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龜

楓葉龜

楓葉龜,也叫地龜、黑胸葉龜、長尾山龜、泥龜等,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其體型較小,成年的地龜也只有12厘米左右,在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湖南等地,已為稀有。人工飼養較難,成活率低。

基本信息

體形特徵

楓葉龜楓葉龜

楓葉龜屬半水棲的龜類,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棱龜”。因為背甲的形狀象楓葉,所以又叫做“楓葉龜”。它的腹甲是棕黑色,所以又叫做“黑胸葉龜”。

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雌龜的腹甲平坦,尾短,泄殖孔距腹甲後緣較近;雄龜的腹甲中央凹陷,尾長且粗,泄殖腔孔距腹甲後緣較遠。

生態習性

楓葉龜是種對環境及水質較敏感的龜種,在陸上的時間較多,需要勤換水。對任何事物都好奇,卻膽子小,易受驚嚇,需較長時間(約三星期左右)才可適應飼主。又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活動,所以要保持缸內濕度;活躍溫度在攝氏23—29度,31攝氏度以上進入“夏眠”狀態,18攝氏度以下則進入“冬眠”狀況,20攝氏度左右,會停止進食,或只攻擊活口(蟋蟀、紅麥皮蟲)而不吞食。它們還很會攀爬,雖是澤龜但並不善泳,於日間活動。卵生,6—8月產卵。

分布區域

楓葉龜 楓葉龜

其產地分布在中國滇西、廣西桂林、廣東、湖南、海南、越南、印尼等地。但至於產地之分布實在有太多疑問存在,只有滇西、廣西桂林、及越南是較為可靠的原產地,至於廣東、湖南兩地,很可能是指當地的小龜養殖場而已,因為那裡有很多小龜養殖場供應各類龜種給需求量很大之中藥業及飲食用途。而海南和印尼,則極有可能是當年航運業發達時,隨船隻而移民至當地。另外琉球群島(日本稱沖繩)也有同一種之亞種,但在近年已被獨立成一新種——琉球長尾山龜 (Geoemydajaponica)。

人工飼養

馴化餵食

地龜體小,適應能力弱,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難飼養,成活率低。新引進的地龜應放在乾燥的紙盒或容器中,內鋪沙土,放置一個飲水盆。每天投餵多種食物,投餵前勿驚動龜,以免龜拒食。

正常的地龜,在春、夏季每2天投餵1次,秋季每天投喂,並增加投餵量,同時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在22-25攝氏度時,龜能正常吃食;當環境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下時,不要餵食,雖然個別龜仍有食慾,但吃食後易引起腸胃不適。

飼養管理

楓葉龜 楓葉龜

一、地龜屬半水棲龜類,人工飼養時,應養於沙土上,沙土厚3—5厘米,每月更換1次。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沙的格局,但冬季時,必須全部鋪沙(加溫飼養除外)。夏季沙上可潮濕,初春和深秋之際,沙土宜乾燥。 

二、加強日常管理地龜喜暖怕寒,在飼養過程中,飼養的地勢宜高。建立日記本,每天記錄各種情況,尤其是溫度、吃食情況,這些都是飼養好地龜的關鍵。只有掌握了地龜生活環境溫度、吃食情況,才能正確地給地龜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如溫度低時,應及時加溫;如地龜停食,要考慮地龜是否患病、龜舍移地、食物更換等因素。

三、冬季飼養健康的地龜可自然冬眠,將地龜放在沙土上,龜自己鑽入沙土深處,在沙的表面覆蓋棉被或稻草等保暖物,每周檢查1次。翌年,龜復甦的好壞,直接影響龜的健康。剛復甦的龜體弱,不宜大量餵食,應少量投喂,同時注意溫度的變化。體弱瘦小的龜,可加溫飼養,將環境溫度提高至25攝氏度左右,正常餵食、管理。

飼養設備

小編個人認為楓葉龜屬於外形比較討巧的龜類,體型也是屬於龜類中很小型的,但是對於如何飼養楓葉龜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今天這篇文章便是介紹了關於飼養楓葉龜所需的設備。
1.楓葉龜的介紹
楓葉龜是龜類中最小型的龜類之一,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背甲的前後緣都有鋸齒,並有三條嵴棱。色彩呈棕色,茶色,栗色,或是紅褐色。腹甲為深棕色或黑色,周圍鑲嵌著奶油色或黃色。頭部橄欖色或棕色,帶有斑點。而雌龜的頭部兩側還呈現出奶油色黃色的條紋。另外,有時還長有淺色的小斑點。皮膚棕色,並夾雜著其他顏色的斑點,諸如橙色,橄欖色,或茶色。腳上部分帶蹼。眼睛大而外突,虹膜紅色,顯得與眾不同。
2.飼養設備的選擇
現在市場上買到楓葉龜,差不多全是野外捕捉之個體,對環境轉變不易適應,人工圈養環境下,不易養得長久,種不太建議作為入門的龜種。但因其小巧有致的外型,兼當適應環境後,會主動向飼主討食,以前這種龜一向也是很多中國顯貴的寵物,一般人工飼養下,很少可養活逾越兩年。
楓葉龜飼養設備只須要一個較高身而闊的飼養箱或水族缸,但高度必需要高於其甲長兩倍或以上,因它攀爬力超強。底材可用麥飯石混和木屑(供爬蟲用的或椰殼碎(供爬蟲用的鋪設5-8cm厚,當然要預備一個可供匿藏的石洞,一盞40-60wattUVA燈及一張電氈即可。飼養箱內三份二地方,該布置成陸地,三份一是水池,因為黑胸葉龜不擅游泳,若水深高於其身體厚度兩倍以上,容易溺水,故此水深該是其身體厚度一半左右。
3.楓葉龜對於食物的需求
楓葉龜喜歡吃鮮活的各種小蟲子。例如蚯蚓,蟋蟀,麵包蟲等等。凡是會動小昆蟲或動物,差不多全可投喂,但蝌蚪或豐年蝦、龜糧則可免了而網主則通常供應蟋蟀以作主食,偶爾投餵蠶蟲、大麥皮蟲或去掉後腳之草蜢、及小魚、貓糧、初生未開眼的幼鼠等,另外還會偶爾供應木瓜香蕉、橙、柚或芒果,或者其它味甜而香之水果,至於蔬菜則可省了每兩星期供給鈣粉及維他命補充劑一次,把鈣粉及維他命補充劑撒在食物上。餵飼時間多在黃昏或晚間,因它這段時間較活躍,食慾亦較好。食量方面,每隻楓葉龜,通常一次約可吃下2-4隻蟋蟀和兩條大麥皮蟲,一星期餵飼五次。還有幼龜喜歡把食物拖入水中進食,及在早上、中午時段,水池喝水或浸泡,所以飼主該每天換水。
4.楓葉龜適合的環境
楓葉龜不太喜歡過光,和太多外界騷擾的環境,太光的環境下,若缺乏匿藏的地方,會影響其情緒和食慾。雖說怕光,但它較喜歡在清晨或傍晚時候,享受太陽光的照射。日間多躲在匿藏的石洞中休息,早上或仿晚時份開始覓食。於飼養日子久了後,楓葉龜會主動走到飼養箱邊討食。

保護措施

由於不斷捕捉及其它因素,國內已為稀有。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於1989年3月1日施行。

龜鱉目百科(一)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