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射程 35km(Р-23Р) 25km(Р-23Т) 25km(Р-24Р) 35km(Р-24Т)
最小射程 40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 無線電指令中制導和半主動雷達末制導(Р-23Р/24Р) 無線電指令中制導和被動紅外末制導(Р-23Т/24Т)
引 信 主動雷達引信和主動雷射引信(Р-40Р/РД、Р-40Т/ТД)
戰 斗 部 高爆炸藥,重25kg
動力裝置 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 重 223kg(Р-23Р) 217kg(Р-23Т) 250kg(Р-24Р) 248km(Р-24Т)
彈 長 4.46m(Р-23Р) 4.18m((Р-23Т) 4.8m(Р-24Р/Т)
彈 徑 200mm(Р-23Р/Т) 230mm(Р-24Р/Т)
翼 展 1000mm(Р-23Р/Т) 972mm(Р-24Р) 1000mm(Р-24Т)
在K-23飛彈發展期間,“三角旗”設計局研製出能夠有效增加射程的導航系統,事實上,一種專為К-23飛彈設計的目標鎖定系統也被研製出來。
然而,由於機載雷達對目標的誤差等因素,飛彈的實際射程僅僅比目標鎖定的距離稍微遠一點。當然飛彈也能在稍近的距離發射,但是飛彈的自控必須在上一選單重新設定。在這種情況下,飛彈的射程就由飛彈的自控定位距離和目標鎖定系統的最大距離決定。雷達啟動能量和搜尋敏感度對此也有一定的影響。
1974年1月9日的決議表明,米格-23 M上的R-23作業系統將在普斯托沃尼科夫的監督之下轉而為較多的戰機提供武器支持。在1975年,改良後的K-24飛彈設計草圖發布了。飛彈裝備了新的名為RGS-24(9B-1022)的半自動搜尋系統,這個系統增加了飛彈的抗干擾能力和鎖定目標的距離。此外,由於一個帶著相似計算個體的所謂“假運動連結”的使用,它的自控飛行時間被延長到10秒。忽視瞄準誤差,能夠使飛彈的射程比鎖定距離增加30%,對於自動制導,在這個飛行階段,運動的綜合加速度使飛彈不能靈活飛行。當反干擾能力增強後,飛彈對機動的和低飛的飛機的殺傷力就增大了。初始意圖只是生產新的“Topaz-M”,但是得到的結果卻不是。為了要達到最大有效距離,他們套用一個新的彈頭,一個更強力的引擎而且重要的是改變了飛彈的結構。與以前的飛彈相比,從外表看,顯而易見的最大不同是在飛機的後緣裝了掃描雷達。內部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區域的數量從8個減少到5個,第一個區域是搜尋系統的位置。第二個區域有一個無線近爆信管,自動駕駛儀和一個渦輪發電機。第三區域包括放置爆炸半徑是10米的飛彈和一個安全命中裝置。第四區域是一個固體推進發動機,PRD-287。第五區域是為傳動裝置提供能量的氣體發生器。
R-24T的紅外線制導系統被改良,不同點是運用了一個改良的TGS-23T4搜尋系統,並且裝備了改良的APU-23M發射台。
R-24飛彈的研製和試驗以比原定計畫快的速度進行。但是,進一步的飛彈作業系統的研製使飛彈直到1981年才正式批准裝備在米格-23ML和米格-23P上。1982年,在黎巴嫩南部的武裝衝突中,R-24飛彈成功的運用在米格-23ML上。根據敘利亞官方聲明, 米格-23ML成功擊落了三架F-15C和一架F-4E戰鬥機。然而,這未經證實並且和其他信息相矛盾。最近,R-24飛彈被裝備了更先進的抗干擾的搜尋系統。這種飛彈被命名為R-24M。別連科叛逃日本後,R-23/R-24飛彈家族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它被裝在了米格-25上,並配有新的雷達和飛彈設備。結果,蘇聯防空攔截機快速裝備了在Sapfir-23基礎上發展起來的“Sapfir-25”(RP-25)搜尋系統。他們同時也快速裝備了帶有RGS-25雷達系統的R-40D飛彈,同時也統一裝備了RGS-24飛彈。大致上,在蘇制飛彈中,K-24飛彈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於使用了最原始的作業系統,該設計在射程上成功的超越了美國同等級飛彈AIM-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