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d在LGPL2.1及其後續版本許可證下開源發布框架以表示系統服務間的依賴關係,並依此實現系統初始化時服務的並行啟動,同時達到降低Shell的系統開銷的效果,最終代替現在常用的System V與BSD風格init程式
起源
systemd這一名字源於Unix中的一個慣例:在Unix中常以“d”作為系統守護進程(英語:daemon,亦稱後台進程)的後綴標識。除此以外,systemd亦是借代英文術語D體系,而這一術語即是用於描述一個人具有快速地適應環境並解決困難的能力。
設計
與多數發行版使用的System V風格init相比,systemd採用了以下新技術:
從設計構思上說,由於systemd使用了cgroup與fanotify等組件以實現其特性,所以只適用於Linux。有鑒於此,考慮到kFreeBSD分支的軟體源無法納入systemd,為與其他分支保持一致,Debian開發者盡力避免納入systemd。但Lennart Poettering本人對此並不在意,並稱“Debian GNU/kFreeBSD不過是玩具系統”。注意:debian8開始支持systemd作為默認init。
套用
systemd已納入眾多Linux發行版的軟體源中,以下簡表:
除此以外,systemd已由Lennart Poettering提請納入GNOME3.2的外部依賴關係列表,而這意味著所有使用GNOME的發行版都應該使用systemd,最低限度來說也必須將其作為配置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