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這篇小說的主要特點除了心理描寫外,還有對動作的描寫。尤其是幾段對賭徒的手的動作描寫,更是精彩絕倫。“這兩隻手像被浪潮掀上海灘的水母似的,在綠呢檯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會。然後,其中的一隻,右邊那一隻,從指尖開始又慢慢兒倦乏無力地抬起來了,它顫抖著,閃縮了一下,轉動了一下,顫顫悠悠,摸索迴旋,最後神經震慄地抓起一個籌碼,用拇指和食指捏著,遲疑不決地捻著,像是玩弄一個小輪子。忽然,這隻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頭野豹,接著飛快地一彈,仿佛啐了一口吐沫,把那個一百法郎的籌碼擲到下注的黑圈裡面。那隻靜臥不動的左手這時如聞警聲,馬上也驚惶不寧了;它直豎起來,慢慢滑動,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攏那隻瑟瑟發抖、仿佛已被剛才的一擲耗盡了精力的右手,於是,兩隻手惶悚悚地靠在一處,兩隻肘腕在檯面上無聲地連連碰擊,愉像上下牙齒打寒戰一樣。”這手已經不僅僅是手了,幾個動作,人物的心理,賭徒的形象,都躍然紙上了,讓人不得不嘆為觀止。 \n小說的女主人公在情慾的驅使下,委身於一個賭徒,作品對潛意識心理的描寫也很逼真,幾乎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的藝術再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斯台凡·茨威格是奧大利的著名作家,1881年生於維也納一個富有的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茨威格是一個具有多方面才通報作家,在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而是傳記文學的創作上成就尤著,主要作品有:《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同精靈的搏鬥: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三詩人: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等。斯台凡·茨威格是個和平主義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與羅曼·羅蘭、凡爾哈侖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對戰爭、呼籲和平。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茨威格譯者:紀琨
斯台凡·茨威格開始文學創作的時候,正是印象主義、象徵主義、唯美主義風行的年代,他深受其影響;當時在奧地利、在整個歐洲引起廣泛反響的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學說,也給他的文學創作留下了很深的烙痕。從1911年發表小說集《初次的經歷》起,他先後完成了《馬來亞狂人》(1922)、《恐懼》(1925)、《感情的迷惘》(1927)、《焦急的心》(1938)、《象棋的故事》(1940)等多部小說作品。這些作品以心裡分析和心理描寫見長,形成了茨威格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以細膩的筆觸、震撼人心的力量刻畫了在激情驅使下的男男女女、老人、兒童的命運。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說是一個人物內心世界的色彩濃艷的工筆畫、形象的靈魂發展史。

媒體推薦

從《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讀者可以對茨威格在描寫心理和表現意識流動方面的藝術才能略見一斑。它描繪了一個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一段只發生在她漫長一生中短短二十四小時的往事。作品寫她了出於一種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賭徒,卻由於瞬間的激情和驅使而失身於這個她連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盡致地表了不自覺的衝動和理智之間的搏鬥。
但是也應該指出,唯美主義和弗洛依德主義給茨威格的作品帶來了消極的影響。不可牛摸的衝動、下意識的感覺、瞬間的情慾成了他表現的重心,成為他解釋人物行為、命運的契因,這就削弱了他的作品的社會意義;而過分的心理描寫則使作品顯得雕琢,正如茨威格在給高爾基的一封信中所承認的:“我覺得,我離真正的悲劇特有的樸實還相差很遠,我總是責怪自己心理描寫太多,缺少你們俄國作家具有的那種偉大的率真。”

小說目錄

灼人的秘密
恐懼
熱帶癲狂症患者
一顆心的淪亡
看不見的收藏
巧識新藝
桎梏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舊書商門德爾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逃向上帝
瑪里恩浴場哀歌
第三隻鴿子的傳奇
靈魂的獵者高中甫
附錄
茨威格一九三六年用英文寫的簡歷
絕命書

書評

發生在一個女人一生中某一天的往事,卻在茨威格的小說里讓人震撼,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的衝動和理智的搏鬥。

讀後感

茨威格的確是一位善長描寫女性內心情感與心理變化而著稱的作家,他的許多作品都會生動描寫女性在情感衝突時的內心變化,同時更能準確反映其心理活動。《一個女人一生的24小時》便是這樣作品。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通過“我”在旅行中的見聞,將一位女性一生中難以忘卻的24小時講述出來,而在這個講述過程中,悲傷、懷念、痛苦、激動、依戀等等複雜的情感,表現無疑,不能不說作者描述之細膩,文字優美。其入木三分地將女主人C太太的情感世界展現給讀者,並使讀者為之動情,體現了其語言駕馭能力。他以男人渾厚的氣勢,深入表達女性纖細的情感與內心世界,可見其對於人物內心的研究之深入。
故事通過一位一個三十歲左右,聲譽一向清白的亨麗爾太太,突然動了感情,一夜之間變了心,拋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跟隨一個從未謀面、素不相識,從遠方來旅行的英俊瀟灑的年輕男人為情私奔,遠走天涯,當然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不願看到的,從而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而“我”也加入了這場爭論。“我”以不同於其它人的觀點而遭到大多數人的激烈反對,同時也引起了一位C太太的關注。C太太不僅贊同“我”的觀點,同時也將自己的故事講述給“我”聽。在C太太向“我”講述自己的親身故事前的思想鬥爭與心理的複雜變化,被作者描寫的淋漓盡致。
當C太太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不時表現出羞澀與激動,可見這段感情對她的印象是如此之深。
C太太的生活一直都很簡單,直到其丈夫去世。由於失去了心愛的丈夫而心灰意冷地週遊世界,個人生活一直處於死水般的寂寞中不能自拔。某日,她偶然間進入一家賭場觀賞賭博,竟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英俊迷人的青年人,這個青年人手上臉上隨著賭牌的大小而不斷變換著的那種奇異活力,激起了C太太那久已閉塞的情感閘門。然而,當青年輸掉自己的全部身家後,失魂落魄般走出賭場,意欲自殺。出於女人天生的母性與愛心將其拯救,並把安排他到一個旅館裡。她把這個處於懸崖邊上即將死亡的人拉了回來,精神上得到了一種滿足。而此時,她拯救的這個青年卻瘋狂地表現出對生命及欲望的渴念,他把她拖進了一個黑暗、狂亂、肉慾的夜晚。
起床後的C太太感覺慚愧、憤怒、羞恥,當其穿好衣服準備離開時,看到床上熟睡的青年,不由得產生了憐憫,其內心的恐慌、羞愧與憤怒也煙消雲散。出於母性與女性的本能,愛與同情產生於心頭。在她看來,這位青年睡覺的舒坦、怡然如嬰兒般,同時一夜情對其寂寞的心靈卻產生了愛的衝動。此時青年醒來,對他來說,昨天的魯莽與衝動令其感到羞愧,同時又對C太太在暴雨中將其挽救而心存感激,於是C太太在他心目中更多的是敬意。其內心中文明、純潔與美好的東西復活了,但他始終將C太太經母親看待。
於是青年訓服地按C太太的安排離開蒙特卡羅回家,並在教學發誓永不再賭。雖然C太太拯救了青年,但她卻深感失望,因為他只是將C太太看作母親,雖然他們發生了肉慾,可青年始終沒有向其表達自己的情感。。但C太太卻發現自己的情感悄然發生了變化:C太太不知不覺愛上了他,且在內心將其看作自己未來生活下去的依靠,她覺得什麼都可以不要,什麼都不怕失去,只要能得到他。她瘋狂地追到車站以期能喚回青年人,可火車開走了,她經受不住巨大的失落感,昏了過去。醒來後,仍沉浸在痛苦中的她開始追尋著和那位年青人共處的每個時刻和每個地點。於是,她又去了和他初次相識的賭場,卻痛苦絕望地看到那位年青人又在賭檯上拿著她給他回家的錢在賭,他已將對她許下的諾言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在她要求他遵守諾言離開賭場時,青年人卻當著數百人及她小姑子的面,無情的羞辱了她。C太太痛苦地離開了這個讓她傷心欲絕的地方,而所發生的這一切,只不過短短的二十四小時!
“那天晚上那間屋子裡發生的事……那一夜是那樣的充滿了鬥爭和辯解,充滿了激情、憤怒和憎恨,充滿了混和著誓言與醉狂的熱淚,我只覺得象是過了一年。”這段內心表白真實體現了C太太當時的內心活動。“你可以一秒鐘認識一個人,一分種了解一個人,一個小時喜歡一個人,一天愛上一個人,卻要用一生忘記一個人。”的解,認識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是如此並忘記一個人是如此之難。
雖然這樣的故事過於浪漫,也許在生活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女人渴望愛與關懷的心卻中複雜與多變的。一切偶然的激情、憤怒和憎恨,一切情感的鬥爭與辯解,一切意外的沉淪與渴望,在一定的特殊環境中,是會有可能發生的。人的性格正是在具有這種偶然因素,才造就了人的內心是一個千變萬化的、獨立的、不可捉摸的、矛盾複雜的豐富世界。
當C太太向“我”講述完自己的故事時,表現出如少女般初戀時的害羞與靦腆,當“我”與C太太握手時發現,C太太的手依舊在顫抖。那位青年的結局對於C太太來說充滿了矛盾:青年因為賭博而自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