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洮

翁洮

[唐] 翁 洮,字子平,號青山,晚唐睦州壽昌人,約生活於唐文宗至唐昭宗朝,準確生卒年代待考。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登柳玭榜進士第,官授禮部主客司員外郎兼殿中侍御史。

基本信息

生平

官至禮部主客司員外郎兼殿中侍御史。退居不仕。朝廷徵之,洮作《枯木詩》以答詔。帝嘉慕不已,復遣使賜以曲江魚。宋理宗追謚善慶公。洮工詩,今存於《全唐詩》者,僅十三首。

據睦州壽昌《青山翁氏宗譜》記載,翁洮祖先為古雍州雍縣都仁鄉永貴里人(陝西長安),裔出軒轅,帝嚳之後。晉建興元年(公元313年)三月廿八日,為避石勒之亂,先祖翁顗(字炫道)三兄弟渡江南徙,卜居新安錢塘流域,歷十數世,顗之後裔近傳吳越遠播甌閩,而洮為顗之睦州原居地裔孫。又有清泉翁氏世譜載,唐僖宗乾符乙未(公元875年)年間,翁洮叔父文七公翁明自山東青州宦遊富春,以孝廉授宣議郎任壽昌廣文,號清泉,成為壽邑清泉翁氏始祖。而翁洮為遺腹子,其父文四公早亡,後其母繼歿成為孤兒;於是文七公便攜翁洮卜居壽邑,隨育於官署,文七公對洮侄教養備至,洮自幼時便以穎敏見稱閭里,善於文詞,工於詩賦。光啟三年,翁洮以一曲《吏士復見漢威儀賦》並省題《春色滿江皋詩》賜進士第,終獲功名。後自壽邑析居航川中村,開基青山翁氏。

洮登第後,初選開封府,任滿受左丞所薦入朝,加升禮部主客司員外郎,繼封殿中侍御史。大順初,洮參與上朝議事,朱全忠(即朱溫)謀朝廷討伐李克用,洮力陳上疏拒之不可而未受(未幾年,朱溫竟篡唐開元後梁,此乃後話),失望之間加之洞察晚唐朝廷氣殞式微,旋而毅然解官自謫,從此歸隱航川鄉里,樂乎田園山野(據青山翁氏宗譜梅溪公翁應弼《青山公詩集序》記載)。其時,里人李頻(唐大中八年進士)已任都官員外郎,終也因京宦昏暗,遂請外放,赴任建州剌史。因素與洮詩書甚密,惜其才幹,遂上奏唐昭宗向朝廷力薦翁洮。昭宗旋即下詔,頒以雙玉厚幣征翁洮出山補闕,竟不起,繼而再特使睦州守臣征之,同時遣別使赴建州表彰李頻舉賢之德。然翁洮早已明志山川,無意宦海,並答以枯木詩一首。遣使返,上覽枯木詩後,遂生敬意而未慍,並賜以曲江魚以表(故翁洮後裔有以賜魚堂為號的)。故翁洮受唐皇多次徵召不起之佳話被廣為流傳,這在浙、閩等多處翁氏族譜中均有所載,而在壽昌縣誌中也因故被稱呼為唐聘君。翁洮為閩王丞相福建漆林翁承贊公(唐昭宗乾寧三年中探花使)族兄,天佑元年甲子承贊以右拾遺並冊禮副使受命冊封閩王,借道浙西,翁洮曾為承贊從弟送行並互留有詩篇。

翁洮辭官歸里後,居壽昌城西外十里的航川中村(今航頭),號青山,是為青山翁氏始祖。於白眉山下創立了《青山書院》,由於寓京多年,並歷殿中議事,早已看穿晚唐官宦當道、兒皇無能、八方烽火之衰跡,嘆已無力回天,只求脫仕歸隱,立志教書育人,寄治國安邦宏志於後嗣。中國古代書院始於唐朝,當時中國只有書院17所,浙江僅二所。可以說《青山書院》是中國最早的書院之一,其時堪稱中國南方十大書院之列,所以,翁洮也是我國最早創辦書院的先賢之一。據《壽昌縣誌(萬曆本民國重修)》卷二《疆域志:山川篇》記載:“青山,唐聘君翁洮隱居之所,在縣西十里逶迤幽靜”。又,《古蹟篇》記載:“【青山書院】在縣西南十里,青山之陰,唐聘君翁洮建,遺址猶存”,又“唐剌史李頻宅,在縣西永平鄉八都;唐聘君翁洮宅,在縣西南航川青山下”。也就是說,青山及書院,與李頻、翁洮的舊居等,早在明清、民國就已列入了壽昌縣治的名勝古蹟而受到關注。翁洮卒後與誥封夫人王氏合葬壽昌縣西青庵山。

翁洮早年就與李頻、方乾等當時睦州治下頗為活躍的詩友交往篤深,於得仕前後均有詩賦相往來。據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論文,“元和至鹹通間睦州詩人群研究”(The Study on the Group of Muzhou Poets during Yuanhe and Xiantong)表明,睦州在元和至鹹通之間的短短六七十年時間裡,湧現了一大批詩人:施肩吾、方乾、李頻、翁洮、章八元、徐凝、周朴、喻坦之、皇甫湜、孫頠、何希堯、皇甫松、章孝標、章碣等,形成了睦州詩派現象,而翁洮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翁洮當屬晚唐盛行的苦吟派詩人,注重字句的推敲錘鍊。主題上多表達友誼之情、思念家鄉和親人之意、歸隱山林、歌頌山川江河等大自然之趣。體裁上主要選取五七言近體形式,尤其是五七律和七絕,偶也作古體詩。審美特點上體現求“小”、求“實”的趨向,風格古樸、清新、抒情。據《壽昌縣誌》卷五《祠祀志:鄉賢祠篇》記載:“在文廟右首祀陳周文育、唐李頻、翁洮……以上三祠祭日與文廟同。”可見,當時翁洮自宋曆元及明以來就被奉作壽昌縣治的重要名士鄉賢而塑像入官祠,並每年正月十六與文廟同日舉行禮祭。

作品

翁洮著有《青山集》凡詩三百篇(現已散佚),是晚唐錢塘江-新安江流域歷史文化的重要瑰寶,《全唐詩》收錄翁洮詩一卷十三首。經翁洮三十五世孫翁偉民教授發掘,現已整理出其詩作共140首,其中答詔枯木詩一首,古體10首,七言絕句36首,五言絕句3首,七言排律52首,五言排律28首,五言長篇5首,七言長篇4首,七言古風一篇。《青山集》有大量詠山川、唱人物詩篇,對睦州地區歷史人文研究具有重大的價值。

後代

據乾隆本《壽昌縣誌》卷七《選舉志:封蔭篇》載:“唐翁洮以裔孫應弼貴追贈善慶公”。翁應弼,號梅溪公,洮公十世孫,宋理宗朝淳祐元年登進士第,仕至太常寺少卿兼侍講侍讀修國史玉牒轉授工部侍郎,理宗深器之,淳祐五年理宗下詔,顯揚其祖蔭而國得良臣,封應弼始祖洮公為善慶侯既追封靈濟公,塑像於本郡烏龍廟,故而洮公後人有亦有號以“善慶堂”的。翁洮後裔除十世孫梅溪公翁應弼外,僅宋一朝便多有忠良輩出:

七世孫忠獻公翁開,宋徽宗政和五年進士,仕睦州清溪(即淳安)縣尉,適逢方臘作亂,公率部作戰,被俘不屈,凜然就義,天子聞而憫之追謚“忠獻公”,入《宋史》之兩浙名賢錄“忠義列傳”,位列壽邑忠義孝悌祠所供奉的十八義士之首。

八世孫翁范,宋徽宗政和二年進士,仕朝儀郎徽州軍事通判,清操自勵,惠政多敷。

八世孫翁田,宋徽宗政和七年進士,仕承直郎明州(今寧波)象山縣知事,撫字心殷,民深愛戴。

八世孫翁當時,宋高宗渡江後免解進士,授迪功郎,以清勤蒞官,以仁恕治民,終於任所,上賜緋魚銀袋。

九世孫翁守愚,太學生出身參循理齋恩授迪功郎任化州文學,次任全州青湘主簿並承事,三任饒州餘干縣丞,改承奉郎賜章服緋魚銀袋。

十世孫翁非熊,宋免解進士,仕迪功郎主薄守職不虧,存心撫字。

十世孫翁[王桌]字子芝號梅庵,授承節郎任婺州永康酒庫兼稅務,居官則職守精、勤淑身則、一塵不染。

十世孫翁蒙正(字應酉),宋理宗開慶元年進士,仕登士郎授國學內舍奏名。

十世孫翁寧(字應明),宋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歷仕一任象山主薄、再任衢州西安縣令、三任青田知縣、四任潭州府瀏陽縣宰,蒞職廉平,寬猛得宜,吏民悅服。

十一世孫翁垕,字載仲,登進士第授將士郎,仕嘉興府司戶參軍。

更有十一世孫翁夢得,字景說,號蒙山,宋度宗鹹淳間兩中嗣榜,效祖歸隱教授,賢士多出其門。通春秋飽儒學,著有《春秋指南》一卷、《擴實》二卷、《要論》十卷、《紀要》十卷、《盤珠纂論》十一卷、《地理總括》若干卷,並行於世。

十二世孫翁大同,登進士第授登士郎。

十二世孫翁旂,宋理宗淳祐七年進士,仕鎮江府司戶參軍。

十二世孫翁文龍,宋理宗淳祐七年進士,仕迪功郎宜州州學教授。

其中,翁[王㮚]、翁垕、翁大同系嫡親祖孫三代皆功名,翁旂、翁文龍兄弟同榜進士及第,堪為洮公後裔耕讀典範,名垂壽邑。

現代還出了一個翁洮後人翁元,為私立嵩山初級中學(現壽昌中學)第一屆在校生(1944年8月入學),1946年從軍,入選蔣介石“領袖鐵血衛隊”,從大陸到台灣,先後任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貼身侍從副官,侍奉二蔣生活起居數十載,生前恪盡職守,身後扶柩守靈,盡顯翁氏之忠厚,現仍寓居美國。

翁氏先祖自中原京兆徙居浙西凡一千七百餘年。而青山翁洮後裔在睦衢大地繁衍生息已逾千年,現主要分布生活在壽昌、大同區域的航頭、大山坂、考坑溪、珏堂、梅嶺、歇頭、潘村、禹甸、後童翁家等村落。南宋末年至元初,時局動盪,金兵南犯,內亂迭起,導致人口遷徙加劇,航頭青山翁洮後人大量外遷析居它所,以往西鄉居多。建德大同潘村、禹田、後童一帶的青山翁氏均系明洪武前後外遷,徙居西鄉循深山秀水卜築以求安寧。更有十世孫翁應弼後代南仲一支宋時從航頭遷仁塘,再遷往龍游杜山塢、三門源、下洪一帶而成龍衢旺族的,另洮公十一世裔各有一支遷往湖廣黃州麻城、福建汀州、安徽淮南等地,十四世裔有遷往紹興、江山、姚江等地的。特別是南宋末年洮十一世裔曾二公隨父百十公遠遷湖北黃州麻城,而麻城是後來明代人口大遷移湖廣填四川的要衝,可以推測,遷徙到重慶、四川一帶的翁氏或有翁洮後裔分支繁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