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杜若

杜若,(拉丁文名:Pollia japonica Thunb.),別名:地藕,竹葉蓮,山竹殼菜,鴨跖草科、杜若屬多年生直立或上升草本,高50—90厘米,有細長的橫走根莖。葉常聚集於莖頂,長11一18厘米,寬4—6.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暗綠色,表面粗糙,背面有細毛;無柄或基部漸狹而成帶翅的葉柄。頂生圓錐花序常由輪生的聚傘花序組成,輪與輪之間較疏離,有長總梗,梗有白色細毛,花柄長2—4毫米,有1膜質披針形的苞片;花紅色。果圓球形,直徑5—7毫米,成熟時暗藍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基本信息

生態習性

杜若杜若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而橫走。莖直立或上升,粗壯,不分枝,高30-80厘米,被短柔毛。葉鞘無毛;葉無柄或葉基漸狹,而延成帶翅的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3-7厘米,基部楔形,頂端長漸尖,近無毛,上面粗糙。蠍尾狀聚傘花序長2-4厘米,常多個成輪排列,形成數個疏離的輪,也有不成輪的,一般地集成圓錐花序,花序總梗長15-30厘米,花序遠遠地伸出葉子,各級花序軸和花梗被相當密的鉤狀毛;總苞片披針形,花梗長約5毫米;萼片3枚,長約5毫米,無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狀匙形,長約3毫米;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有時3枚略小些,偶有1-2枚不育的。果球狀,果皮黑色,直徑約5毫米,每室有種子數顆。種子灰色帶紫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

杜若杜若
產台灣、福建、浙江、安徽南部(黃山、休寧)、江西、湖北西南部(宣恩、來鳳)、湖南、廣東北部(大埔、和平、南雄、英德、仁化、乳源、陽山、連縣)、廣西(大苗山、龍勝、三江、全州、武鳴、來賓、天峨、嶺溪、宜山、金秀、賀縣、凌雲、羅城)、貴州(梵淨山、凱里、榕江、獨山、興仁)、四川東南部(彭水、重慶縉雲山)。生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谷林下。日本、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醫藥用途

【土家藥】竹葉蓮(zhuxielian):全草治風眼,頭暈暈眩,腰腿痛《土家藥》。(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根狀莖或全草(竹葉蓮):辛,微溫。根狀莖:補腎。用於腰痛,跌打損傷。全草:理氣止痛,疏風消腫。用於氣滯作痛,肌膚腫痛,胃痛,淋證;外用於蛇蟲咬傷,癰疔癤,脫肛。(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史料記載

 杜若 杜若
《本草圖經》:杜若“葉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乾用。”
在藥用上,明以前的本草對杜若多有記載,如上,杜若至清代本草中已不復收錄。那么杜若的原植物是什麼,有多種說法。
一說杜衡,如《本經》所載杜若“一名杜衡”。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為馬兜鈴科草本植物,以根、根莖或全草入藥。因含有黃樟醚和丁香油酚,其氣芳香。其植株不高(二三十厘米),葉為寬心形或腎狀心形。
是說有值得探討之處在於,古人對杜若與杜衡是兩種植物應當是分得很清楚的,如《九歌·山鬼》中同時出現有杜若與杜衡的全稱:“被石蘭兮帶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說它們都是香草不必疑惑,如果說是同一種植物就值得大大商榷了。
一說植物竹葉花的別名(藥材名竹葉蓮),如《中藥大辭典》。竹葉花(又名杜若)PolliajaponicaThunb.為鴨跖草科草本植物,以根莖或全草入藥。植株高30~80厘米,葉互生,長橢圓形。
但竹葉花的花是白色的,與古代杜若“花赤色”的描述顯然不符。宋代雷斆有“凡使(杜若)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有人據此認為杜若的偽品中有鴨喋草根———是鴨跖草科植物(現今杜若屬植物)。
一說高良姜,如《綱目》《夢溪筆談》。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藥議》云:“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後人不識,又別出高良姜條,如赤箭再出天麻條……諸藥例皆如此,豈杜若也。後人又取高良姜中小者為杜若,正如用天麻、蘆頭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為香草,北地山姜,何嘗有香?高良姜花成穗,芳華可愛,土人用鹽梅汁淹以為菹,南人亦謂之山姜花,又曰豆蔻花。《本草圖經》云:‘杜若苗似山姜,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峽山、嶺南北。’正是高良姜,其子乃紅蔻也,騷人比之蘭、芷。”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為姜科山姜屬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厘米,葉披針形。此藥又有稱為“小良姜”者。所以有人考證後認為,杜若應為小良姜,即上種;而古代所用的高良姜乃“大良姜”,異名山姜,即同屬的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
至此,到底該從何處尋杜若,還值得繼續研究。
另註:杜若、高良姜入藥部位為根莖。但詩中吟詠的杜若很可能是這種植物的花序,二者在部位上可能不同,因有見杜若為“姜花”之說(據說“姜花”很香,當勝其根)。[3]
陳子昂的《感遇(其二)》中“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中的“若”即指杜若。

其他信息

杜若杜若
本種在分布區邊緣的廣東北部,有相當多的個體(大約略過一半)聚傘花序僅數個,不成輪排列,雄蕊常有1-2枚退化,花葯無粉。它們很容易被誤訂為Polliasorzogonensis(E.Mey.)Endl.,但畢竟它們花序遠遠伸出上部葉子,而且能育雄蕊多於3枚。

相關變種

大杜若PolliahasskarliiRollaRao
川杜若Polliamiranda(Levl.)Hara
密花杜若Polliathyrsiflora(Bl.)Endl.exHassk.

花語

信任,信賴(說法多種)。

鴨跖草目百科

鴨跖草為一年生草本, 喜歡在潮濕的草地生長, 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葉序為互生, 莖為匍匐莖, 花朵為聚花序, 頂生或腋生, 雌雄同株, 花瓣上面兩瓣為藍色, 下面一瓣為白色, 花苞呈佛焰苞狀, 綠色, 雄蕊有6枚。

矮水竹葉 | 波緣鴨跖草 | 波緣水竹葉 | 穿鞘花屬 |穿鞘花 | 橙花水竹葉 | 長花枝杜若 | 長柄杜若 |川杜若 | 蔥草 | 大苞鴨跖草 | 大葉鴨跖草 | 大苞水竹葉 | 大果水竹葉 | 杜若屬 |杜若 | 大杜若 | 耳苞鴨跖草 | 鳳眼藍屬| 鳳眼藍 | 飯包草 | 根莖水竹葉 | 紅毛竹葉子 |黃眼草 | 黃眼草屬 | 黃谷精| 箭葉雨久花 | 尖果穿鞘花 | 假紫萬年青 | |假紫萬年青屬 |聚花草屬 | 聚花草 | 寬葉水竹葉 | 孔藥花屬 | 孔藥花 |雷公連雨久花| 藍耳草 |藍耳草屬 | 裸花水竹葉 | 毛果網籽草 | 密花杜若 | 牛軛草 | 南非黃眼草| 攀援孔藥花 | 鞘苞花屬 | 鞘苞花 | 沙地藍耳草| 四孔草 | 水竹葉 | 樹頭花 | 少葉水竹葉 | 水竹葉屬| 傘花杜若 | 三瓣果 | 三瓣果屬 | 葶花水竹葉 | 田蔥屬 | 田蔥 | 網籽草屬 |網籽草 | 細竹篙草 | 腺毛水竹葉| 細柄水竹葉 | 狹葉水竹葉 | 小葉孔藥花 | 西藏三瓣果 | 鴨跖草目 | 雨久花屬 |雨久花 | 鴨舌草 | 鴨跖草 |鴨跖草屬 | 雲南聚花草 |疣草 | 雲南水竹葉 | 硬葉蔥草 | 竹節菜 | 蛛絲毛藍耳草 | 紫背鹿銜草 | 紫竹梅屬 | 竹葉吉祥草屬| 竹葉吉祥草 | 竹葉子屬 | 竹葉子 | 中國黃眼草

常綠花卉

木賊科筆管草 |
菊科紫菀 | 蘭草 |
唇形科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蕁麻科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爵床科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傘形花科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蓼科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紫葳科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澤瀉科澤瀉 |
三白菜科魚腥草 | 三白草 |
芭蕉科野芭蕉 |
虎耳草科岩白菜 |
石蒜科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傘形科鴨兒芹 |
跖草科旭日升鴨
鴨跖草科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百合科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牻牛兒苗科香葉天竺葵
薔薇科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玄參科狹葉毛地黃 |
苦苣苔科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葡萄科烏蘞莓 |
天南星科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姜科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馬齒莧科土人參 |
蒟蒻薯科水田七 |
秋海棠科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傘形花科傾臥前胡 | 前胡 |
忍冬科陸英
紫草科琉璃草 |
菊科劉寄奴草 |
胡椒科假蔞 | 蓽茇
罌粟科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卷柏科江南卷柏
敗醬科黃花敗醬
毛茛科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石竹科荷蓮豆 | 蠅子草
蝶形花科狗尾草
小二仙草科大葉蟻塔 |
馬兜鈴科粗根細辛
川續斷科川續斷
十字花科板藍根
黃楊科板凳果
鬼臼科八角蓮 |
禾本科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花忍科芝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