溝中的流水。豗:全詩校:“一作灰。”豗蹙:水相擊貌。
9、蓊(wěnggé):瀰漫。川氣黃:因洪水挾帶黃土,故黃。
10、空曲:山澗。
11、踣(bó):倒塌。指滑坡。
12、恐泥:《論語·子張》:“致遠恐泥。”泥,滯、陷之意。
13、登危:登高。
14、枯查:水中浮木。
15、礧磈:沙石。
16、聲吹:水聲衝擊。鬼神下:猶鬼神泣。
17、勢:水勢。人代速:忽移人世。
18、四瀆:《爾雅·釋水》:“江、淮、河、濟為讀。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19、江海覆:江海倒流。
20、漂沙:水卷泥沙。岸去:全詩校:“一作去岸。”
21、漱:衝擊。
22、乘陵:乘水勢。陵,全詩校:“一作凌。”破山門:衝破阻擋。
23、回斡:迴旋。裂:全詩校:“一作倒。”地軸:古代傳說大地有軸。晉張華《博物志》卷一:“地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裂地軸,言洪水沖切出深溝。
24、交:匯入。洛:洛水,在今陝西洛川縣。洪河:黃河。
25、及:到。關:潼關,在華山之東。
26、沒:沉沒。
27、萬室:萬家。
28、穢濁:洪水。
29、蓄:全詩校:“一作畜。”
30、不:全詩校:“一作亦。”黲黷:混濁。
31、浮生:人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盪汩:起伏。
32、羈束:困於旅途。
33、人寰:人間。匆屯:艱難。《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原作“此”,校雲:“一作屯”,據改。
34、跼:窘迫。
35、川梁:河上的橋。
36、脫:逃脫。
37、鴻鵠鳥名,即天鵝。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