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香港人20年100次入藏30次進拉薩的朝聖歷程200本資深導游沒有見過的圖片,100個年輕藏人都不知道的老典故
西藏三大寺方丈及八位高僧聯合推薦
《與西藏有緣》姊妹篇
首部拉薩朝聖百科書
作者簡介
林聰,香港人,祈竹活佛弟子,首位擔任西藏轉世者拉章(宗教領袖之內閣)的漢族人。在餐館刷過盤子洗過碗,當過澳洲某夜總會的總經理,在國企兵工廠打過工,當過中國文聯辦公室主任,是香港某慈善基金會的創始人,專欄作家,西藏主題紀錄片、CD製作者……20年來入藏100次、進拉薩30次,歷時五年撰寫出了首部拉薩朝聖百科書《一步一如來》。著作《與西藏有緣》暢銷於兩岸三地,被部分院校納入輔助教材。
目錄
自序:讓心靈吸氧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朝聖的歷史與文化
第二章如何朝聖
第三章囊廓——內轉經路及大昭寺
第四章八廓——中轉經路及附近朝聖點
第五章林廓——外轉經路及附近朝聖點
第六章拉薩周邊主要朝聖點
第七章衣食住行
第八章西藏小百科
前言
自序:讓心靈吸氧拉薩,世上最缺氧的城市。
拉薩,卻是古往今來無數人心靈的氧吧。
第一次去拉薩,是十多年前。當時,很幸運,陪同曾經在拉薩住過多年的家師故地重遊。本來,一直以為朝聖就是旅遊,根本沒想過兩者間能有多大的區別。到了拉薩,大家都忙著研究吃飯、賓館的事兒,老師自己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徒步去了大昭寺頂禮三次,然後才回來吃飯。老師後來說,到拉薩朝聖有這樣的傳統,擱下行李後頂多洗把臉,第一時間就得去大昭寺面聖。隨後的十多天,是一系列西藏朝聖文化的啟蒙教育。對於去哪裡、怎么走、做什麼,千百年來的朝聖文化都有明確的傳統。千百年來,千千萬萬的朝聖者,都走過同樣的路,去同樣的地點,做著同樣的事,念誦著同樣的祈禱文……朝聖,不是旅遊,是修行。朝聖的關鍵,和肉體上的從A點移動到B點無關,而是一種內在的、心靈上的旅程。
那次以後的十多年來,有幸陪同好幾位在20世紀50年代前居住在拉薩的老喇嘛故地重遊,陸陸續續去了許多朝聖地點。老師年輕時喜歡聽典故,併到處蒐集。這么多年來,老師敘述過無數和這些聖地相關的老典故、古傳說。這些零零碎碎的歷史典故,不但大部分漢人沒聽說過,有的可能連很多年青一輩的藏人也不見得知道,甚至老人也不再記得。暫且不論這許多典故和傳說是否完全可靠,但它們曾經被一代代地複述著,爺爺告訴兒子,兒子告訴孫子……這樣口耳相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讓這些極富宗教及人文價值的老典故和傳說在歷史上湮沒,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拉薩顯然已經不再遙遠。有關拉薩旅遊的書籍琳琅滿目,然而似乎仍然未見專門給旅行者介紹拉薩聖地主題的書。除為了記錄上述典故外,也希望本書同時能成為聖地旅遊指南,俾令旅途順利,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啟迪。衷心希望這本書能陪伴你邁出第一步,踏上你的心靈之旅!
精彩書摘
達布林贊康廟——小廟隱於市DarpolingTsenkhang
達布林贊康廟(也譯作“塔巴林”)位於大昭寺的北面(偏東北)、八廓街東
北角黃色小房子背後的菜市場內,要自己找到恐怕有點兒難度。幸好達布林在拉薩人人都知道,隨便找個本地藏族老人問路應能成功到達。從八廓街前往達布林,具體的走法是從大經輪對面的巷口走進,到盡頭的沖賽康市場,右拐後直走穿過步行街,到了盡頭右拐後,右邊第一個門的門楣上寫著“吉日一巷41號”(從門外怎么看都不像是裡面有廟),從這裡走進去就到了。
此廟據說由第一世達賴喇嘛(1391—1474)興建,而到了五世時,便歸南傑寺管理(至20世紀60年代)。現今的達布林,則由色拉寺附近的一座格魯寺院管轄。可是,歷史上它也和桑耶寺有深厚淵源。傳統上,西藏寺院大殿的佛壇會面對殿門,可是達布林的佛壇卻並不對著門外。在拉薩,據說只有兩座寺廟設計如此,一座是八廓北街大轉經輪隔壁的彌勒殿,另一座正是達布林。
達布林主供的世間護法叫做“白氈神居士”,但目前沒有立體身像,而只供有一面護法的壁畫。在古代,這裡掛著一個皮袋(現已無存)。這就是傳說中收集臨死的拉薩百姓最後一口氣的“氣袋”。每年,這個氣袋必須被送往桑耶寺的護法殿一次。同樣的皮袋,在噶瑪廈贊康也掛著一個(尚存)。
所謂的“贊”或者“贊神”,是指一種兇猛的地方神。這裡使用“地方神”一詞,只是因為沒有更適當的稱呼而已。實際上,贊神(或者說很大部分的贊神)只是和我們一樣在六道里輪迴的凡夫眾生而已,其中大多也可以說本屬厲鬼類,後被佛教的高僧感化或強行降伏了,成為護持佛法的兇猛世間護法。他們並不是佛、菩薩等聖眾,也不是吉祥天母、瑪哈噶拉這類出世間護法,所以並不屬於佛教徒皈依的對象。對世間護法,佛教徒並不皈依、頂禮,而只會適當地作一些供養和向他們請求有關世俗方面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