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期貨

市場分析
發展周期
從PP市場的中長期的波動來看,完成一個周期的時間段應該在3-4年左右。從1993年到現在,PP市場共完成了5個繁榮發展和衰退周期。1994年,PP市場價格最高,產業發展最為繁榮,隨後市場迅速下跌,1996年達到一個低點,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繁榮,在1997年下半年重新站到第二個高點,並在1999年到達一個歷史性低點。在PP的最近兩個周期內,也演繹了類似的行情,在2005年底到2006年初,市場降到低點之後,一直處於上行通道,到2008年上半年達到了最高峰,下半年行情逆轉,在2008年底達到歷史性低點,受成本支撐,價格隨後小幅反彈。
目前我國PP行業處於成熟期,步入高成本支撐的時代。行業的生命發展周期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據以上周期分析,中國的聚氯乙烯行業目前正處於成熟期。2003年到2005年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生產企業獲取了高額的利潤。在利潤驅動下,必然會使生產供給主體大量增加,產品也逐步向多樣、優質和低價方向發展,使得競爭加劇,市場的需求日趨飽和。生產廠商必須依靠追加生產,提高生產技術,降低成本,以及研製和開發新產品的方法來爭取競爭優勢,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新產品和產品的新用途開發更為困難,行業進入壁壘提高,這是典型的產業成熟期的特徵。
波動規律
從中長期來看,每4年左右即完成一個PP市場價格周期,價格呈現三段式走勢特點:先緩慢持續上漲,到達周期高點後迅速到達周期低點,然後小幅反彈並持續低迷,直至下一個周期性上漲的到來。三個階段持續的時段大致比例為5:1:2。
從短期來看,將近4年來的價格周期用日價格數據表示,發現日價格波動走勢基本跟隨長期價格走勢,很少情況下會自行走出多個小波動周期。短期價格跟隨長期價格波動的特點非常明顯,易於投資者和套保者進行均衡預測價格的判斷,從而增加成功率。
相關性分析
PP與LLDPE同屬於五大合成樹脂系列,因此有必要對PP與其他合成樹脂商品價格相關性進行分析。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PP與PE之間的價格相關性很好,兩者之間的走勢非常一致,這主要由於他們具有相同的生產原料。原油在煉製成品油過程中,會同時產生乙烯和丙稀,他們分別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主要原料,1噸聚乙烯約需要1噸乙烯,聚丙烯與丙稀之間量的關係也是1:1,故本質上兩者之間的價值基本相當,因此,市場價格也基本一致。所以,我們只需要分析PP和PE或PP某一種產品之間的價格相關性即可。
期貨貿易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我國共進口PP130.4萬噸,出口75.3萬噸。主要進出口海關有天津、上海、寧波、廣州、九江等。從海關統計表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在海關統計中有三個稅號,①稅號39041000: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未摻其他物質;②稅號:39042100,初級形狀未塑化的聚氯乙烯;③稅號39042200,初級形狀已塑化的聚氯乙烯。按照海關所列三個稅號,相關企業約有近千家。從進口企業名單分析,其中很大部分是下游加工企業,他們屬於直接用戶,因此進口價格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此外,從對企業調研了解到,其中部分企業對PP材料的要求也比較高,有些企業是屬於來料加工產品出口,因此會選擇進口料。
2007年,隨著我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國內市場將全面開放,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國際原油價格變動、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變化,應密切關注。
進口狀況
全國九成以上的聚氯乙烯樹脂進口集中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廣東、上海、福建和江蘇)。從海關資料來看,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前五位均為東部沿海省市。2007年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9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7.48%,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74.64%、9.26%、6.04%、5.82%和1.72%(詳圖表)。從進口國家來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台灣為主要的進口國家和地區。
從海關資料來看,2007年初級形狀的未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6.79%,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36.67%、23.11%、20.89%、14.39%和1.73%。
2007年初級形狀的已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20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5.36%,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8.81%、14.7%、10.61%、5.92%和5.32%。
2007年氯乙烯聚合物的廢塑膠及下腳料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
96.23%,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85.4%、3.67%和3.27%
出口狀況
PP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隨著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出口迅速擴張,進口逐年減少。2007年我國共出口聚氯乙烯75.3萬噸,比2006年增長了50.8%,出口平均價格901美元/噸,較2006年上漲了16.7%;進口130.4萬噸,同比減少10.2%,進口平均價格達980美元/噸。
雖然我國聚氯乙烯出口絕對數量仍然遠遠少於進口,但與之前我國聚氯乙烯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出口數量幾乎為零的進出口格局相比,我國聚氯乙烯行業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出口擴張速度也居五大合成樹脂之首。
自2003年中國對原產於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進口PP徵收反傾銷稅(商務部2003年第48號公告)後,中國PP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
我國聚氯乙烯出口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則以加工貿易為主。2007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聚氯乙烯48.9萬噸,同比增長35.5%,占全部出口數量的65%,出口平均價格884美元/噸,同比增長16.2%;另外,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也有一定增長,出口數量達24.3萬噸,同比增長84%。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以及邊境小額貿易均有大幅增長,增幅在500%以上。
中國PP出口市場相對分散,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共向全世界119個國家(地區)出口了聚氯乙烯,其中,印度和俄羅斯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出口國家。2007年,我國向印度出口25.6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16.6%,出口數量占全部出口數量的34%,出口平均價格841美元/噸;向俄羅斯出口10.6萬噸,增長185%,出口數量占全部出口的14%,出口平均價格984美元/噸。
主要功能
為PP企業提供迴避和轉移風險的工具
2008年,我國PP行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政策調整及上游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萎縮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生存陷入困境。去年7月份以後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導致PP價格由每噸9000元一路下跌到11月份的5000元,給PP生產企業帶來了很大衝擊。近期受電石價格上漲及企業停車檢修等因素影響,PP價格又反彈到每噸6300-6400元左右。
由於缺乏價格預警機制,PP現貨價格的大起大落導致生產企業在價格反彈時不敢提高開工率以彌補前期虧損,貿易企業也因看不清方向而不敢擴大經營規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企業虧損,價格在漲跌過程中沒有有效規避風險的工具。而大商所PP期貨的推出,將成為相關企業迴避和轉移風險的重要工具,進一步最佳化國內化工行業的生產結構,同時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價格發現助企業擺脫盲目
期貨價格特有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企業實現穩定經營,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PP行業缺少集中權威的參考價格,而PP期貨推出以後,市場可以根據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預測未來現貨產品價格。
有助於最佳化PP價格形成機制
雖然2008年我國PP產量和消費量分別達到882萬噸、925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P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於目前我國的氯鹼企業多而分散,定價有較大的隨機性,定價話語權較弱。一旦PP期貨推出,將為PP行業樹立價格標桿,我國PP行業將藉助PP期貨的力量,像目前的大豆和銅期貨那樣,在區域內獲得一定的定價權。而在PP國際貿易中,我國已經由淨進口國逐漸轉變成淨出口國,因此開展PP期貨交易有利於取得國際定價權,企業在原料與產品的國際貿易中能夠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期貨消費
PP消費狀況
處於PP產業鏈下游的是塑膠加工企業,按產品類型分,PP加工企業主要是管材、異型材等塑膠加工企業,根據中國塑膠加工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6年年底,PP加工企業有1097家。近些年我國PP消費穩定增長。
從中國PP產業鏈格局看,我國PP產業鏈布局有這樣一個特點,電石法PP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業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同時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塑膠交易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如浙江餘姚的塑膠市場、廣東的塑膠交易所、山東臨沂、江蘇張家港等。
由於PP有一定量的進出口,受下游加工市場分布和塑膠製品出口企業的地域分布等影響,PP製品企業大都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市,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均有為數較多的生產企業。
消費特點
華北地區:PP產能大於當地加工行業需求量,每年約35%-40%貨源銷往全國各地,以江浙\閩粵\滬即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銷售地區,因為這些地區PP加工行業發展迅速,很多為出口為主的合資企業,一方面成為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的主要基地大量進口國外樹脂,另一方面大量吸納國產樹脂,因此是國產PP樹脂銷售聚集地區.由於華北地理位置戰局交通運輸優勢,隨著近幾年運輸瓶頸和運費不斷上漲,周邊地區銷售已成為各PP生產企業銷售重點。
華東地區:生產企業相對比較聚集,生產工藝複雜,包括電石法\乙烯法及混合法三種工藝,銷售重點集中在省內及周邊地區,上海氯鹼\江東化工及無錫化工在江浙滬地區的銷量占總銷量的70%-85%.上海\南京\溫州\杭州\台州是該地區進口貨源集散地,大量遠洋及近洋PP樹脂貨源由此發散到華東各市場.當地從事PP貿易的中間商也較密集,承擔代理華北\東北\西北和華中地區氯鹼企業PP銷售,主要面對中小型加工企業。
華南地區:閩南及廣東市場只有南寧化工和東南電化兩家PP生產企業規模較大,但需求量卻名列全國之首.福建南寧化工產能12萬噸,但福建市場PP需求量100多萬噸,很多需要其他地區及進口貨源的補給.廣東省仍是國內PP進口加工最大集散地.珠三角PP貿易商是全國最聚集的地區,廣東PP市場是全國PP市場的晴雨表.番禺下游主要是電線電纜,東莞下游主要是塑鋼門窗,汕頭下游主要是拖鞋鞋底類,佛山順德下游主要是管材。廣東、浙江、福建、山東和江蘇省份消費之和約占全國總銷量的70%。
交割程式
一)以符合PP國家標準SG5型一等品和優等品作為交割質量標準
PP期貨交割質量標準沿用國家標準體系,符合國標一等品和優等品質量要求的產品可以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割。
二)不區分乙烯法和電石法PP
PP通過氯乙烯聚合而成,氯乙烯的獲得方式有乙烯法和電石法之分,但最終聚合後得到的聚氯乙烯在國標中不加區分,通過檢驗也無法確定是乙烯料還是電石料,因此,PP期貨交割商品不區分乙烯料和電石料。
首先,從現貨市場情況來看,乙烯料品質純淨均勻,通常價格要比電石料高200元/噸左右,但此價差並不穩定,受市場供需情況影響較大,如目前天津大沽化的乙烯料和新疆天業的電石料之間在華南地區就無價差。另外,雖然有些特殊用途製品會對乙烯料有特殊要求,如食品包裝材料、醫藥輸液器材等,但這部分比例很小,不到聚氯乙烯SG5型料消費總量的10%,剩餘90%的消費量中,用哪一種料並不影響下游加工企業的生產。
其次,從國家標準上看,我國現行的PP國家標準根據最終產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來確定PP的型號和等級,乙烯法和電石法生產的PP統一在一個框架內進行衡量,並未區別對待。而且從實際生產質量上看,無論乙烯法還是電石法,生產的PP產品質量都可以達到國標要求。
三)交割標準品選擇符合國標規定的SG5型一等品,優等品無升水替代交割
首先,從生產方面看,生產企業均以生產一等品或優等品為主,很多企業將一等品合格率作為生產車間的考核指標,如浙江巨化的一等品合格率達到97%,少量的合格品多為檢修開試車的過渡料,在現貨貿易中流通的也多為一等品和優等品。
其次,從品質檢驗情況來看,根據大商所委託CCIC和SGS兩家質檢機構對常見品牌品質抽檢結果看,達到國標一等品的比例超過85%,在CCIC檢驗的23個批次中,有17個批次的產品為優等品,SGS檢驗的15個批次中也有8個批次產品為優等品。
此外,由於優級品和一級品在現貨市場中可替代性強,下游消費對其也不差別對待,從質量標準上看,兩者在指標要求上區別不大,現貨貿易中通常也不特別區分一等品和優等品,兩者之間的價差最多50元/噸,相對於產品本身的價值來說,所占比例很小,大約在0.5%~0.9%範圍內。
四)實行推薦品牌交割制度
2007年,大商所在LLDPE期貨中首次採用推薦品牌交割制度,經過近兩年市場的實際運行經驗,該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割檢驗成本,體現工業品的質量均一特徵。考慮到PP與LLDPE同屬於五大樹脂產品,二者之間有很多共性,因此,PP期貨仍然沿用這一規則,對於推薦廠家生產的推薦品牌產品,如果投資者可以提供生產廠家出具的質檢證書及質量承諾書原件,可實現免檢註冊倉單。
進行推薦品牌的選擇時,我們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第一,遵照現貨貿易習慣,選取市場認可度高的廠家和品牌;第二,保證足夠的可供交割量,達到一定生產規模和質量控制水平的品牌都可以進入推薦品牌;第三,充分考慮生產廠家的資質情況,選取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生產企業的品牌。根據上述原則,大商所在90餘家生產企業中確定了13個推薦品牌,覆蓋了10個省市,產能占總體比例超過50%。
五)交割地點為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期貨市場欲實現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交割地點要設定在價格最具代表性意義的區域內,而且應位於發生最大貿易量的流向節點中,而且應以交割成本具有競爭力,以及避免發生現貨的逆向流動為前提。同時,交割地點還要具備可靠、有保障的交通、倉儲條件,以便能夠滿足特殊情況下發生大量交割的需要。根據PP市場的生產消費格局、貿易流向、價格代表性和倉儲物流等方面的特點,我們將華東地區的上海、寧波、杭州、蘇州、常州,以及華南地區的廣州和佛山等7個城市作為期貨交割地,區域之間不設升貼水。
交割地點
交割地點選擇
1.華東、華南地區是我國PP主要消費、貿易集散地
華東、華南兩地消費量占我國PP表觀消費量的70%左右。2007年,廣東省共消費270萬噸PP,占總量的27%,位居全國第一位。江浙滬三省市的消費量與之相當,京津冀魯豫五省市消費量次之,共220萬噸。
2.貿易格局是從西北、華北、西南流向華東、華南
2003年之後,電石法PP由於生產成本較低在我國發展迅速,而西北、西南等地區憑藉資源優勢產能也迅速擴張,產量較大,華東、華南地區供給出現較大缺口,國內PP貿易呈現明顯的由西、北流向東、南的格局。2007年,華東、華南的產量分別占當年全國PP總產量的19%和17%,廣東省和江浙贛皖一帶共存在422萬噸左右的供應缺口,占當年表觀消費量的42%。其他地區由於產量大、需求小,局部供應過剩。因此,全國各地的剩餘PP商品均流向華南、華東一帶,生產廠家大多在這兩個地區設立分銷點,貿易非常活躍。
3.華東、華南地區價格代表性最為突出
華東、華南地區PP消費量大,而當地產量有限,這為貿易商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許多生產廠家在這兩個地區駐有銷售人員。華東、華南地區的價格是生產者、貿易商、消費企業等多方充分競爭形成的,能夠真實反映國內PP市場供需關係。異地生產廠家出於競爭壓力考慮,往往參照這兩地市場價格,再綜合考慮運輸成本等因素,對不同買家提供不同優惠程度的到貨價,以便使其產品流入華東、華南地區的市場成本基本一致。因此,華東、華南地區的價格已被現貨市場普遍認可,具備代表全國價格的市場特徵。
另外,我們對2007年1月4日-2008年7月11日期間,華東、華南、華北三個地區PP價格進行了相關性實證分析,結果也能證明上述這一結論。統計結果表明,華南和華東地區之間價格相關性最好,相關係數為0.9928,而華北地區在某些時期會走出獨立行情,具有較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此外,通過Garbade-Silber模型檢驗,我們發現華南對華東、華北價格的影響係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對應t值大於2),而後兩者對華南的則未通過檢驗,說明華南價格分別主導華東、華北價格,影響水平分別為0.96和0.74。
4.華東、華南地區倉儲物流設施完善,輻射能力強
東南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江、海、陸三線發達,交割商品能夠方便出入,便於市場中商品的集散和流通。同時,華東華南這兩個地區經濟發達,倉儲物流設施完善,具備儲存足夠數量交割商品的能力。上海的長橋物流、中儲大場、上海安吉通,蘇州的太倉新港、廣州的廣州中儲等都是資質過硬的物流企業,具有雄厚的資金背景,有足夠的倉儲設施,有些已經成為大商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交割倉庫。
經過實地考察,我們發現廣州、佛山、上海、杭州、寧波、常州和蘇州等地點具有較好的物流設施和較強的集散功能。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我們將華東的上海、杭州、寧波、常州、蘇州,和華南的廣州、佛山設定為大商所PP期貨交割地。
基準交割地和非基準交割地之間升貼水設計
1.廣東作為基準交割地
基準交割地應具備最具代表性的價格和最便利交割的特點,在基準交割地發生的交割量通常也最大。在不設定地區升貼水的情況下,應該在選定的交割地點中選擇價格窪地作為基準交割地。對於PP來說,雖然多數情況下,華東PP價格要稍低於華南價格50元/噸,但從價格的影響力來看,華南價格的更大一些。據統計,華南價格對華東、華北價格的主導力水平分別為0.96和0.76,而華東、華北價格對華南價格並不具有主導作用。
其次,從現貨市場情況來看,廣東是我國PP消費最大的省。2007年,廣東一省的消費量是江浙滬三省市的消費量總和,占全國消費總量的27%;而且,廣州擁有PP進口的第一大港黃埔港。2007年,我國進口130萬噸PP,其中廣東省進口量占三成左右,黃埔港位列第一,占進口總量的22%;再次,廣州PP現貨貿易最為發達,價格最具有代表性,廣州到岸價一直是全國貿易商的定價參照標準。
2.暫不設定地區升貼水
首先,華東、華南地區之間的價差特點不利於設定升貼水。第一,兩地之間的平均價差較小。通過對2007年1月4日以來的日價格數據統計,華東和華南地區之間的平均價差為-49.7元/噸,相對於PP的價值來講,這個價差水平較低,如按照近兩年來PP的最低價和最高價計算,這個平均價差占其價值的0.5%~0.9%;第二,兩地之間的價差並不穩定。從2005年至今兩地之間的價差圖上看,數據時正時負;第三,兩地之間價差有逐漸縮小的趨勢,波幅和波動頻率也逐漸降低。2007年7月,兩地之間的價差大約為200元/噸,到了2008年7月,該值降到30元/噸。
其次,從現貨市場情況來看,遠期倉單市場在華東、華南兩地之間的升貼水標準逐漸調低,廣東塑膠交易所在兩地之間設定的升貼水標準由開始的200元/噸貼水調到目前的50元/噸,而且,在調研過程中,各貿易商也紛紛要求廣塑所取消地區升貼水。此外,從消費總量考慮,華東、華南兩個市場的消費規模基本持平。2007年,廣東和江浙滬PP消費量均為約270萬噸,各占消費總量的27%左右。
最後,從LLDPE的期貨運行經驗來看,不設定升貼水也是可行的。PP和LLDPE同屬於通用合成樹脂,消費格局和貿易流向類似。
投資價值
期現套利
獲得預期的無風險收益 一般說來,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差距,應等於商品持有成本,如果這個差距明顯超過持有成本,進行套利的視窗就開啟了。期現套利時,投資者把現貨以合適價格在期貨市場中賣出,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高得越多,套利的可操作性就越強,最後只要到期交割,就可得到預期利潤。期現套利時,期貨和現貨價差要比套利成本大,對PP期貨來說,這些成本主要有:
(1)商品的運輸費、入庫費、檢驗費、倉儲費等,其中PP期貨倉儲費為1元/噸,入庫費根據市場情況,實行最高限額,檢驗費根據檢驗機構不同費用也不同,從2000元/批到3000元/批不等;
(2)現貨占用資金及期貨保證金的資金成本,PP期貨保證金比率一般月份為5%,進入交割月前月開始梯度增加;
(3)增值稅;
(4)交割、交易手續費,PP期貨交割手續費為2元/噸,交易手續費為不超過6元/手。期貨與現貨價差減去上述成本,即為套利收益。
大商所標準倉單管理辦法規定:“境內生產的聚氯乙烯申請註冊標準倉單的,申請註冊日期距商品生產日期不得超過120(含120)個自然日,境外生產的聚氯乙烯申請註冊標準倉單的,申請註冊日期距商品《進口貨物報關單》進口日期(或者《進境貨物備案清單》進境日期)不得超過120(含
120)個自然日,PP期貨倉單註銷時間為每年3月底,投資者在進行期現套利操作時需要對此加以注意。 期現套利是通過交割來完成的,過程中無論現貨和期貨價格如何變化,都可獲得預期收益,風險很小且收益穩定。實際操作中,投資者也可等待期貨與現貨價差回歸,同時平期貨,賣現貨,把交割費、倉儲費等套利成本節省下來,獲得更多利潤。
跨月套利
以低風險獲取相對穩定收益 由於倉儲費的存在,遠期契約價格會高於近期契約。但是由於各種供求因素影響,這個價差並不穩定,有時價差過大,有時近期契約價格也會高於遠期,從而提供套利機會。跨月套利時,投資者在同一市場內,買入某一月份契約的同時,賣出另一月份的同種契約,當兩個月份契約之間價差回歸正常水平時,平倉獲利,這是一種風險很小,收益相對穩定的套利方式。跨月套利和期貨契約絕對價格無關,跟不同月份契約之間的價差和價差變化有關。投資者操作時,要弄清不同月份契約價差和這個期間倉儲費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近月契約和遠月契約之間的價差應該跟相同期間商品的倉儲費大致相當(PP期貨倉儲費收費標準為1元/噸),價差過大或過小都會提供套利機會。操作過程中,要是遠期契約價格大於近期契約價格,投資者可以買入近期契約賣出遠期契約,要是遠期契約價格小於近期契約價格,投資者可考慮買入遠期契約賣出近期契約。
在相關化工品中尋找獲利機會
跨品種套利,是指利用不同期貨品種之間的價差變化來獲利。要進行跨品種套利,期貨契約之間要具有比較強的相關性,相關性越強,做跨品種套利的效果就會越好,套利過程中的風險也會越小。PP和LLDPE都是合成樹脂產品,存在一定的套利關係。LLDPE用乙烯做原料生產,1單位乙烯可生產1單位的LLDPE。在用乙烯為原料生產PP時,乙烯在PP生產成本中約占60%,1單位乙烯可生產2單位PP。投資者在進行跨品種套利時,可以把這種產出關係作為操作的參考。
通過跨市場套利
拓展獲利空間
一般來說,各個市場之間的期貨價格和遠期價格的比價關係會比較穩定,如果受一些暫時性因素的影響,這種比價關係發生變化,就產生了跨市場套利機會。跨市場套利時,投資者可以在一個市場中買入(或賣出)某月份契約,同時在另一個市場賣出(或買入)同一月份的同種或相近品種契約,當這些契約比價關係趨於正常時平倉,獲得收益。
目前,國內廣東塑膠交易所、浙江塑膠城網上交易市場和中國塑化電子交易市場等都開展PP遠期電子交易,大商所PP期貨契約的交易標的是符合國標GB/T5761-2006要求的一等品,這個等級的PP也符合各家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收質量標準,PP期貨契約與這些電子交易市場的遠期契約之間可以開展跨市場套利。此外,PP期貨的交割地點設定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各電子交易市場在這些地區也設有交收倉庫,這為投資者在期貨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之間通過實物交割,把跨市場套利和期現套利結合起來操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套期保值
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在於贏利多少,而在於能夠有效的控制風險,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已經嚴重衝擊實體經濟的背景下。對於PP行業來說,無論是其上游生產廠家、中間貿易商還是下游消費企業,在現貨經營中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生產風險、價格風險、行銷風險、政策環境風險等。除此之外,由於我國PP行業本身具有市場容量大且競爭充分,生產和加工分散,企業規模相對於世界平均水平較小的特點,因此,行業相關現貨企業在未來的競爭力風險都顯得格外突出。據專業人士據測,PP生產已經進入高成本支撐時代,企業間的合併重組是未來行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這樣背景下,哪些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雁”,關鍵取決於企業在未來發展道路上的控制風險能力。
鎖定利潤
對於PP生產企業來講,在生產產品之前必須要準備上游生產原料,此時,PP的生產成本其實已經固定,但未來PP的售價卻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一旦PP價格下跌,將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PP期貨上市之後,企業在準備原料庫存計畫生產的同時,可以在期貨市場賣出相應的頭寸,鎖定本批計畫生產的利潤。由於PP和電石價格有高度的相關性(據測算,PP/電石的價格比率為2.3左右),生產企業甚至都可將已經購入形成的電石庫存摺算成PP的頭寸加以保值。
例如,某電石法PP生產企業,目前現有PP庫存2000噸,3月份再次購進10500噸電石以便完
成3個月後5000噸PP的生產計畫,該企業的保值計畫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
(1)計算開口頭寸:目前庫存2000噸PP,加上5000噸的生產計畫,總計7000噸PP,另外,
1噸PP約需要消耗1.5噸電石,5000噸PP需要消耗7500噸電石,但該廠購進了15000噸電石,還餘下3000噸電石處於風險之中,折合成PP約2000噸,所以,這個生產企業總的開口頭寸如果按照PP計的話應該是9000噸,折合期貨應該是1800手(1手=5噸)。
(2)市場操作:現貨市場買入電石原料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3月之後交割的PP期貨。在此期間,生產企業根據不斷售出的PP現貨量,同時也在期貨市場不斷的買入相應的PP期貨進行平倉,直至到了交割月賣出所有現貨,了結所有期貨。由於在開始就鎖定了利潤,無論市場價格漲跌均不影響企業的既定收益。
以上操作是最簡單的操作方法,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選擇部分比例套保,以使自己利潤最大化。另外,還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走勢,如果明確漲勢,可先平期貨再賣現貨,如果明確跌勢,可先賣現貨再平期貨,這樣可以將利潤進一步擴大化。
穩定經營
貿易企業的經營根本就是在價格波動中獲取最大利潤,但是,其承受風險也是整個產業鏈條中最大的一方。價格上漲時,上游備貨的來源無法保證,價格下跌時,下游接貨方違約帶來的風險也無法控制,尤其是PP的貿易企業,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透明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經營難度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貿易企業只有將現貨貿易與期貨相互結合補充,將期貨市場當成優秀的“供應商”和忠實的“下遊客戶”,才能無論在行業牛市還是熊市期間均能遊刃有餘。
例如,某塑膠貿易公司長期從事LLDPE、PP、PP等多種樹脂系列品種的貿易活動,LLDPE現貨價格在2008年經過4、5、6月三個月的快速上漲之後屢創新高,最高至16000元/噸,漲勢幾近瘋狂,他們估計在全球金融海嘯愈演愈烈的衝擊下,LLDPE價格泡沫巨大,暴漲之後必有暴跌。而6月份之前的期貨價格始終大大高於現貨價格,公司將所有LLDPE庫存在9月契約賣出進行保值,同時還在市場收現貨,在0809契約作無風險套利。進入7月後,LLDPE價格開始高台跳水,他們加大
銷售力度,先賣現貨後平期貨。到了9月份,將未售出的LLDPE在期貨市場按照最大交割量1000手
進行交割,合計5000噸加拿大產0218D和0218B。事後據公司財務測算,如果5000噸現貨改在10月份銷售的話,至少得虧損2000萬元。
PP和LLDPE同屬於合成樹脂系列,與LLDPE很多貿易商存在交集,PP期貨推出之後,貿易商也可按照類似操作手法,對PP庫存進行保值,以獲取儘可能多的收益。
保證生產
塑膠加工企業通常採用訂單生產模式,但是接到訂單後可能過一段時間才開始採購原料進行生產,因此他們通常面臨著期間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或者已經購入的庫存商品的價格下跌的風險。如果塑膠加工企業在接到訂單的同時就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買入保值操作,就可以提前鎖定買入成本。仍然以LLDPE的加工企業為例,2008年底,某以LLDPE為主要原料的農膜企業,委託某國際代理公司進口了10000噸2、3月份到貨的進口LLDPE,價格從7600元/噸~8500元/噸不等。春節過後,期貨市場率先發動了一波拉漲行情,LLDPE價格由8400元/噸很快漲至9200~9300元/噸!現貨市場由於需求低迷,價格上漲緩慢,銷售不振,LLDPE期貨0903契約9200~9300元/噸時,現貨
只能勉強賣到8800元/噸,而且好多低價進口貨還未到港,預期價格上升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該
農膜企業在期貨市場賣出0903契約和0905契約對進口的原料進行賣空保值,以最高成本8500元/噸計算仍然可以鎖定700~800元/噸的利潤。2月10日後,0905契約的價格大幅下跌,甚至低於同期現貨價格近1000元/噸,雖然此時農膜價格也一落千丈,但是由於在原料部位進行了期貨保值,該企業成功的避免了原材料庫存價格下跌的風險。
PP的加工企業也一樣存在原料上漲和製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同樣可以利用PP期貨市場對已經採購形成的庫存進行保值操作。根據加工進度和出售的製品量,不斷在期貨市場逐步買入平倉,直至消化掉所有庫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