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引龍”木雕筷籠

“鳳引龍”木雕筷籠

“鳳引龍”木雕筷籠,清代同光年間木器,現藏民間博物館。

木雕筷籠木雕筷籠
【名稱】 龍鳳紅木雕筷籠
【類別】 木器
【年代】清代同光年間
【文物原屬】民間
【文物現狀】 現藏民間博物館
【簡介】
這是一隻看似普通的清代同光年間紅木 “鳳引龍”木雕筷籠,但它記錄了我國晚清宮廷皇族的一段特殊的歷史。筷籠長27.4厘米、寬7.5厘米、厚3厘米。面上是滿布了浮雕祥雲和上下結構的“鳳龍”圖紋。左上方雕刻著一隻三尾振翅的回頭鳳,給人以居高臨下,驕橫過時的感覺;在下方,一條纖弱無力的穿雲小龍,屈身揚首地仰望著不可一世的鳳。同樣的祥雲對鳳起到的是烘托背景神化氣氛的作用,而對龍卻有一種被纏縛和籠罩的惻隱,那么“無爪之龍”也不會是藝人的匠心獨具了。這種“鳳壓龍”、“鳳引龍”的畫面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那位不可一世的“老佛爺”,和那位說了不算,而又無可奈何,英年早逝的“兒皇帝”了。 在中國漫長封建帝制時期的男權社會中,一直是以“帝”為龍,“後”為鳳、龍為主,鳳為從、龍在上,鳳在下,龍高鳳低、龍大鳳小的不變定義來運用“龍鳳文化”的。但在慈禧統治中國,執掌皇權的48年裡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在龍鳳對比中突出“鳳”,並以其來壓住“龍”,鳳與龍的位子倒置,鳳居上,龍居下,寓示女性統治天下,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含義。至高無上的皇權可謂慈禧一生執著的追求和實踐了。體現慈禧至高於她那位“真龍”兒子的東西還有很多;例,“青花蓮子盤”的蓮花紋飾上罩著釉上墨彩的絲網紋,寓意“垂簾聽政”;東陵隆恩殿正中的丹陛“鳳引龍”的石雕等等,這絕不是藝匠們的附會之作,在那時,大至皇家建築,小至一件普通的生活器物均要體現太后集權的力量,可見當年的老佛爺一定是“佛法無邊”了(龔燕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