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phone樂隊

telephone樂隊把美式搖滾、雷鬼音樂、電子樂與法國香頌相結合,成為當時法國最當紅的組合。

基本信息

Canada very cool的
Téléphone樂隊

Jean-Louis Aubert 簡介

1954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3歲隨家人移居法國。在法國朋克代表人物Jacques Higelin的提攜下進入搖滾音樂圈,1976年,與朋友們創立起法國搖滾的先鋒樂隊——Telephone。該樂隊把美式搖滾、雷鬼音樂、電子樂與法國香頌相結合,成為當時法國最當紅的組合
Telephone解散後,貝提那克短暫組建過Les Visiteurs樂隊出版兩張唱片,1993年發行首張吉他獨奏專集《她和路易》,2002年與友人合作的唱片《有人告訴我》突破200萬張銷量,2005年的吉他獨奏專輯也繼續穩固著他作為吉他演奏家的地位。2006年起,他和低音吉他手Cyril Denis、鼓手Herve coster組成“能量三重奏”,舉行一系列名為《很久》的世界巡演

音樂生涯

若說起法國搖滾的先鋒,就不得不提當年殿堂級的樂隊: Téléphone(直譯’電話’)和它的主唱 Jeans-Louis Aubert (讓.路易.歐貝)。去年就是歐貝近三十年搖滾生涯的又一個顛峰,新專輯《Idea Standard》和單曲《Parle moi》出現在所有的電台和排行榜上,備受好評,歐貝本人也提名年度victoire最佳歌手,電視裡又常看到他年輕頑皮的笑容。
Jean-Louis Aubert 1955年生於Ain一個嚴格的政客家庭,從小由保姆撫養,隨後全家搬到巴黎居住。在父母的眼裡,他從小就是個充滿叛逆性格的男孩,以至於17歲那年,讓路易不顧父親的反對,孤身前往美國,開始了身背一把吉他,追逐他的偶像'Rolling Stones'(滾石) 的音樂生涯。
幾年後,歐貝回到巴黎,和Richard Kolinka,Daniel共同組建了第一隻樂隊 semolina,推出第一張專輯《Et j'y vais déjà》,以及全法四十五場循環演出,大受歡迎,兩首單曲“Et j'y vais déjà"和 "Plastic rocker" 也成了如今的金曲。
1976年,樂隊的成功,又加入了兩名新成員Louis Bertignac 和 Corinne Marienneau,更名為‘Telephone’,法國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誕生了。整個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Telephone成為法國年輕人最崇拜的組合,他們把美式搖滾,與法國Chanson傳統,以及雷滾,電子的風格,美妙的結合起來,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激情。Métro, c'est trop, La bombe humaine, Un autre monde,Cendrillon, Le jour s'est levé等單曲成了排行榜上的常客,那十年里,法國年輕人的音樂不再是叔叔級的Johnny Halliday,而是更加叛逆的‘電話’,就連此時的法國電影,都常把他們的音樂用作配樂背景,看作68年傳統的延續和新時代的精神(例如蘇菲.瑪索著名的處女作《La Boum/初吻》)。
在成功推出五張專輯和無數暴棚的現場演出後,1985年,這隻偉大的樂隊由於各種原因,終於還是解散了。第二年,讓路易以一首單曲細碟‘Juste une illusion’和第一張個人專輯《Platre & Ciment》開始自己的單飛生涯,但他並沒有完全離開那些夥伴,這首單曲依然是成員Richard Kolinka的譜曲。
從1987年至今,讓路易.歐貝一共推出11張CD和現場Live,風格也發生改變,越來越感性,不再用過度的喧鬧來沖淡旋律,這固然是由於全世界流行音樂環境的變化,同樣也是他年齡的增長和對音樂理解的升華。1992年的專輯《H》就是他力圖變化的一種嘗試,以及2003年的《Sur la route》,作為前輩的讓路易慧眼識人,在專輯中與新人Raphael合作,而Raphel則在這兩年之後,迅速成為了法國樂壇最有前途的歌手。
讓路易.歐貝算來已經年過半百,因為搖滾而永遠年輕,他的偶像‘滾石’如今也還在樂壇馳騁,而他同樣用一首《Parle-moi》告訴世人,他將用手中的吉他,和蒼碎的嗓音,繼續探索自己的搖滾道路。

在中國

07年5月31日,53歲的路易·貝提那克(Louis Bertignac)在上海音樂廳舉行了音樂會。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貝提那克創立的Telephone樂隊,在法國取得了跟滾石樂隊一樣的影響力,成為法國搖滾音樂的殿堂級樂團。 
近40年的音樂生涯,讓貝提那克盡情展示了自己的全才,作詞作曲、演唱、改編、吉他演奏、製作……他覺得音樂給予了他一切,“我的妻子、我的成就感、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因為音樂而出現,音樂讓我走遍世界,來到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的專欄採訪

第一財經日報》:很多人都是從一把吉他開始自己的音樂生涯,你也沒有例外?
貝提那克:對,我並不是出自音樂世家。從我父母的角度說,他們希望我選擇醫生、科研者,或動物學家的職業,我完全不知道該走哪條路,選擇職業是那么恐懼而苦惱的事情。
音樂的出現解答了我當時的困惑。當我14歲聽到搖滾樂時,突然發現世界上存在著那么有力量的東西,它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驅散一切煩惱。父母知道我想學音樂時,給我買了把吉他,讓我去古典吉他班,可我去了一天就逃跑了。後來我是自己買了本書,跟著一堆唱片開始自學。
《第一財經日報》:你最初是被Jacques Higelin(朋克搖滾代表人物)帶入搖滾音樂圈的,說說你跟他的故事?
貝提那克:我18歲那年遇到Higelin,那時他正需要一個吉他手組建樂隊,於是我們走到了一起。最初跟Higelin合作時,他問我有沒有什麼曲子,我說沒有。兩個月後他又來問,我隨手寫了一個,他聽後只說了句“太棒了”,最後這支曲子進了他的新專輯。
我的父母最初在電視上看到他時,覺得那是個危險的瘋子,不同意我跟他們在一起。但有一次我把Higelin帶到家裡跟父母同桌吃飯,他開始滔滔不絕敘述他的音樂理想,那頓飯吃完後,父母就同意我做音樂了。可以說,是Higelin把我真正引領進音樂的世界。
《第一財經日報》: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國時,曾經描述那個年代是“由劊子手和詩人聯合統治”的時代。作為法國人,你怎么描述自己經歷的年輕時代?
貝提那克:在那個年代,法國年輕人確實充滿反叛和對抗精神,要打破一切陳舊。從音樂來說,以前的法國人只聽英國和美國的搖滾樂,或者聽柔情的法國香頌和美國鄉村音樂。那時法國人很流行在電台和電視台里獲取音樂,當時最流行的就是把貓王等人的搖滾樂改編成具有法國風情的流行歌。但那些音樂只有一個個歌手,改編者和演奏者只能作為附屬品藏匿於後台。
1 975年前後,法國出現了很多帶有RAP、ROCK和PUNK風格的搖滾樂隊,我覺得那就像一場革命——音樂人的地位第一次被提到台前,人們開始關注現場演奏的那些樂手,關注他們現場怎么玩音樂,而不僅僅是一種伴奏。很多國際藝人也湧入法國,在各個城市的露天場合演出,舉辦音樂會。法國人開始知道,音樂可以用現場的形式呈現。
《第一財經日報》:還記得Telephone在1976年9月12日的第一場演出嗎?
貝提那克:當然,終身難忘。那時沒有一個人聽過Telephone的音樂,為這場演出,我們親自到街頭和咖啡館散發傳單,自己租場地,自己印海報……每個人其實都很沒底,甚至做好了台下只有20個觀眾的心理準備。
演出當天,我們中午就去調音,弄好舞台設備,然後四個人跑到街角去喝咖啡,演出前才鑽出來。發現時我們就驚呆了,整條街都站滿了人,等待音樂會的開場。
那是法國搖滾史上第一場本土樂隊的音樂會,我記得我們每個人在台上都流淚了,底下觀眾也瘋狂得流淚。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樂迷記得,他們花5法郎聽了那場音樂會。音樂會之後,很多人問我們的聯繫方式,樂迷想讓我們繼續辦音樂會,唱片公司想跟我們簽約……一切就像滾雪球一樣發生了。
《第一財經日報》:Telephone在法國紅了十年,你覺得Telephone帶給法國人的是什麼?
貝提那克:是一種真誠吧。我們在舞台上是以一種親切、自然而隨意的心態在做音樂,我們在舞台上就像做遊戲一樣玩音樂,這種氛圍讓觀眾感同身受。
《第一財經日報》:能區分一下法國搖滾跟英國、美國搖滾樂的不同之處嗎?
貝提那克:今天的搖滾樂已經是一種國際化語言,美國肯定是搖滾樂最成熟、最專業的國家,英國搖滾注重創意,而法國搖滾更加隨意和即興。
《第一財經日報》:在跟音樂相伴那么多年之後,你覺得音樂是什麼?年輕時代跟現在做音樂的心態是否有不同?
貝提那克:我覺得人活在世界上就是為了尋找樂趣,而音樂家們就像一台負責製造快樂的機器。年輕時我覺得音樂就是一種發泄,現在我老了,但音樂的理念和理解沒變——我始終是為了快樂在做音樂,就像做遊戲一樣。我的音樂跟20年前一樣年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