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如果拿出一張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末21世紀初)的唱片,我們會比較容易判斷出一些典型的音樂風格,如 Metal、Punk、Country、Folk、Dark Wave、New Age、World、Electronic等等,因為這些音樂風格的音樂實在
是太讓人印象深刻並且各自特點也很分明,但是如果這張唱片並不是以上這些分明的音樂風格,那么它很有可能就是Indie Rock。
Indie Rock 脫胎於80年代的地下音樂和另類音樂,盛行於90年代至今,其所崇尚的DIY精神直接源自Punk,但是其音樂取向卻又雜糅各家,因此衍生出不少不同或是迥異的分支類型,所以你僅僅知道是Indie還不行,因為這個詞說明不了任何音樂上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從這個詞得不到確切的音樂感覺,所以你或許還要了解什麼是Dream Pop、Chamber Pop、Sadcore、Slowcore、Indie Pop等等,知道這些以後或許你還會有問題,如為什麼有的Indie Rock同時還會是Post Rock、Experimental、Neo-Psychedelia、Shoegazing、Lo-Fi這樣一些風格,如果再深入,你就會發現這些風格和Indie Rock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好了,對於Indie的縱向橫向你都有所見解後,你的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幅90年代後的搖滾圖景,或許還比較模糊,那是因為你還不了解其他音樂年代和90年代的關係,不要緊!對於音樂你只要窺其一角就已足夠你去花時間了,當然我們仍然需要適時地拓寬自己的聽樂範圍。
以下是一些從AMG拿來的相關介紹文章,當然都是和Indie有關的,結合你之所聽,你會漸漸把握住這種音樂類型的特點。
最後要說的是聽音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見解,要有特立獨行的態度,這也是Indie的精髓所在。
第一部分
Indie 的稱呼取自“independent”一詞,被用在那些在音樂上堅持DIY(Do It Yourself)精神的樂隊以及那些低預算的小廠牌所推出的唱片。儘管最大的Indie廠牌會與主流廠牌有銷售方面的交易,但是這些Indie廠牌的對於音樂的Decision-Making還是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發現那些不為主流聽眾所知的音響、樂感或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主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推出的這些音樂也許並不會帶來和其音樂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廠牌其實也想在商業上能夠堅持,並不是為了音樂而全然放棄商業,這裡可以看出Indie是一個相對的稱呼)。
Indie Rock 深深植根於美國的地下音樂(American 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在當Nirvana步入主流後,這些American Undergroud 、Alternative 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隨著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Alternative Rock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便是Indie Rock,正因為Alternative已為主流,而這些樂隊所持的獨立姿態,因此其稱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為Indie。Indie Rock是對Nirvana步入主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的回應,這種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但是你不能說所有的Indie Rock都不商業,比如當Indie Rock藉助Punk而實現其商業化(這些樂隊風格好像叫做朋克復興“Punk Revival”)時,你就不要認真地去介意它是Indie還是主流。其實公認觀點一直就認為Indie Rock從就不會改變它的音樂取向而迎合主流聽眾,也就不可能成為主流聽眾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樂的特點所決定的,如主流聽眾一直就認為這樣的音樂:太古怪和無知(too whimsical and innocent)、太不可思議(too weird)、太敏感和太憂鬱(too sensitive and melancholy)、太輕柔和太脆弱(too soft and 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 dreamy and hypnotic)、太個人化和歌詞的潛在啟示(too personal and intimately revealing in its 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質和太低預算(too Lo-Fi and low-budget),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 angular in its melodies and riffs)以至於形成更多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來說就有好幾種不同風格(Sonic Youth/Dinosaur Jr./Pixies/Jesus & Mary Chain-style)。
進入90年代以後,Indie Rock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比較為人熟知的有indie pop, dream pop, noise-pop, lo-fi, math rock, post-rock, space rock, sadcore, and emo),所有的這些Indie樂隊正是構建當今美國地下音樂的中堅力量。
第二部分
Indie Pop
你可以把Indie Pop看作是一種更有旋律、更少嘈雜以及更少焦慮的Indie Rock類型,它所折射的是地下音樂柔和、唯美的一面。Indie Pop的音樂更著重於聲音的融洽、音樂的編排以及歌詞的創作。在從Chamber Pop華美的管弦樂編曲到Twee Pop的簡單直率中,Indie Pop所包含的一切,其焦點或者說這種音樂的側重點一如都是歌曲多於聲響。
儘管Indie Pop和Indie Rock都信奉朋克的D.I.Y(Do It Yourself)精神,但是前者反對朋克的虛無主義態度以及音樂上的聲音碾磨處理。
Noise Pop
作為另類/獨立搖滾的一個分支,Noise Pop顧名思義就是有一些吉他回饋、音調不諧和聲音磨損包裝風格的流行音樂。它占據了介於Bubblegum(<美俚>泡泡糖搖滾舞曲)和avant-garde(前衛音樂)的中點,是傳統流行樂創作手法和略富攻擊性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用以掩蓋令人心煩的雜音)的碰撞結果。
當Noise Pop的旋律飄忽於渦旋吉他所營造的聲場中時,其音樂經常會給人一種朦朧、麻醉和催眠的感覺,當然Noise Pop可以是歡快活潑的,也可以是稜角分明、富有挑戰性的。
最早期的Noise Pop植根於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諸如回饋、失真等音樂實驗,然而更被公眾認同的Noise Pop起源樂隊是美國另類搖滾樂隊Sonic Youth和Dinosaur Jr.,是他們將搖滾樂構架與粗重的吉他失真融合在了一起。第一支正規意義上的Noise Pop樂隊則是the Jesus & Mary Chain,它以1986年的首張唱片Psychocandy崛起於地下,幾乎同一時期還誕生了可以說是最多產和最具生命力的Noise Pop樂隊Ya La Tengo,其首張專輯也於此時推出。
在80年代末,Noise Pop引發了英倫的Shoegazing(自賞)運動,自賞音樂更加內省,其旋律更加脆弱。在90年代,Noise Pop仍繼續對Indie Rock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Slowcore
Slowcore實在是以其音樂緩如蝸牛的速度而著稱,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始終給人一種游離、徘徊、緩慢推進的感覺,所有這些還都被樂器營造的厚重、昏暗的聲場所籠罩。儘管Slowcore有時會與類同的Sadcore糾纏不清,但是基本上Slowcore的音樂更加注重音樂多於注重抒情。
Sadcore
基本上Sadcore是另類/獨立搖滾的一個分支。Sadcore音樂是柔緩、脆弱和感人肺腑的,通常由失望的情感所激發並且也會使聽者感到一種傷感、失落。Sadcore的音樂都會集中在一些難忍的悲傷、失落、心碎等情感主題上,其自身則毅然決然地低調:作為Singer/Songwriter風格標誌的Acoustic Guitar在這裡被賦予全新內涵,然而Sadcore的音樂並不會去營造一些黑暗聲場下的不和諧或是強烈的音效。像American Music Club和Red House Painter這樣的Sadcore樂隊將他們痛苦和悲傷的情感融入其音樂之中,給人一種冷艷的悽美,一種很適合深夜獨自聆聽的音樂。
Dream Pop
夢幻流行樂(亦稱迷幻民謠)是一種更講求氛圍的另類搖滾類型,在音樂上聲響和旋律並重。這種音樂的特點是經常會有如呼吸般的主音並配以隨之漂移的吉他或是合成器所營造的氛圍音場。Cocteau Twins以他們的那種幾近無法辨認的主音和縹緲的音場被認為是Dream Pop音樂的典型,然而Dream Pop亦包括了一些其他不同的體裁分支,如還包括了像Galaxie 500這樣的後Velvet Undergroud吉他搖滾風格,還有My Blood Vatentine似的聲響回饋風格,但不管怎樣Dream Pop的音樂很注重音樂給人的聲響質感,而這種效果往往是用獨具特點的器樂和主音來達到。
Riot Grrrl
90年代早期Indie Rock運動出現了宣揚女權主義的朋克音樂,而Riot Grrrl則是它的一個直言不諱、頗具煽動性的分支,在當初的運動開始談出後,Riot Grrrl所激發的一種亞文化卻能夠延續至今。
Riot Grrrl這種音樂實際上是個人的精神宣洩和政治的激進主義的混合,儘管其中大多數的音樂關注都源於後者。很多(但非全部)Riot Grrrl音樂的歌詞都涉及與性相關的內容-強姦、家庭虐待、性生活(包括女同性戀)、社會階層等級上的男權統治和女權運動(從一種激進的、好戰的角度來看),與此類似的,其相應的音樂也傾向於在只有單一的基本旋律或是樂器演奏技巧之下製造出狂怒固執的非專業級的噪音喧囂。Riot Grrrl音樂所具的磨蝕性出於幾方面的意圖:它保證了這種非合作態度的音樂永不能達到像另類搖滾音樂過渡主流的成功(發行Riot Grrrl音樂唱片最多的廠牌就叫做Kill Rock Stars);它向女人(和女性音樂家)一直是溫順的、過度敏感的和頗具相思情的老套形象發起挑戰;它找到了在噪聲之下的一種強力的、極具表現力的工具。
對多數Riot Grrrl樂隊來說,拿起吉他並作出狂歡似的紛亂尖叫聲響不僅僅是出於娛樂,更多地是一種解放的表現。對於門外漢們,Riot Grrrl的音樂價值可能是高度捉摸不定的,但是對於那些樂迷們來說,這種音樂所代表的東西遠比音樂本身來得更加重要(這是可以證實的)。
Riot Grrrl運動大都集中在西雅圖、華盛頓區的奧林匹亞;幾個例外包括了英國的Huggy Bear,也包括了像Babes In Toyland和L7這樣的幾支Grunge樂隊,這些樂隊符合Riot Grrrl音樂的精神,但是在意識形態上卻與這種音樂無關。這次運動主要地植根於朋克的DIY精神和抗議的傳統,但是從直接觸發這場運動的角度看,Joan Jett無疑是以其簡單形式、朋克風格的硬搖滾、自信的sexuality和獨立的商業意識在其中扮演了諸多角色。Riot Grrrl音樂的出現正值女性在另類搖滾樂中大展才能之時,因此結果這個詞經常被誤用在那些其實更加接近另類搖滾的音樂現象的媒體統計中,而且諸如Hole和PJ Harvey這些另類搖滾樂隊(手)也被當作為Riot Grrrl樂隊(手)。其實真正的Riot Grrrl樂隊是:Bratmobile、7 Years Bitch、同性戀樂隊Team Dresch和居於整個Riot Grrrl中心的Kathleen Hanna領銜的Bikini Kill,這些樂隊無一得到過普遍的接受。由於多數Riot Grrrl樂隊並不多產,因此運動初期的那種激情閃現在幾年後便消失了,但是Riot Grrrl在獨立文化領域中卻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影響力,起初的那些樂隊激發了無數的女權運動者們,並且這些樂隊是被看作是一種象徵和典範。
Kathleen Hanna繼續和不同的音樂人合作錄製唱片,同時,老將Sleater-Kinney樂隊在幾年後頗受爭議地成為受尊敬的Indie Stars,這得歸功於是他們的能力將Riot Grrrl的激情和理念融入到他們的歌曲和錯綜複雜的樂器演奏技巧中。
Math Rock
Math Rock和後搖滾(Post Rock)有點沾親帶故,更為人熟知的是其作為Indie-Rock風格,它和Indie-Rock有著相近的音樂取向。在Post-Rock有著明顯的爵士樂影響的地方,Math Rock則就如同是一枚硬幣的反面-它的音樂顯得濃厚而複雜,同時充滿著艱澀的time signatures和intertwining phrases。而且,這種音樂比後搖滾要更為搖滾一些,因為它通常是由以吉他為主樂器的小樂隊演繹。
Math Rock在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那時,像Polvo和Chavez這些樂隊在大學校園的獨立搖滾樂人中有少數專注於這種音樂的追隨者。
Twee Pop&C-86
Twee Pop可能最適合被比作泡泡糖獨立搖滾樂-它的音樂有著DIY的精神,但是又蔑視朋克樂的傳統慣例,然而它有著一種自搖滾樂誕生之日起未曾所見和所聽到的直率天真。
Twee Pop的產生要追溯到1986年,當年英國周刊NME出版了一盤被稱為C-86的磁帶,這盤磁帶中包括了如下的樂隊:McCarthy、The Wedding Present、Primal Scream、The Pastels和the Bodines,這些樂隊都受到了the Smiths樂隊的噪音吉他流行樂、the Ramones的三和弦的影響,在音樂情感上則吸收了女子組合中的那種懷舊而甜蜜的憂愁。C-86後來又被英國的出版界稱為“Anorak Pop”和“Shambling”,它本身作為一場音樂運動是短暫的,但是它影響了後來的大洋兩岸的大批樂隊,這些樂隊專注於音樂上的直率、真誠,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使得Twee Pop成為了世界性的音樂標籤,此時這種音樂的特點包括:男女和聲、寄情相思的歌詞、頗具感染力的旋律和簡單不矯揉造作的演奏。
在英國,Twee Pop的中心許多年以來直到現今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Sarah廠牌,旗下的樂隊包括the Field Mice、Heavenly和the Orchids;在Sarah被轉讓後,它的創始人又建立了新的廠牌Shinkansen。在美國,Twee Pop集中在華盛頓區的奧林匹亞,那裡是K廠牌的所在地,這個廠牌是由Beat Happening樂隊的Calvin Johnson所擁有。
第三部分. 與Indie Rock 相關其他音樂類型(橫向) Post-Punk
1977年的朋克革命後,很多樂隊應運而生。這些樂隊都是被朋克的獨立精神所激勵,當然也包括了朋克原始粗糙的聲響。但是這些樂隊不是簡單地去重複像Sex Pistols樂隊那樣的音樂,他們將音樂的觸角延伸至更為實驗的領域,從諸如Roxy Music、David Bowie以及T.Rex這樣的樂隊音樂中汲取養分融入自己的朋克音樂中,這些樂隊即是我們所說的後朋克。
這些樂隊音樂的共同點是反傳統文化精神和蔑視、顛覆既定的搖滾傳統,很多這樣的樂隊(如Joy Division或是The Cure)都採用電子合成器和吉他營造出黑暗陰冷的音場,還有一些樂隊雖然採用相對較輕緩的音樂處理,但是他們的歌詞和音樂則完全推翻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結構而凸顯失衡。
後朋克樂隊最終在80年代轉變為另類音樂。
Alternative Pop/Rock
另類音樂原本泛指那些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出現的後朋克(Post Punk)樂隊。儘管另類音樂有多種音樂類型,但是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全都游離於主流(mainstream)之外。
從某些方面來說,以Nirvana樂隊在1991年的成功為分界點可將另類音樂分為兩撥:一撥是80年代的另類樂隊,這些樂隊當時都是在一些獨立音樂廠牌下,即使有些樂隊在主流廠牌下,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與公司其他主流樂隊同樣的支持,整個80年代的另類音樂包含廣泛,如jangle pop, post-hardcore punk, funk metal, punk pop, and experimental rock等;另一撥則是在Nirvana步入主流後,以上所說的各種另類音樂類型之間的界限便越發模糊,其原因就是此時的另類音樂已經是主流市場的一部分了(既然是主流了就無必要再細分各種類型),這其中的Hard Rock和有朋克根源的樂隊甚至比那些在80年代末期獨領風騷的偏流行的另類音樂還要商業化,這時的另類音樂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非主流意義。90年代後大部分的實驗搖滾樂隊被歸入到Indie Rock。
Grunge
由於在音樂上採用源於the Stooges 和 Black Sabbath這樣樂隊的泥濘黑暗的聲響,Grunge實際上是重金屬(Heavey Mental)和朋克(Punk)的混血兒。儘管Grunge音樂的吉他彈奏直接師自70年代早期的金屬樂,但是Grunge的美學卻與金屬樂相去甚遠。Grunge音樂所具有的激情宣洩和音樂抨擊來自於朋克,尤其是受到80年代早期美國硬核(Hardcore)音樂獨立思想的影響。
第一批Grunge樂隊(Green River, Mudhoney, Soundgarden)音樂上要比第二批(以Nirvana為代表)的要重,第二批樂隊則更富旋律而且他們在吉他彈奏上採用明顯的stop-start dynamics(這可能是吉他術語),這種易於識別的失真吉他彈奏方法成了該類型音樂的慣用手法。
在Nirvana成功步入主流後,Grunge音樂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成為90年代Hard Rock最為流行的音樂類型。
Shoegazing
自賞(Shoegazing)是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英倫獨立音樂的一個流派,之所以叫做自賞是源於這些樂隊的一動不動的舞台表演風格,當這些樂隊在舞台上表演時只盯著舞台地板就好比一直盯著自己的鞋子,Shoegazing即自此而得名。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自賞就僅僅是從視覺角度進行的定義,它之所以代表一種音樂類型是特指這種音樂的純粹聲響。這種音樂往往帶給你的是不可抗拒的喧吵並伴隨著長時間低沉單調的吉他回復、扭曲失真的聲波和一系列吉他回饋的層疊,人聲和旋律消彌于吉他聲牆中,營造出一種你完全分辨不出各種樂器音色的音樂衝擊。
大部分的自賞樂隊的音樂都以My Blood Valentine樂隊音樂為模板,My Blood Valetine曾以早期的Ep和第一張專輯《Isn’t Anything》確立了Shoegazing的基本音樂模式,其他諸如Dinosaur Jr., the Jesus & Mary Chain, 和 the Cocteau Twins這些樂隊也對此種音樂有主要影響。後來跟進的樂隊,像大家熟知的Ride、Lush、Chapterhouse和the Boo Radleys都在固有的音樂模式下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如Ride就加入了60年代迷幻樂元素,而Lush則結合了介於流行樂和Cocteau Twins似的夢幻流行樂(Dream Pop)之間的音樂元素。
沒有一支自賞樂隊是做動態表演的,而且對媒體採訪也不感興趣,正因這些阻止了這些英國樂隊進入重要的美國市場。在這些樂隊占據英國音樂媒體和排行榜達3年之久後的1992年,經過美國的Grunge和本國由Suede樂隊始作俑者的Britpop這兩次浪潮,自賞樂隊不再被公眾給予關注,有些樂隊(如Chapterhouse、Ride)幾年內便宣告解散,而另外一些樂隊(如the Boo Radleys和Lush)則與時俱進得以延續至今。
Lo-Fi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這段時間裡,低保真(Lo-Fi)一詞不僅是對某張專輯的錄音質量的描述而且本身也代表了一種音樂類型。
在搖滾樂的發展歷史中,早期由於錄音設備的簡陋使得唱片在沒有質量保證的情況下被快速而便宜地生產出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早期的搖滾唱片,如60年代的車庫搖滾(Garage)以及70年代末的很多朋克搖滾等,都可以貼上低保真(Lo-Fi)的標籤。
然而,低保真(Lo-Fi)漸漸被用來形容那些在家裡用四軌錄音機來錄製音樂的地下獨立搖滾樂手(隊),這樣的音樂大部分出自80年代的美國地下音樂,包括像R.E.M這樣的樂隊,同時也包括一堆像the Chills和the Clean這樣的英國後朋克樂隊和紐西蘭樂隊。
通常這些低保真(Lo-Fi)樂隊會利用簡單的流行和搖滾歌曲或是自由的歌曲結構來達到其音樂中完美的噪音和藝術上的實驗主義,即使當這些樂隊的作品會保持相對的直接坦率,但是因其音樂錄製的低質量、失真以及作品採用傾向於抽象、晦澀的歌詞,其結果使得其音樂往往還是很不相同。
最初,這些低保真(Lo-Fi)作品只是以自制的磁帶形式進行交易,但是在幾個獨立音樂廠牌的推動下有所改觀,尤其是K Records(由Calvin Johnson經營)旗下的Beat Happening樂隊發表了低保真乙烯唱片,同樣採取此做法的80年代的幾支樂隊(如Pussy Galore, Beat Happening, 和Royal Trux)在美國地下音樂圈中獲得小部分的追隨者。到得1992年,像Sebadoh和Pavement以他們十足噪音和混亂無序的唱片在美國和英國獲得了廣泛的追隨。幾年以後,由Liz Phair和Beck對此種音樂進行“改良”後成功地將低保真(Lo-Fi)美學帶入主流。
Post-Rock/Experimental
在90年代興起的深受電聲器樂搖滾影響的實驗搖滾運動中,後搖滾無疑是占有統治地位的音樂類型。後搖滾音樂中集結了一大堆實驗流派-Krauft-Rock、氛圍音樂(Ambient)、激進搖滾(Progressive Rock)、space rock、math rock、tape music、簡約古典(minimalist classical)、British IDM, jazz (both avant-garde and cool), 和 dub reggae,一句話簡言之就是:音樂大部分架構在搖滾音樂上,但是它實質上不是搖滾音樂。
後搖滾給聽眾的音樂感受是與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激勵情感是完全相反的,它的音樂富於使人催眠和聲響低沉單調(尤見於一些以吉他為主的樂隊),即使相對亮色的音樂也使人感到鎮定和醒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後搖滾當初就是反對搖滾的一種回應,尤其是當主流樂界對另類音樂的同化後更加如此,很多後搖滾樂隊是在一個相同的意識下建立起來的,這種意識就是:搖滾樂已經喪失了自身的真正的反叛意識,並且很難從自身的陳舊模式和空洞姿態的窠穴中自拔。所以後搖滾拒絕一切與傳統搖滾樂相關的東西。
後搖滾音樂著力於純粹聲響和音色遠甚於對旋律和歌曲結構的沉迷,其大部分作品傾向於器樂,即使作品中有人聲出現,也僅僅是作為整體音樂效果的一種附屬。
後搖滾音樂基架的建立是在1991年兩部竭然不同的里程碑作品的發表:Talk Talk樂隊的《Laughing Stock》和Slint樂隊的《Spiderland》。《Laughing Stock》是Talk Talk樂隊從合成器流行樂轉型後的頂峰之作,其音樂是對情境音樂(Ambient)、爵士樂(Jazz)以及簡約室內樂(Minimalist Chamber Music)進行情緒化的、精巧的融合;而《Spiderland》的音樂則是充滿深思的、bass-driven grooves、喃喃的詩化歌詞、晦澀的結構以及極度的音量切換。這兩部作品對很多後來的後搖滾樂隊都產生過影響。
後搖滾一詞則是由評論家所創造的。Post Rock一詞最初是由Simon Reynolds在描述Bark Psychosis受到Talk Talk樂隊影響的氛圍音樂實驗時使用,結果該詞被套用於稱呼那些不曾歸類的從勇於打破既定傳統的樂隊(如Gastr del Sol, Cul de Sac, Main)到像Stereolab, Laika和the Sea and Cake這樣的Indie Rock樂隊(註:這其中不包括Slint樂隊的仿效者)。後搖滾被公眾承認是在來自芝加哥的Tortoise樂隊1996年發表的第二張專輯《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之後,這部作品也許是後搖滾各種實驗元素所達到的最極至的融合。這樣,後搖滾瞬間就為評論界提供了區分各種此類型下不同樂隊(藝人)及其前輩們的方法,之後後搖滾迅速成為了同時代的獨立搖滾(Indie Rock)的堂兄弟,集中在Thrill Jockey, Kranky, Drag City, 和Too Pure這些廠牌之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90年代末,後搖滾獲得了千篇一律的名聲,一些人發現這種音樂缺乏感情令人生厭,另一些人認為後搖滾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進融合而變得眾所周知,這其中部分原因應歸咎於許多後搖滾樂隊在他們的最初音樂理念上甚少變化。然而即使在這種倒退的情況下,新一輪的樂隊(the Dirty Three, Rachel's,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Sigur Ros)以其獨特的聲音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讚許,暗示著後搖滾這種音樂類型畢竟還未走到盡頭。
Neo-Psychedelia
新迷幻包括了從朋克樂末期直到現在的一大批樂隊,這些樂隊的音樂均受到60年代迷幻樂的影響。不論他們的音樂是師從於像Beatles和早期Pink Floyd那樣的迷幻流行樂、還是源於Byrds的吉他搖滾、甚或是扭曲的音響實驗,這些樂隊無一例外地都把迷幻藥劑作為一種音樂靈感喚起的源泉,以此創造出不同尋常的聲音。
一些新迷幻樂隊的確是好吸毒的,而其他的樂隊只是將毒品作為他們怪異歌詞和出格外表的一種合理的補足。新迷幻音樂時而也能打入主流流行樂圈,如Prince的80年代中期的作品以及Lenny Kravitz的90年代的作品。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是這些新迷幻樂隊活躍在另類(Alternative)和獨立搖滾(Indie Rock)圈中。
新迷幻最初是在70年代末英國後朋克運動中出現,那時主要的樂隊是the Teardrop Explodes、Echo & the Bunnymen和the Soft Boys。除了80年代早期的Paisley Underground和90年代末期的Elephant 6 collective這樣的新迷幻集中運動外,大部分後來的新迷幻樂隊都來自於互相孤立的地區,而不是從諸如以上的音樂運動中產生。在這些後來的新迷幻樂隊中比較著名的有:音樂空幻夢想的澳大利亞樂隊The Church;由Nick Saloman領銜的Bevis Frond,他們把旋律化的詩歌創作和大音量的三重唱結合在一起;低調昏沉、毒霧陰霾的Space 3;詭異離奇的校園搖滾(College Rock)樂隊Robyn Hitchcock;全然古怪的Mercury Rev和the Flaming Lips以及折衷的BritPop樂隊Super Furry Animals。
Noise-Rock
Noise Rock 派生於朋克搖滾,尤其是指那些用令人耳眩紛亂的電吉他聲來表達年輕人焦慮和自負的朋克音樂。Noise Rock就像它的前輩“無浪潮”(No Wave)一樣,其目的就是要讓音樂更加碾磨化並以此達到一種滑稽諷刺效果或是表明一種立場、聲明,而其音樂則總是訴諸於純粹的聲響能量。
儘管大部分Noise Rock 樂隊的音樂注意力是集中在由電吉他失真所產生的脫粒般的聲響(有時這些樂隊也會使用一些電子儀器來作為打擊樂器或是增強音樂整體的不諧和),但仍有部分樂隊更加關注於聲響和歌曲結構的融合,如先驅樂隊Sonic Youth當把音樂的富於旋律和其單調低沉的噪音相結合時,無疑將Noise Rock帶入了更為寬廣的另類音樂聽眾中。
Sonic Youth 帶來了一群模仿者,但這其中並不是所有的樂隊音樂都像它,如80年代的The Swan和Big Black的音樂就有更為黑暗、陰森的傾向,而當時的Touch&Go廠牌在80年代末成為這種風格的音樂的中心;再如90年代Noise Rock衍生出一些戲劇性的分支類型,這些分支經常會被諸如“邋遢搖滾”(scuzz-rock)這樣的辭彙所形容,這種風格的音樂是用吉他噪音營造出一種骯髒、頹廢、令人厭惡的聲場(如Royal Trux, Pussy Galore, the Dwarves和 the Butthole Surfers)。
Emo
Emo 最初是從Hardcore Punk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有著藝術家氣派的音樂,但在1990年代末它成為地下搖滾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合了當時的朋克和獨立搖滾樂手。一些Emo音樂是傾向於激進一邊,其作品中充滿了複雜的吉他彈奏、非傳統的歌曲結構、藝術家氣派的噪音和極端的樂器演奏位置的變化;還有一些Emo音樂和朋克流行樂更加接近,儘管它仍顯得有一些難以理解。Emo的歌詞是非常個人化的,通常不是恣意幻想的詩句便是個人的懺悔。儘管Emo確實較少男子氣,但它仍是Hardcore作為追求真實和反商業主義的嫡系後代;Emo音樂確信商業傾向的音樂太過虛假和造作以至於不能表達任何真實的情感。由於Emo的理念是真實、深切可觸及的情感而反對理性的分析,因此它傾向於音樂中的過多的套用較之以往更強的音高和釋放,但最好的Emo音樂作品中會有一種徹底的力量使之同時具備內容性、挑戰性和私密性。
Emo的根基是由Husker Du的1984年的里程碑專輯Zen Arcade所奠定,這使得當時的Hardcore樂隊從此可以涉及更為私密的個人主題和寫出更和諧並技術苛求的歌曲。Emo出現於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就在產生Minor Threat和Bad Brains樂隊的Hardcore音樂運動殘留不久之後。
Emo(有時會被加長到“Emocore”)這個詞最初是用來描述那些在咆哮的激昂演說式的音樂之上有著富於表現力的人聲的Hardcore樂隊;第一支真正的Emo樂隊是Rites Of Spring,接下來的便是Minor Threat的歌手Ian MacKaye的短暫樂隊Embrace。MacKaye的Dischord廠牌成為特區正崛起的Emo音樂現象的中心,當時的Rites Of Spring、Dog Nasty、Nation Of Ulysses都正發行著自己的作品,並且MacKaye自己還和Rites Of Spring、Fugazi的成員進行合作。Fugazi成為權威的早期Emo樂隊,它的音樂擴及到另類的搖滾聽眾並開始迫切要求他們同樣有著堅決的不妥協的反商業態度。除了Dischord廠牌相對穩定些,早期的大部分Emo樂隊都是處於地下狀態,經常是臨時的短暫樂隊進行錄音並且只能由小廠牌製作為數不多的乙烯唱片;一些歌手在舞台表演時作品高潮處真是哭了,這招致了Hardcore正統樂隊的嘲笑。
儘管有Fugazi這樣的樂隊,但是Emo一直未能打破自身的窘境直到1990年代中期Sunny Day Real Estate(SDRE)樂隊的出現,它的早期作品在很多方面定義了該種音樂風格。結合Fugazi的粗糙吉他和西雅圖的Grunge、徑直指向Pro-Rock並有著低吟人聲的SDRE促發了數以千計將生動旋律和內省神秘主義結合一起的效仿者,在這新一代中,有些樂隊直接可以和扭曲、令人生厭的內省等同,並且還有Weezer的Pinkerton這樣的Punk-Pop專輯。當個別藝人(包括Quicksand和Drive Like Jehu)繼續在Fugazi以往創新之上前進時,其它大多數1990年代的Emo樂隊都是Fugazi、Sunny Day Real Estate、Weezer的結合。像the Promise Ring、the Get Up Kids、Braid、Texas Is the Reason、Jimmy Eat World、Joan of Arc和Jets to Brazil這樣的樂隊在Indie Rock界中獲得了忠實的追隨者,這使得Emo在千年回合之時成為一種更為流行的地下搖滾音樂類型。
Ambient Pop
Ambient Pop從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它來自於兩個明顯不同的音樂風格-當其音樂進行在傳統流行樂的架構之上時,它的電子成分和氛圍卻顯示出Ambient中的那種催眠冥想的品質。儘管Ambient Pop的音樂是很少具研磨性的,但是受到Krautrock的Lock-Groover式的旋律的影響很明顯。原本Ambient Pop是在Shoegazer運動中出現的Dream Pop音樂的一個延伸,儘管從大部分看樂器仍繼續定義著這種聲音,但是由於其吸取了包括採樣等當今的電子音樂手法使得它和前輩們明顯區別開來。
Space Rock
Space Rock這個詞最早得追溯到70年代,那時是用來形容那些有著太空幻游味道的像Pink Floyd和Hawkwind這樣的樂隊。然而如今Space Rock是指新一代的另類/獨立樂隊,這些樂隊從迷幻搖滾、環境(氛圍)音樂中吸取音樂養分,而且經常還會受到實驗和前衛音樂的影響。
Space Rock是那種幾乎總是緩慢、催眠和非現實的;它尤其喜歡在傳統歌曲結構上進行冗長、擾亂心緒的聲響探險;它的人聲有時就如同是閃爍器樂質地的附著。
有些Space Rock樂隊確實是以毒品來促發靈感,以此來給這種音樂帶來令人麻醉的風格效果:沉重地混響的吉他聲浪、極簡的打擊樂以及輕微的沒精打采的人聲。Space Rock的最顯然的前輩當屬Prog-Rock,但是在其後的發展中,它也從Krautrock、古典簡約和The Jesus & Mary Chain風格的Noise Pop中吸取過靈感。
最初的第一支Space Rock樂隊是英國的極度低沉的極簡主義團體Spacemen 3,它的臭名昭著的“Taking Drugs To Make Music To Take Drugs To”信條影響了隨其後來的大多數樂隊。在參與到英國的Shoegazer運動中的有些樂隊是和Spaced Rock是有關係的,尤其是The Verve的早期作品,還有大多數的實驗團體(如My Bloody Valentine)影響了Space Rock的復興。
1991年,Spacemen 3分裂為兩個團體:Spectrum和Spiritualized,後者背離了原來樂隊的音樂取向,並將Space Rock的聲音充實到奢華、親切有著管弦樂編曲的作品中,這使得Spiritualized成為這種音樂風格的最流行的團體。在接下來的多數Space Rock藝人或團體要么是極簡取向,要么反之,偶爾也會混合進Post-Rock(Flying Saucer Attack、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和Indie Pop(Quickspace)的音樂元素。
Chamber Pop
Chamber Pop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對1990年代另類音樂群落中的Lo-Fi美學的統治地位所作的回應,它從包括Brian Wilson、Burt Bacharach以及Lee Hazlewood的豪華管弦樂演奏作品中吸取養分。Chamber Pop部分靈感來自於馳放音樂,但是完全沒有諷刺和庸俗在裡面,它給予音樂的旋律和製作以一種全新的關注,如巴洛克風格的音樂層次、有著豐富質地的管弦和號角的華麗歌曲。Chamber Pop始終實際上是否認了Grunge、Electronica和其它同時期的音樂運動的存在。
Shibuya-Kei
Shibuya-Kei是對日本流行音樂現象的稱呼,這種音樂爆發於東京西部的極具時尚的Shibuya購物區,這個地區可以說是匯集了世界上一些最時尚的貨源充足的唱片店和服裝店。
如果照字面意義去了解Shibuya-kei,那么Shibuya風格是指那些從消費文化中湧現出來的志趣相投的流行音樂藝人,這些年輕的日本人都是在西方流行樂輸出下的不斷的和令人驚訝的折中主義文化中成長的,其結果就是影像和聲幻的空前碰撞,其中出現的帶頭團體Pizzicato 5的音樂就體現了從Burt Bacharach的奢華馳放音樂到城市Hip Hop樂的活力節奏對其產生的全然不同的影響。如果從這種音樂的外在來看,Shibuya-Kei是從現代東方社會景鏡中折射成的一流的西方流行樂,其音樂中蘊含了很多的剪下、貼上技巧,並用新式的令人激賞的方式作出全新的作品。
Shibuya-Kei也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流行音樂:其音樂視角往往是那些女子組合所從未停止關注的生活甜蜜和天性直率,這種視角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但是它從未脫離於自身的真實。
貫穿並普遍深入在日本文化的複雜的性元素對這種音樂也有許多啟迪,並且音樂中的年輕的天真一直就是其令人鍾愛的關鍵因素。
Experimental Rock
實驗搖滾就如同其名字所示的,這是一種能夠在音樂上銳意進取的音樂類型,它遠遠脫離於以往傳統流行樂所具有的諸多特性,其中最典型的比如實驗搖滾就直接反對標準的“獨唱-合唱-獨唱”(verse-chorus-verse)的音樂編排。由於實驗搖滾的整個目的就是充分釋放靈感和進行創新,因此在其中沒有硬性的不變的教條,但是它還是具有一些獨具的特徵:即興的表演、前衛音樂的影響、音樂中使用各種儀器、晦澀的歌詞(或是根本沒有歌詞)、奇異的作曲結構和節奏,還有就是其潛在的對商業傾向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