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WASP
1964年迪格比·波茨爾(E. Digby Baltzell)在其書《新教當權者:美國的貴族和社會等級》中使用後,這個詞便逐漸在美國社會傳播開來(注意此詞是1962年另一位學者首創的)。WASP的原義是指美國的新教上流社會,即殖民時代來自英國(尤其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移民,這些人屬於基督新教中的長老教會、公理會和美國聖公會等教派。現在這個詞也岀現在其它一些有過相同殖民歷史的英語國家中,如澳大利亞。
現在的WASP詞義比當初創建時涵蓋的內容要廣泛得多。今日所有講英語的歐裔新教徒都能稱作WASP,即使不是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相近族群的後裔也可以。不過猶太人、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則不包括在內。這個用法其實陳腐且不嚴謹,因為美國國內的新教徒擁有錯綜複雜的血統,分散在很多教派中。祖先可以來自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康沃爾、愛爾蘭、德國、荷蘭、斯堪的納維亞或法國的雨格諾派;可以屬於美國聖公會、長老會、信義宗(路德宗)、衛理公會、公理會、荷蘭改革派、貴格會、浸信會、福音派甚至摩門教等等。不光是精英階層,各個社會階層都有他們的身影,即使被諷刺為“白色垃圾”的下層貧困白人也可能是WASP。
美國東海岸WASP這個詞可以經常聽到,一般用來比較最初的殖民者和後來的歐洲移民,如愛爾蘭裔天主教徒、猶太人、義大利裔和其它“少數白人民族”等。
美國南方則不同,因為南北戰爭後遷至此地的移民相對很少,所以WASP這個詞也就不常聽到。路易斯安那州南方和佛羅里達州南部是例外,因為法國和拉丁美洲移民者占大多數。除這些地方外,美國南方的白人則大部分都是不列顛群島人的後裔。不過由於歷史矛盾等原因,居住在維吉尼亞州、南、北卡羅萊那州海岸的英格蘭人後裔和居住在高地的蘇格蘭-愛爾蘭人後裔之間也在語言、文化上有很大不同。
美國西部則經常用“Anglo”(盎格魯)這個詞形容非拉美裔的歐裔英語使用者,所以這個詞也就比WASP範圍要更廣一些。英裔美國人和其它族群之間的區別並沒有像在東海岸那么明顯。
近年情況
美國研究機構PRRI2016年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只有43%的美國人是白人基督徒,30%是白人新教徒。
而追溯到1976年,白人基督徒的比例高達81%,白人新教徒的比例也達到55%。
近年來美國保守和宗教勢力一直在擴大,很多WASP從原教旨主義基督教的教義出發,反對墮胎、同性婚姻甚至同性戀等自由主義者支持的事務,希望能夠“恢復美國式的生活”。
WASP價值觀是美國共和黨主流價值觀,它並不僅存在於WASP這個階層也影響到其他階層。民主黨中白人基督徒比例已經從十年前的50%縮水至如今的29%,18-29歲的民主黨人中僅有14%為白人基督徒。而在共和黨人中,約有73%屬於白人基督徒宗教團體。所以,這種價值觀和膚色無關,甚至和黨派無關,和社會地位有關,和教育背景有關。
美國社會歷來是多元的,但“多”中有“一”,即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自美國建國以來,WASP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主流,這即是“美國特性”所在。多元文化主義反對這一傳統,它要求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和企業等,對移民、少數族裔、單親家庭、女性、同性戀者等“下層階級”和不同社會文化群體予以“政治承認”,希望藉助議會立法和政府行政命令,擴大和完善社會福利計畫,增加教育資助基金,讓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在就業、晉升、銀行貸款、獲取契約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利。
在多元文化主義的推動下,原本志於機會均等和反對種族歧視的平權政策,在相當多美國人眼中已經演變成“歧視”強勢群體的種族優待。比如在特別關係公平、最容易引起關注的教育領域,不少美國大學曾出台措施,對少數族裔和婦女給予特殊優惠,結果是任何一個白人孩子都可能在考試分數高於黑人孩子時遭到投考大學的拒絕,而考分相對較低的黑人孩子可能被錄取。
多元文化主義還使“政治正確”成為流行時尚,這使一個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家,出現了大量言論禁區,而犯禁者將受到有形無形的懲罰。“DNA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就曾因發表關於“黑人智商不如白人”的言論而遭到黑人社群的譴責和美國科學界的抵制,結果因此喪失收入來源,乃至在2014年不得不靠出售自己的諾貝爾獎牌化解生活困難。
相關笑話
WASP是美國的主流族群,別的種族要經過他們的文化道德標準來評判,因為經濟政治實力存在巨大差異,很自然會被他們視為劣等,所以有關這類人的笑話一般都有嘲諷的情緒在內,並不一定是因為WASP本身有多逗樂——這一點正好和他們“無趣、冷漠、沒有人情味”的典型形象呼應。
·什麼情況下屋子裡會聚集4個以上的WASP? 聚餐時。(諷刺愛獨處、愛安靜、不活潑)
Q: What happens when four WASPs find themselves in the same room? A: A dinner party.
·WASP媽媽晚飯會做什麼? 湯、色拉、麵包、主菜、蔬菜和甜點。(諷刺死板、一成不變)
·換個燈泡需要多少個WASP? 三個:兩個人調酒,一個人去叫電工。(諷刺愛喝酒,厭惡體力勞動)
典型形象
此詞本身含義重複,因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是白人,White(白)是沒有必要的。同時小寫的“wasp”又是“黃蜂”的意思,會給人一種討厭蜇人的感覺。曾有一段時間人們用ASP來替代,既省略了累贅的部分(W),又保留了和有毒生物的聯繫(asp是角蝰,一種毒蛇)。此詞經常用作貶義,用來打趣、嘲諷這類白人在歷史上盛行的種族主義、排外主義、反猶太主義、反天主教和文化種族優越感心態。
有人說,在今日的美國,WASP群體是唯一能夠讓大家隨便嘲笑又不會激發嚴重抗議的族群。一說到WASP,人們通常就會聯想起一些典型的形象,如古板、貪婪、自私、節儉、勢利、冷淡、工作狂、無表情、高傲等等。另一方,有的美國人倒很樂意稱自己為WASP,不過總是帶有一種負罪感(另一個特點)。因為這個詞中的“白”是根據膚色來評判的,所以一般認為是種族歧視辭彙,不過迄今為止的用法相對其他一些蔑稱來說(如nigger,黑鬼)還是很溫和的。
從外觀上來講,這類人看起來像典型的“英格蘭”人:身材瘦長,膚色蒼白里透著紅斑,金髮碧眼。總喝酒所以臉色通常是甜菜紅;由於基因等生理原因,皮膚無法曬成古銅色,最多是曬傷紅:這兩點加在一起產生了另一個貶義詞“redneck”(直譯:紅脖子),用來形容在戶外辛苦工作被曬得通紅的白人,而這種白人一般都是下層社會的工人或農民,所以“redneck”就是“鄉巴佬、沒文化的下等白人”等意思。
早期WASP
最早的WASP精英階層自從19世紀早期起便牢牢占據著美國的上流社會。子女從私立中學直接升入常春藤盟校,學習上流社會的習俗、禮儀、舉止,與其它名門望族建立關係,掌控著美國的財經、文化和政治等重大領域。族內通婚防止遺產外流;馬球、遊艇等是有錢、休閒階層的獨有娛樂方式。《社會名流錄》等手冊記錄著上流社會家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他們流連於相同的私人俱樂部,去相同的教堂,居住在一起(費城的Main Line和波士頓的Back Bay富人區是最明顯的兩個例子),一切都和暴發戶嚴格區分開來。隨時間推移,這些人也逐漸在美國中西部和西部定居,開始分散至全國。
而後來遷至美國的移民者並不富裕,和上流社會也沒什麼聯繫,所以在宗教、文化等各個方面與最開始的WASP相去甚遠。這些人成立了獨立的政治、經濟、學術機構團體來與上流社會抗衡,削弱了原來精英手中的權勢和財富。不過直到二戰後,老上流社會的聲勢才開始顯著下滑。《士兵權利法案》規定貧困移民的孩子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公民權立法宣布工作場所的各種歧視為非法。美國戰後1945年至1964年的繁榮期帶來大量的財富和機會,規模龐大的中產階級興起。儘管如此,舊有的WASP階層仍然在美國文化、政治和經濟界精英中擁有極大的勢力。
WASP族群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依舊隨處可見。這些人依然處於中上階級以上,家境富庶,出沒於上流社會,子女仍然在私立中學和常春藤盟校學習;如今主要聚居在新英格蘭和東北部地區。不過因為移民的關係,這些地區的人口現在是以天主教為主,再也不是WASP的主宰地帶,而且常春藤盟校也開始避免過分地招收WASP學生。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雖然主要居民是來自東北部、賓夕法尼亞州、維吉尼亞州等先鋒的後裔,而且大多數人信奉新教,但這個詞並不適用。在南方這個詞要常用一些,不過因為南方主要是福音派,和北方的WASP在教育和文化價值觀上有分歧,所以這個詞在南方的含義和在東海岸並不一樣。總而言之,美國新教徒的主要聚居地在今日已經轉移到了中西部和南部,隨著這些地區勢力逐漸擴大,他們所代表的形象和文化風貌與原來東海岸的WASP已經大相逕庭。
按血統來劃分的話,WASP在美國仍然是多數族群(用宗教派別劃分並不一定準確,因為今日東海岸的很多人已經轉而相信不可知論)。因此,WASP所代表的這個階級或人群通常地位不俗,有錢有勢,於是也成為美國其它種族反感、厭惡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