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釋義
“吃休克魚”理論人們習慣上將企業間的兼併比作“魚吃魚”。從國際上看,企業間的兼併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先是“大魚吃小魚”,即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再是“快魚吃慢魚”,即資本向技術靠攏,新技術企業兼併傳統產業;然後是“鯊魚吃鯊魚”,即“強強聯合”。海爾人認為,他們吃的既不是小魚,也不是慢魚,更不是鯊魚,而是“休克魚”。對“休克魚”,張瑞敏的解釋是:魚的肌體沒有腐爛,比喻企業的硬體很好;而魚處於休克狀態,比喻企業的思想、觀念有問題,導致企業停滯不前。這種企業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快就能夠被激活起來。“吃休克魚”理論為海爾選擇兼併對象提供了現實依據。海爾看中的不是兼併對象現有的資產,而是潛在的市場、潛在的活力、潛在的效益。海爾15件兼併案中有14件是按照“吃休克魚”的模式進行的。14家被兼併企業的虧損總額達到5.5億元,而最終盤活的資產為14.2億元,成功地實現了1+14>15的低成本擴張目標。形式
魚的四種吃法海爾兼併重組的做法,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整體兼併,即依託政府的行政劃撥實現企業的合併。青島紅星電器廠曾是我國三大洗衣機生產企業之一,年產洗衣機70多萬台,擁有3500多名職工,但由於經營不善,企業虧損1億多元。1995年7月,青島市政府決定將紅星電器公司及所屬五個廠家整體劃歸海爾。兼併三個月後,企業扭虧,半年後盈利151萬元。二是投資控股。整體兼併更多地出現在同一地區、同一行業間的兼併中,而跨地區、跨行業的兼併則主要依靠投資控股的形式。前者是行政行為,後者是經濟行為。1995年12月海爾收購武漢冷櫃廠60%股權,邁出了跨地區經營的第一步。1997年3月,海爾出資60%與廣東愛德集團公司合資組建順德海爾電器有限公司,並創下了“第一個月投產,第二個月形成批量,第三個月掛牌”的“海爾速度”。三是品牌運作。這是以無形資產調控、盤活有形資產的形式。山東萊陽家電總廠生產的“雙晶”牌電熨斗曾名列行業三大名牌之一。1997年1月,海爾與萊陽家電總廠以“定牌生產”的方式合作推出了海爾“小松鼠”系列電熨斗;8月,又進一步組建了萊陽海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海爾首次以無形資產折股投入合資企業,開闢了低成本擴張的新途徑。四是虛擬經營。它既是品牌運作的一種高級形式,又是海爾“先開市場,後建工廠”經營理念的具體體現。這種重組方式已經超越了“吃休克魚”的模式,而是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新造一條活魚。與杭州西湖電子集團的合作就是海爾虛擬經營的成功嘗試。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爾“探路者彩電”不僅是市場的探路者,也是擴張重組新形式的探路者。四種兼併形式,反映了海爾擴張之路走過的三個階段:整體兼併帶有明顯的計畫經濟特色,屬於產品運營階段;投資控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規範行為,屬於資本運營階段;品牌運作和虛擬經營則進入了資本運營的高級形態,屬於品牌運營階段。
克隆海爾魚“總體一定要大於局部之和”,這是海爾兼併擴張的一條基本原則。它體現了海爾擴張的宗旨:求強,而不僅僅是為了做大。因為是求強,所以海爾必須兼併一個成功一個,必須最大限度地最佳化資源配置,挖掘企業重組後的潛能。海爾兼併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海爾自我複製即“克隆海爾魚”的過程。張瑞敏認為,兼併能否成功,就看企業自己有沒有一個過硬的經營模式。一般接收兼併企業,第一個派去的總是財務部門,海爾第一個派去的卻是企業文化中心。由企業文化中心的人去講海爾精神、海爾理念。海爾兼併案中,有的派了人、給了錢;有的只派人、不給錢。比較兩種方式的效果,證明只派人不給錢的方式是最為成功的。只要派去的人真正領悟了海爾精神的精髓,具備了海爾的基因,然後把海爾基因移植到新的企業,兼併就有把握成功,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專家認為,當代企業競爭的最高形式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海爾人認為,海爾的擴張實質上是海爾精神、海爾文化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