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北宋女詞人]

魏夫人[北宋女詞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詞人。魏夫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魯國夫人,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其生卒年不詳,生平亦無可考。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魏夫人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魏夫人

魏夫人,丈夫曾布參與王安石變法,後知樞密院事,為右僕射,魏氏以此封魯國夫人。弟魏泰,著有《臨漢隱居詩話》、《東軒筆錄》。她的詞多寫離情別緒,如〔好事近〕:"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菩薩蠻〕:"何處是離愁,長安明月樓。"這大約與曾布在呂惠卿、章惇、蔡京先後當政時多次貶謫在外有關。目睹身受,因此她筆下的離愁別恨表現得頗為深沉真切。如〔阮郎歸〕從"夕陽樓外落花飛"寫到"孤菸捲翠微",以春歸日暮反托出"歸來未有期"的悵惘,又結以"桐陰月影移",著意渲染"斷魂不忍下危梯"的悽惋。這是在一般融情入景之外,再從內心抒發上更進一層。魏夫人的詞不僅表現一己的幽愁暗恨,也還有"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菩薩蠻〕這類輕快活潑的篇章,能夠生動地描繪出采菱女子的勞動與愛情生活。魏夫人的文學創作在宋代頗負盛名,朱熹甚至將她與李清照並提(《詞綜》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語類》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現存作品僅有詩1首,詠項羽、虞姬事,題作《虞美人草行》(《詩話總龜》卷二十一);詞10餘首,周泳先輯為《魯國夫人詞》。

個人作品

好事近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淒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阮郎歸

夕陽樓外落花飛。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

孤菸捲翠微。樓上客,鬢成絲。歸來未有期。斷魂不忍下危梯。桐陰月影移。

這是一首月夜懷人詞。上片記行人離去,暮春傍晚,天宇空闊,旅船回首已遠,望中唯見一縷孤煙由山岡捲起。下片寫居者懷遠,離愁凝重,歸期難憑,不下梯、月影移,見其憑高痴望,深夜不眠。

減字木蘭花

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樓上人歸。愁聽孤城一雁飛。

玉人何處。又見江南春色暮。芳信難尋。去後桃花流水深。

減字木蘭花

落花飛絮。杳杳天涯人甚處。欲寄相思。春盡衡陽雁漸稀。

離腸淚眼。腸斷淚痕流不斷。明月西樓。一曲闌乾一倍愁。

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這是一首望遠懷人詞。先寫居處環境,樓台靠溪傍山,碧水倒影,居民稀少,隔岸相望,景象幽雅。“鴛鴦起”一句將全景寫活,且反襯獨處閨樓,逗起懷遠離思。“杏花”著一“出”字,見春意盎然,閉關不住。次寫懷人情愫,“綠楊堤”或許是送別之地;楊柳又為贈別之物,尤易觸發離思;時刻徘徊溪邊,足知憶念深情;收尾處點明離人三年未歸,補足懷思凝重之由。寫景緊切實地實物,文筆秀雅,離思殷殷。

“出牆紅杏花”,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詩,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句,備受人們稱讚,魏夫人此句,早於葉詩,亦精妙可稱。

菩薩蠻

東風已綠瀛洲草。畫樓簾卷清霜曉。清絕比湖梅。花開未滿枝。

長天音信斷。又見南歸雁。何處是離愁。長安明月樓。

菩薩蠻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蕩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定風波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點絳唇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武陵春

小院無人簾半卷,獨自倚闌時。寬盡春來金縷衣。憔悴有誰知。

玉人近日書來少,應是怨來遲。夢裡長安早晚歸。和淚立斜暉。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按:此首又見李清照《漱玉詞》。

江城子(春恨)

別郎容易見郎難。幾何般。懶臨鸞。憔悴容儀,陡覺縷衣寬。門外紅梅將謝也,誰信道、不曾看。曉妝樓上望長安。怯輕寒。莫憑闌。嫌怕東風,吹恨上眉端。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閒。

卷珠簾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系裙腰

燈花耿耿漏遲遲。人別後、夜涼時。西風瀟灑夢初回。誰念我,就單枕,皺雙眉。

錦屏繡幌與秋期。腸欲斷、淚偷垂。月明還到小窗西。我恨你,我憶你,你爭知。

虞美人 草行

鴻門玉斗紛如雪,十萬降兵夜流血。鹹陽宮殿三月紅,霸業已隨煙燼滅。

剛強必死仁義王,陰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學萬人敵,何用屑屑悲紅妝。

三軍敗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清血化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哀怨徘徊愁不語,恰如初聽楚歌時。

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漢興亡兩丘土。當年遺事總成空,慷慨尊前為誰舞。

才學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里說:“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這是物與人的不幸而遇。那么人與人呢?尤其是女人與男人,不幸而遇的例子似乎更多,謝道蘊之遇王凝之,李清照之遇張汝舟,朱淑貞之遇俗吏,袁枚之妹之遇高繹祖。

朱熹曾說:“本朝能詞婦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在朱熹看來,宋朝傑出的女詞人,除了李清照以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夫人,也是一個不幸而遇的典型例子。

魏夫人名叫魏玩。魏玩的丈夫叫曾布。

說起曾布,名頭不如其兄曾鞏響亮,曾鞏因名列“唐宋八大家”而留名於文學史。他這個弟弟,雖然官當得比他大,反而沒有他出名。

曾布還差點與大宋朝的著名侫臣高俅扯上關係。高俅原是蘇軾的一個小書童。因為人聰明乖巧,字寫得又快又好,公元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的時候,曾經想將高俅送給曾布,但是曾布沒要,蘇軾就把高俅送給了哲宗皇帝的妹夫王詵,當時如果曾布接受了高俅,大宋的歷史有可能要改寫。

魏玩像 魏玩像

曾布十三歲那年死了父親,兄長曾鞏對他悉心培養。曾布考上進士之後,與王安石關係密切的曾鞏,將他安置到王安石的門下。起初,曾布受到王安石的寵信,幫王安石做了不少事。大臣韓琦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向宋神宗上了一道奏章。宋神宗將奏章拿給王安石看,王安石很生氣,令曾布對照韓琦的奏章逐句批駁,刻在石上不算,還印了一萬張頒行天下,韓琦一怒之下辭官還鄉。但後來,王安石又不喜歡曾布了,原因是宋神宗詔求直言,曾布說了變法的一些壞話,王安石怒斥曾布,解除了曾布的一切職務。

宋徽宗與曾布的關係,有一段時間也非同尋常,曾布曾說他們這種君臣關係是所謂的“千載一時”。兩人經常密議朝政大事,並且相互立下保密工作的誓言:如果國君不保密的話,就會失去曾布這個“忠臣”,如果曾布不保密的話,就以掉腦袋謝罪。後來,曾布被蔡京排擠,自恃與皇帝關係鐵,在皇帝面前喋喋不休地為自己辯解,並且聲色俱厲地指責蔡京。宋徽宗聽了立馬翻臉,大臣也群起攻之,彈劾曾布“無人臣之禮”,蔡京也趁機彈劾他貪贓枉法,抓捕了他的幾個兒子,這樣,他被貶官,五年後,鬱郁而死。

雖然,曾布也吟讀作詞,而且一些詞還寫得不錯,但是,可以想見,公務繁忙、掙扎在名利場上的他,是沒有心思和閒情與才女魏玩吟風弄月、琴瑟和鳴的。

那個時代,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嫁人就是嫁給命運。魏玩嫁給曾布之前,曾布還未取得功名,等曾布進士及第走上仕途之後,魏玩並沒有享受到夫榮妻貴的幸福,她被可憐巴巴地丟在江西的老家。她幽怨無比,傷情別恨常常湧上心頭。她寫過這樣一首詞: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斜陽起;隔岸兩三家,玉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顯然是指曾布把她丟在家裡,不管不顧,已經整整三年了。“隔岸兩三家,玉牆紅杏花”這一句很是值得玩味。鬧春的杏花,開得正艷,不安分地越過牆來,似乎是在暗示、逗引著什麼……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魏玩夫人極力提倡並恪守封建倫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獎,被封為魯國夫人。看來,魏玩即使是想“紅杏出牆”,也沒有那個勇氣和機遇。

再後來,曾布到處做官,兩人在一起的日子,也是聚少離多。魏玩對曾布的不滿,進一步升級,她在另一首詞里寫道:

別郎容易見郎難,幾何般,懶臨鸞,憔悴容儀,徒覺縷衣寬。門外紅梅將謝也,誰信道,不曾看?

脫裝樓上望長安,怯輕寒,莫憑欄,嫌怕東風吹恨上眉端。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閒!

如果說“別郎容易見郎難”還是怨愛交織的話,那么“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閒”就只剩下滿腔的怨恨了。

其實到處做官,漂泊不定,並不能成為不帶家眷的理由。蘇軾即使是被貶到偏遠地方,也帶著紅顏知己朝雲。曾布的官運比蘇軾亨通,特別是他中年時期,是不斷升遷和受到重用的,他不帶魏玩隨行,主要是對魏玩沒什麼感情。這一點,還可從後來一事看出。

曾布當上宰相以後,魏玩跟著他到了宋朝的京城汴梁,但生活並未變得充實快樂起來。魏玩為了排遣寂寞,尋找知音,派人千里迢迢去杭州找到另一位才女朱淑貞,將其接到京城住下。兩人一起吟詩弄詞,聽歌觀舞。朱淑貞在詩中寫道:

占盡京華第一春,輕歌妙舞實超群。

除了文字與才名上的惺惺相惜之外,朱淑貞遇人不淑的命運是引起魏玩共鳴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淑貞自小通詩詞,工書畫,曉音律,但不幸由父母做主嫁與一個俗吏為妻。此人不僅品味低俗,還經常打罵朱淑貞,甚至帶妓女回家,當著她的面與妓女調情,她只好把一腔血淚辛酸都付與詩詞。曾布比起朱淑貞的丈夫稍好一點,但對魏玩不忠,吃著碗裡看著鍋里這種事,據說也是有的。

曾布原來在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縣)做縣令時,手下有一位姓張的監酒使,大概是很早死了老婆,留下一個年僅六七歲的小女孩,慧黠可愛。魏玩十分疼愛小女孩,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教她詩書,小女孩領悟得很快,學業日進,長大後進入內宮,雖無名分,但因文筆很好,頗受看重。

年紀可以做張氏父親的曾布,通過妻子魏玩的關係,刻意接近張氏,也不知是怎么將這位張氏弄上手的。反正結果是曾布與張氏好上了。曾布追求張氏,理由不外有二:一個是張氏年輕貌美;一個是張氏出入宮中,曾布可以藉助她得到皇宮的內部信息,以便在官場派上用場。

魏玩病死之後,作為學生和義女的張氏,前來哭吊,還寫了一首詩:

香散簾幕寂,塵生翰墨閒;空傳三壺譽,無復內朝班。

文筆的確不錯,但感情平淡,多少有點敷衍的味道,或許緣自於對老師魏玩的愧疚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