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孫江宏圖書詳細信息:ISBN:9787302116424
定價:58元
印次:1-4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07-2-28
圖書簡介
本書是有關Pro/ENGINEER Wildfire基礎套用及工程設計的教材。全書緊密結合實例和計算機輔助工程的發展現況,系統講解了該軟體的具體操作和實踐套用。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參數化建模等基本概念,Pro/ENGINEER Wildfire的基本操作環境,草繪,拉伸、修改特徵,構造特徵,旋轉特徵,特徵操作,掃描和混合特徵,高級建模,工程圖,裝配建模,曲面建模等。全書內容深入淺出,實例與工程實踐結合緊密。講解按照先理論再實例的方式,手把手引導讀者逐步練習,深刻體會其中的內涵。讀者可以按照自己對Pro/ENGINEER的理解自行安排學習順序,非常方便自學。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工程設計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前言
我之所以決定編寫這本Pro/ENGINEER教科書,是因為這個CAD軟體包廣為流行卻缺乏一本內容全面的教科書。在這項工作的起始,我即致力於如下目標和想法:
1. 為計算機機械製圖入門課編寫一本教程。
2. 要滿足各院校有關參數化設計和基於約束建模的課程的教學需要。
3. 要適合那些沒有機會正式上課的人自學Pro/ENGINEER。
4. 將學習Pro/ENGINEER的指導方法與詳細的參考資料相結合,融為一體。
使用本教材的方式
本書構思巧妙,同時適用於自學指導、資料參考和課堂教學。每章開始部分較詳細介紹該章主題,對理論進行主次分明的講解;然後根據教學目標設定一個或多個“學習指導”;每章的最後是練習題,用於強化在本章和本書前面章節中涉及的概念。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始終記住以下幾點:
1. 由於Pro/ENGINEER是強調過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程式,所以介紹Pro/ENGINEER功能時一直採用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這對於學生和教師來說,最為有效。
2. 本書提供詳細的參考資料。書中講授Pro/ENGINEER的典型方式是:先進行“學習指導”,緊接著是不提供答案的練習題或思考題。通常學生可以按照書中的步驟完成“學習指導”,但可能在做練習題時陷入困境。這些學生的問題出在企圖從“學習指導”的實現步驟中尋找完成練習題的方法。練習題是可以用該章技術實現的,但具體操作過程與“學習指導”會有很大不同,生搬硬套肯定不行。
這些檔案進一步提高了本書的使用價值。首先,是因為給出的模型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授課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講解;其次是學生可以拿自己的操作結果與這些檔案比對分析,加強學習的目的性。
4.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授課特點,靈活安排授課順序。第1章和第2章是基礎參考資料,深入建模從第3章“基於約束的草繪”開始,三維建模則從第4章“拉伸、修改和重定義特徵”開始。教師若使用本書進行教學,可以自行決定從第1章、第2章、第3章或第4章中的任意一章開始講解。另外,第4章後的很多章都沒有前後連貫關係,可以根據需要任意挑選講解。
學習Pro/ENGINEER的學生
本書的目標之一就是為Pro/ENGINEER自學者提供最佳入門書。書中“理論講解+學習指導”式的寫作方法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由於Pro/ENGINEER操作是以選單為主的,所以學習指導部分使用step by step 的步驟編號方式來指導選單項的選取。下面是練習步驟的一個例子:
步驟6: 根據設計意圖放置“尺寸”。
使用“尺寸”按鈕來匹配如圖4.24所示的尺寸標註方案。在零件上的尺寸放置應該符合設計意圖。利用激活的“目的管理器”(“草繪”→“目的管理器”),可自動提供完全定義截面的尺寸和約束,但是Pro/ENGINEER不知道什麼樣的尺寸方案符合設計意圖,因此,通常需要更改一些尺寸位置。
建模要點 如果可能,下面的經驗可以避免修改截面的尺寸,直到尺寸放置方案符合設計意圖。
在這個例子中,介紹使用尺寸選項(通過“尺寸”按鈕)來創建滿足零件設計意圖的尺寸。就選單選擇而言,當合適時,遵循具體的選單選擇是基本原則。另外,書中隨處可見的黑框灰度背景上的“建模要點”,可幫助讀者進一步強化建模策略。
章
下面是本書各章的內容描述和基本要點。
第1章 參數化設計入門
本章包括參數化建模、參數化設計和基於約束建模的基本原理,討論了Pro/ENGINEER如何用於捕捉設計意圖以及它如何成為並行工程環境的一個組件。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戶界面
本章涵蓋Pro/ENGINEER界面和選單結構背後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作為後續建模操作的指導和參考。本章提供了一個“學習指導”以進一步達到本章的目標。
第3章 基於約束的草繪
Pro/ENGINEER這樣的參數化建模程式包依賴於草繪環境來創建絕大多數特徵。本章涵蓋Pro/ENGINEER草繪模組中“草繪”的基礎。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以及練習題。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義特徵
第4章是涉及Pro/ENGINEER實體建模功能的第一章,介紹了Pro/ENGINEER的“加材料”和“切減材料”命令,詳細講解了“拉伸”選項。另外,介紹了“修改”和“基準平面”選項。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
第5章 特徵構建工具
除了“加材料”和“切減材料”命令是Pro/ENGINEER創建特徵的基本工具外,本章還涉及了其他特徵創建工具。本章詳細介紹了“孔”、“圓角”、“筋”和“倒角”命令,創建拔模曲面,抽殼零件,修飾特徵,以及創建線性陣列。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
第6章 旋轉特徵
很多Pro/ENGINEER特徵通過圍繞中心軸旋轉來創建,例子包括“旋轉”選項(在“加材料”和“切減材料”命令下可找到)、“草繪孔”選項、“軸”命令、“法蘭”命令和“環形槽”命令。本章涵蓋了這些選項以及創建環形陣列和基準軸的選項。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Pro/ENGINEER提供了操作已有特徵的工具。本章所涉及的操作工具包括“組”選項、“複製特徵”、“用戶自定義特徵”、“創建關係”、“族表”和“剖面”。另外還講述了使用模型樹來修改特徵。
第8章 創建Pro/ENGINEER工程圖
由於Pro/ENGINEER主要是建模和設計的應用程式,所以創建工程圖被認為是次要任務。儘管這樣,仍然需要涉及Pro/ENGINEER的繪圖模組的功能。本章涉及一般視圖和投影視圖創建,其他主題包括表格式、注釋繪圖和創建拔模圖元。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其中之一涉及幾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創建。
第9章 剖面圖和高級工程圖視圖
由於第8章的長度和深度已經足夠大,所以另用一章講述剖面圖和輔助視圖的創建。
第10章 掃描和混合特徵
“加材料”和“切減材料”有創建拉伸、旋轉、掃描和混合特徵的選項。拉伸和旋轉特徵在前面章節中涉及了,本章涉及創建掃描和混合的基礎知識。本章提供了三個“學習指導”。
第11章 高級建模方法
“加材料”和“切減材料”命令有創建高級特徵的選項。本章涉及了“螺旋掃描”、“可變剖面掃描”和“掃描混合”。本章提供了三個“學習指導”。
第12章 裝配建模
本章包括Pro/ENGINEER組件模組的基礎知識,其他主題包括使用報表模組的裝配體繪圖的創建,通過布局模組控制裝配,自頂向下的裝配設計和機械設計。本章提供了三個“學習指導”。
第13章 曲面建模
本章包括在Pro/ENGINEER中創建曲面的基礎知識。本章提供了兩個“學習指導”。
圖書目錄
第1章 參數化設計入門 1
1.1 計算機輔助設計簡介 1
1.2 工程製圖 2
1.3 參數化建模概念 3
1.3.1 基於特徵的建模 4
1.3.2 草繪 5
1.3.3 約束建模 5
1.3.4 尺寸關係 6
1.3.5 特徵參考 7
1.3.6 模型樹 7
1.3.7 相關性 81.3.8 基準特徵 8
1.4 並行工程 10
1.5 設計意圖 10
1.6 Pro/ENGINEER的套用模組 13
1.7 小結 15
1.8 問題與討論 15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戶界面 16
2.1 選單欄 16
2.2 工具列 18
2.3 檔案管理 20
2.3.1 檔案名稱 20
2.3.2 記憶體 21
2.3.3 工作目錄 21
2.3.4 打開對象 21
2.3.5 Pro/ENGINEER導航器 23
2.3.6 創建新對象 24
2.3.7 保存對象 25
2.3.8 激活對象 26
2.4 查看模型 26
2.4.1 動態查看 26
2.4.2 模型顯示 27
2.4.3 視圖方向 28
2.4.4 命名和保存視圖 28
2.5 設定模型 29
2.5.1 單位 29
2.5.2 材料 30
2.5.3 尺寸公差設定 31
2.6 命名特徵 37
2.7 獲得模型屬性 37
2.7.1 父子關係 37
2.7.2 模型分析 38
2.8 在Pro/ENGINEER中列印 39
2.9 Pro/ENGINEER的工作環境 40
2.10 配置檔案 41
2.11 映射鍵 42
2.12 層 43
2.12.1 新建層 44
2.12.2 設定項目到一個層 44
2.12.3 預設層 44
2.13 選擇特徵和圖元 45
2.14 小結 45
2.15 用戶界面學習指導 46
2.15.1 打開對象 46
2.15.2 瀏覽對象 46
2.15.3 設定對象的單位 47
2.15.4 建立層 48
2.16 練習 50
2.17 問題與討論 50
第3章 基於約束的草繪 51
3.1 草繪的基本原則 51
3.1.1 捕捉設計意圖 52
3.1.2 草繪元素 53
3.1.3 草繪平面 53
3.2 截面工具 53
3.2.1 柵格選項 54
3.2.2 放置截面 54
3.2.3 截面信息 55
3.3 約束 56
3.3.1 使用目的管理器時的約束 56
3.3.2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時的約束 57
3.3.3 約束選項 57
3.4 草繪顯示選項 58
3.5 用目的管理器草繪 59
3.6 草繪圖元 60
3.6.1 繪製直線 60
3.6.2 繪製圓弧 60
3.6.3 草繪圓 61
3.6.4 草繪矩形 62
3.6.5 樣條曲線 63
3.6.6 創建文本 63
3.6.7 創建軸點 64
3.6.8 創建橢圓形圓角 64
3.6.9 構造圖元 64
3.7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草繪 64
3.7.1 對齊 65
3.7.2 操作順序 65
3.8 尺寸標註 66
3.8.1 線性標註 66
3.8.2 徑向標註 67
3.8.3 角度標註 68
3.8.4 周長標註 68
3.8.5 坐標標註 68
3.8.6 參照標註 69
3.8.7 修改尺寸標註 69
3.9 草繪關係 70
3.10 幾何工具 72
3.11 小結 74
3.12 草繪學習指導1 74
3.12.1 在草繪模組中建立新對象 75
3.12.2 草繪圖元 75
3.13 草繪學習指導2 77
3.13.1 創建新截面 77
3.13.2 創建草繪 78
3.14 練習 83
3.15 問題與討論 84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義特徵 86
4.1 基於特徵的建模 86
4.2 父子關係 87
4.3 第一個特徵 87
4.4 創建新零件的步驟 88
4.5 特徵創建工具 90
4.6 拉伸特徵 91
4.6.1 拉伸方向 92
4.6.2 深度選項 92
4.6.3 開放的和封閉的拉伸截面 93
4.6.4 材料側 94
4.7 創建拉伸特徵 95
4.8 基準平面 97
4.8.1 Pro/ENGINEER的預設基準
平面 98
4.8.2 創建基準平面 98
4.8.3 單獨約束選項 98
4.8.4 成組約束選項 99
4.8.5 實時基準平面 100
4.9 修改特徵 100
4.10 重定義特徵 102
4.11 小結 103
4.12 拉伸學習指導 103
4.12.1 新建模型 104
4.12.2 創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05
4.12.3 草繪截面 106
4.12.4 完成特徵 110
4.12.5 創建拉伸切減材料特徵 110
4.12.6 編輯特徵定義 114
4.12.7 創建拉伸切減材料特徵 115
4.12.8 草繪截面 115
4.12.9 創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17
4.12.10 修改尺寸標註 120
4.12.11 重定義特徵的深度 123
4.12.12 重定義特徵的截面 123
4.13 基準學習指導 125
4.13.1 創建零件 125
4.13.2 創建基準平面 126
4.13.3 創建基準軸 129
4.13.4 創建坐標系 130
4.14 練習 131
4.15 問題與討論 134
第5章 特徵構建工具 135
5.1 孔特徵 135
5.1.1 孔放置選項 135
5.1.2 孔類型 136
5.1.3 孔的深度選項 138
5.1.4 創建直的線性孔 138
5.1.5 創建直的同軸孔 139
5.2 倒圓角 139
5.2.1 倒圓角半徑選項 140
5.2.2 倒圓角參照選項 140
5.2.3 圓角集 140
5.2.4 形狀元素和過渡 141
5.2.5 創建簡單圓角 141
5.3 倒角 141
5.4 拔模 143
5.4.1 中性平面拔模 143
5.4.2 創建不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3
5.4.3 創建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4
5.4.4 中性曲線拔模 146
5.4.5 創建中性曲線拔模 147
5.5 零件抽殼 148
5.6 筋 149
5.7 修飾特徵 151
5.8 陣列特徵 153
5.8.1 陣列類型 153
5.8.2 陣列選項 155
5.8.3 創建線性陣列 155
5.9 小結 157
5.10 特徵構建學習指導1 157
5.10.1 創建新對象 158
5.10.2 創建基本幾何特徵 158
5.10.3 添加拉伸特徵 159
5.10.4 創建倒圓角特徵 161
5.10.5 創建倒角 162
5.10.6 創建標準同軸孔 163
5.10.7 創建線性孔 164
5.10.8 創建高級倒圓角 165
5.10.9 插入殼 167
5.11 特徵構建學習指導2 168
5.11.1 創建新零件 168
5.11.2 創建基礎幾何特徵 169
5.11.3 創建偏移基準平面 169
5.11.4 創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70
5.11.5 創建同軸孔 172
5.11.6 創建線性孔 173
5.11.7 創建線性陣列 174
5.11.8 創建倒角 175
5.11.9 創建切減材料特徵 175
5.11.10 創建筋特徵 177
5.11.11 創建拔模面 179
5.11.12 創建簡單圓角 181
5.12 練習 181
5.13 問題與討論 184
第6章 旋轉特徵 185
6.1 旋轉特徵基礎知識 185
6.2 旋轉的加材料和切減材料特徵 186
6.2.1 旋轉特徵參數 186
6.2.2 創建旋轉加材料特徵 187
6.3 旋轉孔選項 190
6.3.1 草繪孔 190
6.3.2 創建草繪孔 191
6.3.3 徑向孔的放置 192
6.3.4 創建直的直徑(徑向)孔 193
6.4 軸命令 194
6.5 法蘭和環形槽選項 194
6.6 旋轉陣列 196
6.7 基準軸 197
6.8 小結 198
6.9 旋轉特徵學習指導 198
6.9.1 創建旋轉加材料特徵 199
6.9.2 創建直徑放置草繪孔 202
6.9.3 創建徑向孔陣列 205
6.9.4 創建旋轉切減材料特徵 206
6.9.5 修改陣列中孔的數目 208
6.10 軸學習指導 209
6.10.1 設定配置選項 209
6.10.2 創建基礎拉伸加材料特徵 210
6.10.3 創建軸特徵 212
6.10.4 創建切減材料特徵 214
6.10.5 創建切減材料特徵的陣列 216
6.11 練習 217
6.12 問題與討論 220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221
7.1 特徵成組 221
7.1.1 組選單 222
7.1.2 組類型 223
7.1.3 陣列組 223
7.2 複製特徵 224
7.2.1 複製選項 224
7.2.2 獨立和從屬 225
7.2.3 選擇模型 225
7.2.4 鏡像特徵 225
7.2.5 旋轉特徵 227
7.2.6 平移特徵 227
7.2.7 新參考複製 228
7.3 用戶自定義特徵 229
7.3.1 UDF選單 230
7.3.2 創建用戶自定義特徵 230
7.3.3 放置用戶自定義特徵 231
7.4 關係 233
7.4.1 條件語句 235
7.4.2 添加並編輯關係 236
7.5 族表 236
7.5.1 添加項目到族表 237
7.5.2 建立族表 237
7.6 剖面 240
7.6.1 修改剖面 241
7.6.2 創建平面剖面 241
7.6.3 創建偏距剖面 242
7.7 模型樹 244
7.7.1 隱含特徵 244
7.7.2 插入特徵 244
7.7.3 特徵重排序 245
7.7.4 編輯參照 245
7.8 再生特徵 246
7.9 小結 247
7.10 操作學習指導1 247
7.10.1 創建基礎加材料特徵 247
7.10.2 創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248
7.10.3 創建同軸孔 250
7.10.4 做拉伸特徵的鏡像 251
7.10.5 旋轉拉伸特徵 252
7.10.6 為零件添加關係 254
7.11 操作學習指導2 255
7.11.1 創建基礎加材料特徵 255
7.11.2 創建穿過軸的基準平面 255
7.11.3 創建凸緣特徵 257
7.11.4 創建同軸孔和圓角 258
7.11.5 組合凸緣特徵 259
7.11.6 陣列凸緣組 260
7.11.7 建立條件關係 261
7.12 練習 263
7.13 問題與討論 266
第8章 創建Pro/ENGINEER工程圖 267
8.1 工程圖基礎 268
8.2 工程圖設定檔案 269
8.3 圖紙格式 270
8.3.1 修改格式 271
8.3.2 創建格式 272
8.4 創建新工程圖 272
8.5 工程圖視圖 273
8.5.1 視圖修改 273
8.5.2 視圖類型 274
8.5.3 視圖可見性 275
8.6 多個模型 276
8.7 創建一般視圖 277
8.8 設定顯示方式 278
8.9 詳圖視圖 280
8.10 顯示和拭除項目 281
8.10.1 顯示全部項目類型 282
8.10.2 顯示/拭除有限項目類型 283
8.11 快捷選單 283
8.12 尺寸標註和公差 284
8.12.1 操作尺寸標註 285
8.12.2 標註尺寸公差和修改 286
8.12.3 幾何公差 287
8.13 建立注釋 288
8.13.1 不帶引線注釋 288
8.13.2 帶標準引線注釋 288
8.14 建立工程圖明細表 289
8.15 二維製圖 291
8.15.1 繪製幾何圖形 291
8.15.2 構造幾何圖形 292
8.16 線體和線型 293
8.17 製圖尺寸標註 294
8.18 繪製剖面 294
8.19 操作製圖幾何圖形 294
8.20 小結 296
8.21 工程圖學習指導1 296
8.21.1 創建零件 297
8.21.2 開始工程圖 297
8.21.3 添加工程圖格式 298
8.21.4 建立一般視圖 299
8.21.5 建立投影視圖 301
8.21.6 建立詳圖視圖 303
8.21.7 建立工程圖設定值 305
8.21.8 建立尺寸標註 306
8.21.9 建立注釋 312
8.21.10 設定顯示方式 313
8.22 工程圖學習指導2 314
8.22.1 創建零件 315
8.22.2 利用模板開始工程圖 316
8.22.3 建立工程圖設定值 317
8.22.4 建立一般視圖 317
8.22.5 創建右視圖 319
8.22.6 設定和重命名基準平面 320
8.22.7 建立標註尺寸 322
8.22.8 設定幾何公差 324
8.22.9 設定尺寸標註公差 329
8.22.10 建立標題欄 331
8.23 練習 332
8.24 問題與討論 334
第9章 剖面圖和高級工程圖視圖 335
9.1 剖面視圖基礎知識 335
9.2 剖面視圖類型 336
9.3 全視圖 337
9.4 半視圖 340
9.5 階梯剖視圖 341
9.6 破斷視圖 343
9.7 旋轉剖視圖 345
9.8 旋轉截面 347
9.9 輔助視圖 348
9.10 小結 350
9.11 高級工程圖學習指導1 350
9.11.1 創建零件 351
9.11.2 新建工程圖 351
9.11.3 建立工程圖設定值 352
9.11.4 創建一般視圖 352
9.11.5 創建旋轉剖視圖 353
9.11.6 創建局部剖視圖 357
9.11.7 創建中心線和尺寸標註 359
9.11.8 創建標題欄注釋 362
9.12 高級工程圖學習指導2 363
9.12.1 創建零件 364
9.12.2 新建工程圖 364
9.12.3 建立工程圖設定值 365
9.12.4 創建破斷視圖 365
9.12.5 創建局部輔助視圖和左視圖 367
9.12.6 添加尺寸標註和中心線 369
9.12.7 修改尺寸值 370
9.12.8 標題欄信息 371
9.13 練習 372
9.14 問題與討論 375
第10章 掃描和混合特徵 376
10.1 掃描和混合的基本知識 376
10.2 掃描特徵 376
10.3 混合特徵 380
10.4 基準曲線 383
10.4.1 草繪基準曲線 383
10.4.2 經過點基準曲線 384
10.4.3 投影的和換行的基準曲線 384
10.5 基準點 385
10.6 坐標系 387
10.6.1 坐標系的類型 387
10.6.2 坐標系參照 388
10.6.3 創建笛卡爾坐標系 389
10.7 小結 389
10.8 混合學習指導 390
10.8.1 創建基礎特徵 390
10.8.2 創建混合特徵 390
10.8.3 創建第2個混合特徵 393
10.8.4 創建切減材料特徵 394
10.9 掃描學習指導1 396
10.9.1 創建基礎特徵 396
10.9.2 創建凸緣特徵 398
10.10 掃描學習指導2 400
10.10.1 創建基礎特徵 400
10.10.2 創建方向盤的把手 401
10.10.3 創建基準曲線 401
10.10.4 創建掃描特徵 403
10.10.5 創建圓角 404
10.10.6 創建特徵組 404
10.10.7 複製輻條組 405
10.11 練習 406
10.12 問題與討論 408
第11章 高級建模方法 409
11.1 掃描混合選項 409
11.2 可變剖面掃描 413
11.3 螺旋掃描 417
11.4 小結 420
11.5 掃描混合學習指導 420
11.5.1 第一個特徵 421
11.5.2 第二個特徵 421
11.5.3 掃描混合特徵 421
11.6 彈簧學習指導 425
11.7 螺栓學習指導 427
11.7.1 創建螺栓桿 428
11.7.2 螺栓的螺紋 428
11.7.3 拉伸的延伸段 430
11.7.4 螺栓頭創建 431
11.7.5 螺栓頭切減材料特徵 432
11.8 可變剖面掃描學習指導 433
11.8.1 創建原始軌跡 433
11.8.2 X-軌跡的創建 434
11.8.3 掃描軌跡的創建 435
11.8.4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 435
11.8.5 創建掃描特徵 438
11.8.6 拉伸加材料 439
11.9 練習 441
11.10 問題與討論 443
第12章 裝配建模 444
12.1 組件模組簡介 444
12.2 放置元件 445
12.2.1 裝配體約束 446
12.2.2 移動元件 449
12.2.3 封裝元件 449
12.2.4 放置參數化元件 449
12.3 機構設計 450
12.4 修改裝配體和零件 453
12.4.1 修改尺寸標註 453
12.4.2 創建新零件特徵 454
12.4.3 重新定義元件特徵 454
12.5 建立裝配體特徵 454
12.6 自頂向下的裝配體設計 454
12.6.1 在組件模組下創建零件 456
12.6.2 骨架模型 457
12.7 裝配關係 459
12.8 布局模組 459
12.9 簡化表示 460
12.10 分解裝配體 461
12.11 小結 463
12.12 裝配體學習指導 463
12.12.1 建立裝配體的元件 463
12.12.2 在裝配體裡放置元件 465
12.12.3 創建分解裝配體 471
12.12.4 創建裝配體工程圖
(報表) 473
12.13 自頂向下裝配學習指導 477
12.13.1 創建布局 477
12.13.2 創建起始零件 480
12.13.3 創建第二個元件
(SHAFT.PRT) 485
12.13.4 創建第三個元件
(PULLEY.PRT) 487
12.13.5 聲明和使用布局 491
12.14 機構設計學習指導 494
12.14.1 建立裝配體零件 494
12.14.2 組裝機構 496
12.14.3 操作機構 500
12.14.4 運行機構的運動 501
12.14.5 動畫機構 504
12.15 練習 507
12.16 問題與討論 510
第13章 曲面建模 511
13.1 曲面簡介 511
13.1.1 曲面選項 512
13.1.2 曲面操作 514
13.1.3 高級曲面選項 516
13.2 合併面組 517
13.3 邊界曲面特徵 519
13.4 實體化面組 521
13.5 小結 522
13.6 曲面學習指導1 522
13.6.1 創建基礎拉伸曲面特徵 523
13.6.2 建立基準曲線 524
13.6.3 建立逼近邊界曲面 525
13.6.4 合併面組 527
13.6.5 從面組建立實體 528
13.7 曲面學習指導2 528
13.7.1 建立基準曲線 529
13.7.2 從邊界建立曲面 533
13.7.3 創建平整曲面 536
13.7.4 合併曲面 538
13.7.5 建立附加特徵 540
13.7.6 建立拔模偏移 542
13.7.7 修剪表面 543
13.7.8 把曲面轉化成實體 546
13.8 練習 546
13.9 問題與討論 548
附錄A 提供的檔案 549
附錄B 設定檔案選項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