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國際足聯U20世界盃足球賽(英文:FIFA U-20 World Cup,原名FIFA World Youth Championship),是由國際足聯所舉行的國際性的20歲以下男子青年足球錦標賽,經常被稱為“世青賽”或“世青杯”。有多位世界足球巨星都是在這項比賽中首先嶄露頭角的。例如馬拉多納(1979年)、達沃·蘇克(1987年)、路易斯·菲戈(1991年)、歐文(1997年)、梅西(2005年)等。首屆世青賽於1977年在突尼西亞舉行,由蘇聯青年隊獲得冠軍,此後的每個奇數年份,都會舉行這項比賽。到2013年,阿根廷以6次冠軍次數列冠軍總數的首位。
2002年,相對應的世界女子青年足球錦標賽也拉開了帷幕,不過年齡限定為19歲以下。從2006年開始,女子世青賽的年齡限制也提高至20歲。
歷屆成績
年份 | 主辦國 | 決賽 | 季軍戰 | ||||
---|---|---|---|---|---|---|---|
冠軍 | 比分 | 亞軍 | 季軍 | 比分 | 殿軍 | ||
1977年 | 突尼西亞 | 蘇聯 | 2 - 2 加時賽 | 墨西哥 | 巴西 | 4 - 0 | 烏拉圭 |
7 - 6 點球 | |||||||
1979年 | 日本 | 阿根廷 | 3 - 1 | 蘇聯 | 烏拉圭 | 1 - 1 加時賽 | 波蘭 |
5 - 3 點球 | |||||||
1981年 | 澳大利亞 | 西德 | 4 - 0 | 卡達 | 羅馬尼亞 | 1 - 0 | 英格蘭 |
1983年 | 墨西哥 | 巴西 | 1 - 0 | 阿根廷 | 波蘭 | 2 - 1 加時賽 | 韓國 |
1985年 | 蘇聯 | 巴西 | 1 - 0 加時賽 | 西班牙 | 奈及利亞 | 0 - 0 加時賽 | 蘇聯 |
3 - 1 點球 | |||||||
1987年 | 智利 | 南斯拉夫 | 1 - 1 加時賽 | 西德 | 民主德國 | 2 - 2 加時賽 | 智利 |
5 - 4 點球 | 3 - 1 點球 | ||||||
1989年 | 沙烏地阿拉伯 | 葡萄牙 | 2 - 0 | 奈及利亞 | 巴西 | 2 - 0 | 美國 |
1991年 | 葡萄牙 | 葡萄牙 | 0 - 0 加時賽 | 巴西 | 蘇聯 | 1 - 1 | 阿根廷 |
4 - 2 點球 | 5 - 4 點球 | ||||||
1993年 | 澳大利亞 | 巴西 | 2 - 1 | 加納 | 英格蘭 | 2 - 1 | 澳大利亞 |
1995年 | 卡達 | 阿根廷 | 2 - 0 | 巴西 | 葡萄牙 | 3 - 2 | 西班牙 |
1997年 | 馬來西亞 | 阿根廷 | 2 - 1 | 烏拉圭 | 愛爾蘭 | 2 - 1 | 加納 |
1999年 | 奈及利亞 | 西班牙 | 4 - 0 | 日本 | 馬里 | 1 - 0 | 烏拉圭 |
2001年 | 阿根廷 | 阿根廷 | 3 - 0 | 加納 | 埃及 | 1 - 0 | 巴拉圭 |
2003年 | 阿聯 | 巴西 | 1 - 0 | 西班牙 | 哥倫比亞 | 2 - 1 | 阿根廷 |
2005年 | 荷蘭 | 阿根廷 | 2 - 1 | 奈及利亞 | 巴西 | 2 - 1 | 摩洛哥 |
2007年 | 加拿大 | 阿根廷 | 2 - 1 | 捷克 | 智利 | 1 - 0 | 奧地利 |
2009年 | 埃及 | 加納 | 0 - 0 加時賽 | 巴西 | 匈牙利 | 1 - 1 加時賽 | 哥斯大黎加 |
4 - 3 點球 | 2 - 0 點球 | ||||||
2011年 | 哥倫比亞 | 3 - 2 | 葡萄牙 | 墨西哥 | 3 - 1 | 法國 | |
2013年 | 土耳其 | 法國 | 0 - 0 加時賽 | 烏拉圭 | 加納 | 3-0 | 伊拉克 |
4-1點球 | |||||||
2015年 | 紐西蘭 |
奪冠次數
隊伍 | 冠軍 |
---|---|
阿根廷 | 6次(1979年、1995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7年) |
巴西 | 5次(1983年、1985年、1993年、2003年、2011年) |
葡萄牙 | 2次(1989年、1991年*) |
法國 | 1次(2013年) |
加納 | 1次(2009年) |
西班牙 | 1次(1999年) |
蘇聯 | 1次(1977年) |
南斯拉夫 | 1次(1987年) |
德國# | 1次(1981年) |
* = 主辦國
# = 包括西德
中國戰史
![2015國際足聯U20世界盃足球賽](/img/7/3db/nBnauM3X0MDOwADNykzM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5M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83年墨西哥世青賽:雖敗猶榮
高豐文和倪繼德執教的中國青年隊在1982-1983年的亞洲青年足球錦標賽中獲得了亞軍,得以進軍1983年墨西哥世青賽,這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夙願。
在墨西哥決賽圈的比賽中,前兩場分別輸給阿根廷隊和前捷克斯洛伐克隊,第三場勝奧地利隊,最終中國隊排小組第三,失去了進軍第二階段比賽的資格。
1985年蘇聯世青賽:創造歷史最好成績
1984年,中青隊靠著高洪波金子般的五粒進球獲得第24屆亞洲青年錦標賽冠軍,再次獲得參加世青賽的資格,當時的世青賽舉辦地為蘇聯。中國隊的主教練是張志誠,教練是王洪禮,隊員有徐弢、李建棟、董玉剛、趙旭東、楊飛鵬、李紅兵、鞠李瑾、龐之健、宮磊、高洪波、張焱、尤可為、倫志明、傅博、李輝、楊為健、宋連勇、高仲勛。當時中國隊被分在第4組,同組的對手有墨西哥、蘇格蘭、巴拉圭,最後中國隊表現出色,儘管第一場比賽中先以1比3負於墨西哥,但在接下來的兩場比賽中以2比0勝蘇格蘭、2比1勝巴拉圭,連勝歐美兩強隊,最終獲小組第二名,得以進入八強參加第二階段的比賽,這也是中青隊在世青賽上的最好戰績。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中隊遇到東道主蘇聯隊,以0比1小負失去參加半決賽的資格,最終列第七名。但這已經是中國隊在世青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了。
1997年馬來西亞世青賽:虎頭蛇尾
唐鵬舉所率領的中青隊在亞青賽上獲得了亞軍,時隔12年後取得了參加世青賽的資格。健力寶隊學成歸來,取代中青隊,僅僅補充了中青隊的門將李蕾蕾、前鋒王鵬。
原本國人期望值極高的健力寶隊在比賽中被拖垮了:首戰就以0比1輸給了美國隊,次戰勉強逼和了加納,但是在最後一戰中只要能戰勝愛爾蘭隊就能出線的情況下被對手逼和,將對方送進了16強。健力寶隊最後名列小組末尾。
2005年荷蘭世青賽,讓人不敢相信那是中國隊。
2005年的荷蘭世青賽中國隊共參加了3場小組賽和1場淘汰賽,分別是2-1勝土耳其、3-2勝烏克蘭、4-1勝巴拿馬和2-3負德國。中青隊4場比賽一共打進了11球,場均2.8個,這一數據僅次於法布雷加斯和大衛-席爾瓦領銜的西班牙隊,西班牙的場均進球數為3.4個,而擁有梅西的冠軍阿根廷隊7場比賽僅打進12球,對比之下,當時中青隊的恐怖攻擊力可見一斑。
小組第一出線,與德國隊打淘汰賽,2:3輸了,陳濤一個自由球一個點球,另外德國進的後兩個球都有越位嫌疑,與之相反的是中國有三次成功得反越位卻被吹到,可以用“憾負”來形容。
獎項
金靴獎
年份 | 東道主 | 金靴獎得主 | 進球 |
---|---|---|---|
1977年 | 突尼西亞 | 基納 | 4 |
1979年 | 日本 | 拉蒙·迪亞斯 | 8 |
1981年 | 澳大利亞 | 馬克·考薩斯 | 4 |
1983年 | 墨西哥 | 基奧雲尼 | 6 |
1985年 | 蘇聯 | 羅斯達 | 3 |
1987年 | 智利 | 維特切克 | 7 |
1989年 | 沙特 | 沙蘭高 | 5 |
1991年 | 葡萄牙 | 切爾巴科夫 | 5 |
1993年 | 澳大利亞 | 薩莫切諾 | 3 |
1995年 | 卡達 | 艾斯巴利亞 | 7 |
1997年 | 馬來西亞 | 艾達頓 | 10 |
1999年 | 奈及利亞 | 柏保路乾拿高 | 5 |
2001年 | 阿根廷 | 沙維奧拿 | 11 |
2003年 | 阿聯 | 艾迪莊遜 | 4 |
2005年 | 荷蘭 | 梅西 | 6 |
2007年 | 加拿大 | 阿圭羅 | 6 |
2009年 | 埃及 | 艾迪耶亞 | 8 |
2011年 | 哥倫比亞 | 恩里克 | 5 |
2013年 | 土耳其 | 埃比尼澤 | 6 |
金球獎
賽事 | 金球獎得主 |
---|---|
1977年 突尼西亞 | Volodymyr Bessonov |
1979年 日本 | 馬拉多納 |
1981年 澳大利亞 | Romulus Gabor |
1983年 墨西哥 | 基奧雲尼 |
1985年 蘇聯 | 保羅·西拉斯 |
1987年 智利 | 普辛尼基 |
1989年 沙烏地阿拉伯 | 比斯麥 |
1991年 葡萄牙 | Peixe |
1993年 澳洲 | Adriano Silva |
1995年 卡達 | Caio |
1997年 馬來西亞 | N.奧利華拉 |
1999年 奈及利亞 | 施度基達 |
2001年 阿根廷 | 薩維奧拉 |
2003年 阿聯 | 馬塔 |
2005年 荷蘭 | 梅西 |
2007年 加拿大 | 阿圭羅 |
2009年 埃及 | 阿迪亞 |
2011年 哥倫比亞 | 恩里克 |
2013年 土耳其 | 博格巴 |
公平競技獎
賽事 | 公平競技獎得主 |
---|---|
1977年 突尼西亞 | 巴西 |
1979年 日本 | 波蘭 |
1981年 澳洲 | 澳大利亞 |
1983年 墨西哥 | 韓國 |
1985年 蘇聯 | 哥倫比亞 |
1987年 智利 | 西德 |
1989年 沙烏地阿拉伯 | 美國 |
1991年 葡萄牙 | 蘇聯 |
1993年 澳大利亞 | 英格蘭 |
1995年 卡達 | 日本 |
1997年 馬來西亞 | 阿根廷 |
1999年 奈及利亞 | 克羅埃西亞 |
2001年 阿根廷 | 阿根廷 |
2003年 阿聯 | 哥倫比亞 |
2005年 荷蘭 | 哥倫比亞 |
2007年 加拿大 | 日本 |
2009年 埃及 | 巴西 |
2013年 土耳其 |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