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Propellerheads樂隊風格:Electronic
主要作品及簡介:
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
發行時間:1998年
1998年出版的這張專輯被稱為是"Big Beat"最後的"頌歌"。
開場曲Take California極具想像力,巨型的Funky Breakbeats疊加上神奇的Acid音曉,以及咄咄逼人的Bassline,都是Big Beat最具典範的模式構成;同樣可以視為Propellerheads典範作品的就是Velvet Pants,陰暗的Gothic鋼琴配合酷似007電影配樂般的過門都顯現出Propellerheads過人的智慧;說到間諜電影,真是這專輯裡不可忽略的元素,和老牌女歌手Shirly Bassey合作的Histroy Repeating簡直是天籟之音,隨後更有改編自John Barry的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是向007電影致敬之作,也應如了他們與管弦樂隊合作的心愿;不得不提的是A Number Of Microphones中,樂隊成員Will居然用口技演奏出Hip Hop節奏,實在是不可思議。
在那個Big Beat風靡的年代,Propellerheads的兩位成員Will和Alex憑藉自身良好的音樂素養和各自不同的音樂背景,組合出那時代最叫我們望穿秋水的Big Beat專輯,也是和我們一起走過那時代中關係最密切的專輯之一。
記得我最早聽到Propellerheads是在《黑客帝國》的原聲里,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用騾子找Robert Miles的時候下載了一張Techno的合輯,叫V A(Chemical Brothers Prodigy Orbital Etc) - Electronica。我聽到了Take California,立刻我就喜歡上了,我知道了Propellerheads,於是我就搜索他們的專輯,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呵呵。巨喜歡
但對樂隊還不是十分了解,還好找到了一些信息
1998年,the Chemical Brothers的臨時熄火使得Breakbeat界一片蕭條,正是Propellerheads的適時出彩給Breakbeat挽回了面子,以至在過去三年里,專輯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不斷為這個兩人電子組合在英倫三島贏得聲譽,發行於1998年的這張大碟的UK版包括了:96年樂隊在Wall of Sound 下發表的著名EP."Take California"中精彩曲目;97年由同一公司發行,打入UK Top 40的EP "Spybreak".在美國方面, Propellerheads的先頭攻勢開始於1997, DreamWorks為Propellerheads發行了一個同名專輯,包括"Spybreak!","clang","Bang On!",以及在冰島演出了兩個現場"Props Got Mo' Skills" 和"Bring Us Together."而第二年在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的US版中, Gifford(Propellerheads兩成員之一)還特意加上了幾個UK版沒有的曲子, Gifford認為這個版本比英國版本會更加Hip-hop化一些。
Gifford本人非常著迷於Hip-hop,但是他的興趣直到後來才顯現出來,早些時候他還是一個現場鍵盤手,為Van Morrison擔任現場鍵盤手,也為Stranglers吹過薩克斯。在熟悉錄音室技術後, Gifford進入了Peter Gabriel的Real World錄音室工作。然而做自己的音樂才是Gifford真正的興趣所在,打著Propellerheads的旗號, Gifford最初完成的曲目收錄於後來的96年的EP" Dive"中,其中標題曲" Dive"後來竟成為Adidas的廣告音樂。隨後困擾Gifford的是如何在現場找到一個合適的鼓手:他既要跟上Breakbeat的節奏,又要有點 Funk味,當然不能像普通鼓手那么拖拖拉拉。 Will White正是這樣一個合適人選,他最初受父親----一個爵士鼓手的薰陶,後來也接受了Hip-Hop的影響。 Gifford 回憶說:”當時Will White在一個jazz-funk hip-hop樂隊Junkwaffle里打鼓。他們那樂隊快撐不住了,我就等著他們垮掉的時候把Will White 挖了過來。”
White 和Gifford 在一起構建了Propellerheads超凡的想像力,兩人在創作過程中會時常在腦子裡以電影的視覺形象去構造作品的結構和方向,因為對於器樂音樂來說,創作時的方向感和線索相對難以把握。聽聽他們的作品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玩意兒能產生那么多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意象。 Gifford 自己也不否認非常深的受了lalo Schifrin, Bernard Hermann, John Barry, Henry Mancini 以及Michele Legrand這些電影音樂製作人的影響。”那就像一部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 Gifford 說,”一對情侶行走于海灘,突然一架直升機盤旋而來,對準他們掃射,此時音樂聲響起,這就會是我們的音樂。我們似乎乾的就是這種沒有電影的 soundtrack.”
Propellerheads 試圖在音樂中尋求的獨特性正在於他們對於電子音樂的態度,即模糊各種類型音樂的界限,他們的作品都是跨越多種重要音樂類型的成功嘗試。 Gifford 又以電影為例:”在一部電影中,當然會有些人負責用管弦樂以傳統手法作出宏大的主題曲效果,而不時又會有些另人心驚膽顫的節奏片段噴涌而出。這時候該電影音樂製作人大顯身手了,他要將這種看似不協調的,異質的音像效果和主題曲完美的契合在一起,這是項受人忽視但又極富技巧性的工作。其所需要的審美能力和電子樂中的採樣有異曲同工之妙。
Propellerheads 也將他們的美學觀點融入自己的數張EP和一張專輯中,當然還為別的電子樂手如Luscious Jackson, Soul Coughing及808 State製作Remix.在電影方面, Matrix 則是最好的例證,在這部充滿電子色彩的電影中, Propellerheads 的Bang On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成為其電影原聲最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
如今,Propellerheads的影響已經遍及歐洲,從葡萄牙,南斯拉夫到澳大利亞,來自各國的電子樂迷都在Propellerheads的主頁留言版上發言,(儘管這個主頁據說已經兩年沒有更新了),那些買不到propellerheads專輯的人也從網際網路上下載到propellerheads的一些曲目,幾乎所有人都對propellerheads 的新專輯望眼欲穿,並期待能和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一樣成為經典。一位澳大利亞的DJ說正是 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強烈影響了他的音樂風格。
從Propellerheads那裡,人們可以了解到什麼是電子音樂的多元化和卓越的想像力。Propellerheads也應該為此而驕傲,因為他教會了眾DJ如何將個性化的獨特音樂素材融合進節奏中去,而不是簡單的"採樣+節奏".
Propellerheads 已經在Breakbeat和Hip-hop中搭起一座橋樑,當然,他們需要做的還有更多。"Rock on, Propellerheads!"這是所有人對Propellerheads 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