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階段
2002年,紐西蘭、智利和新加坡首先在墨西哥APEC峰會上就建立FTA舉行了談判,汶萊於2005年4月加入談判並最終簽署協定。2005年7月,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和汶萊四國簽訂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SEP)。由於該協定的初始成員國為四個,故又稱為“P4協定”。
2009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其亞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國將參與TPP談判,強調將以此促進美國的就業和經濟繁榮,為設定21世紀貿易協定標準做出重要貢獻,要建立一個高標準、體現創新思想、涵蓋多領域和範圍的亞太地區一體化合作協定。與此同時,秘魯、越南和澳大利亞也宣布加入TPP談判,TPP談判由此實現了由“P4”向“P8”的轉變,並呈現亞太地區參與國家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2005年5月28日,汶萊、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四國協定發起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簽訂並生效的經貿協定,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以及投資等領域相互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協定採取開放的態度,歡迎任何APEC成員參與,非APEC成員也可以參與。該協定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貿易區。
2006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對紐西蘭和新加坡生效,對智利和汶萊生效的時間分別為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
2008年2月,美國宣布加入,並於當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務和投資議題舉行了3輪談判。
2008年9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參與TPP談判,並邀請澳大利亞、秘魯等一同加入談判。
2009年11月,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計畫,澳大利亞和秘魯同意加入。美國藉助TPP的已有協定,開始推行自己的貿易議題,全方位主導TPP談判。自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開始進入發展壯大階段。
2010年,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成為TPP談判成員,使TPP成員數量擴大到9個。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首輪談判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參與談判的共8個成員:美國、智利、秘魯、越南、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和澳大利亞。此次談判將涉及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電子商務、服務和智慧財產權等議題。美國較為強調的內容包括推動清潔能源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促進其製造業、農業以及服務業的商品與服務出口,並強化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2010年11月14日,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高峰會的閉幕當天,與會九國同意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提案,將於2011年11月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高峰會完成並宣布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綱要。
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
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經濟部宣布,墨西哥已完成相關手續,正式成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第十個成員國。墨西哥經濟部指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是有國際影響力的貿易組織,加入該協定為墨參與亞太地區經濟事務提供了平台,為墨西哥出口打開了新的機遇之門,也有利於發揮墨西哥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遺產部長莫爾(James Moore)代表國際貿易部長法斯特在溫哥華宣布,將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關係協定》(TPP)。
2013年9月10日,韓國宣布加入TPP談判。
2015年10月5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已成功結束“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達成TPP貿易協定。
2016年2月4日,在紐西蘭奧克蘭,由TPP12個成員國代表參加的簽字儀式,《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正式簽署。
TPP協定需要各國立法部門(國會、議會)批准通過。但由於美國內部分歧大,加上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均反對,掌控國會參眾兩院的共和黨高層對部分條款不滿意,tpp在歐巴馬任內獲得國會批准的前景非常黯淡。
2016年11月10日,日本通過了TPP協定。
2016年11月11日上午,美國參議院議長米奇奧康納宣布,歐巴馬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計畫被正式擱置。
2017年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職當天宣布從12國的跨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TPP)中退出。
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標誌美國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特朗普政府將與美國盟友和其他國家發掘雙邊貿易機會。
2017年11月11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與越南工貿部長陳俊英在越南峴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兩人共同宣布除美國外的11國就繼續推進TPP正式達成一致,11國將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新名稱為“全面且先進的TPP”(CPTPP,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談判趨勢
自2010年3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全面啟動TPP談判以來,到12月止共舉行了4輪談判,計畫於2011年再舉行5輪談判,並於2011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結束談判。
目前,TPP成員間的自由貿易協定除汶萊、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四國外,其他協定(生效時間)還包括:澳大利亞-智利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3月6日)、澳大利亞-紐西蘭更緊密經濟關係協定(1983年1月1日)、澳大利業-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2003年7月28日)、澳大利亞-美國自由貿易協定(2005年1月1日)、美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2004年1月1日)、美國-秘魯貿易促進協定(2009年2月1日)、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2004年1月1日)、秘魯-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8月1日)、智利-秘魯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3月1日)、紐西蘭-新加坡更緊密經濟關係協定(2001年1月1日)。此外,美國還與越南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2001年12月10日)。
由於成員間的貿易協定縱橫交錯,如何處理原有自由貿易協定與TPP的關係是談判主要議題之一。澳大利亞為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堅持要求在原有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繼續貿易自由化進程。美國傾向於不受原有貿易協定的約束,達成一個全新的自由貿易協定。
TPP談判採取閉門磋商的方式進行,談判結束前不對外公布技術文本。據媒體報導,談判共涉及以下議題:農業、勞工、環境、政府採購、投資、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貿易、原產地標準、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TBT)、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SPS)、透明度、文本整合等。
協定特點
威脅主權
造成嚴重損害和國家主權喪失的後果最危險的內容是加劇將權力轉讓給公司,大多數是美國的公司。在解決TPP提出的解決爭端的準則下,大型公司可以在國際商業法庭因為本國引入新的法律—如保護消費者的法律—而損害大公司的投資和生意對有關國家提出起訴。
全覆蓋
涵蓋關稅(相互取消關稅,涉萬種商品)、投資、競爭政策、技術貿易壁壘、食品安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以及綠色增長和勞工保護等多領域。
寬領域
TPP協定條款超過以往任何自由貿易協定。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等傳統的FTA條款,也包含智慧財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採購、金融、發展、能力建設、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亞太地區絕大多數FTA尚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條款。
高標準
如在環保、勞工、原產地和政府採購等方面包含了諸多高標準的條款。作為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平台,TPP雖然本質上仍屬於FTA範疇,但其協定內容和標準均顯著超過現有FTA的水平。TPP的“高標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歐巴馬政府的自由貿易理念及其戰略利益訴求。
協定流產
2016年10月10日,特朗普過渡團隊成員向美媒透露,美國總統參選人特朗普計畫快速推動實現他的一些競選綱領,比如廢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參議院民主黨要員也在同日指出,共和黨的國會高層們已向其明確告知,不會批准TPP。
在TPP已經失敗的背景下,東南亞國家本身也已經對這一協定進行反思:泰國《民族報》上月底摘錄觀點指出,TPP的失敗在於它是一個為政治利益集團服務的協定,而非致力於成員國民眾的福祉。“這份迄今不能公開的協定是西方大國貿易巨頭和利益集團的特權化身,其他成員國的貿易一旦不符合它們的心意就會被訴諸它們預先設定好的法律。真正的貿易協定應當基於每一個國家的相互尊重,基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TPP無法繼續實行,經濟還要尋求突破,在這種形勢之下,東南亞國家轉向由中國主導的RCEP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越南與馬來西亞的經貿部長卻都在剛剛結束的APEC利馬峰會上表示,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願意將推動自由貿易的重心轉向由中國推進的自貿進程。
RCEP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於2013年提出,目前東協10國和包括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紐西蘭和韓國在內的地區貿易夥伴正在進行談判。與TPP不同,雖然中國一直被視為該地區貿易協定的主要推動者,但RCEP的各參與方更為平等,而該協定也被視為美國主導的TPP協定的替代物。
各方表態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競選時表示“經濟投降的時代終將結束,美國將再次經濟獨立。”“TPP對美國製造業將是致命打擊,會把美國的市場向貨幣操縱國開放,如果簽署TPP,中國有一天也會‘走後門’加入。” “該協定可能會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大災難。我會就我們打算退出TPP的意願發出通知。相反,我們將開展磋商的,是能夠讓工作崗位和產業重新登入美國的、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將在上任首日表態退出TPP,並於上任後一周內簽署行政令退出TPP。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TPP強調稱:“為了不使自由貿易的潮流逆轉,新加坡日本就為使TPP早日生效而合作達成了一致。”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呼籲“早日生效符合所有夥伴國家的利益”。
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23日稱,她對美國推動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做法感到不滿。
秘魯總統庫琴斯基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稱,環太平洋國家包含中國大陸,可打造新的貿易協定,取代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揚言要作廢,由美國領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社會影響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將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將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WTO)。
目前中國尚未加入該協定,但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從短期看,該協定或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形成某種程度的衝擊,但從長期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多邊貿易安排都無法將非協定國家和地區排除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否則其自身發展將大為受限。
與國際貿易組織
TPP與WTO不盡相同。它從傳統、單一、狹義的貿易協定拓展成為現代、廣義、綜合的貿易協定。除了經濟元素以外,TPP包含了許多非經濟元素。TPP成員不僅要受到貿易機制的制約,而且還要受到法律法規、社會團體、生態環境、商業模式和公眾評判等制約。這可以說是西方國家,對於“自由貿易”的全新註解。這是整體、多層次發展的自由貿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