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3月6日,北京國誼賓館誼和廳,全國人大代表黃華華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作為具有“中國改革開放風向標”之稱的廣東省的省長,黃華華一亮相,便吸引了大批記者。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來勢洶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多次表示,“金融危機給廣東上了生動一課”。“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成為廣東省的當務之急。黃華華這一天傳遞給海內外媒體這樣的信息:“繼續深化改革,增強保增長的活力。”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像廣東、江蘇、浙江等對外依存度高的地區,都不同程度遭到市場經濟周期性的報復,以至於有人懷疑中國改革開放是不是過度?在這場危機中,改革開放的腳步會不會放緩?
越困難越要改革創新
2009年年初,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領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證件,類似身份證大小,上面寫著“深圳市居住證”6個字。張全收百感交集,不由得回想起12年前,自己從河南農村剛來深圳時的情景:在街頭經常被查暫住證,身邊不少打工人員被收容遣送,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替沒有暫住證的弟弟和老鄉們交了多少次罰款,“反正每次兩百,我沒少掏”。
2008年8月,深圳市正式啟動居住證制度,取代以往的特區暫住證。經申請後,張全收也領到了這樣一個證件。
“現在我們外來工在深圳買房、買車都方便多了。事實上,這也有利於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嘛。”如今,從一名打工者變身為深圳市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張全收感慨:如果不是深圳不斷推出這些人性化改革措施,我們怎么享受到這些好處。
資料顯示,目前深圳常住人口超過了1400萬人,但戶籍人口僅200多萬,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口約為1∶6。雖然居住證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部分流動人口的歸屬感,然而,他們卻期盼,深圳戶籍改革的最終方向能讓常住人口變戶籍人口。
這樣的改革舉措,也是今年兩會上的熱點話題。兩會前夕,上海推行的戶籍改革令人眼前一亮。事實上,戶籍制度改革僅僅是當前各地改革舉措的一個縮影。
兩會伊始,九三學社就提出一項《關於通過深化改革建立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的建議》,提出此次金融危機迫使我們必須正視長期以來內需不足的深層次矛盾,必須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改革以及紮實推進包括養老、醫療衛生、教育在內的社會事業的發展。
“像東莞這樣經濟外向度高達200%的地區,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確實遭遇了很大衝擊。”東莞市市長李毓全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儘快扭轉經濟下滑趨勢,單靠老辦法、老思路、老制度肯定不行,必須改革創新,如果拖拖拉拉,就會喪失機遇。”
黃華華則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廣東已經編制實施了《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它是我們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經過相當一段時期改革發展的一個綱領性的檔案。”主線就是科學發展、先行先試,以全方位改革來推進廣東的發展。
發展模式亟須轉變
廣東的經濟外向度高達155%,全國的平均水平是60%,廣東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黃華華也說,這次金融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廣東出口到美國的總額占整個出口總額的40%,“所以美國一感冒廣東就打噴嚏。”
有聲音質疑,依賴如此高度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廣東的開放是不是過度了,才會導致遭遇這么大的危機?
黃華華不這么看。他說,這次金融危機衝擊,表面看來是對出口的衝擊,但是它衝擊的實質是對傳統經濟成長方式的衝擊,是對產業結構的衝擊,“廣東的薄弱環節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帶來的問題就是我們國際競爭力比較弱。”
“我們很多產業鏈都在低級階段。這次金融危機衝擊,大家從實踐中看到,凡是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凡是有自我品牌的企業都發展很好,逆勢飄紅。”黃華華說,像深圳華為,它有自主創新能力,結果在2008年增長44%,銷售收入達到230多億美元,“就是因為它有自主創新,它有自主品牌,所以自主創新非常重要,也是應對這次危機的一個法寶。”
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任何一種體制或模式都有周期性困難的時候,哪種制度都不會十全十美,“不能因為周期性困難,就對走過的路發生動搖,也不能因為目前經濟的困難,就對改革開放的方向發生懷疑。”
他說,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遭遇衝擊並不是開放的錯,這種開放是低層次的、低水平的,世界加工廠的發展模式需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