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敗醬

黃花敗醬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斜生,有多條繩狀根。根出葉叢生,有長柄,葉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下延。生於山坡、林緣、林間向陽草地、草甸、草原。遍布全國各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花敗醬黃花敗醬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斜生,有多條繩狀根。根出葉叢生,有長柄,葉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下延。莖生葉對生,葉片通常羽狀全裂,頂裂片較大,被針形。復傘房花序頂生,花黃色。瘦果,橢圓形,具三棱,不開裂。花果期7—9月。

藥理作用

1.清熱解毒,利尿,鎮痛,鎮靜。治腸炎、痢疾、肝炎等

2.抗腫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膽及調節免疫系統、調節循環系統等方面的藥理作用.

3.鎮靜作用:曾報導、東北產黃芪敗醬有鎮靜作用,並認為其中所含皂甙為其有效成分。近年進一步研究證明黃花敗醬的乙醇浸膏或揮髮油口服,對小鼠都有明顯鎮靜作用,且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揮髮油的藥渣浸膏和總皂甙都鎮靜作用。在揮髮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敗醬烯和異敗醬烯,異戊酸無鎮靜作用。敗醬的鎮靜作用比同屬植物纈草強一倍以上。

4.抗菌作用:敗醬浸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肺炎桿菌、炭疽桿菌等。

化學成分

黃花敗醬黃花敗醬

敗醬屬藥用植物中含有皂苷類、環烯醚萜類、黃酮類、香豆素類、揮髮油和有機酸類等主要化學成分。

黃花敗醬根和根莖含齊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種皂甙中已知結構的有敗醬皂甙(Patrinoside)C、D、C1.D1,黃花敗醬皂甙(皮下注射abioside)A、B、C、D、E、F、G。根中尚含揮髮油8%、生物鹼、鞣質、澱粉。種子含硫酸敗醬草皂甙(sulfpatrinoside)I.II,熊果酸-3-O-A-I[3-O-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urrsolicacid,patriniaglycosideA-I]齊墩果酸-3-O-A-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熊果酸-3-O-A-L吡喃葡萄糖基)(1-3)。黃花龍芽根含揮髮油約8%。油中特有成分為α-古芸烯(gurjunence)。又據報導自根中分離出7種皂甙,為敗醬皂甙A、B、C、D、E、F、G(scabiosideA,B,C,D,E,F,G),以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據稱根中尚分離得黃花龍牙甙(patrinoside)。

採收儲藏

一般多在夏季採收,將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後曬乾。

種植栽培

黃花敗醬喜稍濕潤環境,耐嚴寒,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但以較肥沃的砂質土壤為佳。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春季3、4月在寬1M的苗床播種,覆土0.5-1cm,播種後保持土壤濕潤;約半個月左右出苗,出苗後當苗高3-6cm時可間苗1次,5月或6月初可移植大田。分株繁殖:4-5月挖取老株,或將老株四周自生的幼苗掘起進行移植。行距為30-40cm;株距25-30cm。每穴栽苗2-3株。生長期間,可施肥。

藥材鑑定

黃花敗醬黃花敗醬

1.性狀鑑別:

1.1.白花敗醬的乾燥全株,長短不等;根莖有節,上生須狀細根。莖圓柱形,外表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縱向紋理,被有粗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白色。葉多皺縮、破碎,或已脫落。全株有陳腐的豆醬氣,味苦。以乾燥、葉多、氣濃、無泥沙雜草者為佳。產於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據《本草》記載,敗醬應為上述敗醬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區習慣上以菊科植物苣蕒菜SonchusbrachyotusDC.的帶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的帶果全草作敗醬使用。前者習用於北方;後者習用於南方。參見苣蕒菜和菥蓂條。

1.2.黃花敗醬:全體摺疊成束,根莖圓柱形,彎曲,長5-15CM,直徑2-5MM,頂端粗達9NM,表面有栓皮,易脫胎落,紫棕色或暗棕色。節疏密不等,節上有芽痕和根痕;斷面纖維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長圓錐形或長圓形,長達10CM,直徑1-4CM。表面有縱紋,斷面黃白色,莖圓柱形,直徑2-8C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具縱棱及細紋理,有倒生粗毛。莖生葉多捲縮或破碎,兩面疏被白毛,完整葉多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5-11,邊緣有鋸齒,莖上部葉較小,常3裂,有的枝端花序或果序,小花黃色,瘦果長橢圓形,無膜質翅狀苞片。

2.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

2.1.黃花敗醬:落皮層可見,厚壁細胞壁木化,斷續排列成環,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較窄,有裂隙,韌皮部細胞小壁薄,束間形成層有時不明顯,木質較寬廣,中部有10餘列薄壁細胞組成的環帶,細胞排列整齊,內側或全部環帶細胞栓化,含少數簇晶,環帶外側導管單個散在或2-4成群徑向排列,胞腔常含黃棕色物,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老的莖髓部常駐成空洞。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白花敗醬:木質部中無薄壁細胞環帶,髓部大,本品薄壁細胞不含澱粉粒,草酸鈣族晶少見。

古籍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吳普本草》:“敗醬,似桔梗,其臭如敗豆醬。”②《別錄》:“敗醬,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曬乾。”③陶弘景:“敗醬,出近道,葉似豨薟,根形似茈胡。”④《唐本草》:“敗醬,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莨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

常綠花卉

木賊科筆管草 |
菊科紫菀 | 蘭草 |
唇形科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蕁麻科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爵床科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傘形花科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蓼科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紫葳科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澤瀉科澤瀉 |
三白菜科魚腥草 | 三白草 |
芭蕉科野芭蕉 |
虎耳草科岩白菜 |
石蒜科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傘形科鴨兒芹 |
跖草科旭日升鴨
鴨跖草科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百合科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牻牛兒苗科香葉天竺葵
薔薇科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玄參科狹葉毛地黃 |
苦苣苔科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葡萄科烏蘞莓 |
天南星科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姜科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馬齒莧科土人參 |
蒟蒻薯科水田七 |
秋海棠科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傘形花科傾臥前胡 | 前胡 |
忍冬科陸英
紫草科琉璃草 |
菊科劉寄奴草 |
胡椒科假蔞 | 蓽茇
罌粟科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卷柏科江南卷柏
敗醬科黃花敗醬
毛茛科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石竹科荷蓮豆 | 蠅子草
蝶形花科狗尾草
小二仙草科大葉蟻塔 |
馬兜鈴科粗根細辛
川續斷科川續斷
十字花科板藍根
黃楊科板凳果
鬼臼科八角蓮 |
禾本科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花忍科芝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