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唐代文學家]

溫庭筠[唐代文學家]
溫庭筠[唐代文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 《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年幼失怙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云:“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才高累身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溫庭筠似曾與莊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應於是年前遷居長安。有詩《莊恪太子輓歌詞二首》。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秋試京兆,不第,返回故鄉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卒。溫庭筠集中有《中書令裴公輓歌詞二首》,可能作於是年。據此詩中“從今虛醉飽,無復污車茵”,溫庭筠可能曾與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題裴晉公林亭》,裴晉公指裴度,此詩作於裴度卒後,年月不詳。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秋抱疾,不得隨計入京。此時尚有親在且未婚。是年溫庭筠游江淮為親表所辱。《玉泉子》記“溫庭筠有詞賦名,初從鄉里舉,客游江淮間。揚子留後姚勖厚遺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狎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由岐改名庭筠當在是年,改名可能是因為江淮被辱。是年溫德彝奏回鶻侵迫西城。溫庭筠詩集有《傷溫德彝》,當作於會昌三年之後。詩:《病中書懷呈友人》(詩序: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與鄉計偕至王府。將議遐適,隆冬自傷,因書懷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陳李二侍御,回中蘇端公,鄠縣韋少府,兼呈袁郊、苗紳、李逸三友人一百韻。此詩又名《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書懷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韻》《書懷百韻》);《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獻李德裕,一說獻李紳)。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長子溫憲約生於此時。有詩《秘書劉尚書輓歌詞二首》(吊劉禹錫)。

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夏承燾認為趙嘏是年舉進士。溫庭筠詩集中有《和趙嘏題岳寺》,無紀年。有詩《傷溫德彝》。

唐武宗會昌六年(846),詩集中有《觱篥歌》,自注“李相伎人吹”,詩云“黑頭丞相八天歸,夜聽飛瓊吹朔管”。李相指李德裕。顧予鹹補註《溫飛卿詩集箋注》中認為此詩作於李德裕死後,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燾認為此詩應作於李德裕居相位時,姑繫於此。有詩《會昌丙寅豐歲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溫庭筠在長安應進士試,不第。《舊唐書·溫庭筠傳》:“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惻艷之詞,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誠(裴度子或侄)、令狐滈(令狐綯子)之徒,相與蒱飲,酣醉終日,由是累年不第。”詩集中有《春日將欲東歸記新及第苗紳先輩》,一作《下第寄司馬禮》,無紀年。是年溫庭筠赴京應進士試,在長安與令狐綯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誠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詩集中有《題李相公敕賜錦屏風》:“豐沛曾為社稷臣,賜書名畫墨猶新。幾人同保山河誓,猶自棲棲九陌塵。”傷李德裕遠謫,可能作於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李衛公》二首,語多諷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燾都力辯此二詩為偽作。夏承燾記李商隱是年初得侍御史。又記党項為邊患,發諸道兵討之,連年無功,戍饋不已。溫庭筠詩集中《山中與諸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寧,因示同志》約作於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見溫庭筠詩,賞之。溫庭筠致書杜牧,望引薦。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試博學宏詞科,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賦。《舊唐書·宣宗紀》:“三月,試宏詞舉人,漏匯題目,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諗(裴度之子)改國子祭酒,郎中周敬復罰兩月俸料,考試官刑部郎中唐枝出為處州刺史,監察御史馮顓罰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並落下。”其事實起於溫庭筠。《東觀奏記·下》:“初,裴諗兼上銓,主試宏、拔兩科。其年,爭名者眾,應宏詞選,前進士苗台符、楊岩、薛訢、李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試。諗寬豫仁厚,有賦題不密之說。前進士柳翰、京兆尹柳憙之子也。故事,宏詞科只三人,翰在選中。不中選者言翰於諗處先得賦題,託詞人溫庭筠為之。翰既中選,其聲聒不止,事徹宸聽。”《唐摭言》卷十一:“開成中,溫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細行,以文為貨,識者鄙之。無何,執政間復有惡奏庭筠攪擾場屋,黜隨州縣尉。”當指此。是年溫庭筠試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詢(沈傳師子)書千餘言。《新唐書·溫庭筠傳》:“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執政鄙其為,授方山尉。”此數語用北夢瑣言及唐摭言。《北夢瑣言》卷四:“庭雲又每歲舉場多借舉人為其假手。沈詢侍郎知舉,別施鋪席授庭雲,不與諸公鄰比。翌日簾前謂庭雲曰:‘向來策名者皆是文賦托於學士,某今歲場中並無假託學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唐摭言》卷十三:“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溫飛卿於簾前試之,為飛卿愛救人故也。適屬翌日飛卿不樂,其日晚請開門先出,仍獻啟千餘字。或曰‘潛救八人矣’。”沈詢知舉在大中九年,故此事繫於是年。沈詢蘇州人,曾鎮潞州,新唐書卷132本傳。

大中九年(855)杜悰離開淮南。溫庭筠詩《題杜邠公林亭詩》原註:“時公鎮淮南,自西蜀移節。”此詩作於杜悰鎮淮南期間。夏承燾認為杜悰鎮淮南在大中三年後,是年七月前。張采田認為杜悰大中六年鎮淮南。有詩《秋日旅社寄義山里侍御》(溫李酬唱始於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尹楚兵據劉學鍇《溫庭筠文箋證暨庭筠晚年事跡考辨》記是年溫庭筠因攪擾科場被貶隋縣尉,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留為從事,署巡官。此前,因宣宗愛《菩薩蠻》詞,令狐綯曾假溫庭筠作密進之,戒令勿泄,而溫庭筠遽言於人,由是綯疏之。加之溫庭筠屢譏其短,令狐綯不與薦導,故溫庭筠累試不第(見《北夢瑣言》《類說》《唐詩紀事》《樂府紀聞》)。是年令狐綯兄令狐緒已在壽州刺史任。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段成式與溫庭筠詩牘往還,結為兒女親家,當在是年前後。酬唱詩文包括《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三首》《嘲飛卿七首》《與溫飛卿書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筆十管,軟健筆十管書》等。是年溫庭筠貶為隨縣尉,依徐商於襄陽,商署為巡官。顧肇倉認為《唐詩紀事》卷十七、《全唐詩話》卷五溫憲條下稱“員外庭筠”,當系署巡官時所帶京銜為檢校員外郎(從六品上),但不知檢校何部。後來溫庭筠再次入京補國子助教,亦從六品。溫庭筠貶隨縣尉的時間和事因,歷來說法不一。《北夢瑣言》、《南部新書》、《全唐詩話》僅雲貶在宣宗時。新唐書傳作“大中末”。舊唐書傳則雲“屬徐商知政事,頗為言之。無何,商罷相出鎮,楊收怒之,貶為方城尉。再遷隋縣尉,卒。”此說甚誤。《東觀奏記·下》:“勅:‘鄉貢進士溫庭筠早隨計吏,夙著雄名,徒負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於湘浦,移賈誼於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隨州隨縣尉。’舍人裴坦之詞也。庭筠字飛卿,彥博之裔孫也,詞賦詩篇冠絕一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連舉進士,竟不中第。至是,謫為九品吏。進士紀唐夫嘆庭筠之寃,贈之詩曰:‘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人多諷誦。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廢。制中自引騷人長沙之事,君子譏之。前一年,商隱以鹽鐵推官死。商隱字義山,文學宏博,箋表尤著於人間。自開成二年升進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於王庭。”其中記溫庭筠貶隨縣尉在李商隱死後次年,故繫於是年。溫庭筠集中《菩薩蠻》詞當作於大中年間。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鹹通元年(860),溫庭筠應在襄陽、江陵之間。段成式又有《寄溫飛卿葫蘆管筆往復書》;溫庭筠有《答段柯古贈葫蘆管筆狀》。溫庭筠在襄陽,與段成式、余知古、韋蟾、徐商輩唱和,嫁女於段成式子安節。(案:方南生《段成式年譜》中將段溫唱和繫於上一年。)有《漢上題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張采田認為溫庭筠為徐商從事,首尾不過一年。徐商鹹通元年調任京職,溫庭筠解職歸江東。客江陵,貧病交侵,旅況頗窘。有詩《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見嘲》《和周繇廣陽公宴嘲段成式》《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注云:成式、韋蟾同詠,出紀事)。有文《答段柯古贈葫蘆管筆狀》、《上令狐相公啟》(從襄陽乾謁令狐綯)、《謝紇於相公啟》。

唐懿宗鹹通二年(861),溫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去年內征,溫庭筠離襄陽幕,是年抵江陵,入荊南節度使蕭鄴幕為從事。在荊南幕曾上書令狐綯(《上令狐相公啟》),冀其汲引。

唐懿宗鹹通三年(862),溫庭筠或在江陵。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溫庭筠過廣陵為虞侯所辱,訴之令狐綯,至長安雪冤。《太平廣記》卷三五一據《南楚新聞》記:“太常卿段成式,相國文昌子也,與舉子溫庭筠親善,鹹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閒輦下,是歲十一月十三曰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門者,僕夫視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書來。”庭筠初謂誤,發筒獲書,其上無字,開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驚,馳出戶,其人已滅矣,乃焚香再拜而讀,但不諭其理。辭曰:“慟發幽門,哀歸短數,平生已矣,後世何雲。況復男紫悲黃,女青懼綠,杜陵分絕,武子成〈卷君〉。自是井障流鸚,庭鍾舞鵠,交昆之故,永斷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難盡。不具,荊州牧段成式頓首。”自後寂無所聞。書雲〈卷君〉字,字書所無,以意讀之,當作群字耳。溫段二家,皆傳其本。子安節,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說之。”(“閒居輦下”輦下指長安)《新唐書·溫庭筠傳》:“徐商鎮襄陽,署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令狐綯方鎮淮南,廷筠怨居中時不為助力,過府不肯謁。丐錢揚子院,夜醉,為邏卒擊折其齒,訴於綯。綯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綯兩置之。事聞京師,廷筠遍見公卿,言為吏誣染。”溫庭筠再貶方城尉,約在是年。《雲溪友議》卷七記紀唐夫贈溫庭筠詩應作於此時。詩:《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顧學頡將此詩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啟》(辯白在淮南為令狐綯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啟即《舊唐書》所謂“自至長安,致書公卿聞雪冤”事);《程修已墓誌》。

顧學頡《新舊唐書溫庭筠傳訂補》中認為溫庭筠鹹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揚州。鹹通三年冬令狐綯鎮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綯又恨溫庭筠久不刺謁,故意使人折辱溫庭筠。夏承燾認為溫庭筠由江陵啟程去揚州在是年(鹹通四年)春夏。

唐懿宗鹹通六年(865),十二月,襄陽為前刺史徐商立德政碑,李騭撰。

流落而終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溫庭筠在長安為國子助教。舊唐書本傳:“屬徐商知政事,頗為言之。無何,商罷相出鎮,楊收怒之,貶為方城尉。再遷隋縣尉,卒。”夏承燾認為這裡的“貶為方城尉。再遷隋縣尉”時序有誤。

《唐才子傳》卷八:“庭筠仕終國子助教。竟流落而死。”《新唐書·溫庭筠傳》:“俄而徐商執政,頗右之,欲白用。會商罷,楊收疾之,遂廢卒。”一般認為溫庭筠任太常博士(一說為國子助教,均主國子監考試)是借徐商之薦,徐商罷相後溫庭筠為楊收所疾,罷官。徐商罷相時間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鹹通六年和鹹通十年兩種說法。這裡據《榜國子監》知溫庭筠鹹通七年仍在國子監任職。

尹楚兵《令狐綯年譜》中記是年溫庭筠任國子助教,主持秋試,因榜進士詩三十餘篇以振公道,觸怒宰相楊收,貶方城尉,鏇卒。有文《榜國子監》。

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四月,溫庭筠弟溫庭皓被殺於徐州。《新唐書》記“鹹通中,署徐州觀察使崔彥曾幕府。龐勛反,以刃脅廷皓,使為表求節度使,廷皓紿曰:‘表聞天子,當為公信宿思之。’勛喜。歸與妻子決,明日復見,勛索表,倨答曰:‘我豈以筆硯事汝邪?其速殺我。’勛熟視笑曰:‘儒生有膽邪,吾動眾百萬,無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彥曾遇害,廷皓亦死,詔贈兵部郎中。”而《資治通鑑》記“勛召溫庭皓,使草表求節鉞,庭皓曰:‘此事甚大,非頃刻可成,請還家徐草之。’勛許之。明旦,勛使趣之,庭皓來見勛曰:‘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見妻子耳。今已與妻子別,謹來就死。’勛熟視,笑曰:‘書生敢爾,不畏死邪!龐勛能取徐州,何患無人草表!’遂釋之。”六月,徐商罷相,出為荊南節度使。是年二月楊收流驩州,尋賜死。新舊唐書所記徐商罷相後溫庭筠為楊收所疾,貶官事,夏承燾認為有誤。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870)。是年溫璋以京兆尹貶為振州司馬,服毒自盡。溫璋是溫庭筠遠親。道士魚玄機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溫璋所殺。魚玄機當死於此前數年,有《冬夜寄溫飛卿》《寄飛卿》詩。有詩《贈蜀將》(自註:蠻入成都,頻著功勞。)

鹹通十一年(870)後溫庭筠行實皆無可考。約卒於鹹通末,年六十左右。

文學成就

文學創作

溫庭筠像溫庭筠像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其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語言工練,清俊明快,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作家,被稱為花間鼻祖。他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稱“三十六體”。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另著有傳奇小說集《乾巽子》,原本不傳,《太平廣記》引錄甚多。

詩詞創作

溫庭筠詩詞俱佳。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云:“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讚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溫庭筠 詩集中有約六分之一的樂府詩,華美穠艷,多寫閨閣、宴遊題材;他的近體詩愛情題材比重則較小,往往格韻清拔,不同於其樂府詩的艷麗,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艷,但並不單一,有一些境界闊大的描寫,也有一些清新疏朗,甚至通俗明快之作。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後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溫庭筠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徵的花間詞風。溫庭筠成為“花間詞派”鼻祖,成為“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溫庭筠在創造詞的意境上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李清照、陸游都視溫庭筠為偶像級人物或深受溫庭筠的影響。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評點《花間集》,明朝文人間一時掀起溫詞熱,人人讀花間,少長誦溫詞。清朝乾隆末年,一統詞壇百餘年的“常州詞派”把溫詞視為經典;清代顧予鹹、顧嗣立父子重新箋注溫詩,父死子繼,終成《溫飛卿詩集箋注》。直到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袁行霈、葉嘉瑩、俞平伯、浦江清等無不解讀評點溫詞,曲盡其妙;作家施蟄存讀溫詞,做《讀溫飛卿詞札記》,作家李金山為他做《花間詞祖溫庭筠傳》;相關碩士博士論文浩如煙海,收錄溫詩溫詞選本不計其數。

溫庭筠詞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代表詞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薩蠻》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楊柳枝》、《南歌子》、《河瀆神》、《訴衷情》等。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3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存詩310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溫飛卿詩集箋注》;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70首,林大春匯集《唐五代詞》錄70首。

其他創作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駢文作家、小說作家、學者。溫庭筠的駢文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因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稱“三十六體”。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里尚有所引錄,現如今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中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主要作品

溫庭筠作品有傳奇《乾饌子》三卷,今不傳,部分篇什見於《太平廣記》。《採茶錄》一卷,不傳。類書《學海》十卷,佚。詩文集《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漢上題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詩九卷,文一卷。

溫庭筠工書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一《題溫飛卿書》:“湖陰曲,溫飛卿書,似平原而遒媚有態,米元章從此入門。”其書法作品今不傳。

溫庭筠主要詩作
春日 蘇武廟 觱篥歌 利州南渡 碧澗驛曉思 楊柳八首
芙蓉 瑤瑟怨 嘲春風 過陳琳墓 敕勒歌塞北 自有扈至京師已後朱櫻之期
觀棋 贈少年 拂舞詞 雞鳴埭曲 初秋寄友人 生禖屏風歌
偶游 舞衣曲 夜宴謠 商山早行 春初對暮雨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題柳 錦城曲 照影曲 黃曇子歌 地肺山春日 題李衛公詩二首
詠嚬 織錦詞 蓮浦謠 蔡中郎墳 法雲寺雙檜 晚坐寄友人
詠曉 清明日 塞寒行 傷溫德彝 原隰荑綠柳 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南湖 遐水謠 開聖寺 過五丈原 夏中病痁作 題李相公敕賜錦屏風
燒歌 吳苑行 詠寒宵 西遊書懷 漢皇迎春詞 送并州郭書記
偶題 曉仙謠 彈箏人 常林歡歌 和友人悼亡 郭處士擊甌歌
蓮花 春愁曲 馬嵬驛 鹹陽值雨 寄山中友人 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懊惱曲 東峰歌 俠客行 湘宮人歌 經西塢偶題 春江花月夜詞
邊笳曲 東郊行 春曉曲 春日野行 敬答李先生 題豐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三洲詞 故城曲 和周繇 鄠杜郊居 旅次盱眙縣 鄠郊別墅寄所知
春洲曲 觀舞妓 堂堂曲 送人東遊 元處士池上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
過新豐 和周繇 罩魚歌 過分水嶺 送李億東歸 病中書懷呈友人
溫庭筠主要詞作
詞牌 名稱
夢江南 夢江南 ·千萬恨 夢江南·梳洗罷
玉蝴蝶 玉蝴蝶·秋風淒切傷離
菩薩蠻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鸂鶒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菩薩蠻·夜來皓月才當午 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 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
菩薩蠻·蕊黃無限當山額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菩薩蠻·竹風輕動庭除冷
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 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瓏月
更漏子 更漏子·玉爐香 更漏子·背江樓 更漏子·金雀釵
更漏子·柳絲長 更漏子·相見稀 更漏子·星斗稀
歸國謠 歸國遙·香玉 歸國遙·雙臉
酒泉子 酒泉子·羅帶惹香 酒泉子·花映柳條
酒泉子·楚女不歸 酒泉子·日映紗窗
定西番 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別 定西番·海燕欲飛調羽 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
楊柳枝 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 楊柳枝·御柳如絲映九重 楊柳枝·兩兩黃鸝色似金
楊柳枝·金縷毿毿碧瓦溝 楊柳枝·織錦機邊鶯語頻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楊柳枝·南內牆東御路傍 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
南歌子 南歌子·轉盼如波眼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 南歌子·撲蕊添黃子
南歌子·倭墮低梳髻 南歌子·似帶如絲柳 南歌子·懶拂鴛鴦枕
河瀆神 河瀆神·河上望叢祠 河瀆神·孤廟對寒潮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
女冠子 女冠子·霞帔雲發 女冠子·含嬌含笑
清平樂 清平樂·上陽春晚 清平樂·洛陽愁絕
遐方怨 遐方怨·憑繡檻 遐方怨·花半拆(一作花半坼)
思帝鄉 思帝鄉·花花
河傳 河傳·江畔 河傳·湖上 河傳·同伴
蕃女怨 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 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
荷葉杯 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
訴衷情 訴衷情·鶯語
溫庭筠其他作品
體裁 名稱
傳奇 陳義郎 竇乂 華州參軍 嚴振
辭賦 再生檜賦 錦鞋賦
駢文 榜國子監 上崔大夫啟 上鹽鐵侍郎啟 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啟
上裴相公啟 上鹽鐵侍郎啟 上封尚書啟 上學士舍人啟二首
上蕭舍人啟 上裴舍人啟 上首座相公啟 上吏部韓郎中啟
上杜舍人啟 上宰相啟二首 上令狐相公啟 答段成式書七首
上崔相公啟 謝紇乾相公啟 謝襄州李尚書啟 答段柯古贈戎蘆管筆狀
投憲丞啟 上宰相啟二首 上蔣侍郎啟二首 為人上裴相公啟

軼事典故

科場救人

溫庭筠自幼才華穎發,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才名特盛,一時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但因為“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價和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誠、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就有了壞名聲,讓當道者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臨民”,便因為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從仕的正途是應進士試,考詩賦,所考的詩賦,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驗應試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科試之日,會給每個考生髮三根大蜡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當時有人作對聯說: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唐時三條燭燒盡,八韻賦猶未寫成的,大有人在。但溫庭筠偏一種本領,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籠到袖子裡,伏在几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時號溫八吟。又謂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又號溫八叉。他還是考場大救星,每次考試,與他鄰鋪的舉子都會沾上他的恩澤,不必自己答卷,溫庭筠會替他們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特地讓他於簾下單獨應試,不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

悔讀南華

溫庭筠嘗出入宰相令狐綯書館中,據說令狐綯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的曲子,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進獻給宣宗皇帝,詭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泄於人知。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詩,裡面有“金步搖”一詞,找不到合適的對仗語,讓溫庭筠來對,結果溫庭筠對以“玉條脫”,宣宗很是讚賞。“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因其行步則動搖,所以名之以“步搖”。“金步搖”,是以金為材質的步搖。“條脫”,是古代的一種臂飾,類似於鐲子一類的東西。“玉條脫”,是以玉為材質的條脫。“金步搖”和“玉條脫”都屬於人身上的飾物,金對玉,步搖對條脫,非常工整。但令狐綯不知道“玉條脫”是什麼東西,出自什麼典籍,於是就問溫庭筠。溫庭筠回答說是出自《南華經》,——也就是《莊子》。

唐玄宗曾追贈莊子為南華真人,所以從那時起,有時也稱《莊子》為《南華真經》或《南華經》。——並且還說《南華經》並不是什麼冷僻的書,丞相在處理公事之餘,也應該讀點古書。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書生如此“教訓”,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南部新書》上說,宣宗本來是要把溫庭筠弄成甲科進士的,結果令狐綯從中作梗沒弄成。所以後來溫庭筠的詩作里有“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之句。詩句的大意是說:於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這樣的遺憾,人多數都會有,後悔讀了《南華經》的第二篇文章。於是人們就產生了聯想,以為“玉條脫”是出自《南華經》里的第二篇文章《齊物論》。而實際上,《齊物論》里並沒有“玉條脫”一語。宋代的王楙在《野客叢書》的“金條脫事”條目下,曾作過探討。他認為“玉條脫”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華陽隱居真誥》(簡稱《真誥》)一書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溫庭筠的“悔讀南華第二篇”改成“悔讀華陽第一篇”就說得通了。但是他在溫庭筠的文集裡,並沒有發現“悔讀南華第二篇”這樣的詩句。

溫庭筠還對外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唐代中書省,即是政府所在,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中國從秦漢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書省更應由讀書人主位,說“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譏諷令狐綯雖貴為宰相,卻不讀書沒學問。這樣的事多了,溫庭筠也就開始在令狐綯面前失寵了。他後來作《題李羽故里》一詩,尾句曰:“終知此恨銷難盡,孤負華陽第一篇”,即指與令狐綯之間的恩怨。

拒愛才女

相傳溫庭筠是唐代才女詩人魚玄機的初戀情人。溫庭筠和魚玄機的認識應當是機緣巧合。魚玄機原名幼薇,字蕙蘭。也有說是冒姓魚氏的。其父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幼薇母女生活無著落,只好幫著一些妓院洗衣謀生。溫庭筠長得雖醜,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裡混。他就這么認識了魚玄機。那一年,魚幼薇也不過11歲左右。溫庭筠看魚幼薇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後來溫庭筠得到一個做巡官的機會,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溫庭筠,魚幼薇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魚幼薇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於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跡。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限他還是堅守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絕魚幼薇的方式,他決定把她介紹給少年才子李億。

李億對魚幼薇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著魚玄機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將魚玄機送進一座道觀內,說三年後再來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號“玄機”的。

“過盡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是一場空。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她成了艷麗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後來因為爭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致死。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魚玄機被判處死刑。那一年,魚玄機還是個妙齡少婦。而他自己呢,日子混得也很狼狽。在襄陽當小小的巡官時,溫庭筠與段成式、周繇等一起交遊,喝酒,酬唱。後來,離開襄陽,去了江東,又到了淮南。每到一處,溫庭筠都喜歡和歌女廝混、不檢行跡。大家都知道他的詞寫得好,但他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名聲,總是諷刺官員,得罪了一些人。有關溫庭筠品行不太好的話就這樣被傳來傳去,傳到了現在。也許,正因為溫庭筠的生活經歷太失意,所以,他在無意中將詞中的美女寫得總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賞。

歷史評價

紀唐夫《送溫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且盡綠醹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

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溫庭筠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王士禎《花草蒙拾》:溫為《花間》鼻祖。

陳廷焯《詞壇叢話》:終唐之世,無出飛卿右者,當為《花間集》之冠。《白雨齋詞話足本》卷七:飛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詞亦從《楚騷》中來,所以獨絕千古,難乎為繼。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李商隱是舊傳統的結束者,溫庭筠是新趨勢的發揚者。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中唐以後,文人寫詞的漸多,溫庭筠是其中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作家。

親屬成員

世系:溫彥博——溫振——溫翁歸——溫績——溫曦——溫西華——溫瑒——溫庭筠——溫憲——溫顗——溫郢

兄弟姐妹:溫庭筠有弟溫庭皓,曾任武寧節度使崔彥曾團練巡官,兩《唐書》有傳。有姊適趙顓,見《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適吳興沈氏。

妻妾:原配夫人姓名不詳。有妾名柔卿,是一位女詩人。

子女:溫庭筠有子溫憲,有詩名,“鹹通十哲”之一,曾擢進士第。《全唐詩話》:“溫憲員外,庭筠長子也。僖昭之間,就試於有司。值鄭相延昌掌邦貢,以其父文多刺時,復傲毀朝士,抑而不錄,遂題一絕於崇慶寺壁。後滎陽公(鄭延昌)登大用,因國忌行香見之,憫然動容。暮歸宅,已除趙崇知舉,即召之曰:‘某頃主文衡,以溫憲庭筠之子,深嫉怒之,今日見一絕,令人惻然,幸勿遺也。’於是成名。詩曰:‘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溫庭筠有女兒嫁給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好友:段成式。

女婿:段知節。

史料記載

劉昫《舊唐書》

歐陽修《新唐書》

王定保《唐摭言》

孫光憲《北夢瑣言》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計有功《唐詩紀事》

辛文房《唐才子傳》

溫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àn)助教。《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居江淮,後定居於鄠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相貌奇醜,人稱“溫鍾馗”。早年苦心學文,年輕時即以詞賦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

性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其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另著有傳奇小說集《乾巽子》,原本不傳,《太平廣記》引錄甚多。

相關爭議

生卒時間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學者們主要根據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和《贈蜀將》等文進行推算。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01)。除此之外,還有生於元和十二年(817)、貞元十四年(798)、元和十一年(816)等說法。關於溫庭筠卒年的說法也有三種,分別為鹹通七年(866)、鹹通十一年(870)、中和二年(882)。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於貞元十七年算,卒於鹹通七年(866),則他享年66歲。

貶謫緣由

溫庭筠於大中十三年(859)被貶為隨縣尉。其貶謫之由,《唐摭言》卷十一記出於攪擾科場:“無何,執政間復有惡奏庭筠攪擾場屋,黜隨州縣尉。”《新唐書·溫庭筠傳》:“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執政鄙其為,授方山尉。”有認為溫庭筠被貶是因為得罪令狐綯。《南部新書》丁卷:“宣皇好文,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進士溫岐即庭筠續之,岐以‘玉跳脫’應之,宣皇賞焉。令以甲科處之,為令狐綯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綯曾問故事於岐,岐曰:‘出《南華真經》,非僻書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怒甚。後岐有詩云‘悔讀《南華》第二篇’之句,蓋為是也。”

有認為是因為得罪楊收。見前所錄舊唐書傳及《新唐書·溫庭筠傳》:“會商罷,楊收疾之,遂廢卒。”也有認為是得罪宣宗的。《北夢瑣言》卷四:“宣皇好微行,遇於逆旅,溫不識龍顏,傲然而詰之曰:‘公非司馬長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謂曰:‘得非大參簿尉之類。’帝曰:‘非也。’謫為方城縣尉,其制詞曰:‘孔門以德行為先,文章為末。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補焉。徒負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夏承燾認為在這些說法中,前二者(攪擾科場、得罪令狐綯)較可信。《樂府記聞》:“宣宗愛唱菩薩蠻,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闕以進,戒勿泄,而遽言於人。”此條亦見於《北夢瑣言》。

後世研究

生平考證

後世對溫庭筠生平和創作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考證。學界對溫庭筠生平的研究論著主要有:夏承燾的《溫飛卿年譜》、鄒嘯的《溫飛卿與魚玄機》《溫飛卿與柔卿》、顧學頡的《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詩舊注辨誤》《新舊唐書溫庭筠傳訂補》《溫庭筠交遊考》、陳尚君的《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也談溫庭筠生平之若干問題》、王達津的《溫庭筠生平之若干問題》、黃震雲的《晚唐詩人溫庭筠是溫彥博的七世孫》《溫庭筠籍貫及生卒年》《對〈溫庭筠生年新證〉一文的意見》《溫庭筠累年不第偃蹇終生及其原因考》、牟懷川的《溫庭筠生年新證》《關於溫庭筠生平的若干考證和說明――兼駁〈意見〉》、《溫庭筠從游莊恪太子考論》《溫庭筠改名案詳審――兼辨兩〈唐書·溫庭筠傳〉之誤》、徐陶的《溫庭筠入蜀考辨》《溫庭筠從宗密禪師結社考》《溫庭筠開成年間事跡考》、劉范第的《溫庭筠貶謫時地辨》、彭志憲的《溫庭筠未曾再貶及有關問題》、殷大雲和黃震雲的《溫庭筠生平紀事和詩文系年(上、下)》、梁超然的《溫庭筠考略》、成松柳《溫庭筠研究》、黃立芹《溫庭筠“士行塵雜”考辨》等。

作品研究

學界對溫庭筠的文學創作的研究論著主要有:葉嘉瑩的《溫庭筠詞概說》、江華清的《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平甬的《溫庭筠——花間鼻祖》、吳恕的《詞的開山大師溫庭筠》、劉兆熊的《花間派鼻祖溫庭筠》、劉中酥的《唐末文壇巨柱溫庭筠》、李東鄉的《溫庭筠詞試論》、沈曾植的《溫飛卿詩集蘭畹之意》、溫廷敬的《讀溫飛卿詩集書後》《溫飛卿詩發微》、林邦鈞的《溫庭筠和他的詩》、王翊群和朱嘉耀的《試論溫庭筠詩歌的積極意義》、黃震雲的《溫庭筠的詩歌藝術特色》、孫安邦的《試論憤世刺時的溫庭筠》、張晶的《溫庭筠樂府詩中的女性形象》《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交融――溫庭筠樂府詩散論》、俞明仁的《溫庭筠散論》、王希斌的《論溫庭筠樂府詩的思想內容》《繪陰柔之色寫陽剛之美――論溫庭筠樂府詩歌的藝術特色》、劉尊明的《溫庭筠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審美意義》《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山木敏雄的《試論溫庭筠文學的一個側面――時間流逝中的不安定存在》、成松柳的《溫庭筠詩歌藝術風格初探》、黃昆的《衰絕晚唐――飛卿:溫庭筠詩歌簡論》、張巍的《溫庭筠的詩法和詞法》、管升攀的《溫庭筠詞風成因追溯》等。

唐代著名詩人(五)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