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梅

雕梅

雕梅是白族傳統名特食品。據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南詔時期,就有探親訪友相互饋贈雕梅的風俗。主產區為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和大理市,其餘大理州內各縣均有分布。雕梅既是大理地區的一種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藝品。洱源縣素有“梅子之鄉”的美譽,當地白族姑娘大都從小就學製作雕梅,因此這項手藝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

簡介

洱源雕梅洱源雕梅

產於洱源縣的雕梅,製作時先用石灰水將鹽梅浸泡。取出晾乾後,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連續曲折的花紋,並小心擠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縷,壓扁後其狀似一朵朵盛開的菊花。這時,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紅糖浸漬。幾個月後開瓶取出,雕梅色澤金黃,清香四溢,是洱源縣出產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並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因為當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須依俗給婆家送上一盤姑娘製作的雕梅作為見面禮。新婚之夜,新娘要為親友賓客擺設點心甜席,此謂“擺果酒”,案十上陳列著新娘帶來的蜜錢、乾果、雕梅款待客人,並讓大夥品評。於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們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還稱得上是一種工藝美術品。

所需食材

鹽梅、石灰水、紅糖、蜂蜜等。

製作方法

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涼乾。

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

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後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

雕梅雕梅

特色小吃集(三)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