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tta Stone[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羅塞塔石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譯作羅塞達碑),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這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羅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綜述

羅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稱為聖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中間是32行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為世俗體,是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埃及的紙莎草文書;再下面是54行古希臘文(代表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的亞歷山大帝國之下,來自希臘的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添加希臘文的譯版)其中有一半行尾殘缺。

羅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於公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時代的祭司所製作,作為當時的國王、年僅13歲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時的紀念,其上的內容主要是在敘述托勒密五世自父親托勒密四世處襲得的王位之正統性,與托勒密五世所貢獻的許多善行,例如減稅、在神廟中豎立雕像等對神廟與祭司們大力支持的舉動。

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時代的埃及,像這般的詔書原本都是由法老頒授,等同於聖旨,但到了托勒密時代,唯一還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寫方式的祭司們卻成為詔書的頒寫者,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特點。

在公元4世紀結束後不久,尼羅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讀法與寫法徹底失傳,雖然之後有許多考古與歷史學家極盡所能,卻一直解讀不了這些神秘文字的結構與用法。

直到1400年之後羅塞塔石碑出土,它獨特的三語對照寫法,意外成為解碼的關鍵,因為三種語言中的古希臘文是近代人類可以閱讀的,利用這關鍵來比對分析碑上其它兩種語言的內容,就可以了解這些失傳語言的文字與文法結構。

在許多嘗試解讀羅塞塔石碑的學者中,19世紀初期的英國物理學家湯馬斯·楊(Thomas Young)是第一個證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這一人名的發音者。

至於法國學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則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為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原來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這個重大發現之後成為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

也正是因為這一緣故,羅塞塔石碑被稱為了解古埃及語言與文化的關鍵基礎。

Rosetta Stone[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羅塞塔石碑]

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埃及廳中展示的羅塞塔石碑,是個高約114.4厘米、寬72.3厘米 、厚27.9厘米,略呈長方形但實際上缺了許多邊角的平面石碑。

黑色玄武岩,重約762公斤。

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塗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兩側刻有後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側為“1801年時由英軍在埃及獲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側則為“國王喬治三世捐贈”(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雖然這塊石碑曾在1998年時由大英博物館的古物維護專家以現代化的手法清理乾淨還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於也是近代人類文明事跡的見證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側也有一個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沒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對照,讓人們知道清理前與清理後的差異。

歷史

1799年7月15日,當時隨著拿破崙占領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個稱為羅塞塔的港口城鎮郊外,指揮聖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擴大挖掘工程時,意外挖到一顆黑色的大石頭。

他意識到這顆石頭的重要性而向指揮官阿卜達拉·傑克·德·門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報告,後者決定應該將這顆大石送去給拿破崙在開羅設立的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l'Égypte)里之科學家們研究分析,並於同年8月運抵開羅。

由於石碑是在羅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據發現地點而命名為羅塞塔石碑。

1801年,拿破崙的大軍被英軍打敗投降,也結束了法軍在埃及為期三年的占領期。

埃及的占領權易手也掀起這批法軍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權爭議,當時法國的科學家們希望能保留這批古物並在6月開羅破城時,帶著它們避走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但英方卻認為這些古物是沒收品,應當屬於英王喬治三世的財產。

當時,著名法國自然學家艾奇恩那·若弗魯瓦·聖-蒂萊爾(É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曾致信英國大使威廉·理察·漢彌爾頓(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脅如果英方豪奪,他們將焚毀這批發現物。

英軍在占領亞歷山卓後,與法方簽訂亞歷山卓協約(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結束法軍在埃及的占領,根據此協約法軍在占領期間於埃及發現的古物,也應一同轉移給英方。

但法軍在撤退時並未依約繳出羅塞塔石碑,而是將它藏在一艘小船上準備偷渡回歐陸,但功敗垂成半途被英軍捕獲。

事後雙方協定,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與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則獲得石碑的實際擁有權。

運抵英國

羅塞塔石碑在1802年時運抵英國,並且以英王的名義捐獻給大英博物館作為收藏,從此之後羅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是該館最引以為傲的鎮館之寶之一。

在之後的兩百多年間,羅塞塔石碑僅曾短暫地離開過大英博物館一次——1917年時,接近尾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蔓延,由於博物館方面擔心倫敦遭受到激烈的轟炸而損傷古物,因此將一批包括有羅塞塔石碑、較為輕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Holborn)一帶深達地下50英尺的地下鐵車站中,為期兩年。

直至大戰結束恢復和平後,才將古物移回博物館繼續展覽。

不過,並不是全世界的人們都很樂意見到羅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例如設址於開羅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轄組織之一)主秘、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學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Dr. Zahi Hawass)就曾公開呼籲英國應該將羅塞塔石碑歸還給它真正的歸屬地、埃及,因為這塊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徵。

衍生意義

由於其知名度與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羅塞塔石碑或羅塞塔這名詞也被引伸用來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於石碑上的刻文被用來作為語言翻譯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歡迎的多國語言學習軟體,也以《羅塞塔石碑》來命名。除此之外,由於是破解埃及象形文這種如謎題般的事物之起始點,“羅塞塔石碑”也被用來暗喻要解決一個謎題或困難事物的關鍵線索或工具,舉例來說,歐洲航天局(ESA)就將其發展的太空探測器命名為羅塞塔,因為透過此計畫,將會破解太陽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關鍵突破。

世界級文物

羅塞塔石碑(Rosette stone ),不列顛博物館鎮館三寶之一,世界級文物。

羅塞塔石碑是一塊同時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古埃及草書,以及古希臘文三種文本的玄武岩石碑,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鑰匙。

1799年,法國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ccedil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Rosetta,今日稱為el-Rashid)發現,在一堵舊牆後發現這塊石碑,經學者 研究鑑定:這是一塊公元前196年埃及拖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道昭令。拖勒密王朝是希臘移民過來的,在法老時代的最後期統治了埃及,最後一位法老就是經常被搬上電影的「埃及豔后」克麗歐佩特拉(Celopatra),而在克麗歐佩特拉以毒蛇結束自己的性命後,埃及的法老時代也就此宣告終結,並被納入奧古斯都大帝的羅馬帝國。

最先被辨認出的就是拖勒密王朝五世這位法老的名字。由於象形文字中的法老姓名,周圍都會以一圈邊飾圈起來,很好辨認,在經過翻譯後,這位法老的希臘姓名是Ptolemaios,而根據這個姓名,學者進一步辨認出其象形文字﹔後來,又在腓萊島的方尖碑上發現這個名字,並在旁邊發現克麗歐佩特拉的姓名。

總計羅塞塔石碑中共有1419個象形文字,希臘文是486個,因此,學者也發現,原來象形文字不一定全部是表意文字,也有表音的作用,而且有些符號發音,有些符號不發音。 隨著學者研究,埃及象形文字之謎也就逐漸揭開。而這也是自從神廟祭司與書記官死後,相隔了1千多年,人們終於透過羅賽塔石碑,再次可以辨認埃及象形文字。

公開展示

18和19世紀之交,英國跟法國為了埃及主權交戰數年,當1801年法國戰敗投降,學者準備將羅塞塔石碑偷偷運回法國時,卻在一艘開往法國的船上被英國外交官發現。所以,現在羅塞塔石碑不在埃及,也不在法國,而是自1802年起陳列在不列顛博物館裡,並公開展示。

羅塞塔石碑原文

羅塞塔碑聖書體部分 羅塞塔碑聖書體部分

埃及王位的正統繼承人,神的虔誠的信徒,埃及王國的重建者和人類文明的維護者,不可戰勝的,使埃及繁榮長達30年的,上下埃及的主人,拉神之子, 永生的,普塔神的愛子托羅密王,在他在位的第9年的Xandikos季的第四個月為了鼓勵與讚揚那些決定永遠侍奉神的人們,根據埃及人的第18Mekhir的慣例,頒布詔令。 詔令 永生的,普塔神的愛子,托羅密王,THE GOD EPIPHANES EUCHARISTONS,即老托羅密王和王后Arsinoe的兒子,他有恩於所有的廟宇及住在廟宇中的人們,是他捐獻了自己的物品——這些物品代替了神廟的稅收,是他帶來了埃及的繁榮,並且捐助建立了神廟,還有所有他的其他慷慨恩賜。他減免了各種苛捐雜稅為了使他的臣民在他的統治期間能更富裕的生活。他減免了王國中的窮人們的債務。他赦免了那些有罪的人。 他聲稱,眾神應該繼續享有神廟的供奉就像他父親時代所做的。他還宣布,考慮到祭司的(特殊身份),他們仍舊可以繼續只交從他父親時代起直至他即位以來所規定的稅收量的權利。並且他還減少了年度前往亞歷山大城聽取神諭的人數。他指出,對於海軍的印象將不再被僱傭。他還為神廟因購買上等的亞麻衣物而要交的稅 支付2/3的稅款。並且對任何過去被忽視的事情,他現在都要令它們重新享有正確的待遇,即要仔細地做到將貿易所得的一部分來謝神,並且這部分費用將被公平地奉獻給各個神。他命令歸還那些屬於武士階級以及在動亂時期遭受損失的人們的所有財產。 他派遣騎兵、步兵和艦隊去抵擋那些想從陸地、海洋入侵埃及的敵人。這樣做雖然需要許多金費,但是它們卻能為神廟以及所有居住在埃及的人們帶來安全。而且他的部隊已經消滅了那些聚集在Busirite的Lycopolis的不虔誠的反叛者。在他統治的第八年,由於他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已將那些叛軍包圍住了,當尼羅河的河水泛濫時,他利用洪水及他的軍隊將叛軍的基地給予摧毀,就像當年Thot和Horus神征服國家的叛離者一樣,他把那些給埃及帶來不安定的叛徒帶到蒙菲斯後予以嚴厲的懲罰,同時他也舉行了豐收祭典。 他支付了在他統治的第八年屬於神廟的一大筆開銷。並且免除了屬於神廟的神聖土地上的所有東西的稅收。 由於他比他的前任們想的更周到,他贈送了許多禮物給那些在埃及生活的神獸比如Apis和Mnevis,並且給那些死去的神獸在特殊的聖殿按照埃及的法律,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他還花費巨資裝飾了Apis神廟。

故事

他建立了神廟、聖殿和祭壇,也修葺了所有要求修葺的建築。他擁有向神奉獻的精神,事實上是屬於宗教(的精神)。而且他在探訪之後,在他的統治期間,不停地重建著最雄偉的神廟。相適應地,作為回報,神給予了他健康、勝利、權力和所有最好的東西,以及保佑他和他的子孫永遠享有王位。 根據命運:這個國家所有神廟裡的祭司都決定給我王永生的,普塔神的愛子,托羅密王,THE GOD EPIPHANES EUCHARISTONS增加更多的存在的榮耀,就和他的先祖們一樣,將為他在每一座神廟中主神的身邊豎立雕像並尊稱為“托羅密,埃及的守衛者”。所有的祭司每天都將穿著神聖的衣服,像禮拜其他諸神一樣,對他的雕像禮拜三次表示敬意。而且在重大的節日中將扛著他的雕像遊行。他的神像的製作必須精緻且有特色。 進一步詔令以後每月的這幾天都將舉行這個節日來讚美 永生的,普塔神的愛子,托羅密王,THE GOD EPIPHANES EUCHARISTONS,並且要讓埃及所有的臣民都記住和參加這個節日。 這份詔令應該被神聖地用本地語和希臘語雕刻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並且豎立在每一等級的神廟中的永生的國王的雕像旁邊。

動漫相關

《數碼寶貝》第二部迪路獸裝甲進化成尼菲迪獸後的絕招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