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來源
哈維·溫斯坦的性騷擾醜聞曝光後, 塔拉納·伯克(TaranaBurke),一個服務弱勢女性的紐約社區組織者,提出了#metoo——“我也是(受害者)”口號。
2017年10月15日,塔拉納·伯克的朋友,女星艾麗莎·米蘭諾(AlssaMilano)在推特上轉發,並附上文字:“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騷擾,請用‘我也是’(MeToo)來回復這條推文。”
隨後,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頻頻出現見證訊息。成千上百的人回復了這條訊息。有些人只寫了“我也是”,更多的人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性侵犯或性騷擾經歷。作家、詩人那吉娃·依比安(NajwaZebian)寫道:“被指責的是我。人們讓我不要談論這件事,人們對我說這沒有多糟糕,人們對我說我應該看淡它。”
其他參與的明星包括安娜·帕奎因(AnnaPaquin)、黛博拉·梅辛(DebraMessing)、勞拉·德雷福斯(LauraDreyfuss)、嘎嘎小姐(LadyGaga)和埃文·蕾切爾·伍德(EvanRachelWood)。
男性也表達了支持。喜劇演員、活動家尼克·傑克·派帕斯(NickJackPappas)寫道:“男人們,不要說你有媽媽、姐妹、女兒,要說你有一個可以做得更好的父親、兄弟和兒子。我們都可以。”
自2017年10月5日《紐約時報》發布的調查報告詳細記述了好萊塢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HarveyWeinstein)收到的長達數十年的性騷擾指控後,社交媒體為婦女討論自身經歷提供了一個鼓勵性的平台。
Twitter通過在旗下策劃故事的平台時刻(Moments)上的推廣,支持了#MeToo這一話題。
該公司指向其上周發表的聲明,稱它“為能夠幫助並支持我們的平台上的聲音,特別是那些面對權勢說出真相的聲音而自豪。”聲明同時指出,其執行長傑克·多西(JackDorsey)已經發布了有關該公司為處理網站上的虐待現象所做的努力的推文。
發展經過
除好萊塢之外,“#MeToo”宣言還引發了政界、 學術界、文化界等各個領域內與性騷擾、性侵犯事件相關的廣泛討論。
2017年11月12日,數百人在好萊塢參與了“還我職場遊行”bai(TakeBackTheWorkplaceMarch)與“#MeToo倖存者遊行”du(#MeTooSurvivorsMarch),以抗議性侵犯行為。
越來越多人藉由這場運動發聲反抗,成為了勇敢的“打破沉默者”,而“#MeToo”則是所有人團結一致的標籤。TA們發動了這場拒絕強權、拒絕性別暴力的社會革命,並且每天都在積聚起更大的力量。
“打破沉默者”開啟了一場拒絕革命,每天都在積蓄力量。僅在2017年12月之前的兩個月,她們共同的怒火就已經促成了直接且令人震驚的結果:幾乎每天都有執行長被解僱、大佬應聲倒下、偶像聲名掃地。在一些案件中,還有人被起訴。
2017年12月,在全美範圍內引發了對性騷擾的憤慨的“打破沉默者”當選《時代》雜誌2017年“年度人物”。
事件爭議
“MeToo”運動導致男性經理人不願跟女性員工一對一共事。“MeToo”運動在推動揭發性侵者方面應該贏得掌聲抄,但被指控者不應沒有辯護機會。德國電視二台稱,有時候新聞媒體未經證實,就公開一些所謂嫌疑人的名字,讓無辜的嫌疑人成為受害者。
2018年初,法國上百名各界女性曾在法國《世界報》聯署發表公開信,指責“#MeToo”浪潮猶如倒退回古老的獵巫時代。
《澳大利亞人報》稱,在“#MeToo”浪潮下,全球各地都有男性因為被指責對女性行為不端而丟掉工作或聲譽掃地。特朗普的支持者會歡迎他的這種表態,這些支持者認為“#MeToo”運動搞得太過了。
除了特朗普加入反對“MeToo”運動的戰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表示:“我仍然對一些已經做出的決定持有疑問。”
美國81歲老牌黑人諧星比爾·科斯比錄(Bill Cosby)被控於2004年在其費城寓所迷奸母校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前員工Andrea Co nstand,後被判入獄3至10年,成為反性侵“MeToo”運動風潮下首位被定罪的名人。
2018年9月26日,參加完聯合國大會的特朗普在紐約親自為卡瓦諾辯護,一邊還哀嘆“# MeToo(反性侵運動)對有權勢的人來說非常危險。”特朗普當天在記者會上稱,#MeToo運動“非常危險”,其不公平地威脅到整個有權勢階層的男性。
2018年9月2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布雷特·卡瓦諾捲入多起性侵指控後出席參議院性侵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