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姜花

紅姜花

紅姜花(Hedychium coccineum Buch.-Ham.)。紅姜花的整個花序婷婷玉立,火紅如炬,圓柱形的花柱從四面八方開出朵朵紅花,花期長,極為美麗。栽培土質以肥沃而不易乾旱之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或半濕蔭處均能生長正常。成株能自然成叢,花謝後可將開花莖翦除,或必要時適時整形修剪,剪去殘枝或枯葉,以利通風。通過分株繁殖的速度也很慢,因紅姜花本身的生長勢、分生能力都較弱,不像其它的姜花品種,因此通過分株繁殖不是理想的辦法,研究已通過組織培養法實現快速工廠化育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姜花紅姜花

陸生或附生草本,具塊狀根莖。

莖高1.5-2米。葉片狹線形,長25-50厘米,寬3-5厘米,頂端尾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兩面均無毛;無柄;葉舌長1.2-2.5厘米。

穗狀花序稠密,稀較疏,圓柱形,長15-25厘米,徑6-7厘米,花序軸粗壯,無毛或被稀疏的長柔毛;苞片革質,內卷或在稠密的花序上較扁平,長圓形,急尖或鈍,長3-3.5厘米,頂端被疏柔毛,稀無毛,內有3花;花紅色,花萼長2.5厘米,具3齒,特別是頂部被疏柔毛;花冠管稍超過萼,裂片線形,反折,長3厘米;側生退化雄蕊披針形,長2.3厘米,唇瓣圓形,徑約2厘米或較小,深2裂,基部具瓣柄;花絲長5厘米,花葯乾時彎曲,長7-8毫米;子房被絹毛,長2.5-3毫米。

蒴果球形,直徑2厘米;種子紅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海拔:700-2900米

(多生於海拔900-14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喜暖濕,耐蔭。

產中國西藏(墨脫)、雲南南部、廣西自治區、貴州省;沿喜馬拉雅諸國及斯里蘭卡、緬甸、印度、越南也產。

生長習性

半蔭生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耐熱、抗病,不耐瘠瘦。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能耐零下-3℃低溫而地上部分不枯萎。對土壤適應性強,但以有機質豐富、肥沃、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性壤土種植最好。

繁殖方法

育苗均以分株法為主。華南植物園有關專家套用其花序軸和苞片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取得成功,並獲得了大量的試管苗。其中不定芽和愈傷組織培養基為MS+1毫克/升6-BA+1-2毫克/升NAA;繼代培養基為MS+0.5毫克/升6-BA+0.2毫克/升NAA;誘導生根的培養基為MS+0.5毫克/升NAA。

栽培技術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一般採用分根繁殖,可於春季結合換盆進行。種植時需施足基肥,生長期追施1-2次稀薄氮肥,當開始抽出花莖時加施磷、鉀肥,使花莖堅挺,花色艷麗。土壤必須經常保持濕潤,在冬季休眠時須稍乾燥。春夏為分株移植適期,挖掘苗木宜帶有地下塊莖,地上莖葉可剪去2/3,再行栽植。

栽培土質以肥沃而不易乾旱之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或半濕蔭處均能生長正常。若栽培處經常保有濕度或靠近水源,發育更旺盛。成株能自然成叢,花謝後可將開花莖翦除,或必要時適時整形修剪,剪去殘枝或枯葉,以利通風。

施肥以腐熟堆肥或天然肥,每二個月施用一次。若栽植於花壇,土質乾旱,可在苗木定植時,在植株基部四周挖掘環狀小凹溝,灌水後,水能滯留於凹溝內,充分濕潤根部,助長生育。繁殖除採用分株法外,成株開花後,花苞內之小花凋謝後亦能結實萌芽,產生多數芽體,可採取栽植育苗。

在廣州種植紅姜花能結種子,但數量少,不宜大規模繁殖,因此靠有性繁殖的意義不大。通過分株繁殖的速度也很慢,因紅姜花本身的生長勢、分生能力都較弱,不像其它的姜花品種,因此通過分株繁殖不是理想的辦法,研究已通過組織培養法實現快速工廠化育苗。

紅姜花宜春秋季種植,單行或雙行植,定植株行距(20-40)×(20-40)厘米,畝用種苗約4000株。其植株分生能力較弱,最好採用合理密植的方式栽培。

病蟲防治

一般種植3年後,地下根莖容易老化,植株再生能力和抗性減弱,導致病蟲害加重和病弱株增加,影響產品質量。所以應重新分株安排新地進行輪作,才有利於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保持植株生長強健,促進植株再生能力,獲取較高產量,提高產品質量。

該種主要有螟蟲(鑽心蟲)鑽蛀心部危害、斜紋夜蛾咬食幼嫩葉片、螻蛄危害地下塊莖等。一般在開花初期5、6月份易受鑽蛀性螟蟲危害。成蟲產卵於葉腋或植株頂部,孵化後鑽蛀進入而危害心部,造成植株頂部枯死,不能開花或折斷花枝,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在防治上要預防為主,注意觀察,提前噴藥,抓住在成蟲產卵期、幼蟲前期噴藥。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巴丹1000倍液、樂斯本1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續噴施三次以上即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紅姜花紅姜花

該種是姜花屬中的珍品,觀賞價值極高,在歐美已培育出許多品種。觀其鮮紅色的穗狀花序,宜作新型鮮切花或園林綠化,畝產鮮切花5000-8000枝,鮮切花插花期5-7天。

紅姜花的整個花序婷婷玉立,火紅如炬,圓柱形的花柱從四面八方開出朵朵紅花,花期長,極為美麗。在歐美已選育出了許多園藝品種。該種花卉粗生易管,稍加馴化即可進入園林觀賞。

觀賞套用

適合庭院列植、獨植或切花。

姜科植物

姜科為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陸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塊狀的根狀莖,或有時根的末端膨大呈塊狀。本科分為2亞科、3族,約49屬,1,500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地為熱帶亞洲。中國有19屬,150餘種,5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