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鹽酸菜

獨山鹽酸菜

獨山鹽酸菜產於貴州省獨山縣,源始於明代,最初多為家庭自製自食。真正成為商品進行大規模生產則是清代後期的事。清時,獨山有袁、熊兩家最善製作此菜,質量好,名聲大,曾作為貢品進奉皇宮。

介紹

獨山鹽酸菜獨山鹽酸菜

獨山鹽酸菜是貴州獨山縣的傳統名特產,產銷歷史悠久。據說鹽酸菜的生產始於明代。多為家庭自製自食,或作為特產饋贈親友。一直至今都特別暢銷.現在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一般家庭也有自製。

傳說

相傳夜郎王七十壽辰,郁力(布依語意為獨山)部族首領派石匠布黑應王差,去都邑雕刻石獅,一去半年杳無音信。布黑的戀人依萍十分思念,就用小瓦罐裝上酸菜和甜酒,到都邑看望情郎。此時布黑正在生病,吃不下飯。依萍在路上走了一月,原以為帶來的酸菜和甜酒已經變質變味,不料打開瓦罐,異香撲鼻,布黑食後飯量大增,不久病即痊癒。夜郎王知道此事後,即命依萍每年做一壇甜酒酸菜進貢都邑王室,並不再派郁力部族的勞役。從此,甜酒酸菜逐漸演變成獨山鹽酸菜,許多人家都能製作。

掌故

清代西南碩儒、獨山人莫友芝曾用鹽酸菜在北京招待曾國藩,曾國藩又將此菜進貢朝廷。20世紀20年代,貴州籍著名教育家、書畫家姚華用鹽酸菜招待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品嘗後贊道:“這是中國最佳素菜,不可不吃”。

用料

青菜十千克,甜酒500克,辣麵400克,蒜苗500克,大蒜400克,食鹽1000克,冰糖400克,白酒250克。

製作方法

1、選用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採摘粗壯鮮嫩的青菜,先曬一兩天再清洗,然後再曬1-2天。

2、把曬好的青菜,加鹽一起揉搓後放入池子鹽漬。幾天后把醃漬好的青菜摘去老葉,削去粗皮,放在甜酒釀中,再將其他調料按比例調好拌勻,裝入土壇中,密封貯存,大約一個半月至兩月後即醃漬成成品。

風味特點

開壇後香氣撲鼻,色澤鮮艷,菜綠椒紅蒜白,酸中有辣,辣中有甜,甜中有鹹,清香脆嫩,風味獨特。即可作為小吃,也可上桌當作解膩醒酒佳肴;還能當作調料烹製其他菜餚,比如“鹽酸鹽菜肉”、“回鍋肉”,“鹽酸炒肉末”等。還可用來烹製魚類,既能去腥又能增香,風味別具一格。用作佐粥小菜能刺激食慾,為病弱者歡迎。

特色小吃集(三)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