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二戰後,瑞典迫切需要一種新型戰鬥機來取代其各種夜間戰鬥機和攻擊機。在經過最初的一系列研究之後(如在翼尖上安裝“幽靈”發動機的“尖噴”計畫),薩伯公司和空軍於1946年秋天開始第一步磋商。1948年夏,薩伯公司開始1119號研製計畫。計畫中,當時最合適的發動機是J-29使用的英國‘‘幽靈’’發動機,因為瑞典已經實現了該發動機的國產化。
1119計畫要求飛機安裝兩台“幽靈”發動機,以確保足夠的動力。離心式“幽靈”發動機由於直徑超過127厘米,相對粗大了一些,結果使1119計畫中的飛機體積龐大,結構複雜,並且外觀非常醜陋。10月,由於一個新的1150號計畫的出現,1119計畫被否決了。1150計畫採用的是軸向式發動機,性能先進,更加.現代化。
儘管目前瑞典空軍還在廣泛使用英國製造的渦扇發動機,然而瑞典在1947年就已經開始支持國產發動機的研製。SFA公司進行離心式發動機研究,而STAL公司繼續進行名為DOVERN的軸向式發動機研究。1950年底,在空軍的支持下,兩家公司開始對DOVERN進行合作研究。DOVERNII發動機最大靜推力達到32.3千牛。正是由於其具有大推力、小體積以及軸向式的特點,才導致了1150計畫出現。然而1952年底,空軍終止了DOVERN計畫,並同意使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埃文100”系列發動機。“埃文'’發動機雖然纖細了一點,但卻產生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在燃料系統的設計上,但這並沒有阻礙1150計畫的順利進行。
1948年12月20日,薩伯公司接受了1150計畫第一階段的訂單。訂單要求研製一種單發雙座戰鬥機,最主要的要求是能在全天候條件下對地面及海面目標遂行攻擊。
1949年初,公司建立了由工程師阿瑟·布拉斯卓領導的設計小組,正式設計薩伯-32。
研製成功
J-29的研製證明了薩伯公司在亞音速飛機方面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然而薩伯-32卻帶來了新問題。四分之一弦翼後掠角從J-29的25°提高到35°,機翼本身加裝了富勒襟翼。經過風洞試驗後,又將薩伯-32的機翼縮小後安裝到薩伯-91輕型飛機上進行低速性能評估,這種薩伯-91的改型就變成了薩伯-202。試驗機於1950年3月1日首飛,用來判定失速特性和縫翼與襟翼的協調。薩伯-32原型機的自動式前緣縫翼後來被更換為防失速翼刀,以提高其低速性能。
公司同時對飛機兩側進氣道的結構進行了更廣泛的試驗,機頭設備的技術水平以及機身後部的大型整流罩對其非常重要。接著薩伯公司製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三維傾斜水箱,在水箱中通過水和電的綜合作用實現低速風洞的功能。這套系統尤其適合進行更細緻的研究。在薩伯-32上還第一次完全使用薩伯公司開發的數學方法來對飛機的輪廓線進行判定。這種方法第一次是在J-29上部分使用過,並被看作是設計薩伯-32這種結構飛機外形的唯一方法。此外,花在薩伯-32上的設計計算量是J-29的兩倍,是二戰年代J-21a的七倍。
1950年9月,薩伯開始製造32-1原型機,在深入裝配之前,就在特別製造的不能飛行的原型機上進行各種地面試驗,包括對預先旋轉機輪的整架飛機進行起落架落震試驗,以及最大載荷試驗。這種新型飛機機翼後掠角為39°,機翼邊緣很薄,機翼及機身的外殼為全金屬加壓外殼。它的副翼由薩伯公司自行設計的液壓系統進行傳動。整個後機身可以很方便的拖開,非常便於快速更換髮動機,尾翼通過使用液壓升降機也可以移動。
飛機為機頭兩側進氣,翼展13米,長14.9米,高4.65米,機翼總面積37.4米。計畫使用RA7‘‘埃文’’或RM5發動機,機身及機翼油箱可以裝載3500升燃油,機腹的輔助油箱可以裝載600升燃油。飛機主起落架可以收進機身內,前起落架向前摺疊,並且首次裝備了防脫胎機輪剎車裝置。同時,它也是薩伯公司第一種裝備搜尋與導航設備以及座艙降溫設備的飛機,座艙降溫設備可在飛機進行低空大速度飛行時降低因摩擦產生的高溫。空軍期望使用這種飛機從中部基地起飛在一個小時內對海岸線任何區域的目標進行攻擊。
1952年11月3日,首席試飛員本哥特·奧努(BengtOiow)駕駛代號為Iansen(瑞典語"矛”的意思)的32-1原型機進行了45分鐘的首飛。機上載有300千克的測量設備,80%的機上設備是薩伯公司設計製造的,推力為26.7千牛的“埃文”RA2發動機為飛機提供動力。在首飛後,飛機被命名為“矛”。大約一年後,32-1換裝了推力更大的“埃文’’RA7R發動機,代號改為Lanse32-2。32-3原型機開始裝備的也是RA2發動機,後來換裝了帶有羅-羅公司加力燃燒室的RA7R型發動機。32-4原型機則一開始就裝備了RA7R發動機。“矛’’式飛機的試飛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並於1953年10月25日在做俯衝時進行第一次超音速飛行。
試飛的結果證實飛機的主要設計非常令人滿意,只需為批量生產做很小的改動。1 954年,薩伯公司開始批量生產正式代號為 A -32 A的"矛”式攻擊機,並於 1956年 1月14日向瑞典皇家空軍交付了第一批飛機。為了完成生產任務,薩伯公司擴建了飛機生產線。在“矛”原型機的荸礎上,薩伯公司一共研製生產了 5種型號的"矛”式飛機。
主要型別
A-32A型攻擊機
A-32A型“矛’’式攻擊機能夠攜帶多種武器。它的主要武器是2枚RB-04C掠海式雷達制導反艦飛彈,A-32A也可掛載2枚500千克,或4枚250千克航空炸彈,或12枚180毫米(或24枚145毫米)火箭彈,或2枚凝固汽油彈。此外,機身前部安裝了4門“博福斯”20毫米機炮。A-32A的動力裝置是一台RM5A型渦噴發動機,最大推力為33.9千牛,加力推力為46.0千牛。機載雷達系統包括PS-43/A搜尋雷達和PN-50A型或PN-51型導航雷達。A-32A後來加裝了薩伯公司研製的BT9型炸彈投擲和火箭發射計算機,大大提高了武器攻擊效能。A-32A型攻擊機的最大起飛重量136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0.92馬赫(海平面),最大爬升率60米/秒,實用升限15000米。
首批生產的20架A-32A主要用於試驗,1960年由於更新費用超支,這些飛機被封存。A-32A的生產交付速度很快。到1957年底,瑞典皇家空軍總共有F17,F7、F14和F6四個聯隊下轄的12箇中隊換裝了A-32A。1959年,F14攻擊機聯隊的飛機全部移交給了F15聯隊。於是,瑞典皇家空軍的攻擊機部隊第一次裝備了同樣的戰機,成為了現代化的、強大的作戰力量。薩伯公司共生產了285架A-32A型攻擊機,其編號從32001-32285。瑞典皇家空軍和薩伯最初簽定了生產300架A-32A的契約。後來契約發生變化,最後15架飛機改為S-32C型偵察機。
S-32C照相偵察機
A-32A型攻擊機於1958年中期交付完畢。從那時起,兩種"矛”式衍生型——J-32B和S-32C開始批量生產。S-32C原型機編號為32901,由編號為32055的A-32A型攻擊機改裝而成。1957年3月26曰首飛。機上裝有幾種可供選擇的偵察照相設備,並能攜帶12枚特種閃光彈。這些裝備使S-32C可以在夜晚從不同的高度進行照射偵察。S-32C裝備了可用於夜間氣象條件的導航和搜尋設備,並用PS-432/A海上搜尋雷達取代了機炮。S-32C除了重新設計的機頭下部外,其它部分與A-32A型攻擊機極為相似。S-32C最大起飛重量為12500千克。
1955年,瑞典皇家空軍訂購了30架S-32C型偵察機,取代了活塞發動機的薩伯-18A型偵察機。1957年,瑞典皇家空軍認為訂購的攻擊機數量過多,就將15架A-32A的訂購契約改為15架S-32C型偵察機。除了曾經在F21聯隊服役過很短的時間(從1959年起),S-32C型一直在F11聯隊服役。1978年11月18日,S-32C進行了最後一次飛行後,退出了瑞典皇家空軍的戰機隊伍。
J-32B戰鬥機
除攻擊型外,“矛”式戰鬥機的研製計畫始於1955年。在研製過程中共製造了兩架原型機,1957年1月7日首飛成功。
與A-32A型攻擊機相比,J-32B型戰鬥機在動力裝置和機載設備方面做了重大改進。換裝了推力更大的RM6A型發動機,該發動機淨推力46.9千牛,加力推力65.2千牛。另外,由於羅-羅公司生產的加力燃燒室不適於J-32B的外形,J-32B裝備了瑞典自己生產的體積更大的加力燃燒室。為了滿足全天候作戰需要,J-32B裝備了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統和導航火控設備。由於RM6A發動機的出色性能,“矛”式戰鬥機的速度和爬升速率大大提高,各項技戰術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薩伯公司從羅-羅公司直接進口了49台RM6A發動機,Svenoka飛機發動機公司製造了另外104台RM6A發動機,為了適應RM6A型發動機的空氣動力學特性,矛式戰鬥機的進氣道進行了一些局部修改和加固。此外,為了改善超音速條件下飛機的操縱性能,戰鬥機的操縱系統也進行了改進。
J-32B戰鬥機裝備了愛立信公司的PS-42/A型搜尋雷達,以及薩伯公司的S6A全天候紅外成像系統,由於這些設備具有在惡劣條件下或者夜晚發現目標的能力,J-32B戰鬥機能夠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這在當時的歐洲各國的戰鬥機中是獨一無二的。J-32B型戰鬥機的武器包括4枚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瑞典代號RB24)和4門30毫米“阿登”M/55機炮。此外,戰鬥機還可以外掛12枚155毫米或19枚75毫米或12枚180毫米的火箭彈。
包括原型機在內,薩伯公司一共生產了120架J-32B型戰鬥機,原型機沒有服役,J-32B型戰鬥機的序號為32501-32620,1958年7月J-32B型戰鬥機開始交付部隊,替代老舊的J-33夜間戰鬥機。F1、F12、F21三個戰鬥機聯隊裝備了J-32B型戰鬥機。從1966年起,F1聯隊的J-32B型戰鬥機逐漸移交給F4聯隊,開始換裝瑞典自行設計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J-35“龍”,1960年5月2日,第449架“矛”式戰機交付給瑞典軍方,至此“矛”式各型戰機停止生產。
J-32B型戰鬥機作為瑞典皇家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一直服役到1973年2月,但另做他用的一些“矛”式戰鬥機在瑞典皇家空軍服役了很長時間。
J-32D拖靶飛機和J-32E電子戰飛機
從1969年開始,瑞典皇家空軍將一些J-32B型戰鬥機進行改裝。其中6架J-32B安裝了拖靶絞盤,成為J-32D拖靶飛機。12架J-32B被改裝為J-32E電子戰飛機。這6架J-32D、12架J-32E和6架J-32B組成了“目標飛行中隊”。另外還有3架J-32B被註冊為民用飛機,用於目標拖航,不過它們仍然隸屬於瑞典皇家空軍。這些改進的戰鬥機一直在瑞典皇家空軍服役到20世紀90年代末。1998年中,還有大約20架J-32D和J-32E在役。1999年,這些僅存的“矛”式戰機退出了瑞典皇家空軍的序列。
由於“雷”式戰鬥機的研製計畫的拖延,瑞典空軍曾對另幾個替代計畫進行了審核,其中兩項是關於對“矛”式戰機的深入改進。1960年,A-32B攻擊型計畫提交瑞典空軍,它的主要內容是在J-32的基礎上進行簡單改進,成為新型攻擊機。後來,更為複雜的A-32D攻擊機的研製計畫出台,A-32D攻擊機將裝備RB-05型空地飛彈以及推力更大的RM6C型發動機。J-35“龍”式戰鬥機裝備的就是這種發動機。它的最大推力57.3千牛,加力推力77.3千牛。該計畫的具體細節對外公布很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A-32D可以超音速飛行,但沒有生產原型機。
“矛式戰機集成了完全由瑞典自主研發的STR1L60型飛行控制操縱系統,將瑞典國家防空系統進一步現代化。薩伯公司在對"龍”式和“雷”式戰機裝備的彈射座椅、雷達和其它電子設備進行試驗時,還將“矛”式用作試驗機。
儘管“矛’’式戰鬥機性能不凡,但沒有贏得過任何出口契約。1953年,印度飛機製造公司曾想得到薩伯公司授權,為印度空軍製造一定數量的“矛”式戰機,但最終沒有成功。"矛”式戰機被證明是一種通用的、受歡迎的戰機。它在瑞典皇家空軍服役了42年,但從未受過實戰的洗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技術數據(A-32A)
動力裝置
1台仿製的“埃汶”RA.5M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35.3千牛,加力推力44.1千牛。
武器裝備
4門20毫米航炮,外掛2枚Rb一04空地飛彈,或4顆250千克/2顆500千克/12顆100千克炸彈,或24枚135毫米火箭彈等;最大載彈量1200千克。
尺寸數據
翼展13.00米,機長14.94米,機高4.75米,機翼面積37.40米 ;
重量數據
空機重量744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041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1000米)1009千米/小時,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8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50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60米/秒,作戰半徑650千米,轉場航程3220千米。
結構特點
機翼 張臂式後掠下單翼。25%翼弦處後掠角為35 。層流薄翼型.展弦此4.5。埋頭鉚受力蒙皮。全金屬結構。副翼由液壓系航操控,機翼上有二塊防失速導流片。
機身 埋頭鉚接受力蒙皮全金屬結構。後機身可以整個卸下以便接近發動機。後機身有四塊減速板。 .
尾翼 張臂式尾翼。水平尾翼可移動,安裝在整流罩上以保持氣流平滑。升降舵由液壓系統操控。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點式,液壓操控。主輪收入機身。前輪向前收起。
設備及內部布置 採用增壓座艙和彈射座椅。可裝複式操控系杭作教練機用。
服役事件
1953 年提出批生產訂貨, 1956 年開始服役。共存三種型別: A-32A 雙座全天候攻擊型,共生產 280 架, 1958 年停產, 1972年開始退役,由 Saab37 取代; J-32B 雙座全天候戰鬥機, 1957 年 1 月試飛, 1958年交付使用, 1960 年停產,共生產 150 架; S-32C 照相偵察型, 1957 年 3 月試飛, 1958 年交付
使用,1960 年停產,共生產 35 架。
總體評價
“矛式戰機集成了完全由瑞典自主研發的STR1L60型飛行控制操縱系統,將瑞典國家防空系統進一步現代化。薩伯公司在對"龍”式和“雷”式戰機裝備的彈射座椅、雷達和其它電子設備進行試驗時,還將“矛”式用作試驗機。
儘管“矛’’式戰鬥機性能不凡,但沒有贏得過任何出口契約。1953年,印度飛機製造公司曾想得到薩伯公司授權,為印度空軍製造一定數量的“矛”式戰機,但最終沒有成功。"矛”式戰機被證明是一種通用的、受歡迎的戰機。它在瑞典皇家空軍服役了42年,但從未受過實戰的洗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