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巷》

《三家巷》

歐陽山的長篇小說《一代風流》的第一卷,《三家巷》問世後產生了熱烈的反響。是一部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濃郁的作品,在敘事手法上,多表現為以人物的行動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又通過故事情節的不斷變化來逐步深化人物。它的出版,填補了我國當代文學反映20年代南方革命鬥爭這一空白。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三家巷》《三家巷》

【作者】歐陽山 [同作者作品]

【叢 書 名】 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

【出 版 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書 號】 7020049141

【上架時間】 2005-12-19

【出版日期】 2005 年1月 【開 本】 32開 【版 次】1-1

【所屬分類】 小說 > 中國近現代小說

內容簡介

《三家巷》《三家巷》

歐陽山的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這部巨著的第一卷,《三家巷》問世後更是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它的出版,填補了我國當代文學反映20年代南方革命鬥爭這一空白。小說《三家巷》出版於1959年,但於此15年前還是在延安時期,作者就已經在蘊釀情節、結構框架了,他力求用藝術的筆觸來描繪“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在《三家巷》這部作品中,歐陽山以20555年代的廣州為背景,通過周、陳、何三個家庭的變化、矛盾和鬥爭,親戚朋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真實地、生動地、歷史地展現了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不同階級,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青年人對各自人生道路的選擇。在作品中,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藝術再現,或有所涉獵,因而,實際上作者已經通過他的筆勾畫出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前後中國人民所走過的光榮道路,記錄下這一段歷史時期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無論是當時還是由現在回視都是難能可貴的。以委婉紆徐的風格,通過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視歷史風雲的變幻,是《三家巷》這部作品一個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實就是當時南中國社會生活和階級關係的一個縮影。周家所代表的工人階級,陳家所代表的買辦資產階級,何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階級,正是當時都市社會的三個主要階級。在這三個家庭成員們的日常活動中,作者給了周家小兒子周炳以大量的篇幅,從而也確立了他在整部《一代風流》中的主人公地位。周炳是一個剛剛走上革命、有待於進一步成熟的知識青年,他所走的道路,和當時一般知識青年走向革命道路是相似的。但他出身於工人家庭,儘管身上帶有若干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病,由於與勞動人民有著更加緊密的血緣關係,又有別於一般的青年知識分子。我們並不因為這個革命者尚不夠成熟而否定他作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義所在。須知,《三家巷》只是《一代風流》全部樂章的一支響亮的序曲,作者理應為主人公周炳在以後各卷中留下思想性格的成熟與發展的充分餘地。

《三家巷》應該說是一部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濃郁的作品,在敘事手法上,多表現為以人物的行動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又通過故事情節的不斷變化來逐步深化人物。作者創造性地繼承了我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諸如:人物依次出場,事件交待清楚,故事情節緊湊,前後脈絡分明、杜絕故布疑陣等,很適合大眾讀者的欣賞口味。一些委婉有致,親切動人的場面,如“除夕賣懶”、“人日郊遊”等具有風俗畫的神韻,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紅樓夢》的某些章節;而某些戰鬥和起義場面的描寫,其筆酣墨飽、繪聲繪色的程度,又似乎是得益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筆法。同時,作者又揉進了現代小說的某些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比如對“三家巷”布局的描寫就極富象徵意味。許多篇章中的寫景狀物,以及區桃這一作者心目中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則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畫意與詩情。此外,《三家巷》的成就也是和作者具有的高度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分不開的。這裡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作者在《三家巷》中嚴格地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和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不是概念化的、貼標籤式的)寫出了周、陳、何三家的恩恩怨怨,特別是青年一代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曾被極左路線誣為宣揚階級調和與資產階級人性論的“大毒草”。今天看來,這些不實之辭,只能從反面提請人們重視這部作品的認識價值。

目錄信息

《三家巷》《三家巷》

三家巷

1 長得很俊的傻孩子

2 證人

3 魯莽的學徒

4 受屈的人

5 看牛娣

6 枇杷樹下

7 美人兒

8 盟誓

9 換帖

10 姐弟倆

11 幸福的除夕

12 人日皇后

13 迷人的歲月

14 畫像

15 風暴

16 永遠的記憶

17 雨過天青

18 在混亂的日子裡

評價

《三家巷》《三家巷》

曾經是上海左聯盟員,後來在延安參加過文藝整風的歐陽山,早在1942年就有意要創作一部“反映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的歷史小說,初取名為《革命與反革命》,1957年正式動筆,改名為《一代風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10主要表現“一個叫周炳的打鐵出身的知識分子的半生經歷”11.在50年代出版的現代歷史題材創作中,這部作品在題材選擇、人物塑造、表現方法和風格情調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它以20年代的廣州為背景,將個人的成長道路、家族的興衰沉浮竿歷史的風雲變幻融為一體,通過與廣州直接有關的省港大罷工(包括這期間發生的“沙基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和廣州起義等重大事件,表現了20年代的工人運動從幼稚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以及第一次國共兩黨從合作到分裂的全過程,描繪出中國革命初期既轟轟烈烈又錯綜複雜的時代畫卷
《三家巷》的敘事是從《子夜》模式發展而來,書中每個人物都是某種階級的典型。但是作家表現歷史的獨特的切入點和表現方法相當引人注目,他沒有從正面去描寫這一系列在中國現代史上有著特殊意義和鮮明特色的運動和鬥爭,而是通過人物的心理歷程來反映革命運動,以展示社會生活風俗來表現時代政治風雲,別出新裁地塑造了一個遠離鬥爭漩渦、並不具備革命者成長要素的“典型環境”--三家巷,作為當時廣州社會甚至20年代中國社會的縮影。作家精心編織出一個以血緣關係、婚姻關係和社會關係為主的人物關係網,通過周、陳、何三家以及他們的各種社會關係,表現革命運動對他們的影響以及他們對革命運動的態度,並通過革命運動的深化使各種階級力量發生分化,雖然這部小說的基本構思仍然符合“階級鬥爭”的時代共名,但其間的多元複雜關係,尤其是對不同階級出身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多元複雜關係的描寫,打破了一般現代歷史小說把階級關係和階級矛盾簡單化庸俗化的思維定式。

作者介紹

歐陽山歐陽山

歐陽山原名楊鳳歧、曾用筆名凡鳥、羅西等。生於湖北荊州市一個貧民家庭,1924年在中學讀書時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1926年組織廣州文學會,創辦《廣州文學》周刊。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玫瑰殘了》,同年組織南方國文學會。1928年到上海,成為職業小說家。早期作品內容多自我表現,形式上受象徵主義的影響。

1930年以後接受馬克思主義啟蒙運動和革命文學的影響。1932年在廣州組織“普羅作家同盟”,因推廣革命文學,受到通緝。1933年赴上海,參加“左聯”的活動。1936年在兩個口號的論爭中,擁護魯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抗戰爆發後,在廣州、長沙、沅陵、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救亡文化運動。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時間問世的作品,注重反映工農民眾的生活和鬥爭,最有代表性的是描寫工人鬥爭的長篇《竹尺和鐵錘》。其他有描寫水災為害的中篇《崩決》,以抗戰為主題的長篇《戰果》等。多採用歐化手法,語言比較隱晦。另外曾發表中篇《單眼虎》等粵語小說,是作家探索語言大眾化的一個實踐。1941年到延安,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和整風運動。1946年寫作長篇小說《高幹大》。作品描寫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一個供銷合作社的故事,主人公高聲亮形象豐滿深刻,作品語言樸素明快,富於地方色彩,標誌作者創作風格的根本轉變。是較早的一部反映解放區生活的長篇小說。
解放後曾任華南人民藝術學院院長、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

1957年開始了宏篇巨著《一代風流》的寫作,全書由5個長篇組成,1985年全部完成。小說通過一個打鐵工人出身的知識分子周炳的半生經歷,反映中國革命的歷程,。作品以愛情、家庭、親友之間的糾葛表現複雜的階級關係,塑造了各階級、階層眾多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表現手法富於民族特色,語言舒展徐紆,是中國當代文學當中一部特點鮮明的重要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