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是2010年1月化學工業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應試指導專家組。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書名:·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第3版 (2010年2月1日)
叢書名: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2010年版
平裝: 34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1101891, 7511101895
條形碼: 9787511101891
商品尺寸: 23 x 17.2 x 1.6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2010年版)》根據全國統一考試實踐和《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我們於2006年至2008年先後組織對該冊教材進行了三次修訂。為滿足2009年度全國統一考試需要,2010年,我們組織對該冊教材進行了第五次修訂,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的最新進展,重點對大氣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等章節進行了修訂,並增加了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與防護等章節。 {zzjj}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一、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分類
三、環境影響評價應遵循的技術原則
第二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和工作程式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式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常用術語
第二章 工程分析
第一節 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內容
第二節 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
一、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內容
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分析技術要點
第三節 事故風險源項分析
一、源項分析步驟
二、泄漏量計算
三、最大可信事故機率確定
第三章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
一、自然環境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
二、社會環境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
第二節 大氣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大氣污染源調查
二、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三、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
四、氣象觀測資料調查
第三節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杏與評價
一、環境水文與水動力特徵
二、水環境現狀調查與監測
三、水環境現狀評價方法
第四節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地質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基本知識
三、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監測
四、地下水質量評價方法
五、包氣帶防護性能評價方法
第五節 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聲環境現狀調查
二、評價量的含義和套用
三、環境噪聲現狀測量
四、聲環境現狀監測的布點要求
五、環境噪聲現狀評價方法
六、典型工程環境噪聲現狀水平調查方法
第六節 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二、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三、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
第四章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第一節 環境影響識別的一般要求
一、環境影響的概念
二、環境影響識別的基本內容
三、環境影響識別的一般技術考慮
第二節 環境影響識別方法
一、清單法
二、矩陣法
三、其他識別方法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方法
一、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方法
二、水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方法
第五章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第一節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一、預測因子
二、預測範圍和計算點
三、污染源計算清單
四、氣象條件
五、地形數據
六、確定預測內容和設定預測情景
七、預測模式
八、模式中的相關參數
九、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與評價
十、評價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推薦模式說明
一、估算模式
二、進一步預測模式
三、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模式
第三節 報告書對附圖、附表、附屬檔案的要求
第四節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
三、氣象參數收集與統計
四、預測方案
五、預測模式及有關參數
六、預測結果與分析
七、小結
第六章 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第一節 地表水體中污染物的遷移與轉化
一、水體中污染物遷移與轉化概述
二、河流水體中污染物的對流和擴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擴散
第二節 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一、預測方法概述
二、河流水質數學模式預測方法
三、湖泊(水庫)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四、河口海灣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第三節 河流水質模型的套用
一、河流水質模型選擇
二、河流水質模型參數的確定方法
三、水質數學模型的標定與檢驗
第七章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與防護
第一節 地下水的運動
一、地下水運動的基本形式
二、線性滲透定律
三、滲透係數
第二節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遷移與轉化
一、機械過濾
二、溶解和沉澱
三、氧化和還原
四、吸附和解吸
五、對流和彌散
第三節 地下水污染途徑
一、地下水污染特點
二、地下水污染途徑
第四節 地下水保護與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環境管理措施
二、地下水環境監測措施
三、合理規劃布局和改進生產工藝
四、劃定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
五、水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
第八章 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第一節 聲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第二節 聲環境影響評價基礎
一、噪聲的傳播——聲音的三要素
二、噪聲級(分貝)的相加
三、噪聲級的相減
第三節 噪聲隨傳播距離的衰減
一、點聲源隨傳播距離增加引起的衰減
二、線聲源隨傳播距離增加引起的衰減
三、面聲源隨傳播距離增加引起的衰減
四、噪聲從室內向室外傳播的計算方法
第四節 其它衰減的計算方法
一、空氣吸收引起的衰減(Aatm)
二、地面效應衰減(Aatm)
……
第九章 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第十章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一章 環境容量、環境地磚菌分析及累積影響評價方法
第十二章 清潔評述
第十三章 環境污染控制與保護措施
第十四章 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第十五章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與調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