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

徑,漢字,本義是陡直的山路、狹窄的道路。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jìng

基本信息

注音:ㄐㄧㄥˋ 部首:彳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五筆:TCAG,倉頡:HONOM,鄭碼:OIXB,

筆順編號:33254121 四角號碼:27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F84

漢字釋義

一、名詞

①(形聲。字從彳從巠,巠亦聲。“彳”為“行”之省。“巠”意為“縱向的”、“高低走向的”、“陡直的”。“彳”與“巠”聯合起來表示“陡直的山路”。本義:陡直的山路。)狹窄的道路;小路:山徑|曲徑通幽。

徑,步道也。――《說文》

徑,小道也。――《字林》

艮為徑路。――《易·說卦》

審端徑術。――《禮記·月令》

送喪不由徑。――《禮記·曲禮》

行不由徑。――《論語》

曲徑通幽處。——《題破⼭寺後禪院》

夫逃虛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徑。――《莊子·徐無鬼》

夫惟捷徑以窘步。

②比喻解決問題的門路、辦法:途徑|門徑|捷徑。

③直接:徑直|逕自。

【逕自】 jìngzì 表示自己直接行動。

【徑直】 jìngzhí 表示直接向某處前進或直接辦理某事。

④直徑,通過圓心的直線被圓周所截的線段:口徑|半徑。

徑的書法 徑的書法

⑤徑線:南北為徑。 參見"徑輪"。

二、動詞

①經過,行經

徑,過也。――《廣雅》

夜徑澤中。――《漢書·高帝紀》。按,行也。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又如:徑歷(經過);

徑復(往返,迂迴曲折)

三、副詞

即、就

徑須沽取對君酌。——《將進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字部】徑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為山,為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注》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

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注》徑,邪路也。

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注》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又直波也。《爾雅·釋水》直波為徑。《注》言徑涏。

又《集韻》徑,直也。《禮·檀弓》有直情而逕行者。

又猶行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又《集韻》堅靈切,音經。行過也。《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又《韻會》通作俓。《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又與竟通。《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斗,徑醉矣。

拼音是ji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