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 時期
1927年9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攻克瀏陽,李貞立即參加了瀏東遊擊隊,早在該年3月份就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湘贛和湘鄂川黔根據地反“圍剿”鬥爭、紅軍長征。在一次戰鬥中,游擊隊被敵人包圍在獅子崖,戰剩六七個人,李貞捨身跳崖,因被樹枝檔住倖免遇難,突出敵人包圍,但已有身孕的李貞因此流產。
1928年,王首道、張啟龍攻打張家坊,由李貞扮裝新娘,游擊隊員化裝成迎親隊伍,打下了張家坊。李貞在瀏東遊擊隊里是士兵委員會委員長,楊梅生丟了一支槍,按紀律應槍斃。李貞力主讓楊梅生戴罪立功,楊梅生免於一死,尋了個機會奪回叄支槍。楊梅生1955年授中將銜。李貞先後擔任平江、吉安縣委軍事部部長。
1932年,李貞擔任湘贛邊區紅軍婦女團團政委。1933年,李貞擔任湘贛軍區醫務學校政委,安福縣委副書記,並曾到瑞金黨校學習。她還擔任紅6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抗日戰爭 時期
李貞先在冀中,後回抗大學習,擔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以後歷任12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
解放戰爭 時期
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
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1951年,李貞入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女性。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0年3月11日,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共和國第一位女將軍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李貞同志的丈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甘泗淇同志。
附錄: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政策
1988年新軍銜制實行時,在評銜授銜的政策上男女平等,領導機關在關於評授軍銜範圍、原則、方法等具體規定中,沒有任何關於性別方面的說法。然而50年代卻是另外一種情景。55式軍銜在評定過程中,領導部門對軍隊中的女性工作人員作了一系列的限制,規定要嚴格控制婦女幹部的授銜條件和人數。
人物故事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中南海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儀式。作為唯一的女性,李貞在那些叱吒風雲的將帥之中尤為惹眼。待李貞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後,周恩來親手把少將軍銜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
1983年春節前,總政老幹部福利局張處長一行代表總政領導到李貞家拜年,張處長拿出200元錢對李貞說:“這是組織上補助的生活福利費。”李貞連連搖頭說:“這錢不能收。我們這些倖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已經很幸福了,請組織上不要再給特殊照顧了。”
李貞的工資並不高,可她的生活開支卻不小,20多個義女義子要生活,張口伸手都離不開錢。時常有些老同志來京住在她家裡,錢用光了,她還掏錢給他們買車票,送給他們路費。
從1975年開始,李貞住在香山腳下一個很普通的破舊四合院裡。住房年久失修,設備很差。衛生間裡經常漏水,有時還得墊上磚頭才能走進去。幾戶人家合用一個鍋爐燒水取暖,冬天室內溫度也比較低。總政領導多次勸她搬到城裡去住,可她總是說:“房子還能住。我有辦法禦寒。”
李貞的“辦法”很原始,她把那雙又笨又重的帆布羊毛大頭鞋穿在腳上。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蓋上放著熱水袋。“全副武裝”的在屋子裡看書、批閱檔案、處理民眾來信。1980年,李貞定為大軍區副職。可是,李貞仍然住在原來的房子裡。
1982年元旦,一位領導去看望李貞。一進屋,見李貞家裡空蕩蕩,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凡是去過李貞家的人都對她說:“您的住房實在太差了,家具也太破舊了,我們看到都感到很‘寒酸’,還是讓管理部門給您換一換吧!”李貞微笑著說:“這哪能說是‘寒酸’,和過去對比,我覺得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1984年春天,組織上又派人勸她搬家。好說歹說,她才同意搬進紫竹院附近一幢公寓裡的一套軍職幹部房。在這幢“集體宿舍”里,李貞度過了她一生中最後六個不平凡的春秋。
1985年9月,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李貞給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寫報告。她在報告中滿懷激情地寫道:“我今年已經78歲了,我早就有一個心愿:請求辭去中顧委委員和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的職務,讓位於年富力強,更能勝任的同志。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情。作為黨的一名老戰士,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後人做出好樣子,為我們黨和軍隊幹部制度的改革帶個好頭……”
1988年,李貞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0年3月11日,李貞走完了她光輝的一生;人們含淚為她清理遺物時發現,這位參加革命64載的女將軍,除了記錄她赫赫戰功的4枚勳章外,其他的遺物簡單到稱得上“一貧如洗”——四把用了15年仍捨不得扔掉的舊藤椅;一個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換的行軍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單門電冰櫃;11000元人民幣,2500元國庫券;戰爭年代留下的兩根小金條。
李貞在遺囑中這樣安排她的遺物:一根金條捐給自己的家鄉瀏陽縣,一條捐給甘泗淇的家鄉寧鄉縣,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存款一分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宮,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黨費。
看著李貞的遺物清單,在場的工作人員無不失聲痛哭。他們說,將軍心裡總是裝著人民,唯獨沒有她自己。
婚姻生活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位女將軍,李貞的威名早已傳揚中外,但她那頗為曲折的婚姻生活,卻至今鮮為人知。跟許多歷盡艱辛的革命前輩一樣,女將軍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經三次結婚,兩次離婚,在血與火交融的戎馬生涯中,飽嘗了愛情與婚姻的酸甜苦辣……第二個丈夫是張啟龍,第叄個丈夫是甘泗淇上將。她和甘泗淇有過的一個孩子,在長征中夭折。後來,甘泗淇、李貞撫養了20多個烈士遺孤。
童養媳
1908年正月,李貞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這是一個真正貧窮而且十分不幸的家庭:家裡僅有兩畝薄田,幾間草房,父母親生了 6個孩子,全是女的,而且當李貞那最小的妹妹出生才兩天的時候,她們的父親便一病不起,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
在那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兒寡母是很難維持生計的。李貞6歲那年,母親含著眼淚對她說:“有個姓古的人家,家裡沒有女孩,希望找一個養女,媽打算讓你去,你願意嗎?”李貞看到家裡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便點頭答應了。可是,她到古家之後,才發現自己不是來做養女的。古家已有3個女兒,這家的大女兒對李貞說:“嘻嘻!你還不知道哩,你是來給我弟弟做婆娘的。”李貞聽後,哭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是來做童養媳的。
那時的童養媳,實際上也是變相的丫環。從此,許多繁重的體力勞動便落到了李貞那還十分弱小的身上。她要去打水,大盆的水端不起,倒掉了,就要挨打;她要去砍柴,砍了不會捆,捆了又背不起,回來遲了,也要挨打;她要負責背一個比自己還大一歲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著了,就更要挨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裡,李貞記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罵,不知不覺地,她熬到了十五六歲。
人長大了,膽子也隨著大了起來。一次,倔強的李貞跟幾個要好的童養媳悄悄商量,想偷偷離開婆家,到城裡去做女工。李貞的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覺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決定馬上讓她跟兒子圓房。1924年正月,16歲的李貞與丈夫舉行了舊式婚禮,正式開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這段醞釀了整整十年的婚姻並沒有給李貞帶來幸福。
丈夫叫古天順,比李貞大4歲,是個耿直忠厚但脾氣暴躁的青年。由於長期受虐待,李貞對古家人懷有一種難以化解的敵意,對丈夫也是如此,雖然表面順從,但內心卻毫無愛情可言。古天順對於這個從小被家裡當作粗使丫環看待的妻子,也很難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後兩人的感情並不怎么融洽。
有一次,李貞上山砍柴,碰上了傾盆大雨,待她把柴擔回家時,渾身已濕得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這時候,古家其他人從田裡勞動回來,也被雨淋濕了。因為沒有乾衣服換,婆婆就責罵李貞沒有把衣服洗出來。李貞生氣地回嘴說:“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裡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順見她竟跟母親頂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頭蓋腦地打來。
丈夫的粗暴行為,使李貞傷心透了。她對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絕望,覺得天地雖大,卻沒有自己的一線生機,於是,她穿著一身濕衣服,披頭散髮地跑出去準備投塘自殺。左鄰右舍連忙把她追了回來,鄰家的劉婆婆含著眼淚勸她說:“旦娃子啊(註:李貞先前無名,人稱“旦娃子”,參加革命後才取名“李貞”),女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要上山砍柴,還要挨丈夫的打罵,這是命吶,女人的命啊!我們女人就要認命吶……”
如果沒有後來的變故,李貞也許會像劉婆婆所說的那樣認了“女人的命”,做一個任由丈夫打罵的所謂“賢妻良母”。但是,歷史不是一潭死水,新的潮流的涌動,使李貞的生活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這年10月,北伐軍進入瀏陽,各種民眾組織由秘密狀態轉為公開活動。在革命的鬥爭中,李貞天才的組織活動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她帶領一批進步婦女搞宣傳、做軍鞋、為北伐軍徵兵籌糧,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同年冬被選為瀏陽地區婦聯委員。
1927年3月,李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膽小怕事的婆家害怕李貞會連累自己,忙不迭地將一紙休書送到了李貞娘家。李貞終於如願以償,可以完全自由地參加革命活動了。
二次婚姻
從李貞1926年走出婆家鬧革命的第一天,她就認識了時任中共瀏陽區委書記的張啟龍。
一次,李貞的母親病重,由於家境貧寒無錢請醫,生命垂危。張啟龍得知這個訊息後,毅然將自己的生活補貼拿了出來,請婦聯的同志轉送給了李家。由於救治及時,李貞的母親很快就轉危為安。為此,李貞打心眼裡感激這位領導,深深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無限溫暖。隨著革命低潮的到來,在反動派“斬盡殺絕”的政策下,張啟龍的父親、叔父及堂弟先後慘遭殺害。
1930年,他的妻女也被殺害。為了安撫失去親人的張啟龍,同時也為了報答張啟龍的關愛,李貞悄悄地為張啟龍送去熱飯熱菜,幫他洗衣服,還特意做了雙布鞋放在他的枕頭下。漸漸地,張啟龍與李貞之間深厚的革命友誼在不知不覺中升華成了真摯的愛情。他們在工作上互相關心、支持,在生活上相互體貼、照顧,並於1932年經組織批准,喜結連理。
可是不久,張啟龍被錯誤地打成了“改組派”、“AB團分子”,為了不連累李貞,張啟龍痛苦地在保衛局事先準備好的“離婚申請書”上籤了字。
李貞接到判離通知後,傷心地大哭了一場,找到保衛局提出自己的申訴,請求保持他們的夫妻關係,但遭到了無情地拒絕。一對恩愛伴侶就這樣在彼此不情願的情況下灑淚分離了……
幸福婚姻
長征前夕的一天,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將一個個子不高、留著短髮的女紅軍戰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時任紅二方面軍六軍團組織部長的李貞。賀龍對她說:“中央紅軍長征已走了很久了,我們也要開始長征了。長征很遠很苦,我給你介紹個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紅十八師的政委,是留蘇的學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貞回答說,“長征路上這么多人,還要找什麼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卻大字識不了幾個。再說,現在是行軍打仗,子彈又不認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擔心,他死了,我也要擔心。我看還是長征以後再說吧!”
賀龍又找到了甘泗淇,說:“紅六軍團有個女戰士李貞,她作戰勇敢,又會做飯,紅二方面軍女同志不多,不能錯過了這個機會呀!”
這時李貞與張啟龍被迫離婚一年之後的事,當時張啟龍還沒有平反。從那時起,李貞才知道了紅二方面軍里有個男秀才叫甘泗淇。而甘泗淇卻在早先時候就對李貞有了良好印象。1931年,湘贛蘇區迎來了一位剛從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回國的青年,他就叫甘泗淇,原名姜鳳威,又名姜炳坤,1903年12月21日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楠竹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飽嘗疾苦,十歲時才入村小就讀,後升入寧鄉縣雲山高小,在此受到謝覺哉等人革命思想的薰陶。1919年夏,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沙長郡中學,1923年轉入湖南政法專科學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黨組織派他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從那時起,他將“姜鳳威”更名為甘泗淇。 4年後,甘泗淇學成回國,受黨中央派遣來到湘贛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一師黨代表。
不久,甘泗淇又從獨立一師黨代表調任湘贛省委宣傳部長。到任後他才知道,組織上原擬調中共吉安縣委軍事部長李貞擔任此職,因李貞考慮到自己文化不高,怕親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對她作進一步了解了。
不久,甘泗淇也調到了紅六軍團,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與組織部長李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觸的機會多了,了解也透徹了。有幾次,甘泗淇還直接找到李貞長談,從談工作、談理想起,一直談到了愛情,他還幫助李貞寫了一篇總結工作情況的報導。李貞見這位知識淵博的首長這么平易近人,這么關心她們的工作,極為感動。她特意做了一雙布鞋送給他,用旁人的話說,也算是定情禮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語言,使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終於,他們愉快地接受了賀老總的安排,在長征即將開始的時候,由賀龍親自主婚,在一個老百姓家借了一間房子,結成了一對情深意篤的革命伴侶。
新娘子
1928年秋,由李貞扮做新娘,乘坐一頂花轎,奇襲張家坊團防局的戰鬥,成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次戰鬥,是在中共瀏陽縣委書記王首道、瀏東遊擊隊黨代表張啟龍的指揮下進行的,事先作了周密部署。王首道說:“現在正是秋收時節,張家坊團防局害怕我們再鬧一次秋收暴動,夜晚間都不敢睡在局子裡,就怕游擊隊夜裡摸進去,突然襲擊。因此,我們必須定在白天,乘敵人集中在團防局,才好進行戰鬥。”他和張啟龍決定把游擊隊分成兩批,第一批由少數隊員化裝成秋收打短工的,每人挑一擔籮筐,把槍枝藏在禾桶里,先混入街頭以做內應;第二批大隊人馬扮做各式各樣的角色,組成一支迎娶新娘的隊伍,一路上吹吹打打,大模大樣,趁勢一擁而入,打它個措手不及。一開始,李貞不肯扮做新娘,更不願坐在花轎裡面,被人抬進張家坊。李貞道:“不行不行!第一次攻打張家坊時,游擊隊衝進團防局,跟敵人拼殺,卻叫我一個人守在外面,在洋鐵桶里放鞭炮,虛張聲勢,嚇唬敵人。這次攻打張家坊,又叫我當新娘子坐花轎,不行不行,我當不了這個新娘子!”“你當不了誰當?”王首道問道。李貞一笑:“王紹坤當!”王首道滿臉通紅地說:“王紹坤缺少經驗,戰鬥動作不像你那樣利索。再說,你也結過婚了……” 李貞說:“叫王紹坤當新娘,我當伴娘,就跟在花轎後邊,可以隨機應變……” 王首道連連搖頭:“不行不行,我們的槍枝彈藥,都得藏在花轎裡面,到時候……”十七八歲的王紹坤,張家坊小河鄉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小上學讀書,當時也參加了瀏東遊擊隊。她在瀏陽東鄉擔任地下交通員時,就跟王首道相識了,兩人一見傾心,正在戀愛著呢。因此,王首道也不好多說什麼,就讓張啟龍勸說李貞當新娘。張啟龍當時已跟李貞結婚,他直來直去地說:“你不坐轎當新娘,我們就進不了張家坊。張家坊進不去,就沒法靠近團防局,就不能消滅敵人。”經過一番勸說,李貞這才身著紅綢衣褲,臨時用假髮挽了個髻兒,頂著一塊紅蓋頭,上了花轎。 這次戰鬥,半個鐘頭就將張家坊團防局連窩端了。戰後,王首道對李貞說:“新娘子,恭喜恭喜!今天奇襲團防局,你可立了大功!”李貞笑道:“都是你的計謀好!”
相關戲劇
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重頭戲之一的湘劇《李貞回鄉》,在入圍國家文化部“國家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之後,該劇在日前進行的湖南省“五個一”精品工程獎評審活動中,已獲得專家團全票通過。
2012年 《李貞回鄉》獲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李貞回鄉》描寫的是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在革命勝利後的上世紀50年代,回到家鄉湖南瀏陽鄉村看望鄉親,由於見到了久別的大革命時期的戰友秀姐、莫鄉長,以及當年自己作為童養媳時的前夫古老三而產生的一幕幕回憶,生動地再現了共和國的第一位女將軍的戎馬人生和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