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起源
《I Want You For U.S. Army》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徵兵廣告為我們所熟知的。事實上,其實際問世時間為1917年。美國於1917年加入一戰,美國參戰與原有的“孤立主義”思想不和,在國內引起較大爭議。消弭美國人民對於參戰的牴觸之情,凝聚國內力量成為當時美國政治海報設計的重要工作。為此,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戰時特別藝術宣傳部門——“圖畫宣傳部”,專門負責戰時宣傳。《I Want You For U.S. Army》正是美國人弗拉格(James Montgomery Flagg)於彼時繪製完成的。設計初衷是為一戰徵兵,二戰時期得到了沿用。
海報作者
海報作者弗拉格(1877-1960)出生於紐約,是具有藝術天賦的美國插畫家。14歲時,即以藝術家的身份向《生活》雜誌投稿。曾就讀於著名藝術學校——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後至巴黎和倫敦深造。返美後,創作了大量書籍插畫、雜誌封面、政治海報、卡通畫、速寫畫等。曾有報導稱弗拉格在其事業頂峰時期,是在美國薪酬最高的雜誌插畫家。1917年的徵募海報是他最為有名的作品,據統計,海報印刷量達500萬份之多,成為人類歷史上印刷最多的海報作品之一。
海報作者弗拉格在二戰期間對於中國的情況亦有所關注。他推選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為民主政治優點的象徵之一。1941年9月弗拉格從全球七百餘張婦女照片中選出四人,各自象徵民主政治的一種優點。他認為宋美齡象徵“人道”,坎特公爵夫人象徵“希望”,好萊塢女星珞麗泰楊象徵“幸福”,巴西總統夫人伐爾加象徵“榮譽”。
海報原型
海報中山姆大叔冷峻的臉龐、微皺的眉頭和堅毅的眼神有著攝人心魄的力量。實際上,弗拉格在繪製面容時的參照對象正是自己,為了增加滄桑感和權威感而為其添加了白髮和白鬍子。作者表示以自己的面容為參照只是避免尋找模特的麻煩。
海報中的經典姿勢則有可能是受了英國徵兵廣告——基奇納募兵海報的影響。基奇納募兵海報是由阿爾弗雷德·李特於1914年一戰期間設計的英國陸軍募兵海報。海報上展現了英國陸軍大臣基奇納伯爵頭戴陸軍元帥帽的形象。其以食指指向觀者,並書:“WANTS YOU”。據統計,這張海報在一戰的發行量不到1萬張,但是這樣的海報設計理念卻為他國軍隊所模仿。
含義
提及徵兵對象,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身材魁梧的男子,美國大兵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人們心中。然而一戰期間,很多女性亦被徵募進入軍隊。允許婦女參軍是二十世紀引人注目的突破之一。
一戰期間,僅美、英兩國在軍中服務的婦女達一萬餘名。不過,她們主要從事護士、秘書和廚師等非戰鬥任務。二戰開始後,更多的婦女進入輔助軍事部隊,民防系統和婦女土地服務隊等機構。美國由於沒有婦女註冊和登記制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戰爭海報和其他宣傳手段引導婦女加入軍隊。
因此,海報中山姆大叔右手所指之人除了成年的男子還有廣大願意投身軍事事業的婦女。徵兵廣告的宣傳對象亦包括婦女,與其後徵募海報的女性化浪潮亦有關聯。
形象直觀的徵兵海報在給民眾帶來視覺衝擊的同時,亦激起了人們心中的愛國熱情。徵兵海報為鼓舞士氣和為戰爭勝利提供良好的組織基礎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