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腎小球性
腎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proteinuria)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見於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於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損傷破壞了濾過膜的完整性;或由於濾過膜電荷屏障作用減弱而致。
腎小管性
在正常情況下經腎小球濾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質,幾乎全被腎小管重吸收。當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受障礙,小分子蛋白質就會從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於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質濃度很低,故此類病人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2g,有時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溢出性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濃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若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閾限,就可以排出,見於骨髓瘤、血管內溶血性疾病。
分泌性
尿中IgA排泄增多,見於腎小管間質性腎病;髓袢升支厚段受炎症及藥物刺激時,分泌粘液蛋白(Tamm Horsfell蛋白,T-H蛋白)增多。
組織性
組織遭受破壞後可以釋放胞質中各種酶及蛋白質,若分子量小,腎小球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小管吸收閾限,就則可自尿中排出。該項蛋白液可以直接從腎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腎小管基膜抗原等。
因此,測定蛋白質的大小及性質對臨床很有意義。SDS據丙醯胺凝膠電泳的套用更有實際價值。
尿蛋白定性的臨床意義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陽性程度與腎損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續出現尿蛋白陽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發性腎病外,應考慮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有專家認為,糖尿病腎病早期蛋白尿呈間歇性,只在勞動或運動後為陽性反應。因此,運動後尿蛋白檢驗對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發現有一定的意義。
西醫治療
現代醫學對腎病治療方法比較局限,只是套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菌素治療,在病情轉入尿毒症期以後,進行透析與換腎。這些是治療腎病的常規方法,雖然在療效上有一定優勢,但其副作用較大,且費用昂貴。尤其進入尿毒症期,病人在治療時會更加痛苦,這痛苦不僅來源於身體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它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思想壓力和經濟壓力,一般家庭難以承受。
中藥治療
血尿、蛋白尿雖然是判斷腎臟病病情嚴重程度及其預後的重要指標,但是腎病患者不能一葉障目。數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轉。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潛血、尿蛋白數值自然會降下來。在有一些患者捨本逐末,一雙眼睛死盯著數值不放,必然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後果。要想真正恢復健康,治病於本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患者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治好腎病。
由於中國傳統中醫學理論得到了極大發展,在腎病治療上,與世界先進科技接軌所衍生出的微化中藥滲透治療,在腎病治療領域創造出神奇效果。對腎臟病的恢復、腎功能的改善及晚期腎病患者生命的延長上起到了明顯作用。微化中藥滲透治療腎臟病就是運用中醫理論對每一種腎臟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行分析、歸納,辯證準確地用藥,並在此基礎上,套用先進的微化技術改善藥物有效成份的吸收率,從根本上提高藥效,迅速改善症狀。
危害
許多慢性腎炎患者認為尿檢不正常,有蛋白尿,身體也沒有覺得不舒服。有尿蛋白,既不疼也不癢,好像根本不用治療一樣。正常人的尿中一般不會有蛋白,因為在腎臟中有對血液中的蛋白過濾膜,蛋白質是無法通過這層膜的,此膜能通過的只能是小分子物質,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而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膽固醇、維生素是無法通過這層膜,再一個葡萄糖也是可以通過這層膜,但在腎臟中有吸收葡萄糖的細胞並送回血液中,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會有蛋白質、葡萄糖等人體必須的大分子物質。其實尿蛋白不是這么簡單的。慢性腎炎尿蛋白的發生不僅僅是營養蛋白的大量流失,而且加重病變腎小球的損傷。另外,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會濾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但都可以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長期的尿蛋白會使腎小管長期超負荷運轉,這樣就會對腎小管造成損害,研究已經證實,尿蛋白的發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它最大的危害在於毒蝕腎臟,加速病情向尿毒症發展。
如果出現尿蛋白,那是非常危險的,說明腎有問題了,腎是人體排泄器官,如果此處有問題會影響整個人體,甚至致命。尿蛋白出現,會出現蛋白質損失,人體的結構部分有相當多的蛋白質,說明蛋白質是人體構的重要物質,而且人體內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它還是人體基因複製的重要物質,就是人不能沒有蛋白質。如果損失蛋白質的話,人體的機構就無法正常運行,致使的生理機能減緩甚至停滯,直到死亡。
腎病類型
尿蛋白陽性檢查結果是通過尿蛋白定性試驗檢查得出的。各種類型的腎病都有發生尿蛋白陽性的可能。當腎小球、腎小管發生病變時,如各期腎炎、腎病以及高血壓發生腎動脈硬化時,均可出現尿蛋白陽性;各種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敗血症等亦可出現尿蛋白陽性;非感染性疾病,如腎結石、多囊腎、腎澱粉樣變性以及休克、嚴重肌肉損傷、發熱、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溶血性貧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現尿蛋白陽性。
尿蛋白檢測不僅能判定腎臟有無病損,通過臨床深入的尿蛋白定量檢查,還可以幫助腎病患者了解腎臟病變的程度——
1、輕度蛋白尿(小於0.5g/24h):主要見於非活動期腎臟病變、腎盂腎炎等。
2、中度蛋白尿(0.5~4g/24h):見於腎炎、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腎硬化、腎腫瘤等。
3、重度蛋白尿(大於4g/24h):見於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狼瘡性腎炎、隱匿性腎炎等。
混淆症狀
(1)尿液變化:40%~70%病人出現肉眼血尿;尿色如洗肉水樣或如紅茶及醬油樣,約持續l一2周轉為顯微鏡血尿。鏡下血尿多數在 6個月內消失,也可持續l~3年才完全消失。發病初期尿量明顯減少,甚至無尿(全天尿量少於100m1),若超過3天無尿表示病情嚴重,此時往往出現氮質 血症(血尿素氮>7.14mmol/L);表示腎功能受到損害。在疾病的恢復期尿量逐漸增多可高達2000ml以上,腎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
(2)蛋白尿:急性腎炎病人幾乎均出現蛋白尿,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通常隨病變輕重程度而增減,蛋白尿較其他症狀消失慢,水腫消失後,蛋白尿仍可持續1—2個月,甚至更久才會逐漸消退。
(3)水腫:水腫常為起病首見症狀,見於70%~90%的案例,輕重不等。輕者僅為眼瞼浮腫,嚴重時可延及全身,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胸水、腹水等症狀。水腫一般在2~3周內開始消退,尿量會逐漸增多。
(4)高血壓:急性腎炎80%左右病人可有高血壓,血壓常為中等程度增高,成人一般為18.7—22.7kPa/12.0—14.7kPa,偶見較嚴重 的可發展為高血壓危象,但舒張壓很少超過16kPa。若血壓持續升高不退,是轉變為慢性腎炎的先兆,表示腎臟病變較嚴重。
(5)全身症狀:除上述臨床表現外,患者常有全身不適、乏力、腰痛、尿頻、納呆等症狀。部分病人可存在前驅感染如咽痛、身熱、皮膚潰瘍等症狀。
兩種蛋白
在檢查尿常規的時候,醫生看了檢查,如果蛋白質/尿蛋白那一項異常的話,往往說有蛋白尿症狀,而有時候又說有尿蛋白,弄的人摸不著頭腦,那么到底什麼是尿蛋白,什麼又是蛋白尿呢?尿蛋白和蛋白尿有什麼區別嗎?
總的說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只是界限似乎有點模糊,大家往往把二者混為一談。
什麼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質一般為40-80毫克/天,上限為150毫克/天,在常規檢測中顯示的是陰性,在正常含量範圍內的尿中的蛋白質即為尿蛋白。當尿蛋白檢測顯示為陽性時,就是不正常。
什麼是蛋白尿
尿常規檢查中蛋白質/尿蛋白顯示+、++、+++等則是蛋白尿。在一般情況下尿液檢查匯總蛋白質呈陰性,當出現+時會懷疑有腎臟疾病的發生。人體腎臟是一個過濾系統,廢物經過腎臟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腎小球濾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質含量為20毫克/100毫升。通過腎小管再吸收,最後殘留在尿液中蛋白質不超過70-100毫克/24小時,用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腎臟固有細胞發生損傷,吸收功能發生障礙,就會漏出蛋白,成為蛋白尿。
尿蛋白與蛋白尿的區別: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則是尿液中蛋白質超出了一定範圍的統稱,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
由此可見,有沒有蛋白尿是監測腎病的重要指標,在體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