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徑”管道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成的一條輸送原油的管道。它起自德克薩斯州的朗維尤,經過阿肯色州、密蘇里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和西維吉尼亞州,到達賓夕法尼亞州的菲尼克斯維爾,長2018公里。管道的管徑為 600毫米(24英寸)。管道在菲尼克斯維爾分成管徑均為 500毫米(20英寸)的兩條支線。一條支線到新澤西州的林登,約138公里;另一條支線到費城的煉油區,約37公里。

正文

同“大口徑”管道同一時期建成的一條輸送成品油管道,稱“次大口徑”管道,其管徑為500毫米,起自德克薩斯州的博蒙特,經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到達新澤西州的林登,幹線長2373公里,集油和分輸支線管道長 372公里。它與“大口徑”管道平行敷設。這兩條管道間距約9米。
“大口徑”管道於1942年初開始修建。這一管道的管徑,在當時是最大的,因此取名為“大口徑”管道。管道沿線穿過30條大河和近200條小河,跨過阿勒格尼山脈,工程艱巨。為了戰爭的緊急需要,“大口徑”管道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全部建成,1943年8月即投產,輸油能力超過原估計的4.77萬立方米/天(30萬桶/天)。
“次大口徑”管道於1944年3月投產,採用油品順序輸送工藝輸送若干種成品油。按汽油折算的輸送能力為3.73萬立方米/天(23.5萬桶/天)。
“大口徑”和“次大口徑”管道均採用無縫鋼管和焊縫鋼管,外壁塗漆。通過腐蝕性土壤和穿越河流的管段用浸透煤焦油瀝青的毛氈纏繞。這兩條管道分別耗鋼37.8萬噸和30萬噸左右,投資共1.4億美元。
包括終點站在內,“大口徑”管道有27個泵站,“次大口徑”管道有30個泵站。每站串聯安裝三台電動單級離心泵,根據需要可單台、雙台或三台投入運行。每台泵產生的壓力在17千克力/厘米2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政府於1947年將這兩條管道售給東德克薩斯有限公司。該公司把兩條管道改為輸送天然氣的管道。經過清管和對原泵站的改造,到1948年,這兩條管道的輸氣能力達到 396萬立方米/天。1957年,“次大口徑”管道又改輸成品油,並建設了相應的分輸支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