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刺殺疑雲/ 橫看成嶺側成峰/ 刺殺據點
導演:Pete Travis
主演:Dolores Heredia
ShelbyFenner
福里斯特.惠特克
Sa?dTaghmaoui
PenelopeKaufer
LisaOwen
AyeletZurer
西戈尼.韋弗
RocíoVerdejo
祖.索坦納
首映:2008-02-15
片長:90分鐘
類型:劇情 驚悚
地區:美國
配音:英語
劇情簡介
秘密特工湯姆斯和肯特,被指派去保護總統參加一個關於對恐怖分子進行全球作戰的首腦會議。但是當他們在西班牙甫一露面,現場就發生了騷亂,總統被人開槍刺殺。在人群中,一個叫霍華德的美國遊客用錄像機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時刻,他原本是想拿回家給孩子們觀看的,同時還有一個美國電視新聞製片人,正在現場報導會議。本片就是分別從這幾個人的角度來講述這十五分鐘內發生的暗殺事件,為觀眾揭露事件背後的真相。
幕後
把《一級戒備》、《狙擊手》、《總統之死》壓縮到一起,再採用《羅生門》模式的“多角色各自陳述追憶”的解構主義手法敘事,《刺殺疑雲》便應運而生。“9·11”後遺症的美國總統到“3·11”慘案故地西班牙參加反恐峰會卻被一槍狙擊,兩位寸步不離並初步確定嫌疑犯的貼身保鏢、轉播節目並堅信能從素材中發現問題的電視台製片人、手持DV在現場一通亂拍但不無可能誤打誤撞記錄了一手資料的遊客。……各方觀點匯聚在一起,是否會推出真相呢?問題在於你無法判別該相信誰,甚至連歪曲事實的當局者自己都未必能察覺——不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更因為回憶本身會說謊。
且不管新秀導演皮特·特拉維斯的手腕如何,有威名赫赫的製片人尼爾·H·莫里茲坐鎮,至少保證《刺殺疑雲》即便品質平平也應是一部上乘的娛樂片——這位成就過《速度與激情》、《極限特工》、《神奇遙控器》、《我是傳奇》等熱映的“金手指”,最擅長用意想不到的怪味滿足觀眾們嘗鮮的欲望。再加上兩位奧斯卡影帝和一位數度提名的演技猛女以“半客串”身份保駕護航,縱使奎德叔已人老色衰,至少還有當打之年的馬修·福克斯小帥撐場。自從福克斯走出《迷失》的孤島,各路片商如淘到寶一般搶著送他觸電,舊賬不表,僅今年便有本片與《極速賽車》兩大工程蓄勢待發,豈不教人羨煞?
精彩劇照
點評
影片中大約維持了一個小時純粹的娛樂效應,足以抵銷了因為重複而帶來的厭倦。
——《燃燒的膠片》
導演彼得•特拉維斯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惜沒執行明白,尤其最後那組追車鏡頭,太缺乏真實性,把不可能當可能。
——《靈魂與實踐》
電影到底不比電腦遊戲,更換角色重來一遍?這樣的拍攝手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類型片。
——《好萊塢報導》
也許影片的結局讓很多人都沒辦法接受,可是它仍然不失為一部緊張、快節奏、有趣的動作娛樂大片。
——《海岸線》
只需要一半時間就能講明白的故事,硬是被人為地拉伸成一部電影長片。
——《拉斯維加斯周刊》
幕後製作
《羅生門》效應?
想必導演彼得·特拉維斯和編劇巴里·利維(Barry Levy)受《羅生門》和黑澤明荼毒太深,製作了這樣一部結構相似、很有那種老式的風格感的動作電影《刺殺據點》,通過不同的角色的視角,不斷地重複同一段情節,背景則是後“9·11”時代的恐慌當中。
我們最先看到的自以為完整的故事,是通過電視製作人蕾克絲剪輯出來的新聞:美國總統正在聚焦了很多人、空曠的廣場上慷慨激昂地發表著一致剷除恐怖分子的演說,突然有人朝他開槍……總統身邊的秘密特工出現,打倒了一位犯罪嫌疑人。與此同時,城市的某個地方發生了一場大爆炸,隨後,總統剛剛站立的演講台也在一場巨大的爆炸中被摧毀了。然後,就開始了重複,這一回是透過特工托馬斯·巴恩斯的眼睛:當他從無線電中獲悉,一位形跡可疑的人正從一家酒店的窗戶俯瞰著廣場的時候,把那個人抓住了,後來才知道這個人叫安立奎,是西班牙方面負責安全工作、也就是保護市長的。繼續重複:類似的故事又通過一位美國遊客自拍的DV重放了一遍……repeat:通過安立奎的雙眼……這樣的重複多達6、7次,每一次,我們都更加接近這次刺殺總統背後的陰謀的真相。
《羅生門》之後,《刺殺據點》並非第一部借鑑類似的拍攝手法的影片,也絕不可能成為最後一部,比如說昆汀·塔倫蒂諾,他就在《危險關係》中小試身手,頗為成功……然而這部影片,錯就錯在它把自己定位成了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電影,也許第一次重複的時候,觀眾還能夠維持高度的注意力,可是這樣的重複一而再、再而三,而且還都是相似的刺殺與爆炸鏡頭,觀眾可能真的就要嘆息外加皺起眉頭了。
確實,對於一部動作電影來說,相似的重複很快就能讓人感到厭倦,尤其是當第四次繼續著相似的畫面時,大部分觀眾的屁股已經有點坐不住了……這樣的拍攝手法並不會影響到最後需要呈現的真相,可是彼得·特拉維斯非要以如此緩慢的速度,揭露的卻是一個之前給了你非常緊迫的刺激的恐怖攻擊?只能說表現形式上很聰明很新穎,選擇的內容卻是極度愚蠢的,得出這樣的結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這樣的影片,可能會得罪那些處於兩個極端的觀眾:比如說喜歡猜謎的人,他們當然會對巴里·利維在劇本中預設的一個又一個細節充滿期待,猜測總結之後得出真相,可是如果這個過程滿是震人耳膜的爆炸和子彈聲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至於喜歡純動作戲的觀眾,再震撼的場面,被重複了這么多次,也變得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刺殺據點》有許多處理得不夠完善的地方,導演彼得·特拉維斯自然難逃其咎,他受到這個由編劇巴里·利維創造的可悲的故事的唆使,卻完全失去了表達的方向和準則,多重時間線的講故事方式在這裡運用的也不甚成功:特拉維斯先是用了開始的23分鐘講述了一個有頭有尾的完整情節,隨後又使用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重複了一遍,然後再重複--這種無意義的重複,就是所謂的多重時間線嗎?
影片背後留下的疑問還是非常發人深省的:能夠稱得上“多重時間線”的影片,是不是真的只需要變換攝像機的位置,將同樣的故事再重複一遍,就可以了?在適當的時間出現了適當的畫面,然後不斷的repeat即可?
所以說,《刺殺據點》雖然是《羅生門》效應下的畸形產物,卻永遠不可能成為《羅生門》第二。巴里·利維在創造故事之初,意圖是好的,他想隨著線索的發展,將真相一點點透露出來,然後在整個過程中再維持住吸引人的懸念……卻沒想到這樣的做法,不但會讓影片愈發地缺乏權威性,尤其是到了最後,利維竟然得出了一個如此荒謬可笑的結局,更加沒辦法讓人容忍。
關於劇情
隨著情節的發展,電影從八個關鍵人物的角度,探索這個刺殺事件爆發前後的故事─他們包括了總統本人、保護他的特勤人員,以及一個偶然來到這個廣場的觀光客等。“你有八個截然不同的人物,看這個世界的八種觀點,一個謎題的八條線索。拍攝它是一個導演個夢想:如果觀眾不用各種不同的角度看這個事件,就無法解開電影的迷團。這是一個只能透過電影詮釋的故事,一部關於‘看’的電影”導演塔維斯說。
演員丹尼斯奎德表示電影裡的八段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個拼圖,一部電影,如果你拿掉其中一塊,你便不能看到它完整的面貌。’
關於拍攝
為了將飛車追逐呈現出來,塔維斯和羅薩圖斯以大量的玩具模擬,安排每一個特技並製作分鏡圖,製造出置身飛車追逐中的感受,並且強化了電影的概念。為了拍攝電影大量爆破、槍戰和飛車追逐的場面,劇組人員來到強烈反差、情感濃度的墨西哥,並請來曾經以《紅磨坊》贏得奧斯卡金獎的美術設計布麗姬柏羅赫,在墨西哥重建一個城市廣場的替代品,並用劇組能將它炸毀的方式製作。
執行製作卡倫葛尼並在當地找到一個四層樓廢棄的商場,花費了十周,一周七天,超過三百名工人共同打造,用木工、鋼架和橡膠來重塑,變身為片中總統被槍殺的重要場景。
關於影片
換湯不換藥
如果在過去幾年裡,人們因為相安無事而放鬆了對恐怖主義的警惕,這部影片將會讓你重新拉緊神經。導演彼得·特拉維斯通過不斷重複美國人最害怕發生的畫面,為美國的大選製造了這樣一部以政治為外衣的驚悚動作電影《刺殺據點》。特拉維斯在故事節奏的掌握方面,還是頗為出色的,他成功地保持住了整個事件的神秘性,通過不斷地重複,將真相一部分一部分地揭露出來,可是他忘了,如果每一次重複都非要把爆炸場景也加進來壯聲勢,本來巨資打造的動作場面,也因為看的次數太多而變得廉價了。
另外,彼得·特拉維斯也沒忘記不斷地採取那種蒼白且俗套的動作片公式:比如說處在危難中的小孩;在廣場經歷了爆炸的人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擁有雙重身份的特工……等等,當特拉維斯好不容易想起不去表述這種人為、做作的情節設定時,卻又開始重複地將某些東西炸上天,最後以一個冗長、無意義的汽車追逐場面收尾。
當然,如果你是一位動作電影的忠實擁躉,肯定會喜歡裡面那些大爆炸的場面,只要你同時可以忽略劇情中太過顯而易見的漏洞:邪惡的幕後主謀,一次殺死幾千個無辜的人都無動於衷,這次為什麼會特別對一個小女孩手軟?秘密特工真的會允許美國總統站在一個四面都是打開的窗戶的廣場上進行演講嗎?相較於恐怖分子的陰謀與目的含糊不明的解釋,在幕後,美國總統的法律顧問則悄悄地計畫著他們的下一步舉動,包括對位於摩洛哥的恐怖主義基地的一次報復性的爆炸行動……真的是很恐怖很暴力。
也許,對於那些深受恐怖主義困擾的國家來說,看著那些伊斯蘭的極端主義者最終被一位忠誠的美國秘密特工制服,確實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可惜的是,飾演特工的丹尼斯·奎德那眉頭緊鎖的愁容實在不太招人待見,也許他那個時候正在嘗試能夠帶給這個角色一些深度。
除了強有力的明星效應外,《刺殺據點》讓人期待的地方真的是少之又少,只有開頭部分還蠻唬人的,讓你恍惚覺得自己正在觀看的,是一部緊張且有嘗試的驚悚電影,可是隨後故事的風格卻急轉直下,到了結尾,已經淪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無腦動作片,你甚至還能從某些場景中,依稀看到《諜影重重》系列的影子。再加上這裡的對白實在是過於簡潔,引不起任何感情的波瀾,也抵銷了故事有可能發展出來的深度,而且結構使然,本來就慘不忍睹的對話,還要被一遍遍重複……雖然在結構的使用上,影片還算是做了一次極為巧妙的嘗試,可惜卻不像其他同類電影那般成功,主要還是受到了類型片風格的限制。
《刺殺據點》公映之前,被發行公司“雪藏”了近一年的時間,就是想找個合適的日子大賺一筆,影片中所還原的那個威脅著全球的恐怖主義的問題,也不幸地變成了一檔晚間的娛樂節目。雖然“多重時間線”乍一聽讓人充滿了期待,然而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並不能真正抓住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