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莫泥龜

阿拉莫泥龜

阿拉莫泥龜 Kinosternon alamosae 英文名:Alamos Mud Turtle背甲呈黃色,通常能透過背甲觀察到下面的骨骼框架;腹甲帶有雙鉸鏈關節;下巴長有兩跟短須。阿拉莫泥龜出沒在墨西哥太平洋沿海的低地,從Hermosillo、索諾拉向南進入Sinaloa、Guasave。它被發現於從海平面到1000米的阿拉莫山脊。阿拉莫泥龜生活在水生環境較為豐富的棲息地內,以及獨有的池塘內(拉莫拉泥龜的群落環境)。在乾燥時期,它顯然會躲進泥土中以便度過夏眠。自然界中的食物包括昆蟲、小蝦、蜈蚣、蠍子,蟋蟀、紅麥皮蟲、紅蟲(絲蚯蚓)、香蕉皆可投喂,但偶爾也吃一些植物的種子,這是一種害羞的龜,當遇到危險時,往往會縮進殼內,一般不會主動進攻或撕咬。

基本信息

阿拉莫泥龜阿拉莫泥龜

體型特徵

阿拉莫泥龜阿拉莫泥龜
阿拉莫泥龜由BerryLegler於1980年命名,中等大小的體型為13.5厘米,背甲較為平坦與狹窄,呈橢圓形,背部沒有凸出的脊椎龍骨。盾甲四周邊緣重疊成狀,第1塊椎盾不常接觸第2塊緣盾,第10、11塊緣盾高於其它的幾塊。背甲後方的邊緣比較直,但並不向外側展開或向內彎曲。顏色一般是棕褐色棕色橄欖色,盾甲間有黑色的接縫線。透過半透明的盾甲時常可以看到下方骨骼的接合處。腹甲有一對可以自由活動的鉸鏈蓋且較為寬闊,緊緊貼合著外殼,因此,部、四肢、還有尾巴可以完全的被遮掩。如果有縫隙的話,那也只限於肛盾末端一個較淺的凹槽。

腹部盾甲大小排列的順序為:腹盾肛盾喉盾肋盾臀盾胸盾。腹甲呈微黃色,盾甲間有褐色的接縫線以及生長紋。甲橋比較長,大約是背甲長度的26-33%,腋下盾甲與腹股溝盾甲普遍的分隔開來,而後者與第6對緣盾接觸,寬闊的頭部有一個短小的口鼻和鉤狀輪廓不明顯的上顎。喙盾既不凹陷也不呈現出V字形的形狀。

下巴有兩條黃色的觸鬚,灰色的頭部上方有黑色斑點,頭的兩側有斑紋。一條蒼白色的條紋從眼眶處延伸到嘴部的拐角,上下顎一般是奶油色灰白色,雄性在此處有較為模糊的、顏色為棕色的斑紋。頸背部與底部分別是灰色與黃色。大腿與後腿的表面沒有刻度狀的聯結物,尾巴末端有刺。

雄性的體型略大於雌性,但比雌性狹窄些。有一個凹陷的腹甲以及長而粗的尾巴,雌性的腹甲較為平坦或少許的凹陷,尾巴較短。

繁殖

阿拉莫泥龜小烏龜
阿拉莫泥龜,雌性達到性成熟需要5-7年的時間,背甲長度為9-10厘米。Iverson觀察到了它們求愛與交配的過程,Berry和Legler還有Iverson在檢查了一些雌性的生殖腔後作出推斷,每窩的數量一般有3-5個,或許一些雌性會在每個季節多下一窩蛋。他們猜測雌性在初期的潮濕季節變得活躍的時候也是卵泡發育的開始,產卵或許在每年10月或11月的潮濕季節完成。所產下的蛋都不大,平均長度是27.2mm(24.6-29.4);平均寬度為15.2mm(13.5-16.5);估計每個蛋的平均重量為3.7克。生存環境

阿拉莫泥龜可以忍受較高的水溫,即使在42℃時,它也可以安然無恙。在潮濕的月份,它的活動最為頻繁,而每年的7-9月,是它們活動最少的時期。此時,它會花上更多的時間來度過炎炎的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夏眠”。

生活習性

阿拉莫泥龜蟋蟀

阿拉莫泥龜:有建議餵以蚯蚓,又或水果蔬菜(宜選用味道較香甜的種類)。昆蟲、小蝦、蜈蚣、蠍子,但偶爾也吃一些植物的種子,蟋蟀紅麥皮蟲紅蟲(絲蚯蚓)、香蕉皆可投餵。但每隻龜之習性不盡相同,所以始終是需要時間,慢慢觀察和用不同食物嘗試投餵。

在日間保持在攝氏23-25度,晚上約維持於攝氏18-22度左右,濕度須長期介乎70-85%之間。當溫度太高時,它們會出現夏眠形象,而溫度低於攝氏20度時,食慾及活動力皆大幅下降。它們是種對環境及水質較敏感的龜種,在陸上的時間較多,需要勤換水。對任何事物都好奇,卻膽子小,易受驚嚇,需較長時間(約三星期左右)才可適應飼主。又喜歡潮濕的環境中活動,所以要保持缸內濕度;活躍溫度在攝氏23-29度,31度以上進入“夏眠”狀態,18度以下則進入“冬眠”狀況,20度左右,會停止進食,或只攻擊活口(蟋蟀、紅麥皮蟲)而不 吞食。它們還很會攀爬,雖是澤龜但並不善泳,於日間活動。

休眠期

阿拉莫泥龜阿拉莫泥龜

阿拉莫泥龜自然進入冬眠,周期約四至五個月;但冬眠期不應超過20周以上,有時候因天氣轉變,冬眠期更會縮短為4至6周左右,飼主可以給予小龜一個短而安全的冬眠,是對小龜之健康有良好的裨益。短而安全的冬眠之周期4周左右,是個不錯的選擇,開始時間,選擇農曆立春倒數4至5周,亦即在此之前的3至4周,開始禁食。假若小龜於冬眠期間,出現有排尿現象,就該把它叫醒,讓其喝水,免於小龜發生脫水狀況。如在冬眠期因突然轉暖,而令小龜甦醒,並且進食,則不要在再次轉冷時,又進入冬眠,原因是剛進食不久,就進入冬眠,有機會因未消化的食物,在腸胃中腐爛致病。

夏未初秋開始,要緊密的檢查龜的健康,包括替龜量重;假如小龜的健康未符理想,則要改為準備越冬了。越冬很簡單,令小龜可正常進食。之後要確定幾時開始禁食,有專家認為最好有四星期左右,因為在它們口腔、食道、胃腸內殘存之食物,有可能會因腐壞而引起併發症。小龜已經喝了足夠的水,避免小龜在冬眠期間缺水、或是脫水的情況。若是要讓小龜冬眠,溫度要保持在攝氏*12至15度左右,以人工製造之日照時間,慢慢縮減,缸內的濕度也要逐步減低,讓小龜的生理心理慢慢適應;而且冬眠的環境要通氣良好,要準備水讓小龜隨時起來喝水,要遠離廢氣,及確保不會受到例如老鼠等動物之襲擊,當然儘可能要寧靜。

小龜於冬眠後,最易出現的狀況有“冬眠後厭食症”、脫水、眼睛無法睜開、四肢無力、口腔發炎、呼吸系統出毛病、皮膚病、因缺乏維他命而虛弱、感冒等。根據各方面的研究,於冬眠結束後,逐日把溫度及濕度,慢慢提高,接著讓小龜先進食水分、糖分較多之新鮮蔬果,如蕃茄、香蕉、提子等,之後投餵身型較小的昆蟲或魚,甚至可把新鮮的肝臟餵飼。正常來說,該會在1至2周后恢復正常進食;在飼料上撒上鈣粉及維他命補充劑,可使小龜更快回復狀態。如超過3星期以上,還未開始進食,就要施行灌食了。而口腔發炎、皮膚病之處理方法,則用藥水給它每天塗抹,但要保持它們在乾爽之情況下施行。同時灌餵維他命C於病龜。呼吸系統出毛病的處理方法,是逐漸增加溫度和濕度,至平日它們的適溫度,甚至可把濕度稍稍提高,並維持一個星期。感冒的醫治方法,提高溫度至攝氏29至30度左右,減低濕度,並維持一個星期;同時灌餵維他命A、C、E於病龜,感冒處理不當,會轉變成肺炎,不可不慎。

龜鱉目百科(一)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