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

SNA

IBM 系統網路體系結構 (IBM 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是IBM公司開發的網路體系結構,在IBM公司的主機環境中得到廣泛的套用。一般來說,SNA主要是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S/390等)和中型機(AS/400)的主要聯網協定。SNA的歷史早在1974年首次公布的SNA是IBM為了連線他的3270系列產品而推出的方案。

特點

SNA的特點

原理模式圖 原理模式圖

簡單的歷史回顧,有助於了解集中、分層的SNA是如何適應今天的對等通信、客戶機/伺服器模式的。SNA設計在與IBM主機系統相連的大多數終端是不可程式終端的年代。SNA在互連的主機之間提供了靜態路由選擇,所以用戶在一個終端上可以訪問其它任何互連的主機。在SNA出台之前,用戶對要訪問每一台主機必須登錄到一個單獨的終端上。與此同時,TCP/IP正朝著將多種大小不等的計算機互連而努力,而不僅僅是主機系統,還包括個人計算機。這是SNA與TCP/IP的主要不同之處。後者主要是為我們今天占主導地位的對等環境設計的。因為SNA只是針對集中化的IBM主機計算環境設計的,所以它不適合於現在對等、客戶機/伺服器、多供應商產品和多協定的環境。一般這些環境建立在部門級,每個管理者設計和建立自己的區域網路。而一個企業網由多個這樣的區域網路互連而成,所以要處理多個供應商的產品和協定。當客戶添加一個區域網路並將其加入SNA環境時,IBM的SNA策略就顯然無能為力了。

為了提供程式間通訊,IBM引進了高級程式對程式通信(APPC),並且為了對抗TCP/IP的威脅,IBM推出了高級對等自治網(APPN)。 APPN在保持主機系統的多樣性同時提供了一個企業範圍內的非集中網路計算。在APPN網上,大小型系統相互對等操作。IBM的最新策略是,在包容工業標準協定如TCP/IP和OSI協定的同時繼續支持APPN。這個思想已在聯網方案中表示出來了,並且我們已經見到遵守該標準的產品。MPTN(多協定傳輸網)就是一個例子,它使應用程式從基層網路協定解脫開,允許編寫與一種特定協定一起工作的應用程式使用其它協定。

特色

運行示意圖 運行示意圖

SNA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封閉性,它是IBM公司開發的專有協定。如果SNA要在其它主機系統中套用,需在網路的每一個節點增加支持SNA的軟體和硬體。 SNA 環境具有COS(服務分類)與安全的能力,但SNA的安全僅僅是基於主機的XID (交換ID)。XID類似於用戶的口令,在SNA會話建立過程中要交換XID來確認用戶的合法性。XID需要在主機中靜態配置,網路LU(邏輯單元)需要與主機上的LU在建立會話時進行XID交換;在SNA環境中,除XID交換外沒有其它安全方面的考慮。由於SNA協定的封閉性,大多數人不熟悉它,使用 SNA協定的網路也因此少受攻擊,但對於熟悉它的人來說,SNA的安全機制並不嚴密。基於SNA設計和開發的安全系統也不常見。單單依靠封閉性實際上是不可靠的。 由於SNA協定的非開放性及開發的複雜性,在SNA環境下開發套用系統比較複雜,而且系統的遷移性比較弱,這不符合業界開放的潮流。維持一大批專家來支持SNA網路也日趨困難。隨著Internet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採用開放的TCP/IP協定,IBM也不例外。現在,在IBM的傳統上只支持SNA環境的機器上也開始支持TCP/IP協定,包括ES/9000和AS/400。越來越多的SNA用戶都在向TCP/IP環境遷移。

分層

結構模式圖 結構模式圖

物理層(Physical layer)允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物理連線。數據鏈路層(Data-link)定義了同步數據鏈路控制規程(SDLC)和區域網路協定,如Token Ring。

路徑控制層(Path Control)控制路由選擇,並可以細分數據報以及重裝數據報以適應傳輸設施。

運輸層(Transmission)提供了面向連線的服務,在兩端點之間建立一條監視數據流和確保傳送的鏈路。

數據流層(Data-Flow)監視數據流並處理兩個端點間的會話以防止數據溢出。

表示層(Presentation)執行數據轉換,並提供應用程式接口。

事務層(Transaction)為應用程式提供了到網路服務的接口。

正如在“IBM大型計算機環境”中討論的一樣,一個IBMSNA網包括主機系統、終端或運行了仿真程式的PC機、印表機、簇控制器、通信控制器和其它部件。終端和印表機連在簇控器上,而這些簇控制器連向主機或通信控制器(如果它們遠離主機)。這些硬體部件和運行在其上的軟體稱為“節點(node)”,它們之間用數據鏈路(datalinks)互連。網路上的節點是端點或網路上的連結點,如下所述:

類型2節點基本上是外部節點,如中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終端和印表機。

類型4節點是通信控制器,它提供了到主機系統的遠程終端鏈路。它使大型計算機解脫了從終端來的繁忙的中斷。它們傳送和接收信息,檢測和校正錯誤,並集中了大量終端的連線。

類型5節點是控制和管理網路的主機系統。

節點互連的介質有銅線、光纖電纜或微波。數據鏈路由同步數據鏈路控制(SDLC)規程、二進制同步通信(BISYNC)協定、令牌環、X.25和最新的乙太網(Ethernet)、幀中繼(Frame Relay)和光纖分散式數據接口(FD-DI)管理。另外,一個通道鏈路是主機之間或主機與它們的前端處理器之間的直接連線。這些鏈路可以是慢速的銅纜或高速的光纜(可擴充到許多千米)。

這裡介紹的節點和鏈路是物理實體。用戶通過會話(Sessions)運行一個應用程式。一個會話是一個到網路上可定址單元(Network addressable units)的通信信道。SNA網包括邏輯和物理單元。

類型

邏輯單元(Logical Units,LU)LU是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連線埠。LU相當於會話,有下面幾個類型:

類型1提供互動的批量傳輸的會話。類型2IBM 3270顯示終端。類型3IBM 3270印表機會話。類型6.2 一個程式與程式的通信會話。類型7通過525x型終端的IBM中型計算機會話。物理單元(Physicalunits,PU)PU駐留在與主機通信的節點。PU管理和控制通信鏈路。目前有三種類型:

類型2在簇控制器上實現。 類型4在前端處理器上實現。 類型5在主機通信軟體上實現。

軟體

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

SNA網有兩個主要的軟體部件:系統服務控制點(System Services Control Point,SSCP)這個軟體在主機上運行並管理主機域內的所有資源。實際上主機系統運行的虛擬遠程通信訪問方法(VTAM)軟體中包含SSCP。

網路控制程式(Network Control Program,NCP) 這個軟體在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上運行。它緩解了主機的通信處理,如路由選擇、會話管理、輸入輸出數據的緩衝、通信中檢錯與糾錯和其它任務。

SNA網中不同的部件如圖S-18所示。一個SNA網路互連(SNI)特性提供了兩個單獨主機系統之間的互連方式,單獨的主機系統位於叫做子域 (Subareas)或域(domains)的分開地方。SNI將連在系統中的網路資源歸併,並且將其名字與地址建立了映射,並提供了別名來避免衝突。 SNI有時在供應廠商和生產廠家之間或當兩個公司合併時的電子數據交換(EDI)套用中使用。

當內部網路在八十年代迅速擴展時,機構對台式計算機系統互連的對等模式越來越感興趣。這個模式不同於SNA的集中控制模式。作為相應的反應,IBM發表了高級程式對程式通信(APPC)和 LU6.2,APPC 提供了編程接口和協定來實現LU6.2,LU6.2提供了兩個獨立應用程式之間的通信會話。從此?BM開發了高級對等聯網(APPN),一個對等的路由選擇協定。

為了管理SNA環境,IBM在1986年公布了NetView。它為管理網上節點提供了監視和控制特性。

經濟學

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又稱國民經濟賬戶體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即SNA體系),它是以西方經濟理論為依據,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核心指標,認為創造的物質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勞務活動都是創造價值活動的.對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作出重大貢獻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庫茨涅茲和英國著名的國民經濟核算專家斯通。1953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處公布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這套體系就是通行於世界各國的SNA體系,它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用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包括5個總量:

⑴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簡稱GNP)它是指經濟社會(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⑵國民生產淨值(Net national product,簡稱NNP)它是指一國以當年價格(或不變價格)計算的一年內用於銷售的一切產品和勞務價值總和減去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資本餘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

⑶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簡稱NI)它是指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服務所獲得的報酬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

⑷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簡稱PI)它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個人所得的收入的總和.

⑸個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簡稱PDI)它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個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其中國民生產總值是SNA體系五大總量指標中的核心指標.

社交網路

SNA(Social Network Analysis)社交網路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關鍵技術,也是一項熱門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學、人類學、社會語言學、地理、社會心理學、通訊研究、資訊科學、組織研究、經濟學,以及生物學領域。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就使用社交網路來比喻複雜的社交系統下,成員之間的關係,囊括所有層級,從人際關係到國際關係。1954年,J. A. Barnes開始使用這個術語,系統化的呈現關係模式,統整了大眾與社會科學家的傳統概念:有限制的群體(例如,部落,家庭)和社會分類(例如,性別,種族)。

而社交網路分析是大數據分析的一個分支,就是對信息化的社會網路下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網路中人際關係及相關的信息。這些分析包括:用戶行為分析、關鍵用戶分析、話題分析、用戶情緒分析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