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意識

STS教育是指以“科學一技術一社會為交集的教育”是國際理科教育的新趨勢,它強調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強調理科教學內容要包括社會問題

STS意識簡介

1、在科學教育目標上,由過去片面追求個體認知的發展、知識的掌握轉向包括認知情感態度

STS意識STS意識
內的公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我國青年學者孫可平博士在對有關國家STS教育目標進行系統考察後認為:“儘管STS教育的目標千差萬別,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即所有的STS教育項目都擴展了科學教育的目標,突出了個人發展、社會發展與文化的目標”。就個體發展目標來說,包括:發展個體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對科技的興趣與動機;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科技議題的決策能力;發展學生的價值與倫理觀念。在此基礎上,STS教育還提倡科學教育的社會與人文理解的目標,,包括:擴展學生對社會的理解;理解社會生活中的合作關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同情心。由此可見,STS教育突出了對科學的文化解讀、對科學的社會價值與人生意義的理解。

STS意識內容

在內容構成上,傾向綜合化。學生面對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的、統一的,而學生所進入的“科學世界

STS意識STS意識
”則以分科為特徵。“分科”課程固然有其“合法性”,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割裂了本來是完整統一的“生活世界”。基於這一弊端,以綜合化為特徵的STS教育自然就成為了改革的焦點。近年來,英國的“社會背景中的科學”、荷蘭的“社會—中物理”、美國的“社會中化學“等著名的STS項目,大多以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或生活問題為中心來編排內容,試圖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參與經濟生活、政治決策、公眾對話等活動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如英國著名的STS項目——SISCON(Scienceinasocialcontext),該項目強調聯繫學生的生活背景來學習科學與技術,明晰它們的關係。為此,該項目設定了“健康醫學”、“食物農業”、“人口”、“能源”等一系列專題。5在這些專題中,有關經濟、環境、健康等問題都被納入到學生的視野中,他們從中不僅接受了知識的學習,而且同時接受了價值教育。總之,由於生活本身的完整性與多樣性,課程就必須綜合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對世界的綜合與多維的理解,也才能更真實地了解現實世界。

STS意識教育

在教學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與體驗。由於STS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因而它在教

STS意識STS意識
學方式上就必然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與體驗。如果說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是立足於物質世界,是為了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旨在“說明”,那么,體驗則是立足於精神世界,試圖建構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意義與價值,旨在“理解”;如果說探究旨在求真,那么體驗則是在求善,因而探究與體驗是構成完整的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這從STS課程所採取的教學方式中,如課堂講解、問題討論、角色扮演、模擬遊戲、學生論壇、公眾訪談、社會諮詢等,就可窺見一斑。有別於傳統的科學教育,STS重在喚醒主體的自我意識情感體驗,而不只是把聯繫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僅僅視為理論聯繫實際的途徑與手段。應該說,STS教育更體現了科學教育的本質特點,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探究與體驗出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