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魔”識別模型
正文
塞爾弗里吉把每種特徵分析機制形像地稱作一種"小魔鬼",由於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機制在起作用,因此叫做“泛魔”識別模型。這一模型的特點在於它的層次的劃分。“泛魔”識別模型系統的圖像識別共有4個層次(見圖)。
![“泛魔”識別模型](/img/4/d9f/nBnauM3X3EzNwkDOzEz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3A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例如在識別字母R時,“映象鬼”先對R進行編碼,把信息傳遞給"特徵鬼"作進一步加工,這時會有5個“特徵鬼”分別報告圖像所包括的一條垂線、兩條水平線,一條斜線,3個直角和一條不連續曲線。然後許多"認知鬼"則根據所報告的這些特徵及其數量來識別是否是自己負責的字母。這時D、P、R鬼都會有反應,但P鬼只有 4個特徵與其符合,並有一特徵(斜線)與其不符合;D鬼只有3個特徵與其符合,並有兩個特徵(斜線、直角)與其不符合;只有R鬼有5個特徵與其符合,而且這5個特徵又包括了R的全部特徵,所以R鬼的叫喊聲最大,因此“決策鬼”就很容易地作出選擇R的決定。
“泛魔”識別模型對於相似的圖形也可以分辨,不致混淆;對於失真的圖形,如字母的大小發生變化時,識別也不致發生困難。以特徵分析為基礎的“泛魔”識別模型是一個比較靈活的圖像識別系統。它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如“認知鬼”可逐漸學會怎樣解釋與它所負責的字母有關的各種特徵;它還可以容納具有其他功能的鬼。這個系統現在也被用來描述人的圖像識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