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中醫妙談》

《洪丕謨精品集》首先推出的6本著作,雖說不能涵蓋丕謨涉及的所有領域,卻也儘可能地從書法、佛道、中醫、養生、風水等多個方面體現他的文化貢獻。在這些著作中,丕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入淺出、靈動自如的文筆,或高屋建瓴,或縱橫捭闔,充滿智慧地從不同的角度,把讀者帶入到一個個別具姿彩的洞天福地。儘管這些著作成書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至今卻依然熠熠生輝,散發出無窮魅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苦學年來未有涯,青燈黃卷月籠紗。詩文書畫兼醫學,千載學林一奇葩。
——趙朴初詩讚洪丕謨

作者簡介

洪丕謨(1940-2005),浙江寧波人,被學術界譽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灘上一枝筆”,曾任華東政法學院文學院文學與法研究所所長、華東政法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學術委員、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專業學院客座教授、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他還是一位勤奮的多產作家,一生創作撰寫了百餘部、2000萬字文史方面的著作。

目錄

引言
中醫總論
 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理論獨樹一幟中醫屬性幾多般
 中國人體解剖的歷史進程
 中醫教育和世界上第一所醫學學校
 上工治未病
方藥漫話
 中藥炮製法
 中藥常用劑型
 中藥“歸經”及其臨床套用
 “七方”和“十劑”
 漫話“溫里劑”和“回陽劑”
 常用補藥分類和套用補藥的注意點
 中藥幫你抗衰老
顯示全部信息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藥學,源遠流長,寶藏豐富,象徵著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和疾病鬥爭的睿智。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神農氏以赭鞭(一種紅色的竹根)鞭(意為採掘)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我國先民們就已經有了醫藥活動。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工具的逐步改進,原始人類逐漸認識到了可以治病的藥物,摸索出了一些原始的治病方法,並學會製作骨針之類可供醫療的原始工具,構成了我國醫藥史上的起源階段。
醫藥活動離不開人,原始時期,史載神農之外,有史可稽的傳說中的醫藥人物,大致有伏羲、黃帝、僦季貸、岐伯、雷公、桐君、鬼臾區、俞跗、少俞、伯高等人。這些人肇開洪基,為在黑暗中摸索的原始醫學開出了一線光明。
春秋時期,巫術盛行。醫巫原自不分,《尚書》有云:“周公禱武王之疾而瘳。”其時以殷王朝的賢大夫巫彭和巫鹹最為有名,以至《說文解字》有“古者,巫彭初作醫”的說法。然而巫醫治病,也並非全然不用藥物,如《山海經•海內西經》就說:“開明者,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周王朝時,隨著社會發展和醫藥知識的積累,以及巫師隊伍本身的分化,巫、醫開始分道揚鑣,其顯著標誌是出現了專職醫生和醫療分科,以及設立了醫事制度。《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當時有食醫中士二人,疾醫中士八人,瘍醫下士八人,獸醫下士四人,到年尾則考查他們的醫事,以核定他們的級別和俸祿。
在藥物劑型上,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了治病用的藥酒,並有所謂伊尹創製湯藥的說法。伊尹為商湯大臣,他所發明的湯藥,為藥物相互配合後降低毒性、提高藥效,並由生藥向熟藥過渡,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這一時期,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病人膏肓”的醫學典故。當年秦國名醫醫緩為晉景公治病,診斷結果,醫緩認為:“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