陘

拼音:xíng,筆畫:7,釋義;山脈中斷的地方;灶的邊緣:灶~(灶邊承器之物)。趙(希)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太行山首始於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是山凡中斷皆曰陘。祀灶之禮,設主於灶陘。【疏】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於陘。【注】楚地名,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注】在絳州曲沃縣西北,汾水之旁。【史記·秦始皇紀】王翦將上地下井陘。【左傳·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陘而還,【注】海陘,魯隘道也。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陘

​繁體字:陘

部首:阝,部外筆畫:5,

五筆86&98:BCAG

倉頡:NLNOM

筆順編號:5254121

四角號碼:77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49

基本字義

● 陘 形聲。字從阜從巠,巠亦聲。“阜”指山丘、土堆。“巠”義為“繃直”、“筆直”。“阜”與“巠”聯合起來表示“山脈中被自然力攔腰砍斷後呈現的筆直斷口”。本義:山脈的筆直斷口。

(陘)

xíng ㄒㄧㄥˊ

◎ 山脈中斷的地方。

◎ 灶的邊緣:灶~(灶邊承器之物)。

English:

defile, mountain pass, gorge

xíng

<名>

山脈中斷的地方 [defile;mountain pass]

山絕陘。——《爾雅·釋山》。注:“連山中斷絕。”

盤互長乾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宋·王安石《雨花台》

趙(希)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史記·趙世家》。集解:“常山有井陘,中山有苦陘。”

太行山首始於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是山凡中斷皆曰陘。——《述征記》

又如:陘峴(山谷與山嶺);陘阻(斷崖險礙的地方)

灶邊承放器物處的形狀、樣子 [edge of a kitchen stove]

祀灶之禮,設主於灶陘。——《禮記·月令》鄭玄注

斜坡 [slope]

膺峭袘,腹陘阻。——馬融《長笛賦》

古地名 [Xing town]

春秋楚地,在河南省郾城縣境

戰國韓地,在今山西省曲沃縣境

春秋周地,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三十里

jing

同“徑”

速遂塞海陘而還——《左傳·襄公十六年》

杜預註:“海陘,魯隘道。”

古義

康熙字典:【戌集中】【阜字部】陘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形。【說文】山絕坎也。【玉篇】限也。【爾雅·釋山】山絕陘。【疏】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

又【廣韻】陘,坂也。

又地名。【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於陘。【注】楚地名,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

又【左傳·隱十一年】與鄭人陘。

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戰於升陘。【注】魯地。

又【左傳·成二年】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注】齊邑。【戰國策】秦攻韓,圍陘。【注】在絳州曲沃縣西北,汾水之旁。

又山名。【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注】括地誌,在鄭州縣西南。【史記·秦始皇紀】王翦將上地下井陘。【注】山名,在常山,今為縣。【前漢·地理志】常山郡井陘。【注】井陘山在南。

又【禮·月令· 其祀灶注】東面設主於灶陘。【疏】灶陘,謂灶邊承器之物,以土為之。

又姓。【字彙】晉大夫,以邑為氏。

又【集韻】吉定切,音徑。【左傳·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陘而還。【注】海陘,魯隘道也。【釋文】陘,音。徐音古定反。【篇海】同。

拼音是ji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