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荊,漢語漢字,有多個意義,一般指落葉灌木、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別稱、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也作姓氏。

基本信息

漢字信息

漢字讀音

荊

【拼音】:jīng;

【注音】:ㄐㄧㄥ。

詞性變化

◎荊jīng

〈形〉

(1)我的,屬於我的[my]——舊時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如:寒荊;老荊;荊人(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妻(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室(猶荊婦。稱己妻的謙詞)

(2)貧寒的[poor]。如:荊柴

常用詞組

◎荊國jīngguó

[ChuState]即楚國。

荊國有餘。——《墨子·公輸》

荊國之為政。——《呂氏春秋·察今》

◎荊棘jīngjí

[thistlesandthorns]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斬荊棘。——宋·蘇洵《權書·六國論》

◎荊江JīngJiāng

[JingjiangRiver]長江中部從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別稱。這一段長江蜿蜒曲折360公里,河床高於兩岸平原。

◎荊芥jīngjiè

[catnip]一年生草本植物(Nepetacataria),莖高二尺左右,葉對生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開淡紅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藥。

◎荊軻JīngKē

[JinKe](?—前227年)中國戰國末年刺客。衛國人。好讀書擊劍,結交名人。至燕國後,由田光介紹,被燕國太子丹拜為上卿。當時,秦軍來滅亡韓國,趙國兵臨燕國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懼,決定派他去秦國,以進獻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定興、新城、固安一帶)地圖和秦逃將樊於期人頭晉見秦王贏政。秦王命令在鹹陽舉行隆重接見儀式。獻圖時,圖窮而匕首見,他行刺秦王不中,被當場殺死。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著另一個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戰國策·燕策》

至丹以荊卿為計。(丹,指燕太子丹。荊卿為計,指太子丹密遣劍俠荊軻入秦,以獻燕國地圖為名,謀刺秦王一事。後因謀剌失敗,荊軻被殺。)——宋·蘇洵《權書·六國論》

◎荊門Jīngmén

[Jingmen]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面積353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1萬。焦枝鐵路穿過市區。是石油化工城市。

◎荊文王Jīngwénwáng

[KingofChuState]楚文王。

荊文王恐其害己也。——《韓非子·五蠹》

字義

基本字義

1、紫荊。屬豆科植物,因“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本草綱目》俗名籮筐樹,又叫紫珠。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

2、牡荊。部分地區亦稱之為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又名: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葉對生,幼枝、新葉為綠色。花淡紫色,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

2、古代用荊枝條做的刑仗:負~請罪。

3、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別稱:~州。~璞(喻美質、未經任用的卓越人才)。

4、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5、姓。荊姓。

詳細字義

◎ 荊 jīng

〈名〉

(1)形聲。字從艸,從刑,刑亦聲。“刑”指“刑罰”。“艸”指草本植物。“艸”與“刑”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其枝條常用來鞭打犯人的草本植物”。本義:一種刑鞭專用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荊,楚木也。——《說文

以牡荊書幡。——《漢書·郊祀志》。註:“作幡柄也。”

白刑堪為履。——《廣州記

(3) 馬鞭草科牡荊屬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如:荊榛(有棘刺的灌木叢);荊釵裙布(荊枝作釵,粗布為裙。指婦女樸素或貧寒的服飾);荊花(即紫荊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並茂)

(4) 荊條。古代用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負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 又如:荊子(荊條作的撻具);荊朴(鞭笞,杖擊);荊門(柴門);荊革(荊條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荊室(用荊條搭建的屋舍;借指窮苦人家);荊冠(用荊條編的帽子)

(6) 荊山的簡稱 [Jing mountain]

(7) 又如:荊玉(荊山之玉;喻美質賢才);荊山玉(荊山產的美玉。相傳楚卞和得璞玉於荊山);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荊岑(荊山。泛指古楚國境內的高山)

(8) 古國名 [Jing state]

荊之地。——《墨子·公輸》

荊有雲夢。

荊有長松。

荊人慾襲 宋。——《呂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荊凡(西周時代的荊國(楚國)和凡國);荊屍(春秋時楚軍陣法名);荊王(楚王);荊巫(荊楚的巫祝);荊吳(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後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10) 古九州之一荊州的簡稱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荊州。——《周禮·職方氏》

荊州之民附 操者。——《資治通鑑》

(11) 又如:荊州癭(古代流行於荊州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荊南(荊州一帶。亦泛指南方);荊揚(荊州和揚州。亦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荊

楚木也。從艸۬聲。殮,古文荊。舉卿切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荊 ·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6

〔古文〕殮《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楚木也。《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本草》牡荊。《注》古者۬杖以荊,故字從۬,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又州名。《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又山名。《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荊山。《注》卞和抱璞之處。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荊軻,望出廣陵。又《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補遺:《正韻》同荊。荊字從開。

其他相關

方言集匯

1、粵語:ging1

2、客家話:[海陸豐腔] gin1 [陸豐腔] gin1 [台灣四縣腔] gin1 [東莞腔] gin1 [寶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漢英互譯

荊——vitex

同音漢字

拼音是jing的漢字共有121個,如下:
淨 | 竟 | 靜 |井 | 驚 |經 |鏡 |京 | 敬 |精 |景 | 警 | 競 | 境 | 徑 |荊 |晶 | 鯨 | 粳 | 兢 |莖 | 睛 | 痙 | 靖 | 肼 | 獍 | 阱 | 腈 | 弳 | 剄 |憬 | 婧 | 脛 | 菁 | 儆 | 旌 | 逕 | 靚 | 涇 | 亰 | 仱 | 俓 | 倞 | 傹 | 儬 | 淨 | 剄 | 坓 | 坕 | 坙 | 妌 | 婙 | 婛 | 宑 | 巠 | 幜 | 弳 | 徑 | 憼 | 擏 | 旍 | 暻 | 曔 | 桱 | 梷 | 橸 | 檠 | 殑 | 汫 | 汬 | 浄 | 涇 | 濪 | 烴 | 燝 | 猄 | 璄 | 璟 | 璥 | 痙 | 秔 |稉 | 穽 | 竧 | 竫 | 競 | 竸 | 箐 | 粇 | 経 |經 | 聙 | 脛 |荊 |莖 | 葝 | 蜻 | 蟼 | 誩 |踁 | 逕 | 鋞 |鏡 | 陘 | 陘 | 靑 | 靘 | 靚 | 靜 | 頚 |頴 | 頴 | 驚 | 鯨 | 鵛 |鶁 | 鶄 | 麖 | 麠 | 鼱 | 頸

拼音是ji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