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莊裡的中國》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以故鄉村莊為立足點,考察百年來中國鄉村的命運,鄉村的淪陷與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閱歷與見證,六十年中國農村建設的榮辱與沉浮,並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國歷史的若干重要問題與玄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讀懂村莊,讀懂中國。熊培雲數年沉潛,心血之作,其中部分篇章曾以“鄉村紀事”連載於《南方周末》,寫作時間跨越十年,備受各界關注。以自己家鄉的村莊為考察對象,以小見大,通過一個村莊的歷史,反映現代中國百年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興衰。

內容簡介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一個村莊裡的中國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是學者熊培雲沉潛數年的心血之作。
《一個村莊裡的中國》以故鄉村莊為立足點,考察百年來中國鄉村的命運,鄉村的淪陷與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閱歷與見證,六十年中國農村建設的榮辱與沉浮,並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國歷史的若干重要問題與玄機。一部大歷史與小歷史的結合,大時代與小細節的交織,延續著作者明辨,理性,溫暖,悲憫,關乎心靈與真實的寫作之路,堪稱熊培雲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作者簡介 

熊培雲,1973年生於江西農村。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歷史學、法學與傳播學。思想國網站創始人。
過去或現在與熊培雲寫作相關的職業主要有:《南風窗》雜誌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東方早報》、《亞洲周刊》、《鳳凰周刊》等知名媒體專欄作家、社論作者及特約撰稿人;南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其文字溝通理性與心靈,自由、明辨、寬容、溫暖。近年來在海內外華文媒體發表評論、隨筆千餘篇,致力於建設一個人道的、人本的、寬容的、人人皆可自由思想的中國與世界。
代表作有《重新發現社會》(新星出版社)、《自由在高處》(新星出版社)《思想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譯著有《中國之覺醒》(法文,香港田園書屋)。

媒體評論 

我素來認為要知道鄉村的秘密,和農民的隱情,唯有到鄉下去居住,並且最好是到自己的本鄉本土去居住。依著表格到鄉下去從事調查,只能得到正式的答案。正式的答案,多半不是真確的答案。
——董時進
就物質生活而言,我的村莊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莊。
——甘地

目錄

自序我的村莊我的國
第一章萬物生長
第二章前線與後方
第三章陰陽界
第四章隱忍、混亂與抵抗
第五章鄉村民主
第六章生活與信仰
結語推土機年年作響,回不去故鄉?
後記有故鄉的人心存敬畏
附錄一兩千分之一的改變
附錄二沒有土地,就沒有靈魂一一熊培雲專訪

精彩書摘 

第一章萬物生長
1.誰人故鄉不淪陷?
“我剛剛離開我的搖籃,世界已經面目全非。”
大約在兩百多年前,當夏多布里昂回到濕漉漉的布列塔尼故鄉時,曾經這樣感慨。因為在那裡,作家再也尋找不到“兒時的聖馬洛了”,小時候曾在船舶的纜索間玩耍,現在港內看不到船;而自己出生時的公館也已經變成了旅店。故鄉,遊子夢裡的天堂,和作家遠去的歲月一起,一去不返。
作為一個異鄉人,我曾經在一個雨水漣漣的季節穿行大西洋邊的聖馬洛。那幾天聖馬洛正在舉行一場帆船比賽,滿街都是敲鑼打鼓的人。到了晚上,更是熱鬧非凡。
孤身一人,遠在異國,雖然當時我還沒有認真讀過夏多布里昂的許多作品,但對他筆下“望不見故鄉,望不見童年”的傷感卻一點也不陌生。無論是在那次旅行之前,還是之後,我都體會到了那種因失去故土家園而獨有的刻骨銘心的疼痛。
和夏多布里昂不同的是,在我的疼痛里不僅有失去故土的惆悵,更有失去故土的羞恥。一切是那么猝不及防地發生了,而且是在一個風平浪靜的年代裡,這裡沒有硝煙蔽日的戰爭,沒有餓斷人腸的饑荒,更沒有手握刺刀一進村子就牽豬搶雞的日本兵。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