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民國68年),南非的G-5榴彈炮因為各種技術優勢讓此炮名聲享譽國際,中華民國曾有意引入,但南非無意給予台灣授權生產資格,生產報價極昂貴。為此軍方自聯勤202廠,4月15日派遣一批參訪團前往南非參訪G-5射擊表演,表面對南非說法為考察評估,實質上是想藉由202廠的火炮專家以個人手段取得G-5設計,並希望是否能在沒有藍圖沒有實樣的情況下以逆向複製的方式製造相同水平的武裝。
1979年(民國68年),4月15日返回台北,陳笏上校入列參與,除了他回答應該可以外,其他人都認為造不出來,此事自然又是他負責了。陳笏累積了仿造研製63甲式105毫米榴彈炮,T-65榴彈炮,M-68榴彈炮三門炮的經驗,加上202廠擴充了火炮生產能量,機台儀器皆有的情況下,大膽的答應了。
G-5炮在1979年時是十分先進的設計,炮管7米長,是45倍徑的設計,同時由英、德、義發展的FH-70 155毫米榴彈炮也才39倍徑,射程遠,發射增程彈射程可達30公里,有輔助動力裝置,可自走,無需牽引車即可轉換陣地,全油壓系統,放列收架只各要3分鐘,又可節約炮班人力,因為無需多餘人員挖駐鋤坑。
G-5的展示性能代表了1970年代西方火炮的變革,包括了以機械力取代人力以及高倍徑炮管帶來的射程優勢。為了防止考察團竊取資料南非作了諸多保密措施,例如參觀工廠時工廠停工迎接,不準拍照,對於各種數據也都答得很模糊。但考察團的技工群以實作經驗法則與小型道具進行G-5基本規格推估,並將火炮外觀估計資料帶回台灣,並在陳笏的強力推動下202廠開始G-5的逆向工程。
G-5炮管為45倍徑,1970年代台灣不具備5米長無縫鋼管制造技術,陳笏只好把兩根無縫鋼管以熱套接合的方式接成7米粗胚,又重新設計了炮閂與半自動裝填器,並增添G-5炮所沒有的清膛器與炮口制退器,在1979年(民國68年)9月17日,花了5個月將G-5複製成功,試製火炮命名XT-69,試射結果以標準最大膛壓搭配M107高爆彈下最大射程為25公里,雖遠於當時陸軍標準師級主力155公厘T-65,但仍與南非原版有相當差距。
為了達到30公里射程,南非特別開發了增程彈與三基發射藥,增程彈與一般傳統炮彈不同,外型更流線,更細長,彈體上有穩定翼以及密封膠圈,這些設計也是從南非考察回來,炮彈室主任譚廷峨上校又偷量又偷撿,撿了碎片回台,並以逆向工程的方式複製增程彈。但三基發射藥缺乏化學成分配方因此無法仿製,原先考察團在結束南非參訪後將會前往加拿大考察增程彈,後因故取消,因此發射藥只靠聯勤203廠自行摸索,203廠開發的三基發射藥直到1984年結案前XT-69試射結果始終最大射程無法達到要求規格的30公里。
原型炮成功後,陳笏開始進行更大的修改,為了要求牽引的速度,將兩軸4輪的輔助動力裝置改成單軸兩輪,因為長途行軍還是得靠牽引車牽引,原先的G-5炮的設計容易過熱,只能保持在時速40公里的速率,改良後可到90km/h,液壓驅動裝置也做了修改並置於腳架內,可防止碰撞的損壞。第二門原型炮在1981年(民國70年)3月27日完成,後續又造了四門。並在該年的國慶閱兵上展示,不過展示時是裝在M-108自行式火炮的履帶車底盤上。出席南非人見了十分訝異,抗議立即來了,之後的安排,陳笏帶著5個南非人包括南非兵工廠的廠長等人,解釋XT-69與G-5炮的不同處,當然此事就不了了之。
XT-69雖然研製成功,並且成功的阻止南非對台灣的專利訴訟,但最大射程仍無法突破30公里,炮管鋼料與發射藥問題始終無解,因此開發案於1984年(民國73年)結案,XT-69開發量產停止。後來1994年(民國83年)的漢光11號演習,聯勤又把XT-69搬了出來,當做新型自製的武器。至於開發核心人員陳笏上校由於升遷問題加上其妻白茜如罹病赴美國治療,因此於民國72年1月1日退休。
在XT-69沉寂多年後,2007年台北航太展軍備局202廠曾推出一款搭載45倍徑榴彈炮的輪型自行火炮,由於外觀與XT-69過於相似因此被外界質疑是否為XT-69的再製版,不過202駐場人員否認兩者間擁有關連。
XT-69榴彈炮
類型 榴彈炮
原產國 中華民國(台灣)
生產歷史
研製者 聯勤202廠
研製日期 1979-1982
製造數量 40門左右
基本規格
總重量 12000千克
槍管長度 7米(45倍徑)
最大射擊仰角 -3° ~ +50°
最大迴旋角度 ±30°
發射速率 正常:1/分;最大:4/分
槍口初速 895米/秒
有效射程 22公里(M107標準榴彈)
最大射程 29.5公里(增程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