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科

敗醬科

敗醬科: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川續斷目的1科。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具基生葉,高山種僅具蓮座狀葉,或具莖生葉,葉對生,無托葉,全緣或羽狀裂,基部常成鞘狀。雙歧或單歧聚傘花序,或緊縮成頭狀花序。花不整齊,雙性或單性異株,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萼在花期一般不發育,呈上位環狀,或具2~4齒,或5裂;花冠管狀,3~5裂,花蕾時裂片覆瓦狀排列,基部成距或囊,內有蜜汁;雄蕊3或4,有時退化為1~2枚,冠生,和花瓣互生;花葯2室,縱裂,花粉粒3溝,有刺;雌蕊3心皮,僅1室發育,具1懸垂胚珠,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單一或2~3裂。瘦果具翅狀、芒狀或羽狀的宿存冠毛,借風力或動物傳播。種子無胚乳,胚大,直立。染色體基數一般 x=7,8。但敗醬屬x=11,Fedia n=2x=16。10~13屬,370~400種,其中纈草屬占200種,廣布北半球溫帶,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也有分布。中國有3屬,約32種,廣布全國。

基本信息


概況

敗醬科敗醬科

(valerianaceae)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川續斷目的1科。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具基生葉,高山種僅具蓮座狀葉,或具莖生葉,葉對生,無托葉,全緣或羽狀裂,基部常成鞘狀。雙歧或單歧聚傘花序,或緊縮成頭狀花序。花不整齊,雙性或單性異株,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萼在花期一般不發育,呈上位環狀,或具2~4齒,或5裂;花冠管狀,3~5裂,花蕾時裂片覆瓦狀排列,基部成距或囊,內有蜜汁;雄蕊3或4,有時退化為1~2枚,冠生,和花瓣互生;花葯2室,縱裂,花粉粒3溝,有刺;雌蕊3心皮,僅1室發育,具1懸垂胚珠,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單一或2~3裂。瘦果具翅狀、芒狀或羽狀的宿存冠毛,借風力或動物傳播。種子無胚乳,胚大,直立。染色體基數一般x=7,8。但敗醬屬x=11,fe-dian=2x=16。10~13屬,370~400種,其中纈草屬占200種,廣布北半球溫帶,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也有分布。

分類地位

木蘭綱(雙子葉植物綱)-川續斷目

本科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具基生葉,或具莖生葉,葉對生,無托葉,全緣或羽狀裂,基部常成鞘狀。雙歧或單歧聚傘花序,或緊縮成頭狀花序。花不整齊,雙性或單性異株,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萼在花期一般不發育,呈上位環狀,或具2~4齒,或5裂;花冠管狀,3~5裂,花蕾時裂片覆瓦狀排列,基部成距或囊,內有蜜汁;雄蕊3或4,有時退化為1~2枚,冠生,和花瓣互生;雌蕊3心皮,僅1室發育,具1懸垂胚珠,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單一或2~3裂。瘦果具翅狀、芒狀或羽狀的宿存冠毛,借風力或動物傳播。種子無胚乳,胚大,直立。
計10~13屬,370~400種,其中纈草屬占200種,廣布北半球溫帶。中國有3屬,約32種,廣布全國。有些種可提取揮髮油,如印度甘松2000年前便運羅馬作香料。纈草藥用,治心臟病和神經系統病。敗醬可治疽痔。
 

本科分類

敗醬屬 PatriniaJuss.
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強烈的腐臭。葉對生,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分裂,基生葉很少全緣。花黃色,傘房花序式排列。萼截平形或5齒裂;花冠合瓣,輻射對稱,5裂;雄蕊4,很少3或5;子房下位;瘦果基部與果時增大的苞片合生,1室發育,其他2室常肥厚,有種子1顆。
約20種,分布於亞洲中部至東部,我國有13種,南北均產之,大部供觀賞用。

所有屬

敗醬科科名 敗醬科

甘松香屬

甘松香屬,敗醬科,只有甘松香N. chinensis Batalin,匙葉甘松香N. jatamansi DC. 和大花甘松香N. grandiflora DC. 3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區域,我國西南部全產之。直立、多年生草本;根有松香味;葉全緣,基生的長匙狀,莖生的少數;花排成聚傘花序式的頭狀花序;苞片長橢圓形;萼5裂,結果時擴大,木質,有脈;花冠紅色,管狀鐘形;雄蕊4;子房3室,有胚珠1顆;果倒卵形,壓扁,3室,有種子1顆,其中2室不發育。
所屬科 敗醬科
分布量 世界:3種;中國:3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

敗醬屬

敗醬屬,敗醬科,約20種,分布於亞洲中部至東部,我國有13種,南北均產之,大部供觀賞用。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強烈的腐臭;葉對生,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分裂,基生葉很少全緣;花黃色,傘房花序式排列;萼截平形或5齒裂;花冠合瓣,輻射對稱,5裂;雄蕊4,很少3或5;子房下位;瘦果基部與果時增大的苞片合生,1室發育,其他2室常肥厚,有種子1顆。
所屬科 敗醬科
分布量 世界:20種;中國:13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
敗醬科敗醬科

纈草屬

纈草屬,敗醬科,約200種,大部分布於溫帶地區,我國約有24種,產於西南部、西北部和東北部,有些入藥,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直立或攀援狀;根有強烈的氣味;基生葉全緣或有鋸齒,莖生葉為一至三回羽狀複葉,聚傘花序有花數朵而頂生,或為稠密或間斷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小,白色或玫瑰紅色,兩性,萼5-15裂,裂片於開花時不明顯,結果時冠毛狀;花冠管纖弱,頂端5裂;雄蕊3,少有1或2枚;子房下位,3室,但僅1室發育而有胚珠1顆;果為扁平的瘦果,前面3脈,後面1脈。
所屬科 敗醬科
分布量 世界:200種;中國:24種

主要植物品種

敗醬科異葉敗醬敗醬草(Herba Patriniae )

別名 敗醬。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僅兩側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生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

生於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國均有分布。夏季開花前採挖,曬至半乾,紮成束,再陰乾。含白花敗醬甙(vill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鱉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涼,味辛、苦。 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於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白花敗醬 、黃花敗醬的嫩葉,又名胭脂麻。《本草綱目》載“敗醬,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醬”。

敗醬科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
敗醬草嫩葉每百克含水分79 克,蛋白質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蘿蔔素6.02 毫克,維生素B20.16毫克,維生素C52 毫克。

敗醬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的功效。治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產後瘀滯腹痛、目赤腫痛。久病脾胃虛弱者忌食用。

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臨床套用

性微寒,為杏苦,歸胃、大腸、肝經。有清熱解毒祛於排膿的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腸胃炎、結腸炎、蒺藜、肝炎、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和臃腫疔瘡等疾病。

白花敗醬 P.villosa Juss.

白花敗醬白花敗醬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僅兩側各有一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較葉片稍長;莖生葉對生,1—2對羽狀分裂,兩面有粗毛,近無柄。花成傘房狀的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二列粗毛;花萼不顯;花冠白色,直徑4—6毫米。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花期5—6月。
分布於我國北部、東部、中南和西南各省區,常生長於山坡草地及路旁。根及根狀莖有氣味,帶根全草入藥,用途同敗醬;嫩苗可食。

經濟價值

有些種可提取揮髮油,如印度甘松2000年前便運至羅馬作香料。纈草藥用,治心臟病神經系統病。敗醬(Patrinia)可治疽痔

菊亞綱

菊亞綱雙子葉植物綱的一亞綱,共11目,49科,約60000種,為被子植物門中最大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常單葉,花4輪,花冠常結合,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或更少,常著生在花冠筒上,絕不與花冠片對生,心皮2—5,常2,結合。
龍膽目馬錢科;Retziaceae;龍膽科;Saccifoliaceae;夾竹桃科蘿藦科
茄目Duckeodendraceae;Nolanaceae;茄科鏇花科菟絲子科莕菜科花荵科田基麻科
唇形目Lennoaceae;紫草科馬鞭草科唇形科
水馬齒目杉葉藻科水馬齒科;Hydrostachyaceae
車前目車前科
玄參目醉魚草科木犀科玄參科;Globulariaceae;苦檻藍科列當科苦苣苔科爵床科胡麻科紫葳科;Mcndonciaceae;狸藻科
桔梗目五膜草科尖瓣花科桔梗科花柱草科;Donatiaceae;Brunoniaceae;草海桐科
茜草目茜草科假牛繁縷科
川續斷目忍冬科五福花科敗醬科川續斷科
CalyceralesCalyceraceae
菊目菊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