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樓》

這部《一層樓》是根據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四月蒙文本第一版譯出的。小說作者尹湛納希(1837——1892),是我國蒙古族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家和詩人,出生在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縣下府鄉)的一個封建貴族家庭里。

簡介

《一層樓》約成書於鴉片戰爭三十年後。當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已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與此同時,反帝反封建,渴望民主平等,要求個性解放的民族民主主義思潮也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尹湛納希受到這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加之三十歲後,隨著家勢沒落及個人生活的坎坷遭遇,促使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封建制度的裂痕和日益黑暗腐朽,並對此產生了不滿。三十歲後,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文學生涯,慘澹經營二十五年,翻譯了《紅樓夢》等書,在創作上除完成續撰亡父的遺著《青史演義》外,寫出了長篇小說《一層樓》和《泣紅亭》,以及若干詩詞、雜文、論文。《一層樓》和《泣紅亭》是姊妹篇,它反映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和世界觀,也表現了作者相當的藝術才華。

詳情

《一層樓》是我國蒙古族文學離開民間傳說和對歷史故事的依附,以當前的社會現實生活為題材,由個人創作而成的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作品。作者從民族民主主義思想出發,對清未封建社會的黑暗糜爛和,階級矛盾日益加深的現實作了尖銳大膽的揭露和批判。如賁侯的冷酷、偽善,籠罩賁府的奢侈荒淫,賁府的青年男女在封建家長制的網羅里的呻吟,貧苦農民在殘酷的封建剝削下的掙扎,知識分子在封建科舉制度下窮愁潦倒後的絕望,都是對整個罪惡的封建社會的真實寫照。同時,作者通過現實生活的描繪,揭示了一系列當時的重大社會問題,諸如貧富懸殊問題、土地問題、婦女問題、知識分子出路問題等等,顯示了作者較為敏銳的社會洞察力。

《一層樓》的創作,在注意繼承蒙古族優秀文學傳統的同時,在學習漢民族文學的優秀遺產方面也作了初步嘗試,進一步豐富了蒙古族文學,在客觀上對蒙漢民族文化交流起了良好作用。儘管有人指出它有明顯的因襲《紅樓夢》的痕跡,但作為一種探索,總是應該珍視的。《一層樓》的情節、結構、人物刻劃,也是比較嚴密、生動的,在藝術上有一定造詣。但是,尹湛納希作為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出身的作家,雖然接受了當時一定的進步思想的影響,但沒有從根本上放棄其原有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寫的作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帶有他所屬的階級的局限和時代的局限。

作者在《一層樓》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但他和文學史上所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樣,沒有也不可能指出正確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在提出貧富懸殊和土地問題之後,他的結論不是徹底推翻封建制度,從根本上消滅罪惡的封建社會,卻是企圖感化誘導地主向農民讓步,減輕剝削,勸說統治者也要懂得勤儉。在這裡,充分地暴露了作者的改良主義思想。從《一層樓》的形象塑造上,我們也看出作者是如何挖空心思地塑造善於理家的能手,使賁府能夠維持其殷富之家的地位。在受壓抑的青年主人公身上,作者也沒有忘記給他們加上“怨而不怒”的性格。這一切都說明作者對封建制度基本上採取了肯定和保留的態度,當這種制度搖搖欲墜的時候,他感到留戀和惋惜;當他看到封建制度越來越大的裂痕的時候,不認為這是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卻逆著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去千方百計地給以彌補和修理。當太平天國革命以後,農民革命運動相繼展開的時候,這種改良主義思想的反動性就越發明顯了。

在《一層樓》中,我們還看到了作者受了色空觀念的影響,過分地渲染了青年男女的情腸愁恨,流露了消極的避世和隱居思想。在序文中更明顯表現了沒落階級的頹廢思想和宿命的因果報應觀念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一層樓》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它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應該給以肯定,但也不能無視它所存在的缺點和消極因素。

蒙古文長篇小說。清代尹湛納希作。三十二回。以一個蒙古貴族的家庭生活為背景,描寫貴族公子賁璞玉與三位表姐的愛情、婚姻悲劇。小說明顯受《紅樓夢》影響。另有續書名《泣紅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